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力的作用效果一 力的作用效果 1 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 对 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 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1 你选择的猜想是 填写序号 2 实验探究步骤 3 分析与结论 二 弹簧测力计二 弹簧测力计 1 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 g 050100150200250300400 指针位置 cm 2345677 57 5 1 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2 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3 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 其中正确的是 三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三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 某同学在探究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 m kg 重力 G N 比值 G m N kg 物体 1 0 10 989 8 物体 2 0 21 969 8 物体 3 0 32 949 8 1 在实验过程中 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 分析表中数据 能得出的结论是 四 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四 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1 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小雯同学在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 轮特点 的实验中 完成了如下图 22 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 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 你一定也做过这样 的实验 回想你的实验经历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分别叙述 2 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两种情况分别提出 实验次数 物重 G N 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 F1 N 使用动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 F2 N 11 00 0 600 65 21 50 1 100 90 32 00 1 601 15 五 二力平衡五 二力平衡 图 22 1 在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中 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 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 并挂上钩 码 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填 考虑 不考虑 小卡片的 重力 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 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行如下操作 填 挤压 翻转 或 旋转 小卡片 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 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 较小的差距 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2 在探究 二力平衡条件 的实验中 1 甲 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 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老 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 其原因是 2 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 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的特点 并通过调整 来 改变 F1和 F2的大小 3 保持 F1与 F2相等 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 松手后 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 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3 在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的活动中 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 现探究目的的 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 图 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 图 b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 小明选择了图 a 所示的探究方案 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 右支架上的滑轮后 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 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 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 然后再松手 这样做的目的是 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 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 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六 杠杠平衡条件六 杠杠平衡条件 1 在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中 1 把杠杆挂在支架上 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 发现杠杆右端下倾 可将右端螺母 向 边旋转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填 左 或 右 2 实验中共有 6 个钩码 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 调节好杠杆后 在杠杆左边离支 点 2 格的 A 处挂了 3 个钩码 如右图所示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在 杠杆右边挂上钩码 用一种方法 你的方法是 滑轮滑轮 细线 细线 第 27 题图 3 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 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 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 这 样做的目的是 七 探究摩擦力探究摩擦力 1 右图是探究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的过程 1 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假设 是实验事实 是实验推论 B 都是实验事实 C 是实验事实 是实验推论 D 是实验事实 是实验推论 2 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 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 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 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 平衡力 非平衡力 或 不受力 3 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 钩 码和 2 在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 1 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 19 中的甲 乙 丙所示 实验时 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 或毛巾 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 知识可知 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 2 小明在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时 利用图 19 中甲 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 压力 越大 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3 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 从图中甲 丙两组数据比较 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 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 同学们不难发现 1 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 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 在探究摩擦力 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如图 17 所示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 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又如 在研究 牛顿第一定律 的实验 中 如图 18 所示 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 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 小车 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表现出来 2 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 一般要采用 法 例如 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 图 18 图 17 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 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4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 20 所示 1 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 2 由甲 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 3 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 4 在此实验的基础上 小明又猜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 