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09 10 学年初三二模试题分类 简单机械 一 单选 1 10 年朝阳区二模 4 题 图 3 所示的各种用具在使用中 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答案 B 2 10 年崇文区二模 2 题 如图 1 所示的工具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A 3 10 年宣武区二模 6 题 如图 2 所示的四种用具中 属于等臂杠杆的是 答案 A 4 10 年大兴区二模 8 题 8 下列工具中 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瓶盖起子 B 定滑轮 C 天平 D 镊子 答案 A 图 3 托盘天平 A 镊子 C 钢丝钳 B 钓鱼竿 D 面包夹子 A 瓶盖起子 B 尖嘴钳 C 裁纸刀 D 2 5 10 年密云县二模 4 题 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C 6 10年通州区二模 6题 图3所示工具正常使用时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C 7 10 年昌平区二模 4 题 4 图 2 所示的工具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A 8 10 年顺义区二模 8 题 8 如图 4 所示 一根杠杆可绕 O 点转动 B 处挂着一重物 G 如果在 A 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动力 F 使杠杆 在水平方向上平衡 则该杠杆为 A 费力杠杆 B 省力杠杆 C 等臂杠杆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B 二 实验 1 10 年海淀区二模 25 题 如图 10 所示 杠杆上刻度间隔都相 等 为探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条件 已在 A 点悬挂 2 个质量 相同的钩码 则在杠杆的 B 点需要悬挂 个与 A 点悬挂的质量 相同的钩码 答案 5 图 10 B A O A 瓶盖起子 B 钳子 C 镊子 D 推独轮 车 图 1 第 4 题图 A 瓶盖起子 B 活动扳手 C 镊子 D 钢丝 钳 图 3 食品夹橇棍钳子 核桃夹 图 2 ABCD 图 4 图 2 3 2 10 年西城区二模 32 题 同学们利用实验共同验证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使用 的杠杆刻线均匀 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等 杠杆初始状态如图 19 甲所示 为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此时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 母向右调节 也可以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杠杆调节完毕后 莉莉在杠杆 支点两侧挂的钩码如图 19 乙所示 如果此时莉莉不再支撑杠杆 杠杆 不能静止在水平位置 同学们给出 了自己的判断和建议 小红说 把右侧的钩码减掉一个 杠杆就平衡了 小林说 把左侧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 杠杆就平衡了 小健说 在左侧的钩码下增加一个钩码 杠杆就平衡了 小东说 在右侧的钩码下增加一个钩码 并向左移动一格 杠杆也可以平衡 你认为都有谁说对了 填序号 答案 右 3 分 有错选不得分 3 10 年东城区二模 24 题 在图 14 中 O 点表示杠杆 的支点 画出力 F 的力臂并用字母 L 表示 答案 略 4 10 年朝阳区二模 33 题 用图 20 所示的装置做杠杆平 衡的实验 在 点挂重为 6N 的钩码 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 可以在 B 点施加一个力 F F 最小是 N 方 向应 答案 10 竖直向上 5 10 年宣武区二模 25 题 用如图 13 所示的滑轮组成 滑轮组 以最省力的方式拉动陷在泥里的汽车 请画出滑 轮组的绕绳 图 14 O F BOA 4 图 12 O F G 答案 6 10 年丰台区二模 24 题 如图 11 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 图 它可看成一个杠杆 其中支点在 O 点 在图中画出力 F 的力 臂 答案 7 10年通州区二模 27题 在图12中 画出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答案 略 8 10 年昌平区二模 27 题 如图 15 所示 O 是杠杆的支点 画出力 F 的力臂并用字母 L 标明 答案 图 11 F O 图 15 O A B F L 27 题图 O A B F 5 9 10 年平谷区二模 27 题 图 13 中 O 是杠杆的支点 画出力 F 的 力臂并用字母 L 标明 2 分 答案 略 10 10 年石景山区二模 27 题 图 15 中 O 是杠杆的支点 画 出力 F 的力臂并用字母 L 标明 答案 略 11 10 年石景山区二模 28 题 利用图 16 中的滑轮组装成最省力的滑轮 组用来提升重物 请画出绕绳方法 答案 略 12 10 年顺义区二模 24 题 如图 11 所示 O 为杠杆的支点 画出 力 F 的力臂 答案 略 13 10 年顺义区二模 29 题 如图 16 所示的均匀杠杆 刻 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 在杠 杆的 P 刻线处挂 2 个钩码 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应该在 A 刻线处挂 个钩码 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 等 1 分 答案 5 14 10 年怀柔区二模 26 题 请在图 14 中画出力 F 对支点 O 的力臂 L 答案 图 13 O F G 图 16 图 15 F O O F G 图 11 图 16 图 14 图图 12 O A B F 6 ABCD 图 2 举重运动员举着 杠铃原地不动 行人手提物品在水 平地面上匀速走动 妈妈手推童车在水 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人在推木箱时累得出 汗也没有把木箱推动 15 10 年延庆县二模 24 题 画出图 12 所示拉力F的力臂 L 答案 略 16 10 年房山区二模 29 题 如图 13 所示的甲 乙两个滑轮组 不 计滑轮重 要求用最小的力将相同的重物拉起 应选用 滑 轮组 请在你选用的滑轮组上画出绳子的绕法 如果物重 100N 则 用你选用的滑轮组及绕法 最小拉力为 N 答案 甲 图略 25 09 10 学年初三二模试题分类 功和能 