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抽测试卷(I)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抽测试卷(I)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抽测试卷(I)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抽测试卷(I)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抽测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抽测试卷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抽测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2019 七上 景县月考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A 170 万年 B 80 万年 C 70 万 20 万年 D 18000 年 2 2 分 2017 七上 临河月考 下图是李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 在其 处应填写的标题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3 2 分 2017 七上 费县月考 如果把元谋人 北京人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炎帝与黄帝 大禹治 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 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 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 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 4 2 分 2017 七上 乌兰期中 早期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第 2 页 共 12 页 A 火的使用 B 会建造房屋 C 原始农业出现和发展 D 自然环境的变化 5 2 分 2017 七上 丰县月考 我们能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中得到的可靠信息是 A 炎黄联盟与蚩尤部落在阪泉激战 B 炎黄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C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始祖 D 炎帝和黄帝教会人民制造车和船 6 2 分 2018 九下 东台月考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 古传 创造指南车 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 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 女娲 B 炎帝 C 黄帝 D 大禹 7 2 分 2017 七上 河北月考 山海经 中记载道 蚩尤作兵伐黄帝 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在文字描述的这场战役中 炎帝 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该战役发生在 A 阪泉水 B 巨鹿 C 牧野 D 涿鹿 8 2 分 2017 七上 姜堰期中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 夏朝 第 3 页 共 12 页 B 商朝 C 东周 D 春秋 9 2 分 2017 七上 黄石期中 制作年代尺 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 如下图所示是小明复习夏 商 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 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A 盘庚迁殷 B 武王伐纣 C 平王迁都 D 西周灭亡 10 2 分 2017 七上 句容期中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 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 B 发展社会经济 C 保卫镐京的安全 D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巩固疆土 11 2 分 2016 七上 吉林期中 历史文物是人类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观察如图所示文物 它出现 于哪一时期 第 4 页 共 12 页 A 原始社会后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12 2 分 2017 七上 永定期中 清朝末年 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 龙骨 的中药 发现上面有刻画 符号 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 这种文字被称为 A 隶书 B 甲骨文 C 小篆 D 金文 13 2 分 后人写诗 始知事太守 伯禹亦不如 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治水 这是因为他 A 发明了望 闻 问 切 四诊法 B 修筑了都江堰 造福于民 C 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D 进行了变法 推动了历史前进 14 2 分 2017 七上 宜春期中 战国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 因战争众多 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 的著名战役有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牧野之战 A B C D 15 2 分 2017 九上 惠民月考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 第 5 页 共 12 页 A 问鼎中原 B 纸上谈兵 C 卧薪尝胆 D 三顾茅庐 16 2 分 2016 七上 遂宁期末 春秋时期 社会风雷激荡 烽烟四起 战火连天 诸侯争霸成为春秋 时期的时代特征 关于春秋争霸战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 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 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 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17 2 分 2016 七上 滨海期中 战国时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一诸侯国境内 A 楚 B 秦 C 赵 D 韩 18 2 分 2018 九下 广东模拟 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 克己 修养 认识 道 认识自己 提高 自己的素质 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 进而推己及人 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 材料中的 他 是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第 6 页 共 12 页 19 2 分 2016 七上 平凉期中 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 春秋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 孟子 道德经 反对一切战争 仁政 治国 C 孔子 论语 仁 D 韩非子 孙子兵法 兼爱 非攻 20 2 分 2017 七上 南平期中 战国时期 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关于如何治理国家 法家主张 A 实行 仁政 B 无为而治 C 依法治国 D 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21 2 分 2019 七上 北海期末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 该 文字是 A 大篆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22 2 分 2017 九上 惠民月考 近代学者王仲麟说 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 直到此时才得以正 式实现 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 政治上一大改革 指的是 A 西周实行分封制 B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西汉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第 7 页 共 12 页 23 2 分 郭沫若说 春秋末年以来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 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 的打击 致命的打击 缘于 A 商鞅变法 B 秦始皇 焚书坑儒 C 陈胜吴广起义 D 刘邦项羽起义 24 2 分 2016 七上 平川期中 某一法令于公元前 15 年 2 月 1 日颁布并开始执行 到公元 30 年 1 月 31 日废止 这一制度一共实施了多少年 A 43 年 B 44 年 C 45 年 D 46 年 25 2 分 2017 七上 永定期中 公元前 209 年在大泽乡爆发了农民起义 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喊出了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的口号 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是 A 陈胜吴广 B 刘邦 C 项羽 D 秦二世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2 2 分分 26 2 分 2016 七上 相城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 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对社会发展的看法 其中在治 理国家方面 观点对立的思想家是庄子和韩非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27 5 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成就辉煌 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 请你结合所学知 第 8 页 共 12 页 识 完成问题探究 时期概 述问 题 探 究总 结 秦汉 时期 公元前 221 年 秦朝实现了国家 的统一 秦汉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1 为巩固统一 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 什么制度 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采取 了怎样的措施 隋唐 时期 隋唐时期 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 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 2 隋炀帝时期 哪一伟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 南北经济交流 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 加强了 对今天哪一地区的管辖 元明 清时 期 元明清时期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 强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 固 3 元朝时期 哪一新的民族开始形成 明朝 抗击倭寇 取得台州九捷的民族英雄是谁 清朝 何年设置台湾府 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1727 年清 朝开始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 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事物 清朝前期的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是哪些 4 通 过问题 探究 请你总 结中国 历史总 趋势 28 20 分 2017 桂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1954 年 9 月 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全国有 1 5 亿人民参加讨论 提出了 118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大会根据这些意见 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 础 材料三 人生来是自由的 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法律是公共意志 的表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 就没有宪法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请回答 1 第 9 页 共 12 页 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的哪一政治制度 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 诸子百家 中哪 一家的思想主张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哪一部法律文献 这部法律文献的通过有什么历史意 义 结合所学 指出 文革 期间 哪一历史事件反映了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说出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 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它体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4 综上所述 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演变有什么认识 29 15 分 2017 扬州模拟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精神 成 为本民族生存 发展 繁荣的灵魂支柱和精神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共同的袓先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孙中山 我们的信仰 材料二 如下图 人民的智慧 材料三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A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 殖民地 而 B 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推动精神发展创造的必要前提和最强大的杠杆 第 10 页 共 12 页 马克思 机器 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 材料中的 轩辕 是谁 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2 图 1 人物对中国文化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图 2 人物以什么学说完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 材料中的 A B 分别指哪一科技发明 完成 B 项发明的历史人物是谁 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 对欧洲历 史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第 11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9 答案 略 10 答案 略 11 答案 略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