请你利用图中已有 的 器材 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八 牛顿第一定律八 牛顿第一定律 1 用图 14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 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 相平衡 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 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 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 同的速度 3 比较图 14 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 可以得出 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 水平面越光滑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越 4 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 可以得到 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 它将 2 在探究 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的实验中 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 棉布 玻 璃 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 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 11 所示 1 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 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 动的 相同 2 由图示可知 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 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慢 图 20 3 根据这个实验推理 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 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 那么小车将一直保 持 3 如图 17 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 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 度 2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小车在 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 但最后会停下来 这是因为 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 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九 探究惯性九 探究惯性 1 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遇到一障碍物时 小车停下 木块从车上的 a 点滑至 b 点 如图甲 是因为木块具有 木块能停在 b 点 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 填 左 或 右 的摩擦力作用 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 用手拉着小车向左 运动 如图乙 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填 左 或 右 大小是 N 十 探究速度十 探究速度 1 甲 乙 丙三辆小车同时 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 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 10 所示 由图像可知 运动速 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 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2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 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 时 间图像 如图 16 a b 所示 1 观察图 16 a 可知 甲车在作 直线运动 甲车通过 0 6m 的路程 所用时间为 s 2 观察图 16 b 可知 在 AB 对应的时 间段内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m 3 比较图 16 a b 可知 甲车的 速度 乙车的速度 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十一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十一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图 17 甲 乙 a b 左 右 33 22 N 障碍物 障碍物 图 10 图 16 1 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 如沙发垫 一个方凳 一 个 铁锤 或其他重物 进行如下实验 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 如图 24A 在凳上加一铁锤 如图 24B 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 并加上铁锤 如图 24C 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 实验中 压力的作用效果 如何体现 3 由图 A 和 B 可得结论 4 由图 B 和 C 可得结论 2 马剩同学利用砝码 小桌 装有沙子的容器等实验器材 做 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实验 如图甲所 示 1 保持小桌对沙子的压力不变 改变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 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 小桌陷入沙子越浅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 果与 有关 2 保持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不变 改变小桌对沙子的压力 小明发现压力越大 小桌陷入沙子越深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3 实验过程中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本实验 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4 小明将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 如图乙所示 比较甲 乙两种情况后 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 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 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 十二 液体压强十二 液体压强 1 在 研究液体压强 的实验中 进行了如图 23 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 为了顺利完成实验 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 还需要用到 2 比较图中代号为 的三个图 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相等 3 比较 两图 可以知道 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 液体 的密度越大 压强 4 比较 A D E 三个图 可以看出 2 两只杯子 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 但没有标签 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 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 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 25 a 所示的情 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气压 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调节的方法是 A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图 23 图 24 2 小明再作图 13 12 b 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 不论轻压还是重压 橡皮膜时 发现 U 形管两边 液 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 压强计调节正常后 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 如图 13 12 c 和 d 所示 他发现图 13 12 d 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 于是认为图 13 12 d 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你认为 小明的结 论 是 填 可靠的 或 不可靠的 简要说明理由 十三 大气压十三 大气压 1 小明同学利用标有 4 5mL 注射器 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实验步骤如下 1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 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这样做的目的是 图 10 7 2 如图 10 7 所示 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 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 然后水平向右慢 慢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8 2N 3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6cm 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cm2 4 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 保留二位小数 5 朱冉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 有的偏大 有的偏小 请分析 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 因素有 请写出两条 2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一只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 如下表所示 1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 在图 10 6 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 度变化的图像 2 根据图像 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 3 当高度为 1km 时 大气压约为 Pa 当高度为 3000km 时 