1 10 年西城区二模年西城区二模 8 题题 8 下列过程中 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B 热气球离开地面匀速 上升 C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行驶 D 铅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答案 答案 D 2 10 年东城区二模年东城区二模 7 题题 7 在图 2 中的四种情境中 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答案 答案 C 3 10 年东城区二模年东城区二模 9 题题 9 对图 3 中荡秋千的小孩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小孩在各点的重力势能相同 B 小孩在 a 点时具有的动能最大 C 小孩在各点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 小孩从 b 荡到 c 的过程中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图图 13 甲甲 G 乙乙 G 图 3 ca b 7 答案 答案 D 4 10 年丰台区二模年丰台区二模 8 题题 8 下列各个过程中 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有 A 推出去的铅球下落过程中 B 车沿斜面向上匀速行驶过程中 C 斜向上抛出的小石子在上升过程中 D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 答案 答案 A 5 10 年大兴区二模年大兴区二模 6 题题 6 如图 3 所示的各过程中 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答案 答案 B B 6 10 年密云区二模年密云区二模 9 题题 9 苹果从树枝上落向地面的过程中 关于苹果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动能增大 重力势能减小 B 动能减小 重力势能增大 C 动能增大 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减小 重力势能减小 苹果自由下落的过程 B 图 3 火箭点火后发射的过程 A B 滚摆上升的过程 C 热气球匀速下落的过程 D 8 答案 答案 A 7 10 年通州区二模年通州区二模 9 题题 9 下列几种情况中 重力对橡皮做功的是 A 橡皮在地面上静止不动B 橡皮在桌面上静止不动 C 橡皮在水平桌面匀速运动D 橡皮从桌面自由落向地面 答案 答案 D 8 10 年昌平区二模年昌平区二模 10 题题 10 如图 4 所示 一个滑雪的人 以 v 2m s 的速度沿山坡匀速地滑下 则在他向下匀速滑 动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 人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 人的机械能不变 D 人的机械能一定减小 答案 答案 D 9 10 年平谷区二模年平谷区二模 9 题题 9 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男子 56 公斤级举重比赛中 我国运动员龙清泉夺得金牌 图 3 所示的四幅图片是摄影师拍摄的一组龙清泉比赛的照片 请结合图片和图片下方的 文 字 判断其中龙清泉对杠铃做功的过程是 图 4 图 3 抓紧杠铃准备举起 将杠铃提起 将杠铃压在肩部 A B C D 保持此状态 3s 9 答案 答案 B 10 10 年石景山区二模年石景山区二模 4 题题 4 图 2 所示的四种情景中 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答案 答案 B 11 10 年门头沟区二模年门头沟区二模 8 题题 8 一辆汽车匀速上坡时 它的 A 动能增加 势能增加 B 动能不变 势能增加 C 势能增加 机械能不变 D 势能增加 机械能减少 答案 答案 B 12 10 年延庆区二模年延庆区二模 5 题题 5 在图在图 3 所示的四种情境中 力对物体做功的是所示的四种情境中 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答案 答案 A 13 10 年延庆区二模年延庆区二模 7 题题 图 2 A 举着杠铃不动 B A 将货物从地面搬到车上 推石头没有推动 D 手提水桶水平行走 C A 人推汽人推汽车车前前进进 人 人 推汽推汽车车的力的力 B 小孩水平行走 小孩水平行走 手提水桶的力手提水桶的力 D 人拉汽人拉汽车车 汽 汽车纹丝车纹丝 不不动动 人拉汽 人拉汽车车的力的力 C 人托着人托着书书不不动动 手托手托书书的力的力 图图 3 10 图图 5 B 加速起加速起飞飞的的歼击歼击机机A 竖竖直直向向上上抛抛出出的的小小球球 C 自由下落的小球自由下落的小球D 水水平平路路面面上上匀匀速速行行驶驶的的汽汽车车 7 如图 如图 5 所示的四个过程中 物体的机械能逐渐增大的是所示的四个过程中 物体的机械能逐渐增大的是 答案 答案 B 14 10 年房山区二模年房山区二模 7 题题 7 以下实例中 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 足球滚上斜坡 B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C 热气球匀速上升 D 雪橇从山坡上滑下 答案 答案 A 09 10 学年初三一模试题分类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 1 10 年海淀区一模 12 题 如图 1 所示 杠杆的质量不计 在杆 的 a 点挂上重物 在 O 点右侧 b 点处挂上钩码 重物的质量及 a 点 到 O 点的距离不变 要使杆保持水平 b 点挂钩码的个数 各个钩 码质量相同 和 b 点到 O 点距离的关系图象图 2 中的是 答案 B 2 10 年海淀区一模 24 题 画出图 3 所示拉力 F 的力臂 b 到 O 的距离 b 点挂钩码的个数 O A b 到 O 的距离 b 点挂钩码的个数 O C b 到 O 的距离 b 点挂钩码的个数 O B b 到 O 的距离 b 点挂钩码的个数 O D 图 2 a O 图 1 b 图 3 O A B F 11 答案 3 10 年海淀区一模 35 题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有两 种绕线方法 小杰和小华各选取一种方法做实验 1 小杰采用了如图 4 甲所示的绕线方法组装滑轮组 他通过滑轮组 用 3N 的拉力 F 将重 4 8N 的物体匀速提升了 0 1m 的距离 此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为 2 小华采用了另一种绕线方法组装滑轮组 请帮助小华在图 22 乙中 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答案 1 