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3-2-1 专题 12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教师版)_第1页
2012高中历史 3-2-1 专题 12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教师版)_第2页
2012高中历史 3-2-1 专题 12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教师版)_第3页
2012高中历史 3-2-1 专题 12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教师版)_第4页
2012高中历史 3-2-1 专题 12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 2 13 2 1 精品系列历史精品系列历史 20122012 版版 专题专题 1212 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教师版 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教师版 考点定位考点定位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突 出考查中国的代以来服饰的变化 婚俗的变化 2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着重 考查中国近代以来交通 通讯的进步与成就 3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 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 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 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突出考查中国近现代报刊 影视折射的社会生活变化 注 意它们与相关时代背景的联系 三年高考三年高考 一 201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 精选 1 2012 高考文综浙江卷 17 1862 年 6 月 26 日 上海新报 一则某商行售卖 外国杂 货 的广告云 新到什锦饼干 酸果 洋醋 吕宋烟 白兰地 小面镜仔 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 料中没有体现 上海新报 是否为国人办报不得而知 百姓衣食住行西化的说法过于绝 对 报纸内容反映出外国的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 引发国人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2 2012 高考文综四川卷 17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材料之外 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表 2 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 1918 年在成都和 1923 年在北京 时的消费情况 根据傅斯年的观点 此表可以证明 表 2 类别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23 2 书籍教育 2332 娱乐享受 945 A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 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不平衡 C 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 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3 2012 高考历史江苏卷 6 1912 年 3 月 南京临时政府令 查前清官厅 视官之高 下 有大人 老爷等名称 受之者增惭 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 闻中央地方各官厅 漫不加察 仍沿旧称 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 同年 6 月 申报 载 公堂 会审之时 被告 就口口声声以老爷 大人相称 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 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 作为 受之者 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 作为 施之者 的被告不知民国政 体之变 C 作为 受之者 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 作为 施之者 的被告等级观念根 深蒂固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社会习俗的演变的复杂性 辛亥革命后 虽然临时政府颁布法令 禁绝前清老爷 大人等有尊卑等级的称呼 但在实际生活中 很多人包括政府官员依然对 旧的称呼习以为常 足见封建等级观念的顽固性 只有 D 项最符合题意 4 2012 高考历史上海卷 39 妇女与教育 12 分 材料一 1912 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学校地点特色 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 分为工艺组 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 图画等专修科 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 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材料二 1914 年 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 民国以来 颇有 3 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 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 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 或主 张男女同权 或宣导女子参政 盖谓该校在今日 不但毫无利益 而反有巨害 问题 基于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答案 答案 2 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 但仅能描述历史现象 辛亥革命以后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令 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 的变革 倡导女权就是重要的一方面 北京 上海等地女子学校的兴办正是在此背景下展 开的 这些学校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知识答案和参政意识 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对于这一新 事物 也出现了异议 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 这体现了当时新旧教育理念的冲 突 答案 3 只能就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展开讨论 答案 4 没有基于材料回答问题 解析 民国初年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的转型期 而女权的解放就这是一社会变迁的反映 按材料 一 妇女不仅要求男女地位平等 掌握一定技能 更要求享有政治权利 而材料二的守旧 言论正是社会转型时期新旧观念冲突的反映 二 2011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 精选 1 2011 年江苏省单科历史 7 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 4 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 B C D 2 2011 年山东省基本能力 24 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 与下 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 1 弄假如真无比空 吹嘘全在一丝风 2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3 双枝需组履平地 楚黄州人擅此技 4 梨花风气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A 放风筝 赛龙舟 踩高跷 踏青 B 荡秋千 游泳 赛跑 踏青 C 荡秋千 游泳 踩高跷 登高 D 放风筝 赛龙舟 赛跑 登高 答案 A 解析 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对应搭配相应的民俗娱乐活动 3 2011 年山东省基本能力 18 生活中有许多说法抹不去的记忆 在我国供给短缺的年代 人们买粮食不仅要用钱 还要用粮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粮票只有全国通用粮票 没有地方粮票 B 纸币票样上的人物形象通过木刻 