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单元备课 一 教学内容 1 十进制计数法 2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3 减法的意义 4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5 除法的意义 整理和复习 二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2 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 掌握记数单位 亿 十亿 百亿 和 千亿 以及亿 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会根据数级正确的读就 写千亿以内 的数 3 使学生掌握亿级的数的大小比较 会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 亿 作单位的数 并会用 四舍五入 法求亿以内的数的近似数 4 使学生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加法与减法 乘法与除法之间的 关系以及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5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并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6 提高学生的整数的口算 笔算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四 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在复习前三年学过的有关认数 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 对整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一方面对以学的知识进行复习 另一方面加以 扩展 在理论上适当加以提高 五 学生知识结构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在此基础上对以前所学的知识 加以概括和总结 扩展 本单元的知识学生掌握起来估计不会有多大困难 六 课时划分 1 十进制计数法 3 课时 2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3 课时 3 减法的意义 3 课时 4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6 课时 5 除法的意义 4 课时 整理和复习 2 课时 1 十进制计数法 课题一 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 3 页的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和数的读法 练习 一的第 1 4 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2 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亿 十亿 百亿 和 千亿 掌握千亿 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 1 页的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数的产生 让学生自学课本第 1 页的内容 二 十进制计数法 1 复习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 2 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0 个一亿是十亿 10 个十亿是一百亿 10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个 十 百 千 万 十万 百万 千万 亿 十亿 百亿 千亿 都叫计 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 数法 3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写数的时候 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教师板书从个位到千亿位的数位顺序表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 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个位 十位 百位 千位是 个级 万位 十万位 百万位 千万位是万级 亿位 十亿位 百亿位 千亿 位是亿级 从右起第五位是万位 第九位是亿位 三 教学亿级数的读法 1 复习 读出下面各数 50000 106000 40030500 1 教学例 1 让学生读出下面各数 500000000 1060000000 400305000000 先让学生自己读 然后读给同桌听 最后集体订正 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 1 2 3 题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怎样读多位数的数 作业 练习一的第 4 题 课题二 多位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 5 页的例 2 例 3 练习一的第 5 11 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学会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千亿以内的数 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 亿 作 单位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多位数的写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亿级数的写法 1 复习 1 指名说出从个位到千亿位的数位顺序表 2 教师写出几个数 让学生用阿拉伯数写出来 2 教学例 2 试写出下面各数 三亿写作 300000000 四十亿八千万写作 408000000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 700300200000 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做例 2 后面 做一做 的第 1 2 题 二 教学把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例 3 200000000 1000000000 530500000000 三 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 6 11 题 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巡视 四 小结 怎样写多位数 五 作业 练习一的第 12 13 题 附板书 多位数的写法 三亿写作 300000000 四十亿八千万写作 408000000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 700300200000 200000000 1000000000 530500000000 课题三 整数大小的比较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 9 页的例 4 例 5 练习二的第 1 4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亿级数的大小比较 会用 四舍五入 求比亿大的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 四舍五入 求比亿大的数的近似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微机 教学过程 一 教学整数大小的比较 1 教学自然数 我们数物体时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 1 2 3 4 5 6 7 8 8 10 叫做自然数 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 教学整数 自然数和 0 都是整数 让学生回忆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教学例 4 让学生自己比较 比较完后 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使学生明确比较亿以内数 的大小的方法与前面学的方法是一样的 二 教学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1 复习 用 四舍五入 法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 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729380 1034500 2 教学例 5 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 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034500000 208970001000 1034500000 2089700000 让学生总结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做例 5 下面做一做 三 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的第 2 4 题 让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 小结 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附板书 整数大小的比较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1034500000 10 亿 208970001000 209 亿 课后小结 2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课题一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2 13 页的内容 练习三的第 1 4 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 概括出加法的意义 对加法的认识从 感性上升到理性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教学重点难点 加法的意义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加法的意义 1 加法的意义 1 教学例 1 教师出示例 1 让学生读题 边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 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数 