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 此处的大气 压约为 Pa 高度h km大气压 p 105Pa 01 01 0 40 97 0 80 92 1 40 86 2 00 79 图 10 6 4 除了高度 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请提出一个猜想 十四 浮力十四 浮力 1 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 一个金属块 两个相同的烧杯 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 对浸在液 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 下图 27 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 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2 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 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4 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 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 m3 g 取 10 N kg 2 在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时 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 李明做了如图 28 所示的实验 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 挂一个铁块 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 在这一实验中 1 铁块从位置 1 2 3 的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 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 3 4 的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2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 猜想 是不正确的 填上面猜想的序 号 3 给你一杯清水 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 如图 29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 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十五 自我设计实验十五 自我设计实验 1 如图 22 所示实验器材 请利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器材 分别完成一个指定实验和另外设计一个力学实验 根据示例的要求 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 选用的器材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发生现象 示例 锥子 橡皮泥 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什么因素有关 分别用锥子的两端用相同 的力压橡皮泥 用锥子尖压橡皮泥时 凹陷明显 图 27 图 28 图 29 2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 用长方体木块作实验器材可以研究很多问题 现在请你以长方体木块作为实验器 材之一 可以适当添加其他辅助器材 设计两个实验来研究或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 力 热 声 光 电均可 添加主要器材主要实验过程 研究或说明的 物理问题 示例示例 弹簧测力计 细线 用细线将木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 钩上 待木块静止时 读出弹簧 测力计示数 木块受到重力 设计一设计一 设计二设计二 一 力的作用效果一 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 1 1 任选其中一个均可 2 3 见下表 探究问题探究步骤分析与结论 力的作用效果与 力的大小有关 拉弹簧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 用较小的力拉弹簧 用较大 的力拉弹簧 扔石块 将一石块用较小的力 扔出 再用较大的力扔出 拉弹簧 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 关 扔石块 石块飞行的远 近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 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 力的方向有关 拉弹簧 将弹簧一端固定 用 力拉弹簧 再用相同的力压 弹簧 扔石块 将一石块用力向东扔 出 再将同一石块用相同的 力向西扔出 拉弹簧 弹簧的伸长与缩短 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扔石块 石块飞行的方向不同 说 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 力的作用点有 关 推门 将力作用在门把手上推 门 再用相同的力作用在门 的转轴上推门 打排球 用力将水平飞来的排 球托起 用力将水平飞来的 排球扣下 推门 前 后两次推门时的难 易 程度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力的作用点有关 打排球 前 后两次球的运动方向 的变化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 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形变 将一长方形的铁块 物体的形变 前 后两次海绵的形变 小石块 一张 白纸 探究 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物体间相互作 用的面积有关 平放在海绵上 再将长方形 的铁块竖直放在海绵上 大小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大小有关 二 弹簧测力计二 弹簧测力计 答案 1 1 弹簧测力计 2 在一定的范围内 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 B 三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三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答案 1 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或 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是一定值 四 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四 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答案 1 1 弹簧测力计本身有一定重量 动滑轮有一定重量 2 弹簧测力计水平使用 测出动滑轮 的重 五 二力平衡五 二力平衡 答案 1 不考虑 旋转 测力计未校零 或两个滑轮的摩擦不同 读数误差 答出一条即可 2 1 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 可以忽略不计 2 改变力的方向 砝码质量 3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上 3 小车 大小 方向 同一直线 a 方案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因为小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因 为 b 方案的小车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六 杠杠平衡条件六 杠杠平衡条件 答案 1 左 2 格处挂 3 个钩码或 3 格处挂 2 个钩码 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 七 探究摩擦力七 探究摩擦力 答案 1 1 D 2 远 非平衡力 3 弹簧测力计 2 1 二力平衡 2 不对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3 如表格 4 当压力大小一定时 接触面越粗糙 摩擦力就越大 3 1 匀速直线运动 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的大小 或 S 的大小 2 控制变量法 压力大小 或砝码的个数 4 1 匀速拉动木块 2 压力一定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接触面积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4 利用图甲 图乙 的器材 将木块分别侧放和平放 匀速拉动木块 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八 牛顿第一定律八 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 1 1 重 支持 2 同一 顶端 3 小 远 4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1 速度 2 远 小 3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相同 木板 摩擦 推理 九 探究惯性九 探究惯性 答案 1 惯性 左 左 2 6 十 探究速度十 探究速度 答案 1 甲 丙 乙 2 1 匀速 6 2 1 2 3 小于 十一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十一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 1 1 海绵受力后容易发生形变 2 小桌陷入海绵的深浅程度 3 受力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劳动合同范本简约版
- 2025年宜昌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合规与企业管理部副经理岗位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湖南益阳市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第一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文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昆明市嵩明县人民医院招聘编外太平间专职管理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幼儿园招聘合同制教师3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第三批招聘16名城镇公益性岗位劳动保障协理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安全教育培训公示课件
- 2025国际留学合作协议书范本(合同文本)
- 2025建设银行秋招笔试真题及答案
- 班主任考试题库及答案
- 纺织面料设计师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 课件 第6章 智能体
- T∕CAME 27-2021 医院物流传输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
- 10、租金、IRR、总资金占用收益率测算表10
-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翻译
- 毕业论文——Bezier和B-样条曲线的算法研究
- 《20211国标给排水专业图集资料》04S531-3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水排水检漏井
- 余热锅炉系统联动试车方案.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