80 2 如图所示 4 10 年西城区一模 11 题 图 5 中的定滑轮重 0 5N 物体 A 重 6N 在 2s 的时间内 拉力 F 的作用点沿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 1 2m 这个过程中 拉力 F 所做的额外功是 0 36J 不计滑轮轴 摩擦和绳重 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动滑轮和托板总重为 0 3N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78 C 拉力 F 做功的功率为 1 08W D 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为 1 1N 答案 C 5 10 年西城区一模 27 题 请你组装图 6 所示的滑轮组 要求使用此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最省力 答案 图 4 乙 F 甲 24 题答案图 O A B F L 35 题答案图 F 图 6 图 5 12 图 10 O F1 6 10 年西城区一模 33 题 小明和同学们一 起 研究 杠杆平衡 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不 变时 动力跟动力臂的关系 的实验中 根据 测量数据绘制出图像如图 7 所示 由此可以推 断 当动力臂 L 从 20cm 变成 30cm 时 动力 F 从 N 变成 N 答案 0 15 0 1 7 10 年朝阳区一模 3 题 图 8 所示的各种用具在使用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A 8 10 年朝阳区一模 26 题 如图 9 所示 O 点为杠杆的 支点 请画出力 F 的力臂 并用字母 L 表示 答案 9 10 年宣武区一模 25 题 如图 10 所示 画出图中动力 F1的力臂 并用字母 L1表示 答案 10 10 年大兴区一模 4 题 如图 11 所示的四种用具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天平 钢丝钳 钢丝钳 羊角锤 图 8 CB 镊子 A D O F 图 9 L O F 图 7 L1 1 O F1 13 答案 B 11 10 年密云县一模 26 题 如图 12 所示 O 是杠杆的支 点 画出力 F 对支点 O 的力臂 并用字母 L 表示 答案 12 10 年密云县一模 37 题 实验台上有如图 13 实验器材 一个带支架的杠杆 一个量程为 0 5N 的弹簧测力计 六个 质量均为 100g 的钩码 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 证明 在杠杆平衡时 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 则动力 跟动力臂成反比 画出数据表格并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答案 1 用细绳做成两个绳套 将绳套 A 拴在支点右侧第二条刻线处 将绳套 B 拴在 支点右侧第三条刻线处 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节到零刻 度线位置 2 在 A 绳套上悬挂 2 个钩码并保持位置不动 将钩码对杠杆的拉力 F阻及阻力臂 L阻记录在表格中 3 将弹簧测力计钩在 B 绳套上竖直向上拉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将弹簧测力 计示数 F1及动力臂 L1记录在表格中 4 将 B 绳套向右移动一个格 将弹簧测力计钩在 B 绳套上竖直向上拉 使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 将弹簧测力计示数 F2及动力臂 L2记录在表格中 5 仿照步骤 4 依次将 B 绳套向右移动一个格 将弹簧测力计钩在 B 绳套上竖直 向上拉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再做四次实验 读出各次的弹簧测力计示数 F3 F4 F5 F6及动力臂 L3 L4 L5 L6并记录在表格中 L阻 m F阻 N L动 m F动 N 图 11 F O 图 12 图 13 O F O 第 37 题图 O A B 14 甲 乙 F甲 图 15 F乙 评分说明 步骤 评分说明 步骤 1 1 1 1 分 控制变量分 控制变量 1 1 分 做六次实验分 做六次实验 1 1 分 记录数据分 记录数据 1 1 分 画表格分 画表格 1 1 分 分 13 10年通州区一模 6题 图14所示用具中 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核桃夹B 钓鱼竿C 天平D 镊子 答案 A 14 10年通州区一模 12题 如图15所示 甲 乙两个滑轮组通过细 绳悬挂在天花板上 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600N的物体时 悬挂甲 乙两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分别为F甲 F乙 已知每个滑轮重 30N 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 则拉力F甲 F乙的大小分别为 A F甲 630N F乙 630N B F甲 660N F乙 660N C F甲 945N F乙 420N D F甲 975N F乙 450N 答案 D 15 10年通州区一模 32题 小明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他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 变 研究动力 F1 和动力臂 l1 的关系 并将杠杆平衡时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 格中 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F1与l1的关系 答案 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 在杠杠平衡时 F1 24N cm l1或F1 l1 24N cm 16 10 年石景山区一模 5 题 如图 16 所示的四种用具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图 14 15 答案 A 17 10 年昌平区一模 4 题 如图 17 所示的简单机械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B 18 10年昌平区一模 26题 如图18所示 O是杠杆的支点 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标 明 答案 19 10 年昌平区一模 34 题 小青同学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他先保持动力臂L1和 