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和视功能检查_第1页
验光和视功能检查_第2页
验光和视功能检查_第3页
验光和视功能检查_第4页
验光和视功能检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97 验光和视功能检查验光和视功能检查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眼科学基础 第二章 屈光不正 第三章 预检项目 第四章 综合验光仪 第五章 综合验光仪的标准流程 第六章 双眼视功能检查 第七章 双眼视异常与处理原则 第八章 视觉训练仪器的使用 2 97 第一章第一章 眼科学基础眼科学基础 第一节 眼球 第二节 眼球内容物 第三节 眼的附属器 第四节 视路 眼为视觉器官 由眼球 眼的附属器 视路组成 并共同完成 人眼的视觉功能 视觉器官大致分为 1 眼球 包括眼球壁 眼球内容物 眼球壁 眼球壁由外向内可分为 3 层 外层 纤维膜 角膜 巩膜 角巩膜缘 中层 葡萄膜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内层 视网膜 视网膜 眼球内容物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2 眼的附属器 睫毛 眼睑 结膜 泪器 眼外肌 眼眶 3 视路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大脑 枕叶视中枢 第一节 眼球 眼球基本形态 眼球大致呈圆球形 角膜和巩膜的曲率半径稍 有差异 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其前后径 水平径和垂直径 3 97 约为 24 0mm 重量约为 7 0g 容积约为 6 5m1 密度约为 1 077g ml 眼球的前方和后方的几何中心称为前极和后极 连接 前极和后极的轴线称为眼轴 与前极和后极距离相等的眼球周线称 为赤道部 1 角膜 眼球前面的透明部分 像圆窗户一样的透明膜 相当 于照相机的透明镜头 光线经此射入眼内 角膜呈横椭圆形 向前 呈半球状突出 角膜中央厚度为 0 5 0 55mm 周边厚度约为 1mm 水平横径约为 11 5 12mm 垂直径约 为 10 5 11mm 角膜 具有屈光度 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7 8mm 后表面约为 6 8mm 总屈光度为 43 48D 分层角膜从组织学上可分为 5 层 a 上皮细胞层 由 5 6 层上皮细胞组成 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强 损伤后修复快 不留瘢痕 b 前弹力层 是一层均匀一致的透明薄膜 有弹性 坚韧 损 伤后不能再生 c 基质层 约占角膜厚度的 90 损伤后不能再生 且容易形 成不透明的瘢痕 d 后弹力层 为透明的均质薄膜 有弹性 坚韧 损伤后能迅 速再生 e 内皮细胞层 为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 具有房水屏障的 功能 损伤后能引起基质层水肿 损伤后不能再生 角膜的生理特点 透明 无血管 由丰富的感觉神经 其营养 4 97 主要来源于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 代谢需要的氧气 80 来源于空气 15 来源于角膜缘网 5 来源于房水 角膜需要氧气来维持生理平 衡 主要依赖外界的空气 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供应 在睡眠时因 外界的空气不能直接供给角膜氧气 则由睑结膜的血管间接向角膜 供氧 2 巩膜 质地坚硬 不透明 呈乳白色 巩膜的生理特点 表面组织具有血管 但深层组织血管及神 经较少 代谢较慢 所以患炎症时反应不够强烈且病情较长 巩膜 厚度各处不同 约为 0 3 1 0mm 视神经周围最厚 各直肌附着处 较薄 巩膜的主要功能为维持眼球的形状和保护眼球内容等 3 角巩膜缘 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 角膜缘前界位于连接角 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 后界定于经过房角内的巩 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 宽约 1 5 2 0mm 4 虹膜 