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I )卷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I )卷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I )卷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I )卷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III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 选择题 共 共 2020 分 分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2020 分分 1 1 分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万年前 A 350 万年 B 260 万年 C 170 万年 D 80 万年 2 1 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下列选项中与水稻有关的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3 1 分 在下列图片中 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出土的稻谷 鱼纹彩陶盆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子 A B C D 4 1 分 老师让彤彤做组长 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 大家都信服的娟娟做组长 同学们感叹 这真是 的再现啊 第 2 页 共 12 页 A 推恩令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转让制 5 1 分 列出史实中 与大禹有关的有 治理水患 发明舟车 分封诸侯 建立夏朝 A B C D 6 1 分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制作的 年代标尺 其中 处应该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7 1 分 人人都说 故土难离 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 将都城迁到殷 使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的国王 是 A 商汤 B 盘庚 C 伊尹 第 3 页 共 12 页 D 武丁 8 1 分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 克盉 h 见下图 记载 周成王封克做匽 今北京地区 的诸侯 管理 羌族 驭族 克进驻匽地 接收土地 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C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9 1 分 史记 周本纪第四 记载 武王 封尚父 姜子牙 于营丘 日齐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 是 A 分封制 B 奴隶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10 1 分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被誉为 世界青铜器之王 下列图中器物是司母 戊鼎的是 A 第 4 页 共 12 页 B C D 11 1 分 他对内整顿朝政 对外 尊王攘夷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他是 A 楚庄王 B 晋文公 C 秦穆公 D 齐桓公 12 1 分 农业稳 天下安 下列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商鞅变法 奖励农耕 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 13 1 分 公元前 361 年 秦孝公即位 由于国力不强 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 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 秦孝 公 第 5 页 共 12 页 A 开创分封制 B 任用商鞅变法 C 任用管仲为相 D 提出 尊王攘夷 14 1 分 这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它的建成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被称为 天府之国 这一工程是 A 万里长城 B 都江堰 C 灵渠 D 葛洲坝 15 1 分 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思想家 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面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墨子 16 1 分 400 多年前 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 当年传 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A 论语 B 离骚 C 道德经 D 孙子兵法 17 1 分 1961 年 3 月 4 日 下图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 年 12 月 被列 第 6 页 共 12 页 人世界文化遗产 这一建筑在秦朝时期的起止点是 A 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B 西起陇西 东到辽东 C 西起临洮 东到东海 D 西起陇西 东到东海 18 1 分 易中天在 帝国的终结 一书中说 秦 虽死犹存 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 秦 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A 焚书坑儒 B 修筑了万里长城 C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D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19 1 分 成语 篝火狐鸣 讲是陈胜 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 夜里把火放在笼里 使 隐隐约约像磷火 同时又学狐叫 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据此判断 篝火狐鸣的地点在 A 渔阳 B 陈县 C 大泽乡 D 郦山陵 20 1 分 下列关于东汉时期的史实 错误的一项是 A 东汉初年 出现了 文景之治 的繁荣局面 第 7 页 共 12 页 B 东汉中期 开始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 C 东汉末年 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 D 东汉末年 出现了华佗和张仲景两位名医 二 二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21 9 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图 1 记有日食的甲骨文 图 2 鲁迅曾评价 史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图为 史记 书影 图 3 荷马史诗 相传为盲诗人荷马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 图为 奥德赛 故事瓶画 1 图 1 至图 3 呈现的文字和作品均在不同程度上记述了历史 它们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2 结合所用知识 图 1 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历史价值 图 2 和图 3 的作品在记述风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2 7 0 分 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放的电视连续剧 大秦帝国 吸引了无数观众去了解秦朝的历史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秦帝国 2 纵横 讲述的是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的泰国惠文王时期 君臣携手 纵横捭闺 一次 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局 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 第 8 页 共 12 页 材料二 启良先生在 中国文明史 中说 秦朝建立后 实现了 海内为郡县 法令为一统 郡县是相对于 分封而言的 二者之不同 既是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之不同 亦为王权的大小之不同 1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 你是否会支持商鞅变法 为什么 2 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3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黄鹏同学和刘芳同学产生了分歧 如图 两位同学评价商鞅变法的侧重点有何不 同 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4 说说分封制与郡县制在 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 上的不同 23 7 0 分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阅读下列材料 请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小邮票 大舞台 材料一 第 9 页 共 12 页 看新闻 学历史 材料二 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 法家 道家等传统思想 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 的 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 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 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而决定学 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 1 杏坛讲学 表现了孔子教育上的成就 请举出一例 孔子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请写出一 点 2 道德与伦理价值 道 是为纪念老子而发行的邮票 请你为邮票配上正确的文字注释 3 这样一个大背景 指什么 为什么说 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 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 百家争鸣有何影响 4 当时的 天下大势 是什么 这一时期 还涌现出其他重要学派 在众多学派中 哪家学派的主张符合 这一大势 24 7 0 分 大一统 并不是以单纯地域统一作为衡量标准 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和思想 文化上的共通共识 材料一 秦朝尽管昙花一现 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 这套制度 推行了 1700 年 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愿陛下兴太学 置明师 以养天下之 士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孝文帝通过祭孔的仪式性表演确立其所代表的北魏政权以及君权的合法性基础 实现统治阶级内部 的权力整合 有效控制士人阶层和底层民众 最终促成北魏政权由军事政权向封建国家政权的成功转型 北魏祭孔制度研究 1 材料一中 这套制度 指什么 它如何从中央到地方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3 据材料三 孝文帝接受了中原文明的哪些政治和文化传统 其目的是什么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 选择题 共 共 2020 分 分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202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