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设计_第1页
乡愁教案设计_第2页
乡愁教案设计_第3页
乡愁教案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 学会节奏 重音 较有感情的朗诵 2 理解诗歌的特点 音乐美 情感美 3 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思乡怀亲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培养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以诵读为基础 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 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创造情境 导入新课 1 每个日落的黄昏 每个月圆的夜晚 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 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 诗歌 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 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 乡之作 乡愁 板书 2 学生说出描写乡愁的诗 词 曲的名句 二 作者介绍 1 余光中 中国台湾诗人 福建永春人 先后在金陵大学 现南京大学 和厦门大学外文 系学习 历任 蓝星 现代文学 等杂志的主编 著有长诗 天狼星 诗集 蓝色的羽 毛 天国夜市 等 此外尚有散文集 评论集多种 2 余光中 台湾诗人 散文家 祖籍福建永春 1928 年出生于南京 少年时在外求学 过 寄宿生活 1948 年迁往香港 1950 年去台湾 直到 1992 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 才第一次 返回大陆 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 诗人流浪于海外 游子归乡之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 内容 乡愁 写于 1972 年 课件展示 三 朗读课文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 1 学生先自读本诗 熟悉诗歌内容 2 请学生听课文朗读 体会朗读的语气节奏 情感 并请学生划出诗歌的节奏 2 请两位同学试着朗读 纠正不正确的部分 3 全班齐读课文 这一遍的要求是 读正确节奏 带有感情 四 讲解课文 1 作者是以什么的变化来写这首诗的呢 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四个人生阶段 2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 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以感知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情感呢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3 全诗由四小节组成 不同的小节表达的 情感是不一样的 那它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呢 详细讲解 重点 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 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 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 离开大陆对故土的眷恋 4 思考 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 作者借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实物化 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 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 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 烈愿望 5 欣赏诗歌之美 详细讲解 意象美 意象单纯而丰富 含蓄而有张力 形式美 句子段落和谐对称 回旋往复 一唱三叹 语言美 语言质朴浅显 易懂易诵 四 总结 余光中的 乡愁 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 它以独创的意象 精巧的构思 完美的形 式 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 具有强列的现实感和时代感 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 时 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 感受它的魅力 五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后背诵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和朗读 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 能够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字词来体会诗歌的意蕴 3 能够展开联想想象 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愁的画面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以诵读为基础 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 把握主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造情境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常新的主题 许多诗人都曾表达过 那最让人牵肠挂肚 费尽思量的思乡之情 不必把栏杆拍遍 在唐诗的峰峦中苦苦寻觅 也不必细说从头 在宋词的柔波里轻轻荡舟 单是课本上余光中先生的这首小诗就足以让 我们感受一番乡愁的韵味 看屏幕 古往今来 不少文人墨客以明月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如李白的 静夜思 尤其诗中两句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集中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思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 乡愁 看他是怎样 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二 朗读吟诵 感受诗歌音乐美 我们说诗歌是文字跳动的音符 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 章 好 下面让我们一起奏响第一乐章 朗读吟诵 感受诗歌音乐美 请大家欣赏配乐 朗诵 在欣赏的时候 老师要求大家注意节奏和重读音 并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件展 示 学生欣赏 1 简介作者 看屏幕 余光中 台湾当代著名诗人 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 年出生于南京 1949 年离开大陆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 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 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 游子思乡之情 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 70 年代初创作 乡愁 时 余光中时而低 首沉思 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 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 在离开大陆 整整 20 年的时候 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 仅用了 20 分钟便写出了 乡愁 2 学生先自读本诗 熟悉诗歌内容 3 指名读 师生共评 在这个环节里 要指出节奏和重音的处理原因 引出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 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 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 重音和节 奏的处理如下 看屏幕 四节 第一节稍平淡 回忆的口气 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 第三节 要体现出深深 的失落和痛苦 第四节 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 特别在前三节 与第四节间 约停 2 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 乡愁 小时候 乡愁 是一枚 小小的邮票 我 在这头 母亲 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 是一张 窄窄的船票 我 在这头 新娘 在那头 后来啊 啊 轻声 乡愁 是一方 矮矮的坟墓 我 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 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 在里头 可拖音 而 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 是一湾浅浅的 海峡 我 在这头 大陆 在 那头 那头 拖长音 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让学生自由朗读 然后学生个别示范 让学生结合要求进行评价 当我们的耳畔响起这 揪人的旋律时 当我们凝神聆听这声情并茂的朗诵时 我们的心中油然而生出的是一种淡 淡的忧伤与惆怅 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可是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愁绪呢 我想同学们看了这个背景资料 也许会有所了解 余光中 台湾诗人 散文家 祖籍福建永春 1928 年出生于南京 少年时在外求学 过 寄宿生活 1948 年迁往香港 1950 年去台湾 直到 1992 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 才第一次 返回大陆 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 诗人流浪于海外 游子归乡之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 内容 乡愁 写于 1972 年 课件展示 1972 年 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 但是很多台湾人 包括海外的 游子 都是身在海外 但心在大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诗人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 的 乡愁 余光中先生有如此的经历难怪他有此愁绪 好 有了这样一番体悟之后 我们再来朗读诗歌是不是会有一些不一样呢 学生齐读 大家读得比前面有进步 但似乎仍然有些美中不足 是不是还有什么真挚的情感隐匿在 诗歌的字里行间 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呢 让我们每人都随身携带一个探测器 进入诗歌欣赏 的第二乐章 这就是 咬文嚼字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三 咬文嚼字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 学生思考 1 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 而诗要讲究形象性 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 形象化的 明确 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这些代表着漂泊 隔离和诀 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感情是层层深入的 先是母子别 夫妻 别 再是生死别 故国别 诗人由个人情感 上升到民族情感 2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 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 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 东西的什么特征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一枚 一张 一方 一湾 四个数量词和 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正 是用这些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 来反衬乡愁之浓郁 3 全诗共四节 在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 明确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句 不着痕迹的表现时间 变化 情感增强 乡愁是 的反复出现 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的旋律 这头 那头 里头 外头 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 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低徊掩抑 如 泣如诉的气氛 请同学们从诗歌中找出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前后左右 一边讨论 一边圈点批注 要做 到手中有笔 心中有书 课件展示 2 如果学生寻找的内容有局限性 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小问题进行引导 1 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 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 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 这一点 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 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 诗人以时 间的变化来组诗 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 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 人的一生 2 作者是如何把看不见 摸不着的抽象情感表达出来的 结合意象来谈 3 请大家注意在这四个名词前都有一个形容词 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我们把这几个形容词去掉读一读看看好不好 为什么 邮票虽小 却承载了母子深情 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 矮矮的坟墓 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 海峡虽浅 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 所以这几个形容词不但 不能去掉 读的时候 还应该重读出来 4 海峡是否真的很浅 我们在学习哪首诗歌的时候也讲到了 浅浅 这个词 天上 的街市 我想那浅浅的天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