位于晶状体前 周边与睫状体相连 虹膜中央有一个 2 5 4mmm 的圆孔 叫瞳孔 就像照相机的光圈 可随光线的强 弱变大或缩小 控制光线 进入眼球内 虹膜有环形的瞳孔括约肌 及放射状的开大肌 来调节瞳孔的大小 调节射入眼内的光线 使 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楚 5 睫状体 前接虹膜根部 后接脉络膜 睫状体前 1 3 肥厚 称睫状冠 在内侧表面有 70 80 个纵向放射状突起 称睫状突 睫 状突能分泌房水 维持眼压和正常的营养代谢 组织学上睫状体主 5 97 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睫状肌可以控制正常的晶状体变 凸或变扁 完成眼的调节 睫状肌的环形纤维的舒缩对晶状体的凸 度起着调节作用 晶状体藉睫状小带悬在睫状体上 当肌纤维收缩 时 睫状小带放松 则晶状体凸度加大 使眼睛看清近目标 称为 调节 超过 40 岁的人 因睫状肌的退化 导致调节能力下降 形成 老视 近视眼因少用调节使睫状肌呈薄弱状态 6 脉络膜 富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组织 可起到营养视网膜和 晶状体及玻璃体的作用 还可以起到暗房的作用 以保证在视网膜 上的成像清晰 7 视网膜 类似照相机用的交卷 是一层透明的膜 视网膜后 部有一中央无血管的凹陷区 称为黄斑 是由于该区富含叶黄素而 得名 其中心有一凹陷 称为黄斑中心凹 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距黄斑区鼻侧 3 4mm 处为视盘 视盘中心部有视网膜中心血管穿 出 分支于视网膜各部 视网膜上光感受细胞中的锥体细胞 主要 集中在黄斑区 接受明视觉和色觉 杆状细胞分布在黄斑意外的周 围视网膜 主要接受暗视觉 夜盲症就是由于杆状细胞功能发生障 碍而形成的 第二节 眼球内容物 包括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等透明组织 连同角膜共同构成眼 的屈光系统 1 房水 为透明的液体 充满眼房内 眼房是指位于角膜和晶 6 97 状体之间的腔隙 被虹膜分为前方和后房 其作用是维持眼压和供 给角膜 晶状体和玻璃体营养 房水调节着眼内压力 房水的产生 过多和排泄不足是形成高眼压性青光眼的原因 房水的生理功能 1 维持眼内压 2 维护角膜透明 3 重要的屈光介质 4 携带氧 营养物质 眼内压 正常眼内压为 10 21mmHg 2 晶状体 晶状体是一个扁圆形的凸透镜 类似于照相机的变 焦镜头 它在睫状体的作用下 能调节眼睛清楚的看远 看近 位 于虹膜的瞳孔之后 玻璃体之前 直径约 10mm 厚约 4mm 晶状 体宛如洋葱 具有弹性的透明体 可以通过睫状肌控制它变凸或变 扁 以满足眼看近和看远德要求 晶状体的弹性随着年龄增大逐渐 变弱 使弹性下降 随之眼的调节功能也下降 呈现老视状态 因 年老易发生晶状体混浊 形成白内障 3 玻璃体 是一种透明凝胶 位于眼球的玻璃体腔内 前面与 晶体后面相吻合 后面与整个视网膜紧密接触 凝胶由胶原纤维网 所组成 含有粘多糖 透明质酸和约 99 的水分 玻璃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导光和固定视网膜与巩膜色素上皮层 之间的附着关系 高度近视眼 玻璃体发生液化和混浊 玻璃体混 浊的情况下 采用光学眼镜矫正视力受到一定影响 玻璃体液化还 7 97 可能招致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引起的视力下降 光学眼镜则无 法矫正 第三节 眼的附属器 眼的构造非常精致 脆弱 需要周密的保护装置以防受伤 眼 附属器包括 睫毛 眼睑 结膜 泪器 眼外肌 眼眶 1 眼眶 眼眶是由上颌骨 腭骨 额骨 蝶骨 颧骨 筛骨和 泪骨等七块骨围成的漏斗状的四边锥形体 眼眶内有眶骨膜 眶隔 膜 球筋膜 肌鞘膜和眶筋膜等组织 眼眶为眼球提供了骨性保护和软组织的缓冲作用 眶筋膜对眼 球起到支持和定位的作用 2 眼睑 眼睑位于眼眶出口 分为上睑和下睑 中间称为睑裂 边缘称为睑缘 上下睑缘交界处称为内眦和外眦 内眦部组织包围 着一个肉状隆起 称为泪阜 上下睑缘近内眦部各有一小孔称为上 下泪小点 是泪液排泄的出口 眼睑通过瞬目使泪液展开 均匀地湿润角膜 使角膜面形成良 好的光学界面 配戴隐形眼镜时 瞬目可保持镜片的湿润清洁 使 之与角膜良好附着 当眼睑闭合不全时可诱发角膜干燥溃疡 不宜 佩戴隐形眼镜 由于上下眼睑对角膜持续性的压迫 可致角膜产生垂直向屈光 力较强的散光 称为生理性散光 