阻力臂L2不变 并进行了实验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 析 归纳出动力 F1跟阻力 F2之间的关系 F1 N0 20 40 60 81 01 2 F2 N0 40 81 21 62 02 4 答案 在动力臂 L1和阻力臂 L2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如果如果 则杠杆平衡 则杠杆平衡 21 5 0 FF 20 10 年平谷区一模 4 题 图 20 所示的用具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镊子 B 钢丝钳 C 剪刀 D 起 子 图 16 图 17 羊角锤 A 镊子 B 瓶起子 C 托盘天平 D O F G L 图 18 O F G 图 19 16 答案 B 21 10 年顺义区一模 4 题 如图 21 所示 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答案 C 22 10 年顺义区一模 23 题 如图 22 所示 AB 是一杠杆 可绕支点 O 在竖直平面内转 动 AO OB 2 3 OD DB 1 1 滑轮重为 100N 当在 B 点施加大小为 F 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边长为 0 2m 的正方体 M 对水 平地面的压强为 7500pa 当在 D 点施加大小为 F 的 竖直向下的拉力时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正方体 M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15000pa 若不计杠杆重 绳 重和摩擦 图中各段绳子所受拉力均沿竖直方向 则 拉力 F 的大小为 答案 200N 23 10 年门头沟区一模 2 题 图 23 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C 24 10 年门头沟区一模 24 题 在图 24 中 画出力 F 的力臂并 A 剪刀 B 起子 C 镊子 D 钢丝钳 图 21 图 22 图 9 DABO M F A B C D图 23 钓鱼竿瓶盖起子羊角锤核桃夹 F 图 24 图 20 DC AB 瓶盖起子 镊子核桃钳钳子 17 用字母 L 表示 答案 略 25 10 年门头沟区一模 33 题 某同学研究 杠杆平衡条件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归纳出动力 F1与动力臂 L1 的关系 动力臂 L1 m10 50 250 20 10 05 阻力臂 L2 m0 200 200 200 200 200 20 阻力 F2 N101010101010 动力 F1 N248102040 答案 F1 2N m L1 26 10 年延庆区一模 4 题 图 26 所示的用具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B 27 10 年怀柔区一模 4 题 图 27 所示的用具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A 28 10 年房山区一模 3 题 使用如图 28 所示的工具时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托盘天平 A 镊子 B 钢丝钳 C 修剪树枝的剪刀 D 图 26 食品夹瓶盖起子钳子 核桃夹 图 27 ABCD 用羊角用羊角锤锤起起钉钉子子用用钳钳子子夹夹断断铁丝铁丝 AB 用用镊镊子取物体子取物体 D 用用树树剪子剪剪子剪树树枝枝 C 图 28 图 25 18 答案 D 29 10 年房山区一模 27 题 如图 29 所示 画出力 F 对支点 O 的力臂 L 答案 略 09 10 学年初三一模试题分类 力学知识综合 1 10 年海淀区一模 23 题 如图 1 所示 是一个水位高度控 制装置的示意图 当水位到达高度 H 时 水恰好顶起塞子 A 从 出水孔流出 水位下降后 塞子 A 又把出水孔堵住 塞子 A 底 部是一个半径为 r 的半球状 半球恰好塞入出水口中 已知球 的体积公式是 V 球表面面积公式是 S球 4 r2 圆面积公 4 r3 3 式是 S圆 r2 水的密度为 为满足水位高度自动控制的要求 塞子的质量应为 答案 r2 H 2r 3 2 10 年海淀区一模 40 题 图 2 是一个建筑工地提升物体 的装置示意图 其中 AB 是一个以 O 为支点的杠杆 且 AO OB 3 4 D 是一个系在杠杆 B 端的配重物体 重为 2580N 人可以通过固定在杠杆 A 端的滑轮组提升物体 有 一质量为 60kg 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 他对地面的压强 p0 1 2 104Pa 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木材时 配重物体 D 受到的支持力为 N1 工人对地面的压强 p1 0 8 104Pa 他 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钢材时 配重物体 D 受到的支持力 为 N2 工人向下的拉力为 F2 已知 N1 N2 7 6 提升木材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0 每个滑轮质量都相等 绳重及滑 轮与轴的摩擦不计 不计杆的重力 g 取 10N kg 求 1 工人提升木材时向下的拉力 F1 2 工人提升钢材以 0 3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需要的功率 答案 人站在地面上时受力如 40 题图 1 所示 提升木材时 人站在地面上受力如图 2 所示 提升钢材时 人站在地面上受力如图 3 所示 提升木材时动滑轮受力如图 4 所示 杠杆 A 端定滑轮受力如图 5 所示 杠杆受力及力臂如图 6 所示 配重 物体受力如图 7 所示 提升钢材时动滑轮受力如图 8 所示 杠杆 A 端定滑轮受力如 F 第 题 图 图 29 H A 图 1 A B O 图 2 D 19 图 9 所示 杠杆受力及力臂如图 10 所示 配重物体受力如图 11 所示 有受力示意图给 1 分 画得不全者酌情定夺 1 由图 可知 G人 p0S人 提升木材时人受力如图 所示 G人 F人 1 p1S人 由 式得 1 FG G 人 人 p0S人 p1S人 F1 g N 200N 2 分 人 m p pp 0 10 600 2 1 8 02 1 2 提升木材时 W有用 W总 hF hGF 1 1 2 2 轮 G轮 2F1 2 F1 400N 1 90 40N 提升木材时定滑轮受力根据图 可知 FA1 3F1 G轮 640N 提升木材时杠杆受力根据图 可知 FA1 L1 FB1 L2 FA1 L1 GD N1 L2 N1 GD FA1 2580N 640N 2100N 2 1 L L 4 3 提起钢材时 配重物体受到的支持力 N2 2100N 1800N 7 6 提起刚才时 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为 