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解答 解答后 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教师重述用加法算的理 由 并板书 137 359 494 米 答 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 494 米 在此基础上 教师给出加法的意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做练习三的第 1 题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 教学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着 137 359 494 问 137 和 357 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 494 叫什么 137 359 494 加数 加数 和 提问 我们上面做的加法 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 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的和都比加数怎样 一个自然数和 0 相加得到的和怎样 0 和 0 相加会怎样 总结上面的结论 二 教学加法交换律 加法运算有一些基本性质 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很有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法 的一个运算定律 例 1 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怎样列式的 还可以怎样列式 137 357 357 137 教师再出示几组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先填上计算符号 再观察 看一看它们有什 么样的关系 18 17 17 18 124 235 235 124 比较三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1 这三个等式中 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 2 每个等式中 左右两边的加数的位置怎样 左右两边的和怎样 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 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 说明这一规 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 a 和 b 分别表示两个加数 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 b a b 做第 13 页的 做一做 三 巩固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 4 题 让学生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来做 四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 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 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的含义 附板书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137 359 494 米 答 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 494 米 137 359 494 加数 加数 和 137 357 357 137 18 17 17 18 124 235 235 124 a b a b 课题二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4 15 页的例 2 例 4 练习第 5 10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尝试教学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微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35 65 56 74 a 200 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a 800 800 a 3 四年级一班有 48 人 二班有 50 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二 新课 1 教学例 2 给上面的复习题 3 加上一个已知条件 三班有 49 人 问题改为 三个班一共有 多少人 让学生自己读题 然后说出 条件和问题 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 教师选出其中两个算式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 1 先算出一班 二班的人数和 再加上三班的人数 48 50 49 98 49 147 人 2 先算出二班 三班的人数和 再加上一班的人数 48 50 49 48 99 147 人 答 三个班一共有 147 人 这两种算法的结果如何 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 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 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 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 13 14 12 13 14 320 150 230 320 150 230 让学生说一说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 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 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再 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 14 页的结语 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 a b c 分别表示三个加数 怎样表示加法 结合律 板书 a b c a b c 练习 完成第 15 页 做一做 上面的题目 2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1 教学例 3 出示 480 325 75 让学生想一想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共同讨论 教师板书 480 325 75 480 325 75 480 400 880 2 教学例 4 出示 325 480 75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学生讨论后 集体订正 325 480 75 325 75 480 400 480 880 做第 15 页下面的 做一做 三 课堂练习 做练习三 的第 5 6 7 题 做完后 共同订正 四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什么叫加法的结合律 五 作业 练习三的第 8 9 10 题 附板书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1 先算出一班 二班的人数和 再加上三班的人数 48 50 49 98 49 147 人 2 先算出二班 三班的人数和 再加上一班的人数 48 50 49 48 99 147 人 12 13 14 12 13 14 320 150 230 320 150 230 a b c a b c 480 325 75 480 325 75 480 400 880 480 325 75 480 325 75 480 400 880 课题三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三的第 11 16 题 教学目的 通过应用加法运算进行简便运算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的 运算定律 重点难点 应用加法运算进行简便运算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学方法 练习指导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 11 题 让学生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 加减乘除各选一题 让学生说 一说是怎样算的 二 简便算法 做练习三的第 12 题 做题前 让学生观察一下题目的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 看哪些题能够简算 能 简算的要简算 做完后 集体订正 三就 混合练习 1 做练习三的第 13 题 让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说出表中有哪几种家具 每种家具三个月的产量各是 多少 然后算出各种家具三个月的合计数 填在书上 2 做练习三的第 14 题 让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 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3 做练习三的第 15 题 指名学生读题 说一说队员的平均身高怎么求 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 同时提 醒学生注意观察题目中数的特点 能够凑数的就凑数 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4 做练习三的第 16 题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3 减法的意义 课题一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8 21 页上面的内容 练习四的第 1 7 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 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对减法的认识从 感性上升到理性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减法的意义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微机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减法的意义 1 减法的意义 教师 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 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 律性知识 首先学习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 