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I)卷_第1页
天津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I)卷_第2页
天津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I)卷_第3页
天津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I)卷_第4页
天津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天津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天津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 农业和商业 D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 2 分 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 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A 1951 年张援朝 B 1953 年杨跃进 C 1967 年王文革 D 1980 年刘开放 3 2 分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 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 消除古代旧有的 社会差别 第一种梦想变为 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开国大典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D 香港回归 4 2 分 在全国人民普选基础上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这次大 会 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国歌 首都 第 2 页 共 11 页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B C D 5 2 分 在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 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A 农民的土地归农业生产合作社所有 B 农民的土地归人民公社所有 C 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民翻身做主成为土地的主人 6 2 分 歌剧 白毛女 如下图 讲述了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 后企图霸占其女儿喜儿 喜儿 不堪凌辱 逃入深山 头发变成了白色的故事 我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制度的标志是 A 195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的颁布 B 1949 年 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的制定 C 195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颁布 D 1982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颁布 7 2 分 下列哪一项最能说明新中国成立初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A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B 三亿多农民没有得到土地 第 3 页 共 11 页 C 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 D 农民生活极端贫困 8 2 分 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是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民族工业的 短暂的春天 时期 C 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9 2 分 近代以来 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用 28 年的 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 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南昌起义 C 台儿庄战役 D 西藏和平解放 10 2 分 现任外交部长王毅多次在中外记者会上发表睿智而又犀利的言论 体现其个人魅力 在新中国成 立初期 周恩来也是享有盛名的外交家 下列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参加万隆会议 20 世纪 50 年代访问印度和缅甸 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 B C D 11 2 分 下面是 中国与美国 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改变落后的状况 从 l953 年开始采取的措施是 第 4 页 共 11 页 人均产量中国 1952 年 美国 1950 年 印度 1950 年 钢产量2 37 千克538 3 千克4 千克 发电量2 76 千瓦时2949 千瓦时10 9 千瓦时 A 贯彻土地改革政策 B 实施第 个五年计划 C 掀起 大跃进 运动 D 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12 2 分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 最可爱的人 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被誉为 最可 爱的人 的英雄人物是 黄继光 董存瑞 邱少云 杨靖宇 A B C D 13 2 分 有创新才有活力 有创新才有发展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 这在世界上早就出 现过 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 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 则是史无前例的 其中创新的 和 平方法 指的是 A 实行股份制 B 赎买政策 C 廉价收购 D 无偿没收 14 2 分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 A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第 5 页 共 11 页 B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C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D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15 2 分 以下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是中国政府首先提出的 B 是印度尼西亚 印度两国政府共同提出的 C 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D 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6 2 分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 制定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的会议是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7 2 分 人民日报 在某篇文章中写道 代表们走进了会场 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 人民 有了各项权利 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这些 代表们 参加的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8 2 分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 120 周年 有关他的历史活动表述有误的是 A 1924 年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B 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参与西安事变谈判 第 6 页 共 11 页 C 万隆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D 与尼克松会谈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 2 分 我国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 正确的是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 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 B C D 20 2 分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将他们转变为 A 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B 工农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C 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D 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5757 分分 21 2 分 1950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朱德司令员率领下 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改正 22 1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 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 第 一步 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 使革命向前发展 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第 7 页 共 11 页 材料二 1 依据材料一 指出 第一步 胜利的标志 并简要叙述其意义 2 材料二图片内容反映出为巩固 第一步 胜利果实而开展了哪两大运动 请选择上述其中的一个运动 说明它的历史意义 23 20 分 2017 年 一号文件 已经发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是今年 三农 领域的一大重点 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请回答 1 646 年 日本效仿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 2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 这一运动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3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 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取得了怎样的 效果 4 综上 你认为政府在调整农业政策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4 25 分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 但也走了一些弯路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 中国大趋势 中认为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 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 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 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 形成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 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 1954 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 治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体现了国家 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 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第 8 页 共 11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四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 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造成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 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 党的治国方略 方式不是与法律化 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 依法治 国 而只能是适合阶级都挣的 政策治国 最终导致 文革 悲剧 摘编自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1 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政治制度 它的建立与 1949 年在北平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 2 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这次会议被称为 里程碑 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形成 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3 据材料三指出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4 依据材料四指出 文革 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5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 民主与法制建设 的认识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