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格式范文(精品)_第1页
毕业设计格式范文(精品)_第2页
毕业设计格式范文(精品)_第3页
毕业设计格式范文(精品)_第4页
毕业设计格式范文(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格式范文 精品 毕业设计格式范文 精品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特性分析及研究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特性 分析及研究论文题目系部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部专业自动化班级11自 动化1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黄淑芬规范班级名称 不要用其它名 称用最新的学部名称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外语论文需加外文题目 另起行 小二号 三号黑体摘要摘要在电力系统中 功率因数的提 高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 直接关系到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供电的经 济性 供电质量 功率因数的补偿措施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功率因数低 非线性 非对 称性和冲击性等特点的工业用电设备和民用用电设备接入电网中 由 此产生了功率因数低 电压波动 电压三相不平衡 高次谐波污染等诸 多的电能质量问题 在解决这些电能质量的众多设备中 静止无功补要自己写 不要抄网 上的 摘要字数400字左右 摘要不要写太多介绍性 背景性文字 而应将重点放在本设计 本 文 依据哪些原理 做了哪些工作 得出哪些结论等 偿器SVC Static VarCompensator 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 应用也最为广泛 研制高性能的静止无功补偿器具有实际的社会 经济效益 本文详细综述了电力系统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各种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的原理 优点 缺点 并提出今后静 止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文以一种TCR Thyristor ControlledReactor TSC Thyristor Switched Capacitor 型SVC为对象 对其控制系统展开研究 在相对成熟的TCR TSC型SVC控制原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TCR TSC型SV C的控制策略 在TSC方面 选择了合理的投切方式 TCR方面 为保证设备的响应速度 和控制精度 采用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空一行空一行关键词关键词静止无功补偿器 SVC TCR TSC TCR TSC三三号黑体加粗小四号宋体小四号宋体四号黑体加粗小四号宋体 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上边距30mm 下边距25mm 左边距30mm 右边距2 0mm 行间距1 5倍行距 论文摘要十分重要 一般看别人的论文先 看摘要和目录 1 项 如 1 有1 1就有1 2 不能只有1 1 依此类推 先不用交过来 结论 可以总结论文所设计的系统的特点 效果等 不能写成心 得体会 11绪论1绪论电力系统的各节点无功功率平衡决定了该节点的电压水 平 由于当今电力系统的用户中存在着大量无功功率频繁变化的设备 如轧钢机 电弧炉 电气化铁道等 同时用户中又有大量的对系统电压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精密设备 如计算机 医用设备等 因此迫切需要对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理想的电力供应为50Hz 标准的正弦波 并且电压稳定于额定值 对于三相供电系统来说 A B C三相的相位差应为120 电压 电流幅值大小均相等 但是由于电力用户的各种工业负荷和民用负荷 电力供应很难达到 理想状态 因为许多用电设备小四号宋体具有功率因数偏低 非线性 非对称 性或者冲击性的特点 给电网的电力供应带来了各种负面的影响 如电压值偏低 谐波成分大 电压波动闪变 波形失真等 由此产生了电能质量问题 电能质量可定义为导致用电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 电流 或频小四号Times NewRoman体率偏差 其内容涉及有频率偏差 电磁暂态 供电可靠 性 波形失真 三相不平衡以及电压波动和闪变等 1 电网电能质量通常用电压稳定性 