19 页上面的题 1 一班有男生 24 人 女生 19 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24 19 43 人 加数 加数 和 2 一班有 43 人 其中男生 24 人 女生有多少人 43 24 19 人 和 加数 加数 3 一班有 43 人 其中女生 19 人 男生有多少人 43 19 24 人 和 加数 加数 让学生解答上面的题 然后思考 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观察第 2 3 小题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让学生讨论后 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然后 教师总结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 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 求出的未知数叫 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注意 一个数减去 0 还得原数 例如 5 0 5 被减数等于减数 差是 0 例如 10 10 0 2 练习 做第 20 页的 做一做 二 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加数 加数 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 间的关系 差 被减数 减数 减数 被减数 差 被减数 减数 差 三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 5 7 题 让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 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附板书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 1 一班有男生 24 人 女生 19 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24 19 43 人 加数 加数 和 2 一班有 43 人 其中男生 24 人 女生有多少人 43 24 19 人 和 加数 加数 3 一班有 43 人 其中女生 19 人 男生有多少人 43 19 24 人 和 加数 加数 和 加数 加数 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 差 被减数 减数 减数 被减数 差 被减数 减数 差 课题二 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1 页的例 1 例 2 练习四的第 8 13 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改为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 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 通过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X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发 各部分间的 关系 为学习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较好的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 1 出示例 1 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 130 本图书 其中故事书 46 本 科技书 34 本 其余的是连环画 买来连环画多少本 指名学生读题 并说一说 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 再让学生用两种方法 解答出来 解答完后 指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板书出两种解法 130 46 34 130 46 34 84 34 130 80 50 本 50 本 引导学生对比这两种解法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结果怎样 这道题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使学生初步理解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 和 在这道题中用后一种解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 教学例 2 1 出示例 2 计算 295 128 72 让学生讨论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边分析边板书出计算步骤 295 128 72 295 128 72 方框里的计算步骤可以不写出来 295 200 95 2 让学生做第 21 页的 做一做 三 巩固练习 做练习四 的第 8 13 题 让学生独立做 订正时 说一说简算的依据是什么 附板书 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130 46 34 130 46 34 84 34 130 80 50 本 50 本 295 128 72 295 128 72 295 200 95 课题三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第 14 19 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综合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用简便算法计算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学方法 练习指导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做练习四的第 14 19 题 1 做第 14 题 这道题既可以直接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答 也可以把要求的数用未知 数 X 表示 列出含有未知数 X 的等式来解答 2 做第 15 题 要提醒学生一步一步地想根据什么来填数 以第二行为例 可提问 应该先填哪个数 根据图里所给的 用哪些已知数和运算方法能够算出中间的数 怎样算 3 做第 16 题 在计算前 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4 做第 17 18 题 学生独立做完后 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4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课题一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5 页的例 1 和第 25 26 页的乘法交换律 完成 做一做 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 1 5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理解并掌握乘 法交换律 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 同学们乘 8 辆汽车去参观 平均每辆汽车坐 45 人 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 同学们做纸花 第一组做了 45 朵 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 第三组做 了 50 朵 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 小荣家养鸭 45 只 养的鸡比鸭多 90 只 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 为什么 二 新课 1 教学例 1 出示例 1 的插图 再提问 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 5 5 5 5 5 5 30 个 用乘法计算 5 6 30 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 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 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 乘得的数叫做 积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 一个数和 1 相乘 仍得原数 例如 1 3 3 3 1 3 1 1 1 一个数 和 0 相乘 仍得 0 例如 0 3 0 3 0 0 0 0 0 2 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 1 的插图 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 6 5 30 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 有哪些相同 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 教师边说边板书 两个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置 它们的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 b b a 三 巩固练习 1 做第 26 页 做一做 的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做 然后再集体核对 2 做练习五的第 3 4 题 学生独立做完后 再集体核对 四 作业 练习五的第 1 2 5 题 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 5 5 5 5 5 5 30 个 用乘法计算 5 6 30 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 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 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 乘得的数叫做 积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 一个数和 1 相乘 仍得原数 例如 1 3 3 3 1 3 1 1 1 一个数 和 0 相乘 仍得 0 例如 0 3 0 3 0 0 0 0 0 两个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置 它们的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 b b a 课题二 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7 28 页例 