FA2 FA2 L1 GD N2 L2 FA2 GD N2 2580N 1800N 1040N 1 2 L L 3 4 提起刚才时 工人对绳的拉力为 F2 FA2 3F2 G轮 F2 FA2 G轮 3 N 3 1000 工人提升钢材以 0 3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需要的功率为 P F人支 0 1 F 1 G人 2 F人支 1 F 2 G人 3 F人支 2 4 G轮 F木 2F 1 6 A B O L1 L2 FA1 FB1 7 D FB1 N1 GD 5 FA1 3F1 G轮 40 题答案图 8 G轮 F钢 2F 2 9 FA2 3F2 G轮 10 A B O L1 L2 FA2 FB2 11 D FB2 N2 GD 20 P F22v N 2 0 3m s 200W 3 1000 3 10 年西城区一模 16 题 长方形物体 A 受到的重力为 G 放入水中 后如图 3 所示处于漂浮状态 A 的下表面距容器底的高度为 h 露出水 面的体积为物体 A 总体积的 若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 F1压物体 A 5 2 使其浸没在水中后静止 这时物体 A 的下表面受到水竖直向上的压力为 F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 A 漂浮时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水gh B 竖直向下的压力 F1和重力 G 的比值为 2 3 C 物体 A 浸没后 水对它作用力的合力大于 G D F1 F2的合力等于 G 答案 B C 4 10 年西城区一模 23 题 如图 4 所示的装置中 重 600N 的人用力 拉绳 使装置处于静止 装置中的滑轮 A 重 500N 滑轮 B 重 200N 底 板 C 重 100N 不计轴摩擦及绳重 人对底板 C 的压力为 N 答案 475 5 10 年西城区一模 40 题 如图 5 甲所示装置中 物体甲重 G甲 150N 动滑轮重 G轮 50N 人重 G人 650N 轻杆 AB 可以绕 O 点转动 且 OA OB 5 9 不计轴摩擦和 绳重 当轻杆 AB 在水平位置时 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 地面对物体乙的支持力为 F1 210N 求 物体乙受到的重力 G乙 若用物体丙替换物体甲 并在物体乙的下方连接一个弹簧 如图 5 乙所示 当轻杆 AB 在水平位置时 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 弹簧对物体乙的作用力为 F2 780N 求 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F3 答案 1 图 4 图 5 图 3 21 1 分 杠杆两端受力如图 1 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A FB G轮 2G甲 50N 2 150N 630N 1 分 OA OB OA OB 5 9 物体乙受力如图 2 所示 G乙 FA F1 630N 210N 840N 1 分 2 加入弹簧后 物体乙受力如图 3 所示 FA G乙 F2 840N 780N 1620N 1 分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B FA 1620N 900N 1 分 OB OA 9 5 物体丙替代物体甲后 滑轮受力如图 4 所示 FB 2G丙 G轮 G丙 FB G轮 900N 50N 425N 1 分 2 1 2 1 人受力分析如图 5 所示 G丙 F3 G人 F3 G人 G丙 650N 425N 225N 1 分 解题结果正确 但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的减解题结果正确 但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的减 1 分 缺少公式的减分 缺少公式的减 1 分 缺少单位的分 缺少单位的 减减 1 分 分 6 10年东城区一模 38题 如图6所示装置 重为GM 100N的物体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两侧用水平细线拴住 左侧水平细线通过定滑轮悬挂重为GA 80N的物体A A浸没在 一个足够大的盛水容器中 右侧通过滑轮组拉着重为GB 150N的物体B 恰好使物体M 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 物体A未露出水面 撤去盛水容器 用一个竖直向下的 力F1拉物体A 使物体B匀速上升时 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为 1 当把盛水容器放在右 侧使物体B浸没在水中 此时在再用一个 竖直向下的力F2拉物体A 使物体B在5s内 匀速上升10cm 物体B未露出水面 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已知物体A B和 水的密度之比为 A B 水 2 5 1 两 次拉力之比为F1 F2 3 2 若不计绳重 滑轮组装置的摩擦及物体A B在水中的阻 力 g取10N kg 求 1 物体B所受浮力 2 1与 2的比值 3 物体B没有露出水面时 拉力F2的功率P2 答案 解 图正确 1 分 1 3 GB G动 f M GA 2 状态 1 A 浸没 状态 2 B 上升 状态 3 B 在水中上升 1 3 GB G动 Mf GA F浮 A 1 3 GB F浮 B G 动 f MGA 2 F1F2 图 6 B A M 22 ABAB AB AABB ABAB AB 11 25 1111 80N40N150N30N 2255 VVVV FF GG FGFG 排排 浮水浮水 浮浮 分别浸没在水中 B AA 3 GG GFf 动 浮 B A1 3 GG GFf 动 B A2 3 B GFG GFf 浮动 将 GA 80N GB 150N F浮 A 40N F浮 B 30N 代入 联立解得 f 35N G动 75N 1B B1 1 BB2 2 BB2 150N 13 150N 75N 150N30N 12 150N30N75N WG GGW WGF GFGW 有 动总 浮有 浮动总 BB 222A 1 2W 3 F GFGs PF vfG t 浮动 7 10 年朝阳区一模 40 题 一根不均匀的金属杆长 AB 4m 自重为 G 4000N 放在水 平地面上 如图 7 所示的滑轮组的绳子系在 B 点 以 A 端为支点 竖直向上提起它的 B 端 当人站在水平地面上 竖直向下用力拉绳端 使金属杆的 B 端刚离开地面时 人 对地面的压力为 N1 B 端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F1 匀速略微向上提起金属杆过程中 滑轮组的绳重 绳的伸长和轮轴间摩擦可以忽略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保持不变为 1 当把该滑轮组的绳子系在金属杆的 C 