对称性及正弦性等指标衡量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设备等非线性负荷大量接入电网 使电网供电质 量受到严重影响 其中各种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大量应用和负载的频繁波动是最主要 的干扰源 其对电力系统本身造成的危害每段开头要空两格如下 1 增加设备容量 2 设备及线路损耗增加 3 使线路和变压器的电压降增大 若是冲击性无功功率负载 还会 使电压产生剧同一章内段与段之间文字要紧密 不要出现莫名其妙 的空行烈波动 使供电质量严重降低 4 功率因数降低 设备容量利用少 传统的无功补偿设备有并联电容器 调相机和同步发电机等 由于 并联电容器阻抗固定不能动态的跟踪负荷无功功率的变化 而调相 机和同步发电机等补偿设备又属于旋转设备 其损耗 噪声都很大 而且还不适用于太大或太小的无功补偿 所以这些设备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在变电站接入静止无功补偿装 置 或者是在干扰负荷接入点同时接入SVC 用以消除无功冲击 滤 除谐波 平衡三相电网 SVC是配电网中控制无功功率的装置 它根据无功功率的需求 对无 功器件 电容三号黑体加粗论文页码从绪论部分开始 至附录 用 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 页码位于页脚右侧 封面 中英文设计说明 论文摘要 和目录不编入论文页 论文中不 需要在页眉写论文题目 也不需要页眉上的横线2器和电抗器 进行 投切或调节 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采用机械开关 接触器或断路器 投切电容器 开关触头易受电弧作用而损坏 据调查 我国过去使用的自动投切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在使用3年后 损坏率达75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晶闸管开始用于SVC装置中 出现了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 TCR 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 TSC 这两种基本 结构型式的SVC SVC是用户电力技术 Cus Pow 的一种 它于70年代发展起来 静止 是针对旋转参考文献 要在文中标注 应按 1 2 3 的顺序标注 不要出现从 3 突然跳到 10 等的错误 的同步调相机而言 国内多称为动态无功补偿器 这是针对固定电容器组 Fixed Capacitor简称FC 而言 SVC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来快速调整并联电抗器的大小或投切电 容器组数 对改善负荷功率因数 稳定和平衡系统电压 消除流向 系统的谐波电流 平衡三相负荷等有显著效果 2 与SVC相比 静止无功发生器 SVG 调节速度更快且不需要大容量 的电容 电感等储能元件 谐波含量小 同容量占地面积小 在系 统欠压条件下无功调节能力强 正是由于这些优点 SVC在改善系统电压质量 提高稳定性方面具有 SVC无法比拟的优点 尽管在理论上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限于目前全控型电力电子 器件的电压 电流水平 要做到大容量的补偿 成本太高 3 因此 目前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输配电系统的依然是SVC 它在无功补 偿 改善电压不平衡度 抑制电压闪变等方面性能优良 性价比高 在以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电弧炉 2 轧机及其他大型电机对称负载 3 城市二级变电站 4 远距离电力传输 5 电力机车供电无功补偿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提高供用电系统及负载的功率因数 降低设备容量 减少功率损 耗 2 稳定受电端及电网的电压 提高供电质量 在长距离输电线 3 在一些三相负载不平衡的情况下 通过适当的无功补偿可以平衡 三相的有功功率及无功负荷 4 提高发电机有功输出能力 5 减少线路损耗 提高电网的有功传输能力 3 6 降低设备发热 延长设备寿命 改善设备的利用率 7 避免系统电压崩溃和稳定破坏事故 提高运行安全性 SVC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是国内应用此类装 置的理想选择 目前国内工业界应用SVC的实例也越来越多 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冶金 企业 因此 提高SVC的设计水平 提供更加可靠 容量大 响应速度快 调节灵活 经济性好 维护方便的和能更加优越的拥有我国自主知 识产权的SVC 对改善我国配电网的电能质量 提高配电网的经济运 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内的理论研究及探讨的文章不少 但国产化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缺 