2 例 4 及练习五到 6 12 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 运算 2 通过观察 比较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尝试教学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结合律 板书课题 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问 同学们 看到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二 教学新课 1 学习乘法结合律 出示例 2 让学生默读题目 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齐读后 用两种方法解 答出来 5 4 2 5 4 2 20 2 5 8 40 个 40 个 让学生说说解答思路 教师 这两种思路 都求出共有 40 个球 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 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 她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再出示两组算式 15 4 10 15 4 10 125 8 5 125 8 5 仔细观察一下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什么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比较上面的三个等式 仔细分析一下这三个等式 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三个 等式中 等号的两边都是几个数相乘 这三个等式中 等号两边的三个数系统 吗 等号两边的 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多让几个同学发言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 例 2 后面的结语 先请一个同学读一遍 再让全体学生齐读 接着 教师指出 这叫做 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 b c a b c 做第 28 页前半页 做一做 2 教学例 3 出示例 3 43 25 4 如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应该先算什么 想一想 怎样计算可以使计算比较简便 根据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板书 43 25 4 43 25 4 43 100 4300 3 教学例 4 出示例 4 25 43 4 让学生讨论 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让学生自己做 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 254 43 43 4 25 100 43 4300 比较例 3 和例 4 的共同点 使学生知道在计算连乘时 可以先把能凑成整百或 整十的数先乘起来 使计算简便 三 巩固练习 1 做第 28 页最后 做一做 中的题目 2 做练习五的第 6 9 题 四 作业 练习五的第 10 11 12 题 五 小结 什么叫乘法结合律 附板书 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5 4 2 5 4 2 20 2 5 8 40 个 40 个 43 25 4 43 25 4 43 100 4300 25 43 4 25 4 43 100 43 4300 课题三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五的第 13 17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 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学方法 练习指导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定律 教师出示复习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适当的数 1 26 305 305 2 246 8 125 246 8 3 214 678 678 4 225 75 437 225 75 先让学生看清题目 再提问 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 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该怎样表示 加法交换律 a b a b 加法结合律 a b c a b c 乘法交换律 axb bxa 乘法结合律 axbxc ax bxc 二 做练习五的第 13 16 题 1 做第 13 题 是要求学生按照运算定律来判断哪些算式是正确的 先让学生 独立思考一下 然后再集体讨论哪些是正确的 还要说一说为什么 2 第 14 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题 独立思考 再集体讨论 3 第 15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再集体核对 4 第 16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再集体订正 课题四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2 33 页例 5 做一做 练习六的第 1 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从实例中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 通过观察 比较 培养学生的分析 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分配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口算 54 46 7 30 10 10 10 4 5 6 5 5 20 50 20 二 学习新课 1 自学教科书第 32 页例 5 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并说明解题思路 5 3 4 5 4 3 4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总结运算定律 比较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 从它们的结果相等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 请 2 3 名学生把自己或小组同学的发现告诉大 家 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发言归纳为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等于这两个数分别 同这个数相乘 再把两个积想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3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a b c a b a c 三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教科书第 33 页 做一做 集体订正 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 请 2 3 名学生说说自己填空的根据 应将乘法分配律这一规律的运用落实到每一道题 中 四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了吗 你是怎样学会这一定律的 学会这一定律有什么用处 作业 练习六的第 1 2 题 附板书 乘法分配律 5 3 4 5 4 3 4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再把两个积想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b c a b a c 课题五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3 页例 6 练习六的第 3 10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计算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教师出示式题 1 35 65 37 2 35 37 65 27 3 85 174 26 4 85 174 85 26 5 80 8 25 6 80 25 8 25 根据乘法分配律 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为什么 二 新课 1 教学例 6 教师出示例题 计算 9 37 9 63 教师 这道题是计算两个乘积的和 仔细看一看这道题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联系上面的复习题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 先把 7 和 63 加起来 是 100 再同 9 相乘 得 900 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概括 首先 要计算的是两个乘积的和 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 数 另外两个因数和和又是正百或是整十数 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 分配律是计算简便 2 教师出示例题 102 43 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 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 但是比较麻 烦 想一想 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使我们能够用口算就能算出得数呢 让学生讨论 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 102 43 100 2 43 100 43 2 43 4300 86 4386 教师概括 两个数相乘 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 并且其中一 个加数是整百 整十数 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 课堂练习 做练习六的题目 1 第 3 题 让学生口算 2 第 4 题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 核对时让学生回答 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 应该先算什么 怎样计算简便 根据是什么 第 7 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 然后集体核对 