手法表现 C 纸币票样所示的人民币票劵采用我国多民族文字 D 粮票同人民币一样在使用 因而 是一种货币 答案 C 5 解析 A 项错在 只有全国粮票 B 项错在 木刻手法 D 项错在 粮票是货币 4 2011 年天津市文综历史 6 某报以 新陈代谢 为题刊文 新内阁成 旧内阁灭 新官制成 旧官制灭 新教育兴 旧教育灭 阳历兴 阴历灭 鞠躬礼兴 跪拜礼 灭 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 1898 1900 B 1901 1911 C 1912 1927 D 1928 1937 答案 C 解析 新内阁 新官制 新教育 实行阳历 鞠躬握手 这一系列的新现象都是在辛 亥革命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 故选 C 5 2011 年浙江省文综 17 据地方志记载 民国时期某城市 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 新式 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 更不要说乡村 C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 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理性 三 2010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 精选 1 2010 年上海卷历史 23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 重建 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 在 1913 年的中国 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B A 唐胥铁路开通 B 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 申报 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 李大钊发表 庶民的胜利 的演说 答案 B 解析 A 是 1882 年 C 项是 1926 1927 年 D 项是 1918 年 C 项符合 1913 年 辛亥 革命后 的情形 2 2010 年福建卷文综 24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 年 檑建茶叶市 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 是 A 电报业 B 大众报业 C 铁路交通业 D 轮船航运业 6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 故选 A 3 2010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7 盖天津 城 市发展之趋势 其初围绕旧城 继则沿河流 复次则沿铁道线 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 特点是 A 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 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 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 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B 解析 由 沿河流 到沿 铁道线 再到 沿电车道 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随交通方式变化而发展 4 2010 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 21 19 世纪后期 一位中国人从欧洲买回一种设备 他称 之为 神镜 后来 杭州有人利用这种设备做生意 招牌上写着 第二个我 这种设备 是 A 望远镜 B 电影放映机 C 照相机 D 电视机 答案 C 解析 从题中关键词 设备 神镜 第二个我 综合判断 5 2010 年江苏卷历史 9 徐珂 清稗类钞 记述 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 得父母允 准 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 男女同意 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 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两年模拟两年模拟 一 2012 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 精选 1 安徽省庐江县 2012 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 1909 年 大公报 上的一篇文章称 第 一是开眼界 可以当作游历 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真如同身历其境 亲眼得觅一 样 时常看看 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这里所说的使人们 开眼界 的应该是 7 A 电视 B 广播 C 电话 D 电影 答案 D 解析 从本题时间 1909 年 和看欧美风土人情如同身历其境 综合判断为 D 项 2 福建省福州市 2012 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 1882 年 申报 载 沪上刻有人招集股 分 份 创为电灯者 其事原系西人主之 而一时出银附股者 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 溯自来火 煤气灯 兴已及二十年 当日 西人创行此事 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 社会观念的进步 C 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 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答案 B 解析 1882 年上海人踊跃参股创办电灯公司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B 项 ACD 三项不符 合当时实际 3 河南省洛阳汝阳一高 2012 届高三 2 月历史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是西方传教士在 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 1835 年刊登了如下内容 英杰利之公会 甚推自 主之理 倘国要旺相 必有自主之理 不然 民人无力 百工废 而士农商工 未知尽 力竭力矣 当时 这一报道 A 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 表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C 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 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答案 D 解析 1835 年 鸦片战争前 西方传教士向中国介绍英国的议会和民主 带来的影响 是 D 项 ABC 三项在时间上不吻合 4 浙江省金华十校 2012 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 20 世纪末 中国传统服饰连同中国的印 花棉布与古典丝绸又在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 甚至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 中国风 中国风 的出现 反映出当代中国盛行的复古思潮 折射出中国人对传统的眷恋 是对改革开放初期崇洋媚外的修正 反映出人们返璞归真的渴望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所述 复古思潮 不符合中国 20 世纪末的情况 5 四川省成都外语校 2012 届高三四次月考文综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8 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时认为 20 世纪 60 年代讨饭吃 70 年代有饭 吃 80 年代选饭吃 90 年代好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要善于联系 20 世纪 50 至 90 年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 湖南省醴陵一中 2012 届高三二次月考历史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写下了一张 征婚启事 贴在书房的墙壁上 他的择偶条件为 一 女子须不缠足者 二 须识字 者 三 男子不娶妾 四 男死后 女可再嫁 五 夫妇如不相和 可离婚 该征 婚启事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婚姻自主的要求 女子教育的开始普及 删繁就简的婚俗 封建思想的痕迹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蔡元培的择偶条件可直接反映 这些择偶条件也冲击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 伦理道德 即可选 婚俗礼仪不能从本题材料中体现 排除 7 安徽省合肥市 