点 AC 3m 仍以 A 端为支点 匀速略微竖直向 上拉起 B 端 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N2时 C 点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F2 B 端恰好离开地 面 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若人的体重为 G人 700N 且保持不变 N1 N2 12 7 1 2 63 64 求 动滑轮重 金属杆的重心 O 距 A 端的距离 ABC 图 7 1 分 1 分 1 分 1 分 1 分 1 分 23 答案 解 以 A 点为支点 竖直向上拉 B 点 金属杆的受力分析如图 F1为滑轮组竖直向 上拉金属杆的拉力 G 为金属杆所受重力 O 点为金属杆的重心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得 到 F1 AB G OA 以 A 点为支点 竖直向上拉 C 点 金属杆的受力分析如图 F2为滑轮组竖直向上拉金属杆的拉力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得到 F2 AC G OA F1 AB F2 AC F1 F2 AC AB 3m 4m F1 F2 3 4 1 分 分析滑轮组 当拉 B 点时 Tb F1 G动 4 其中 Tb为人的拉力 F1 为杆拉滑轮组的 力 与 F1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F1 F1 G动为动滑轮重 当 满足题目的条件时 1 当拉 C 点时 Tc F2 G动 4 其中 Tc为人的拉力 F2 为 杆拉滑轮组的力 与 F2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F2 F2 2 1 2 63 64 1 分 分析人受力 当拉 B 点时 人静止 Tb G人 N1 其中 G人为人所受重力 Tb 为滑轮组拉人的力 与 Tb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Tb Tb N1 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与 N1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N1 N1 拉 C 点时 人静止 Tc G人 N2 其中 Tc 为滑轮组拉人的力 与 Tc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Tc Tc F1 A O B G A O C F2 G Tb F1 Tc F2 G人 N1 Tb G人 N2 Tc W有 用 W总 F1 F1 G动 W有 用 W总 F2 F2 G动 F1 F1 G动 F2 F2 G动 F1 F1 G动 F2 F2 G动 1 分 1 分 24 图 9 图 10 A N2 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与 N2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N2 N2 N1 N2 G人 Tb G人 Tc 700N Tb 700N Tc 12 7 1 分 四式联立 700N F1 G动 4 700N F2 G动 4 12 7 63 64 F1 F2 3 4 F1 4m 4000N OA 解出 F1 1500N G动 100N OA 1 5m 2 分 其他解法正确 均可给分 8 10 年宣武区一模 12 题 有 A B 两个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 它们的重力分 别为 G A G B 密度分别为 A B 且 B 物体边长是 A 物体边长的两倍 将 A 叠放于 B 正上方置于水平桌面上 A 对 B 的压强与 B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用甲 乙两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 A B 两物体 如图 8 所示 在相 同时间内两物体被提升高度分别为 hA和 hB 2hA 5hB 已知两滑轮 组动滑轮重分别为 G甲和 G乙 且 G甲 G乙 1 3 两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分别为 1和 2 功率分别为 P1和 P2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 2 1 1 B A B 3 8 C P1 P 2 5 3 D G A G B 1 8 答案 A 9 10 年宣武区一模 23 题 一个底面积为 50 cm2的烧杯装有某 种液体 将一个木块放入烧杯的液体中 木块静止时液体深 h1 10cm 如图 9 甲所示 把一个小石块放在木块上 液体深 h2 16cm 如图 9 乙所示 若将小石块放入液体中 液体深 h3 12 cm 如图 9 丙所示 石块对杯底的压力 F 1 6N 则小石块的密 度 石为 kg m3 g 取 10N kg 答案 2 4 103 F1 F1 G动 F2 F2 G动 图 8 F2 B 乙 F1 甲 A 25 3F1 3F2 A A A A 图 2 10 10 年宣武区一模 41 题 工人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 A 如图 10 所示 当物体 A 完 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 工人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 F1 水平地面对工人的支 持力为 N1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为 60 当物体 A 完全打捞出水面后被匀速提升的过程 中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工人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 F2 水平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 为 N2 已知工人所受重力为 500N N1 N2 7 2 物体 A 所受重力为 1000N 不计绳重 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 g 取 10N kg 求 1 动滑轮所受重力G动 2 物体 A 的密度 A 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4 当物体 A 完全在水面下时 以 0 1m s 的速度被匀速提升时 滑轮组做功的功率 P1 请画出相关受力分析图 答案 解 1 以工人为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1 甲 乙所示 工人处于静止状态 所以有 G人 F 1 N1 即 