少实质性的工作 原机械部于1985年从瑞士BBC公司引进SVC制造技术 采用水冷却和 光电触发 但控制器仍采用模拟技术 未能得到广泛推广 鞍山荣信公司于1990年代引进乌克兰TCR型SVC技术 采用热管散热 电磁触发 控制器采用单片机等一系列技术 虽然总体技术落后 但由于其价格较低 机制灵活 在国内钢铁行 业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1999年 中国电科院在原国家电力公司的资助下开始了 静止无功 补偿器实用化技术的研究 并在xx年推出了TCR平台 采用了全数 字化控制 封闭式水冷却 综合自动化等技术 并成功将其运用在 电弧炉的治理工程 xx年 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开始了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研究 在xx年成功开发出TSC和TCR控制平台 采用了全数字化控制 热 管冷却 综合自动化技术和光电触发技术 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电气 化铁道无功补偿 尽管国内对SVC的研究取得一些进步 但就输电网而言 对于大容量 的SVC国内尚不具备制造能力 特别是关键技术的系统集成能力 近几年随着晶闸管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 其产品价格也大幅度降低 但受其耐压和载流能力的限制 晶闸管仍需串联以承受高压 使 得主电路的结构复杂 而由于晶闸管串联带来的均压 保护以及状 态检测等问题 进一步增加了主回路的复杂程度 也使得控制器需 要处理的数据量大大增加 增大了控制器的实现难度 另外 工作损耗导致的温升需要采用复杂的冷却技术来实现 而目 前大容量应用中的水冷及热管技术均有不足 前者成本很高 后者 体积巨大 这样就使得国产SVC在国内高压配电系统中仍难以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应用 因此 设计出控制精确 主电路简单 性价比高 运行稳定的SVC装 置已成为无功补偿行业的当务之急 42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SVC 20世纪70年代以 来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加深出现了一种静止无功补偿技术 这种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 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 发展完善的过 程 所谓静止无功补偿是指用不同的静止开关投切电容器或电抗器 使 其具有吸收和发出无功电流的能力 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稳定系统电压 抑制系统振荡等功能 段前段后0 5行 小四号黑体加粗2 1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性能静止 无功补偿装置的性能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简称SVC 是指凡是能够以 无机械传动部件而达到提供无功出力的装置 它是由静电电容器和晶闸管等部件组合而成的 一般的功率因数自动调节装置都是采用断路器分段投入或切除电容 器组的 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则采用晶闸管装置来取代了有触点开关 从而 使无功出力能平滑地 连续性地 快速地得以调节控制 无功功率是瞬刻变化的 它的变化率 幅度 速率三项 称之为无功变化三要素 根据其变化的大小 就对无功补偿装置提出不同的要求 现代工业的发展 电力网中出现了冲击性有功负荷 随着这些冲击 性有功功率带来了冲击性无功功率 例如在电弧炉中 当金属熔化期间 电弧炉需要的无功功率是急剧 地变化 为此要求监测其所需的无功功率并采用SVC 使它发出急剧 变化的等量电容性无功出力 使其平衡以保持电弧炉持续在高功率 状态下运行 冲击性无功负荷的变化幅度 速率都是很大的 以轧钢机为例 新加坡钢厂有两套热轧机与冷轧机 其平均有功负 荷与无功负荷为5万kW与5万kvar 最大有功负荷与无功负荷为10万k W与10万kvar 其变化幅度与速率从1 5万kvar升到7万kvar的时间为 98s 这种冲击性负荷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们的功率因数都很低 冷轧机 与热轧机的功率因数在0 7左右 大型电弧炉平均功率也只有0 85 0 87 而且当温度升高时 功率因数还要进一步下降 一般来说 电力系统中的枢纽变电所或无冲击负荷的变电所 其无 功功率三要素的变化范围很小 只要其变化周期在1s以上 也就是说由零变化到额定值需要1s以上 时间 它的变化频率每小时不到10次 此时采用调相机已可以满足 补偿无功功率的要求 如果无功负荷的变化周期在1s以下 或其变化频率在每小时几十次 至几十次之多时 调相机已没有适应能力了 而必须采用静止无功 补偿装置 SVC 进行无功补偿 每章应另起一页每章应另起一页5现代工业发展中 