2012 届高三一次质检历史 德龄 1886 1944 美籍华人女作家 满 族人 1903 年归国后 慈禧得知德龄通晓外文 便召她入宫 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客 深 得慈禧的宠爱和信任 她先后撰写了 紫禁城的黄昏 御香飘渺录 瀛台泣血记 我和慈禧太后 等描写清宫的著作 这些著作描写的社会生活中 慈禧有可能 照像 坐汽车 乘飞机 听广播 看电影 A B C D 8 北京市石景山区 2012 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 放足歌 玉龄女子哭吞声 哭向床 前问慈母 母亲爱儿自孩提 如何缚儿如缚鸡 儿足骨折儿心碎 昼不能行夜不寐 邻家 有女已放足 走向学堂去读书 这种现象出现于 A 鸦片战争之后 B 洋务运动之后 C 戊戌变法之后 D 辛亥革命之后 答案 D 解析 政府通过法令鼓励废除妇女缠足 女子读书受教育 只能是 D 项 9 9 山东省滨州市 2012 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 18 分 尊重妇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 志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 女子则是下等的 前者治人 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2 分 材料二 英吉利之俗 男女婚配 皆自择定 然后告父母 至婚配之日 耶稣教师诫 以善言 为之祈福 男以戒指约於女指 亲宾送之入房 欢宴而散 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 产 男不得娶妾 犯者流之七年 瀛环志略 2 据材料二 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 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6 分 材料三 1916 年 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 一时被称为 银行界之破天荒 妇女界之新事业 1918 年 4 月 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 进入 20 世纪 20 年代 一些大城市的医疗 银行 商店 文艺 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5 分 材料四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 共同纲领 中首先订明妇 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 1953 年公布的 选举法 规定 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 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 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 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 对比材料三 指出材料四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 2 分 5 综合上述材料 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3 分 答案 10 答出 3 即可 解析 1 阅读材料一即可归纳观点 2 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的婚姻观念 从经济 思想 政治等角度简析原因 3 从材料三可知 20 世纪初以来的中国 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各种服务行业中 可从 当 二 2011 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 精选 1 湖南省雅礼中学 2011 届高三八次月考文综 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 泥塑金身 三寸 金莲 民国成立以后 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 这主要表明 A 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 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答案 D 解析 从题中由 三寸金莲 变为 大脚锦鞋 可以直接推断出 D 项 2 浙江省台州市 2011 届高三调考文综 右框中文字是 1913 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 婚广告 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 婚姻观念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 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B 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 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C 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答案 A 解析 从这则征婚广告的关键句 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 有从夫之美德 可以 推出 A 项 3 2011 届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模拟二 1865 年 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 此 铁 路 一开 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 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 更不堪其横冲直撞 势将断 绝往来 商民交割 且内地股匪未靖 必乘机煽动 作梗生端 即外国人在中国者 亦不能平安无事 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以湖北籍女子为限 须文理清顺 大家 闺秀 要不沾染学 堂平等自由之恶习 有从夫之美德 11 A 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 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 C 因列强的干涉中国当时不能自主修铁路 D 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 答案 B 解析 题中毛鸿宾认为修铁路有马车不能用 股匪作乱等弊端 这是守旧势力的主张 4 湖北省补习学校 2011 届联合体大联考文综 迎亲之礼 晚近不用者多 光 宣之交 盛行文明结婚 倡于都会商埠 内地亦渐行之 礼堂所备证书 由证婚人宣读 介绍人 证婚人 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 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 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出现上述 现象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A 西方婚仪东渐 B 清末新政推动 C 民国政府提倡 D 新文化运动影响 答案 A 解析 题中材料为新式婚礼程序 它在中国出现主要是由于西方婚礼仪式传入中国 5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 2011 届高三 11 月文综 1916 年 1 月 农商公报 记载 济南棉 花之行情 日日变动 其原因 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 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 首日本 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 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 济南重要之花行 有每日 打电大阪询问行情者 这反映出 A 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 B 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 C 中国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 专门化趋势日益明显 D 中国政权和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 答案 A 解析 日本大阪棉花行情影响到中国济南棉花行情 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一年原创一年原创 1 世界级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 当时第一次 1978 年 来到中国的时候 整个中国连男 女都分不出来 都是一片灰色 我觉得我为中国也做了一些贡献 就是把颜色带到了中国 皮尔卡丹能 把颜色带到了中国 的原因不包括 A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政策 