N1 G人 F 1 G人 F 2 N2 N2 G人 F 2 甲 乙受力分析图或方程正确得 甲 乙受力分析图或方程正确得 1 分 分 当物体 A 浸没在水中时 动滑轮与物体 A 的受力情况如图 2 A 所示 当物体 A 完全露出水面时 动滑轮与物体 A 的受力情况如图 2 B 所示 由 A 图 3F1 GA G动 F浮 由 B 图 3F2 GA G动 A B 受力分析图或方程正确得受力分析图或方程正确得 1 分 分 F1 F1 F2 F2 N1 N2 G人 F1 G人 F2 7 2 又 1 W有 W总 GA F浮 3F1 60 将 式代入 式 将 G人 500N GA 1000N 代入 解得 G动 250N 1 分 2 由 式得 60 GA F浮 GA G动 F浮 G人 F1 N1 F2 N2 G人 图 1 甲乙 26 1000N F浮 1000N 250N F浮 解得 F浮 625N 1 分 F浮 水gVA VA F浮 水g A m VA GA gVA GA F浮 水 1000N 625N 1 0 103kg m3 1 6 103kg m3 1 分 3 2 W 有 W 总 GA GA G动 1000N 1000N 250N 80 1 分 4 P1 F1 v1 GA G动 F浮 3 3 vA 1000N 250N 625N 0 1m s 62 5 W 1 分 其他答案正确均可得分其他答案正确均可得分 11 10 年崇文区一模 16 题 如图 11 所示的装置 O 为杠杆的支点 在杠杆上挂有重为 60N 的重物 B 杠杆的左端通过细绳 绳的中间串一个弹簧测力计 跨过定滑轮悬挂着重 物 A 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0N 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保持 点位 置不动 向容器 C 中缓慢注水至 A 完全浸没在水中 测力计示数变为 20N 托起容器 使 A 接触容器的底部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为 10N 同时移动物体 B 的悬挂点 使杠 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若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 200cm2 杠杆 弹簧测力计 细绳和滑轮的 质量以及一切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水的密度 1 0 103kg m3 取 g 10N kg 则根据以上 数据可知 A 物体 A 的体积为 2 10 cm3 B 物体 A 的密度为 2 10 kg m3 C 物体 B 的悬挂点应向左移动的距离为杠杆 长度的 10 3 D 若将物体 A 从容器中取出 取出前后容器底 部受水的压强的变化量为 100Pa 答案 12 10 年崇文区一模 35 题 如图 12 所示装置 物体 B 重为 50N 体积 VB 1 0 10 3m3 B 在水中匀速下沉时 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 A 在水平 面上向左匀速运动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若将 物体 B 换成与物体 B 体积相同的物体 C 后 用水平向右的 力 F 拉物体 A 使物体 C 在水中 4s 内匀速上升 0 4m 物 体 未露出水面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0 不计 绳重 滑轮轴处摩擦及水的阻力 g 取 10N kg 计算结果 图 11 图 12 27 保留 位小数 求 1 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2 水平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fA 3 物体C所受重力GC与拉力F的比值 4 拉力F的功率P 答案 1 B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 水gVA 1 103kg m3 10N kg 10 3 m3 10N 2 当 B 在水中下沉 物体 A 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 A 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如图 甲 所示 当用力 F 拉物体 A 物体 C 在水中匀速上升时 A 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如图 乙 所示 当物体 B 浸没在水中时 动滑轮与物体 B 的受力情况如图 A 所示 当物体 C 浸没在水中时 动滑轮与物体 C 的受力 情况如图 B 所示 由甲图 f F拉 1 nhF hF 拉 浮 GB 80 拉 F NN 3 1050 f F拉 16 7 3 1 80 hGFG hF B GB 轮浮 浮 G轮 10N 2 60 GC 25N hGFG hF C GC 轮浮 浮 由乙图 F f F 拉 2 60 F 拉 N nhF hFc G 拉 浮 3 25 28 1 F GC 拉 Ff GC NN N 3 25 3 50 25 4 P Fv f F 拉 25 0 3 7 5W t h3 13 10 年丰台区一模 38 题 如图 13 所示 A 为直立 固定的水管 底部活塞 B 与水管接触良好且无摩擦 其 中装入适量的水 水不会流出 活塞与水管壁间没有摩 擦 活塞通过竖直硬杆与轻质杠杆 OCD 的 C 点相连 O 为杠杆的固定转轴 一个滑轮组 其自由端与杠杆的 D 点相连 滑轮组下面挂着一个重为 G 的物体 E 当水 对活塞的压强为 4 103Pa 时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已 知 OC CD 1 2 活塞 B 的横截面积为 30cm2 活塞与硬杆 总重为 3N 动滑轮自重为 2N 不计绳重和摩擦 求 1 容器中水受到的重力 2 物体 E 的质量 g 10N kg 答案 解 1 F pS 4 103Pa 30 10 4m2 12N A 是直通型容器 水的重力等于水的压力 G水 F 12N 2 分 2 以活塞与硬杆为研究对象 如上图甲所示 活塞与硬杆受到自身的重力 G 水的压力 F 和杠杆的支持力 N 那么杠杆的支持力 N G F 12N 3N 15N 以杠杆 OCD 为研究对象 硬杆对杠杆的压力 N 也为 15N 绳作用于杆的向上的拉力 为 FD 如上图乙所示 杠杆 OCD 处于平衡 则有 N N N OC FD OD FD N OD OC FD 15N 3 1 FD 5N 1 分 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时 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 动滑轮受到向上的拉力为 2T 受到 向下的拉力为 T1 受到向下的重力 G动 2T T1 G动 B C D A O E 图 13 丁 G T1 N FD OC D 乙甲 F N G 丙 G 动 