核对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4 第 9 题和第 10 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 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四 作业 练习六的第 5 8 题 附板书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9 37 9 63 102 43 100 2 43 100 43 2 43 4300 86 4386 课题六 乘法运算定律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六的第 11 17 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学过的运算定律 能够运用学过的 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尝试法 练习指导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把下面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并说明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a b a b c a b c b a a b a b c a b c a c b c 二 做练习六的第 12 13 题 1 第 12 题 一般来讲这道题中的第 5 6 题都可以用简便算法做 核对时学 生算出得数后还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 第 13 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 然后集体核对 这道题中的每一道题都可以用 简便算法计算 如果有些学生一时没有想出来 可以让想出来的学生说一说是 怎样算的 三 做练习六的第 15 16 17 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 做完后集体订正 1 核对第 16 题 学生说出一种算法后 再提问发 还有别的算法吗 教师把 学生所说的算法都写在黑板上 2 核对第 17 题时 学生列式计算后 提问 这道题能先求出鸡和鸭一共有多 少只 再求这些鸡和鸭一共一年一共产多少千克蛋吗 为什么 四 作业 练习六的第 11 14 题 课后小结 5 除法的意义 课题一 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7 页除法的意义和第 37 页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完成 第 38 页上 做一做 中的题目和练习七的第 1 6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已学的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除法的意义 掌握乘除法 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除法的意义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尝试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除法的意义 1 教师出示第 37 页第 1 题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 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怎样计算 为什么 教师板书 40 4 160 人 结合这个例题想一想 乘法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 教师强调指出 乘法是 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运算 2 教师出示第 37 页第 2 题 学生读题 提问 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各是 什么 怎样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后 教师板书 160 4 40 人 3 教师出示第 37 页第 3 题 学生读题 提问 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各是什么 怎样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后 教师板书 160 40 4 班 计算第 2 题和第 3 题所列出的两个除法算式所涉及的数有哪些 跟乘法的 一样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 用自己的话说出除法的意义 教师板书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叫做 除法 在除法中 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法 求出的未知因数 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 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 因数 因数 一个因数 积 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 被除数 除数 除数 被除数 商 被除数 商 除数 三 教学 1 和 0 在除法中的特性 一个数除以 1 还得原数 0 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 0 0 不能作除数 四 作业 练习七的第 5 6 题 五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 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0 4 160 人 160 4 40 人 60 40 4 班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叫做除法 乘法 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 因数 因数 一个因数 积 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 被除数 除数 除数 被除数 商 被除数 商 除数 一个数除以 1 还得原数 0 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 0 0 不能作除数 课题二 求未知数 x 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9 页求未知数 x 完成第 39 页 做一做 中的题目和练习 七的第 7 12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x 的方法 进一步熟悉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求未知数 x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练习指导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做教科书练习七的第 7 题 2 教师出示复习题 1 水果店运来 20 筐苹果 每筐 25 千克 一共有多少千克 2 水果店运来 500 筐苹果 每筐 25 千克 运来苹果多少筐 3 水果店运来 500 筐苹果 一共 20 筐 平均每筐多少千克 让学生自己做 做完后 回答为什么用乘法或除法计算 二 新课 教师 应用乘除法间的关系 可以求未知的因数 除数和被除数 2 教学教科书第 39 页求未知数的例题 教师板书第 1 题 提问 这个算式里含有未知数 未知数 X 与已知数有什 么关系 怎样求未知数 X 根据什么 教师板书关系式 一个因数 积 另一个因数 接下来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在教科书上 做完后 集体核对 第 2 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核对时提问 题里的未知数与已知数有什么关系 怎样求未知数 X 根据是什么 教师板书关系式 被除数 商 除数 2 做 教科书第 39 页下面 做一做 中的题目 第 1 题 教师先说明这是一道文字题 可以先列出含有未知数 X 的等式再解答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 巩固练习 做练习七的第 8 9 11 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 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 作业 练习七的第 10 12 题 课题三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2 页整数的概念和有余数的除法 完成第 42 页 做一做 中的题目和练习八的第 1 5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整除 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 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尝试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3 X 182 X 20 54 517 X 47 问 题中的未知数 X 代表的 是什么 怎样计算 二 新课 教师出示题目 让学生算出每一道题的得数 提问 你能按得数将这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无机电子材料项目建议书
- 2025年GPS汽车定位、监控报警、调度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数字化教育资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 2025届河南省荥阳高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企业内部培训中的智慧教育平台应用
- 智慧安防在校园公共空间的应用探讨
- 教育技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培育卓越人才
- 中职数学异面直线课件
- 教育心理学的跨领域应用与创新实践
- 教育科技企业的质量保障与竞争力提升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JJF 1915-2021倾角仪校准规范
- GA/T 1310-2016法庭科学笔迹鉴定意见规范
- 2023年本科招生考试
- 新入职护士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课本完整版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数学教学案例 教案
- 钝针穿刺法临床应用护理
- 水产养殖行业报告
- 锅炉MFT供电回路的分析
- 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