在电网内产生的 一种公害是高次谐波电流 这种高次谐波电流使电子计算机 各种 自动装置及电子设备误动作或失灵 高次谐波所产生热能使某些电 气设备损坏 这种公害又称电网污染 这种高次谐波的产生是由于电力系统中的许多晶闸管整流装置 例 如拖动大型轧钢机的直流电动机 是采用晶闸管整流装置供电的 它从电网中输入了带有冲击性波动的功率 经过整流转换成直流电 由于晶闸管的非线性特性 就造成了电网中电压波动的畸变 引 起高次谐波电流的产生 同步调相机和带有自动调节装置的移相电容器组 只能补偿负荷的 低功率因数 它不仅没有能力去稳定冲击性无功功率的变动 更无 能力去消除高次谐波电流 唯有采取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SVC 才能 解决这些新的问题 无功静止补偿装置与同步调相机相比 它的优点有 1 全部为静止部件 运行可靠 2 响应速度快 一般为1 2个频率周期 而同步调相机在15个频 率周期以上 3 主要设计部件可装于户外 一次投资小 4 无失步危险 5 损耗低 6 可设计成分相单独控制 SVC通过采用单独的相 相控制能通过调节三相的容抗和感抗来补偿任何的不平衡线性稳定 负荷 使不平衡负荷变成三相平衡负荷 而不需要改变负荷和电源 间的有功功率的交换值 这样 电网负荷不对称产生负序电压可以消除 同时节省了电网中 为此增添的其他设备 通过平衡不对称负荷 整个电网的损失也会降低 这也就是为使电网对称而采用SVC的原因之一 2 2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种类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种类目前 世界各 工业发达国家所制造的并已投入运行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类型是 很多的 从无功电源供应情况来看 则可以分成以下五类 1 固定电容性 即不变无功电源 2 固定电感性 即不变无功负荷 3 可变电容性 即可变无功电源 6 4 可变电感性 即可变无功负荷 5 固定电容性加可变电感性 可变无功电源 在实际应用中较普遍的是采用上述的第 5 类 也就是说一组或几组容量较大的固定电容性加上一台容量 相对略小的可变电感性构成一套SVC可变无功电源装置 SVC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供电技术 并且SVC装置的制造水平综合地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电力电子科学和电工制造技术的总体水平 国外SVC的制造和应用发展很快 生产了不少SVC品种 根据发展情况 其主回路已逐渐形成优化与定 型化 上文按电源供应情况将SVC分为5类 这里从使用要求与结构 看 可以分成6类主要方式 再由6类根据用户的要求组合成更多的 类型 现介绍如下 这6类主要方式为 1 自饱和电抗器式静补装置SSR Self Saturable Reactor 2 可控饱和电抗器式静补装置CSR Controlled SaturableReactor 3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式静补装置TCR Thyristor ControlledReactor 4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式静补装置TSC Thyristor SwitchedCapacitor 5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和投切电容器的混合式静补装置TCR TSC T hyristor ControlledReactor andSwitchedCapacitor 6 固定的电容器 73SVC装置的基本原理与实现装置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3 2饱和电抗器 饱和电抗器 SR 饱和电抗器可分为 自饱和电抗器和可控饱和电抗器两种 自饱和电抗器是在电力系统中较早得到发展和成功应用的一种并联 补偿设备 它不需要调节器而依靠电抗器自身固有的能力来稳定电 压 自饱和电抗器利用铁心的饱和特性 使无功功率随端电压的升降而 增减 自饱和电抗器对电压波动的响应速度较好 但由于运行时电抗器的 硅钢片将达到饱和状态 因而使铁心损耗增大 并伴有振动和噪声 可控饱和电抗器则是通过调节晶闸管的导通角以改变饱和电抗器控 制绕组中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电抗器铁心的工作点磁通密度 进而改 变绕组的电感值 及相应的补偿的无功功率 和自饱和电抗器相比 它能够更好地适应母线电压变化较大的情况 但仍具有振动和噪声大的缺点 3 2 1可控饱和电抗器式静补装置 CSR 段前段后0 5行 小四号黑体84系统的控制策略系统的控制策略SV C能否有效解决负荷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 关键之一在于其控制器实 现的功能是否理想 控制器设计的重点有三个一是确立恰当的控制目标 二是稳定可靠 的控制算法 三是快速 准确的信号检测 本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提出了TCR