2T T1 29 T FD 5N G动 2N 那么 T1 8N 1 分 以物体 E 为研究对象时 受力分析如图丁所示 重物受到向上的拉力为 T1 受到向 下的重力 G G T1 T1 8N m 0 8kg 1 分 注 正确画出受力分析示意图 1 分 其他解法正确的 均可相应得分 14 10 年大兴区一模 23 题 如图 14 所示 A B 两个正方体 挂在杠杆的两端 已知物块 A 的边长为 10cm 物块 B 的边长为 20cm 它们的密度分别为 A 3 103kg m3 B 2 103kg m3 当杠杆水平平衡时 物块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2500Pa 将物块 A 完全没入水中后 当杠杆 再次水平平衡时 物块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a g 10N kg 答案 3000 15 10 年大兴区一模 39 题 质量为 80kg 的工人利用滑轮组按如图 15 所示的方式把货 物和人运到高处 第一次运送时 放入货箱的货物质量为 140kg 工人用力 F1匀速拉绳 货箱以 0 1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 货箱对工人的支持力为 N1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1 第 二次运送时 放入货箱的货物质量为 120 kg 工人用力 F2匀速拉绳的功率为 P2 货箱以 0 2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 货箱对工人的支持力为 N2 N1与 N2之比为 4 5 不计绳重及滑 轮摩擦 g 取 10N kg 求 1 货箱和动滑轮的总质量 m 2 功率 P2 3 机械效率 1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解 1 分 1 G人 m人g 80kg 10N kg 800N G1 m1g 140kg 10N kg 1400N G2 m2g 120kg 10N kg 1200N F1 F1 G人 m g G1 4 F2 F2 G人 m g G2 4 1 分 因 N1 N2 G人 F1 G人 F1 4 5 图 15 F1 F1 N1 G人 F2 F2 N2 G人 ECO A B 图 14 30 所以 5 4 1200800 4 1 800 1400800 4 1 800 NmgNN NmgNN 解得 m g 200N m 20k g 1 分 2 F2 G人 m g G2 4 800N 200N 1200N 4 550N V绳 2 4V2 4 0 2 m s 0 8m s P2 F2V绳 2 550N 0 8 m s 440W 1 分 3 1 W有 W总 G人 G1 G人 G1 m g 800N 1400N 800N 1400N 200N 92 2 分 16 10 年密云县一模 16 题 如图 16 所示 当在绳子的自由端挂上 70N 的物体 B 静止时 物体 A 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 当在 B 下面再 挂上 20N 的物体静止时 物体 A 有二分之一的体积浸在容器内的水 中 已知物体 A 的质量为 20kg g 取 10N kg 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物体 A 的体积是 8 10 3m3 B 物体 A 的密度是 2 5 103kg m3 C 物体 A 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80N D 动滑轮的质量是 4kg 答案 AC 17 10 年密云县一模 40 题 如图 17 所示 杠杆 AOB 及支架是一个固连在一起的整体 AO BO 5 2 图中正方体 D 与水平地 面的接触面积为 8 10 2m2 物体 B 的质 量为 2kg 当物体 A 的质量为 9 2kg 时 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 物体 D 对水平地 面的压强为 4000pa 当把物体 A 换为质量 为 39 5kg 的物体 C 支点向左移 使 AO BO 4 3 时 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上 平衡 物体 D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零 杠杆 支架和托盘的重力不计 g 取 10N kg 拉物体 B 的细绳系于物体 B 上表面中央并沿竖直方向 求 1 动滑轮的质量 2 物体 D 的质量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2025滨州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山南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西安市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驻马店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行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研究
- 工商银行2025吉林市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邮储银行2025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有色金属中间产品供需服务合同2篇
- 建设银行2025神农架林区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毕节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乒乓球聘用教练合同模板
- 叙事护理课件
- DB11-T+2260-2024中成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NB-T+10131-2019水电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 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调查报告书
- 消化道出血护理新进展
- 【浅析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8900字(论文)】
- 新材料引领创新创造的新驱动器
- MOOC 大学计算机-思维与应用-周口师范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TWI培训课件完整版
-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防火分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