眼睑下垂可能导致形觉剥夺性弱 视 无法用光学方法进行视力矫正 8 97 3 睫毛 位于上下眼睑的边缘 上睑睫毛多于下睑睫毛 3 5 根分为一丛 根部有丰富的感觉神经丛 平均寿命约 3 5 个 月 对触觉十分敏感将异物挡在眼外 生理由于睫毛对触觉异常敏感 故在配戴隐形眼镜时 若镜片 碰到睫毛可引起瞬目反应 从而造成配戴困难 4 结膜 结膜为透明的粘膜 覆盖眼睑的后面与眼球前面的一 部分 结膜分为三个部分 1 附着在睑板后面的为睑结膜 与眼睑皮肤相移行 2 覆盖于眼球前部的称为球结膜 与角膜上皮相移行 3 介于二者之间的部分称为穹隆结膜 结膜围成的囊状腔隙 称为结膜囊 睑结膜 内有多种分泌腺组织 主要功能在于湿润角膜 维 持其透明性 球结膜 具有疏松 可延伸性 利于眼球的转动 球结膜下 有丰富的血管 发生炎性反应时 球结膜就会发生充血 俗称红眼 是隐形眼镜并发症的重要体征之一 穹隆结膜 是连接结膜的部分 较厚松弛富有血管 结膜发 炎时此处充血水肿明显 5 泪器 泪器分为分泌部分和排泄部分 分泌部分包括泪腺和副泪腺 排泄部分包括泪小点 泪小管 泪囊和鼻泪管 1 泪腺位于眼颞上侧眶骨的泪腺窝内 由 15 40 个小叶组 9 97 成 排泪管开口于颞侧穹隆结膜 2 副泪腺 Krause 氏腺和 Wolfring 氏腺 由约 8 12 个腺泡 组成 3 泪小点位于上下睑缘近鼻侧端 泪小点周围的括约肌纤维 有收缩泪小点的作用 4 泪小管起自泪小点与脸缘垂直伸入睑内组织 上下泪小管 汇合注入泪囊 5 泪囊位于眶骨的泪囊窝内 下端与鼻泪管相接 长约 10 15mm 上宽下窄 6 鼻泪管位于骨部鼻泪道内 下端开口于下鼻道 其内壁附 有瓣膜 泪液 由外层脂质层 中层水分 电解质层和内层粘液层三层 组成 作用 1 脂质层防止泪液水分大量蒸发 保温防寒 2 粘液层维持角膜的亲水性 使水 电解质层能够均匀 地覆盖于角膜表面 3 水质层水质层占泪液厚度 90 以上 主要功能如下 冲洗湿润角膜和结膜 均匀地铺展于角膜表面 形成良好的屈光界面 泪液中含有溶菌酶等抗菌成分 可抑制致病微生物 的生长 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只有借助泪液才能被角膜所接收 10 97 利用 泪液中的营养成分 如葡萄糖等可维持角膜的代谢 6 眼外肌 眼外肌共有 6 条 分别为内直肌 外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 上斜肌和下斜肌 眼外肌的生理功能主要为司理眼球运动 当眼外肌的肌止点 位置异常 某条肌肉发育不良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发生麻痹时 则导 致斜视 第四节 视路 视路包括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 放射 大脑枕叶视中枢 其中任何一个有病变或受邻近部位的影响 都会导致视野的范围受影响 11 97 第二章屈光不正 眼睛的屈光状态不同 外界物体在眼内的成像位置会发生变化 根据调节静止状态下 无穷远处的物体是否能够在视网膜上成像 将人的眼睛分为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的定义 正视眼 当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 能 在视网膜上会聚成像的眼睛 非正视眼 当眼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 不能够在视网膜上会聚成像的眼睛 非正视眼又分为近视眼 远视眼 散光眼 屈光参差等几种类 型 其中近视眼 远视眼 散光眼统称为屈光不正 第一节 近视眼 1 近视眼的定义 当眼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 统的折射后 成像在视网膜前 2 近视眼的病因 关于近视眼的病因至今仍有争论 目前尚属认识阶段 但一般 认为 对于近视眼的发生 发展起着一定作用的因素归结起来主要 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1 遗传因素 12 97 种族因素 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的近视发生率差别 很大 如日本及我国近视发病率较高 黑种人发病率较低 而且不 因所居住的地区不同而改变 说明种族差异是遗传作用 家族因素 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 