TSC型SVC文中引用插图时 一般 用 见图1 1 或 由图1 1 等 不能写成 见下图 由下图 等 公式和表格类似 装置的控制策略 5 4 1TCR TSC型型SVC系统系统主电路主电路TCR TSC型SVC是由并联在 母线上的2组TSC和1组TCR构成 见图4 1 TCR支路和TSC支路的条数 由负载的容量确定 其基本功能是控制系统根据指定的控制策略 通过触发晶闸管阀适 当地投切TSC的电容器组 并控制TCR电抗器的电流 调节TCR输出的 无功功率 来控制母线上的功率因数和补偿器与电网连接点的电压 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图4 1TCR TSC型SVC系统结构图TCR工作时将产生谐波电流 主要是3 次谐波 因此需安装滤波器以减少SVC对每幅插图均应有图题 由 图号和图名组成 缺一不可 图号按章编排 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 图1 1 第一章第2图 的图号为 图1 2 等 图题置于图下 用五号宋体 图题不能是图片的形式 自己把它截 掉 打上字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 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插图和前后的文 字不要出现空白 插图两边不要有文字环绕 除非采用分图 a b 的形式 否则不要把两个图并排放在一起 要分开放 插图要清晰 不能把模糊的图放在论文中 模糊的图需要重新画 9系统的谐波电流注入 由此把TSC的两组电容设计成3次和5次滤波 器 此外 在容量选择时 为了实现平滑调节无功功率 TCR的容量应该 稍大于TSC支路的容量 4 2TCR TSC型型SVC系统变量的检测系统变量的检测 1 功率因数的计算功率因数常常被选作控制目标 从检测到计算得 出都很简单 只要测得电网电压和电流的过零时间差 即可求得功率因数角和相 应的功率因数值 显然时间差不仅反映功率因数角的大小 而且还可以判断是欠补偿 还是过补偿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即已知幅值的电流信号在电压信号过零 两点间的积分 还有一种常规的方法就是先计算出系统的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和视 在功率 然后再计算功率因数 2 无功功率的计算可通过计算无功电流间接得到 也可直接计算无 功功率得到 相电压由正到负过零瞬间 相电流的瞬时值恰好就是该相无功电流 的最大值 再经过计算 即得到所需无功功率 这种检测方法的优点是简单 快速 还有一种方法是任取两时刻的电压 电流作为一组数据 按照计算式 sin2 1i 221uiuQ 4 1 就能把无功功率检测出来 式中 是任取两个时刻的电角度差 对于谐波量大的场合 取若干组数据 结合数字滤波技术 就可以 把无功功率值既准确又快速地计算得到 6 3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信号检测文献 4 介绍了基于瞬时无功 功率理论的信号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以由三相的电压 电流瞬时值快速 有效地计算出电压 电流有效值 瞬时无功功率等 进而可以计算得到功率因素 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检测方法核心区别在于 它突破了传统功率理论 中用平均值定义功率量的局限 是对传统功率理论的拓展 4 3TCR TSC型型SVC的的系统的控制策略系统的控制策略一般来讲 SVC装置的控制目标可以有电压 无功电流 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本文以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为控制目标 进行综合控制 在额定电压下 TCR TSC型SVC在所有TSC支路投入而TCR支路输出无 功为0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 1 1 第一章第二个公式序 第一章第二个公式序号为号为 1 2 依此类推依此类推 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 10时 输出最大的容性无功功率QCmax 在所有的TSC支路切除后 T CR支路投入 0 时 输出最大的感性无功功率QLmax 而根据母线上的无功功率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母线上的无功呈感 性 电压偏低的情况当母线上的无功呈感性 电压偏低时 就要求 装置输出容性无功Q 注IQ为投切TSC 兀功功率阀值图4 2TSC支路投切控制流程图考虑到 TSC1设置为滤除3次谐波 TSC2设置成滤除5次谐波 由于电网中3次 谐波含量大于5次谐波 所以TSC的投切顺序是先投TSC1 再投TSC2 切除时先切TSC2 再切除TSC1 投切控制流程图如图4 2所示 TSC投入且系统无功稳定后 再检测计算无功功率 动态的平滑调节 TCR的输出无不能写成如上图或下图所示 应给出具体的图号 公式和表格类似 11功 