B 经济的发展 C 思想解放审美观点的变化 D 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 12 2 建国以来 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 有这样的说法 50 年代看天上 太阳 70 年代看墙上 挂钟 80 年代看手上 手表 90 年代看腰上 BP 机 手机 这一变化 主要反映了 A 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 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解析 中国人民掌握时间所用的工具日益进步 科技含量更高 消费水平更高 这是 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 3 电视剧 霍元甲 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 186l 1910 在上海租界设武馆 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当时 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 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 申报 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 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D 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答案 A 解析 B 项 武昌起义 C 项 广播 D 项 公共汽车 都不符合 1861 1910 这一 时间段 4 为避免 上有所措置 不能喻之民 下有所苦患 不能告之君 则有喉舌而无喉舌 而 创办的报刊是 A 时务报 B 民报 C 新华日报 D 新青年 答案 A 解析 从题中材料可知 这是便于上传下达 为维新变法服务的报刊 即 A 项 5 衣冠作权力的象征 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在衣服上绣以飞 禽 走 兽 的区别 文官从一品至五品依次为鹤 锦鹤 孔雀 雁 白鹇等 武官从一品至五品依次为麒麟 狮 豹 虎 熊等 上述服饰的作用是 A 御寒保暖 B 标识身份 C 装饰美化 D 个性展示 答案 B 解析 把 禽兽 图案绣在官员衣服上对应其品级 所起作用只能是 B 项 6 10 分 服饰是一种历史记忆 也是一种语言 一种文化 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 录着社会政治 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3 材料一 皇帝常服 袍黄 盘领 窄袖 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 天顺二 年 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 飞鱼 并玄 黄 紫诸色 违例 治以重罪 明史 舆服志 材料二 早在 1852 年匈牙利政治家弗朗西斯 帕尔斯在美国游历时 曾这样感叹 人 们的服装毫无个性 表现不出不同的社会等级 而在东欧 外国人立刻可以从不同的衣着 看出一个古老的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习惯 美国的 衣着民主 是其服饰上的一大特点 20 世纪的美国人可能是穿着最讲究 穿着最相似的工业民族 缝纫机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的 批量化 是造成这一特色的物质原因 世界全史百卷本 世界近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材料三 1912 年 10 月 3 日 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 服制 规定 男子礼服分 大礼服 常礼服两种 昼用大礼服 为西式大氅式 裤用西式长裤 常礼服两种 一为西 式 一为袍褂式 严昌洪著 20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四 1950 年以后 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 开始流行 中国式的服装 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 解放服或列宁装 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 R 麦克法奈尔 费正清编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2 分 依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 衣着民主 的原因 6 分 2 材料三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 分 3 材料四 列宁装 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 思想文化 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6 分 4 综上所述 影响人类服饰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 分 答案 1 特征 皇权专制 2 分 原因 美国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新国家 没有社会等级传 统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影响 工业革命 生产技术的提高 服装生产批量化 6 分 14 2 实质问题 袁世凯以法律条例的形式利用中西方服饰文化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2 分 3 政治 走社会主义道路 思想文化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外交 同苏联结盟 一 边倒 的外交政策 6 分 4 因素 社会变革 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 2 分 解析 考点预测考点预测 纵观 2010 2012 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 以物质生活 社会习俗 交通 报刊 影视通五个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 除选择题外 非选择题主要 集中考查物质生活 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 在 2013 年的高考复习中 除上述主要考查 内容外 还应注重中国葬礼习俗 通讯的进步 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等知识点的复习与练 习 高考母题高考母题 1 在中国近现代 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 它有五粒纽扣 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 它的 四个口袋 代表礼义廉耻 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 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 四贴袋服装 它被定名为 A 长袍马褂 B 西装 C 中山装 D 列宁装 答案 C 解析 从题中材料所示服装有特点及寓意即可判断为中山装 2 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 钟声一及时 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 动如绕指柔 这是 在描写 15 A 电话 B 汽车 C 电报 D 火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诗歌所述一是强调准时 二是强调运载量大 相比之下只能选 D 项 3 申报 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长 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它从 1872 年 4 月 30 日创刊 至 1949 年 5 月 27 日停刊 前后历时 78 年 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社会各方面的 情况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被称为 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1912 年 申报 可能报道 的新闻有 A 市民互用 先生 同志 的称谓 B 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办 C 电影 定军山 开拍的消息 D 陈独秀倡导 文学革命 答案 A 解析 A 项符合 1912 年的历史现象 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的影响 BCD 三项都不发生 在 1912 年 4 据某一时期进行的包括社会各阶层 835 人参加的一项全面调查 395 名已婚者中有 21 人自订婚姻 而在 130 名已订未婚者中则有 20 人自订婚姻 在 310 名未订未婚者中 愿自订婚姻的为 27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