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魏主下诏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将鲜卑族的 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 些内容 采用汉姓 改穿汉服 学说汉语 提倡与汉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礼乐制度 A B C D 2 2 分 初三文言文 陈涉世家 一文中 陈涉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浪潮冲击 下 强大的秦朝很快走向灭亡 下列与这场起义爆发原因无关的是 A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 徭役沉重 C 赋税沉重 D 刑法严酷 3 2 分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 此远古人类最需要的是 A 住在山洞里 B 学会制造工具 C 懂得用火 第 2 页 共 14 页 D 过群居生活 4 2 分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是 A 缀术 B 水经注 C 齐民要术 D 伤寒杂病论 5 2 分 西汉最高的学府是 A 大学 B 太学 C 中学 D 小学 6 2 分 和平交往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历史事件是 鉴真东渡 丝绸之路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戚继光抗倭 A B C D 7 2 分 同学们最后来到了位于岷江流域的都江堰 在对都江堰进行仔细观察和讲解员的帮助之下 晓明 终于明白了 用来灌溉农田 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 的水源都要经过 引入支流 A 分水鱼嘴 B 飞沙堰 第 3 页 共 14 页 C 宝瓶口 D 外江 8 2 分 史书记载 春秋初年的 170 多个诸侯国 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 这个材料所反映的历史 发展趋势是 A 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 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 9 2 分 下列图片中 与佛教有关的是 A B C D 10 2 分 我国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 培育出粟 俗称谷子 去壳后称小米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 现了粟的遗存 下列人类遗址中与之相关的是 第 4 页 共 14 页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 D 半坡氏族村落遗址 11 2 分 李白的诗句 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 人口南迁的情况 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12 2 分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焚书坑儒 B 繁重的徭役 C 残酷的刑法 D 秦朝的暴政 13 2 分 下列一组图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第 5 页 共 14 页 D 14 2 分 将 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 并由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 A 周武王 B 大禹 C 商汤 D 嬴政 15 2 分 史书记载 春秋初年的 170 多个诸侯国 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 趋势是 A 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 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 16 2 分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实质上是 A 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B 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之间的关系 C 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 D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17 2 分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括号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 秦 春秋 西晋 南北朝 东汉 B 春秋 秦 南北朝 西晋 东汉 C 春秋 秦 东汉 西晋 南北朝 D 春秋 秦 东汉 南北朝 西晋 第 6 页 共 14 页 18 2 分 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B 已使用磨制石器 并能制作骨针 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 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19 2 分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B 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C 开始烧制陶器 D 开始培植农作物 20 2 分 据专家考证 十二生肖之说起源于 A 商朝 B 战国 C 西汉 D 东汉 21 2 分 象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 78 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与棋盘中的 楚河汉界 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长平之战 B 楚汉之争 C 秦统一六国 D 秦末农民战争 22 2 分 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 发现了距今 7000 年左右的稻谷和稻壳 据此推断 这与哪一原始居 民有关 第 7 页 共 14 页 A 河姆渡居民 B 半坡居民 C 元谋人 D 北京人 23 2 分 电视剧 闯关东 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 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到 东北 闯关东 的故事 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 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 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 使北方趋于平静 C 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24 2 分 他 如图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 下列史实与他 有关的是 思想上确立了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 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在中央设丞相 太尉和御史大夫 颁布 推恩令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A B C D 25 2 分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 氏大量产生于周朝 有的以技艺为姓 如陶 屠等 第 8 页 共 14 页 有的以官职为氏 如司马 史等 那么魏 鲁 韩等氏应是 A 以排行为氏 B 以所居地名为氏 C 以封地 国 为氏 D 以祖先名字为氏 26 2 分 宗室权落 外戚兴起 外戚势衰 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出现于 A 秦朝末年 B 西汉中后期 C 东汉初期 D 东汉中后期 27 2 分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周王统治 B 保证国家兵员 C 分割诸侯权利 D 保证国家收入 28 2 分 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西汉政府反对 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 B 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 C 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 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 的斗争 29 2 分 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 不正确的是 A 曹军来自北方 不习水战 第 9 页 共 14 页 B 骄傲自满 对孙 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 曹军疾疫流行 战斗力减弱 D 天气环境 刮东风 使曹军失败 30 2 分 在北京人 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 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 大进步 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A 生产工具的改进 B 种植技术的发展 C 建筑技术的进步 D 饲养水平的提高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31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江南地广 或 有的地区 火耕水耨 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民食鱼稻 以 渔猎山伐为业 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 物产丰富 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 丰收 则数郡忘饥 丝 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宋书 1 材料一中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 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趋势 哪一历史事件是这一趋势的最好体现 2 材料二 三反映了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写出两点 第 10 页 共 14 页 3 请依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32 1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 北方的匈奴 羯 氐 羌 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 各民族纷纷 建立自己的政权 他们彼此征战 人民被屠杀 牛马被掠夺 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 为躲避战乱 大 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 开始过定居生活 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 民族隔阂不断消解 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到北朝后期 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节选自 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 无论魏 蜀 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 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 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 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整顿政治 增强国力 促进 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魏 蜀 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 依据材料一指出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一现象导 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3 15 分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构想 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 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 凿井 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西方的皮毛 汗血马 瓜果 以及佛教 魔术 音乐 舞蹈 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 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 第 11 页 共 14 页 作放在重要位置 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 结合所学知识 请将图 4 丝绸之路路线中的 A E 两处填写完整 2 众所周知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张骞 他不畏艰难险阻曾两次出使西域 那么他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 别是什么呢 3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 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 共建 丝绸 之路经济带 有什么现实价值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