从而维持电网的电压稳定以及高功率因数 TCR的控制方案如下 1 TCR控制角的计算每个工频周期内采样128个点 任取两点的电流 电压值作为一组数据 按照计算式 3 1 就能把无功功率计算出来 式中u1 u2 i1 i2 为采集的电压电流瞬时值 为任取两点 的电角度差 对于谐波含量大的场合 需取若干组数据的平均值 由3 3 3节可知 TCR发出的基波无功功率Q1与控制角 的可以表示 为 2 2 2 sin21 LXUQ 4 2 其中 2 其中电压有效值U可以通过如下哦公式计算出来 i 127019 01281u U 4 3 由式 4 1 4 2 4 3 就可以计算出TCR的控制角 本文是通过查表法来求解控 1 1 或 由公式 1 1 制角 的 具体查表过程如下由式 4 2 可得 afUXQL2 222sin1 4 4 制 作出每个 2 2 控制方式SVC的控制有开环方式和闭环方式两种开环控制方式的 响应速度快但精度低 多用于三相电压不平衡调整 闭环控制方式 精度高但响应速度慢 多用于负序低压调整 根据负载特性 为了兼顾响应速度和精度 本文采用开环和闭环相 结合的控制方式 通过三相分相控制来调节三相不平衡 图4 3为其 中某一相得控制 利用式 4 1 计算出投入TCR容量后 系统的无功功率Q和TCR的发 出无功功率Q1 如果 Q Qmax 则计算下一次TCR要发出的无功功率Q2 Q Q1 在根 据式 4 4 直接计算出TCR的控制角 即开环控制 否则根据Q值的逐 步调节真是控制角 使Q值接近于0 即闭环控制 其中因为Qmax Qmin 关系到TCR系统的速度和精度 所以选值 都是由具体工程中不文中引用公式时 一般用 见式12断的调整得 到 所以在上位机中手动设置三个值的大小 本文三个值分别取300Kvar 50Kvar 0 08 图4 3TCR控制流程图母 线上无功呈容性 电压偏高的情况当母线上无功呈容性 电压偏高 时 要求装置输出感性无功 这时切除所有的TSC支路 再通过控制TCR支路来获得所需要的感性 无功功率 TCR支路的控制同上所述 4 4章节小结章节小结本章提出了TCR TSC型SVC装置的主电路 讨论 了本文TCR TSC型SVC装置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 介绍了系统的控制目标 阐述了TSC的投切策略和TCR的控制角的计 算以及TCR的控制方案 13样张6 1 j kniiiukVuP01 2 3 212122 s soAsA 3 1 信噪比 dB注此图中的曲线对应关系与图2 1相同 图2 3部分相干解调与相干和非相干解调平均误码性能的比较1 太阳模拟器 2 单管及31个PCM容器 3 气泵 4 干燥过滤器 5 手动调节阀 6 孔板流量计 7 空气预热器 8 9 调功器 10 空气换热器 图3 1单管换热系统流程图所有用户的平均误比特率五 号宋体小五号宋体14样张6 2 a 分布符合f 1规律图 b 大小与色彩 c 间距 大小与色彩均符 合f 1规律图符合f 1规律图图2 5图案例五号宋体五号宋体15样张7O H2O2CO2HCO N CH2O NO 16 60表表2 1方法方法 干扰抑制结果干扰抑制结果阵元数干扰类型目标信号干扰采样值数 SINR dB 30 58第一类干扰信号184 21 16信号48 3038 2819 414 694第二类干扰信号48194 83430 0 42表表3 1各组分各组分lgBi值T 1500K值序号T 2000K组分lgBi组 分lgBi123456789101112131415O2HO2H2O N2H OHCO H2 5 265 264 763 973 543 293 262 542 301 621 40 0 47 4 85 6 91HO2O2H2O H H2OH ON2CO CO2H2O2HCO N CH2O NO 6 436 426 186 126 045 915 59 4 873 983 763 090 24 2 81 6 13 11 76注 表示重要组分 表示冗余组分 表表3 3压降损失 计算结果压降损失计算结果Pa换热器热边压降损失冷边压降损失初 级次级2974 372924 652931 523789 76小五号宋体五号黑体加粗五 号宋体不加边线空缺数字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 表序和 表题缺一不可 表序按章编排 如第二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 表2 1 依此类推 表头与表格为一整体 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16结论结论静止无功补偿器这项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大多数电网的结构比较薄弱 结构不甚合理 耐受事故冲击的 能力比较差 高压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远未发挥出来 从系统运行方面讲 系统稳定性指标也不高 由于SVC技术具有与现行系统完全兼容的优点 可以对现有设备不做 重大改动的条件下 充分发挥现有电网的潜力 以渐进的方式改变 电力系统的面貌 这点适合我国发展资金比较紧张的状况 因此有必要尽快研究和掌握这一崭新的技术 目前国内其他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