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 遗传 变性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并且均受环境因素影响 2 环境因素 对近视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很多 其中主要是视近负荷的 增加 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长久紧张的视近作业与近视眼 发生密切相关 当然照明条件不足 营养成分失调 微量元素缺乏 有机磷农药污染等等也均有影响学生近视发生的报道 3 近视眼的分类 造成近视眼的主要因素有两点 一是眼球的前后轴过长 二是 眼屈光力量过强 通常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近视眼分为按照近视 眼的程度分类 屈光成分分类 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是否有 动态屈光参差分类等类型 1 按照近视眼的程度分类 1 轻度近视 3 00D 及以内者 F 3 00D 的近视眼 2 中度近视 3 00 至 6 00D 之间者 3 00D F 6 00D 的 近视眼 3 高度近视 6 00D 以上者 F 6 00 的近视眼 2 按照屈光成分分类 1 轴性近视 由于眼轴延长使平行光线进入眼屈光系统后 13 97 在视网膜前会聚成像造成的近视眼 通常眼轴每增加 1mm 屈光不 正度增加 3 00D 特别是在高度近视眼中 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 通常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 2 曲率性近视 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半径减小 光 焦度增大形成的近视眼 3 屈光性近视 由于屈光介质的屈光指数增高 光焦度增 大所形成的近视 3 按照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 单纯性近视 是指由于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 大 多数屈光不正度在一 6 00D 俗称 600 度 以内 一般无明显眼底 变化 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到正常 2 变性近视 本病以遗传因素为主 环境因素次之 系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多为先天性 一般于儿童时起病 不断加重 平均每年增加 0 50D 或 1 OD 以上 矫正视力往往低于正常 查其 眼轴加长 常伴有眼底病变 并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白内障等并发 症 3 继发性近视 指由其他眼病及全身疾病引起者 如圆锥 角膜 糖尿病等所致近视 4 按照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分类 1 假性近视 是指在常态调节情况下 是指用阿托品散瞳 后检查 近视屈光不正度消失 成为正视或轻度远视 为调节紧张 所致 通常发生在小孩及年轻人 14 97 2 真性近视 即通常的近视眼 是指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 近视屈光不正度未降低或降低度数小于 0 50D 3 混合性近视 是指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 近视屈光度明 显降低 但并未恢复为正视 说明这类近视既有调节因素 也有器 质性因素 4 近视眼的临床症状 1 远近视力的变化 1 远视力下降 视远处时 原来一些清晰的物体变得模糊 眯眼现象 一些人在视远处物体时眯起眼睛 这就是 近视眼发生早期时 远视力下降带来的典型的眯眼现象 物体移近现象 一些近视眼患者 在视远处物体时凑 上前去观看 或是将远处的物体移近看 2 近视力下降 近视度数较高者 在远视力下降的同时 近视力也会有所下降 一般要将近视力表放的近些 才可获得最好 的近视力 2 视疲劳 1 轻度近视眼的视疲劳 由于近视眼的调节与集合两者之 间不可避免的矛盾所引起的 2 高度近视眼的视疲劳 高度近视眼的远点与近点之间的 距离很近 即调节范围很小 需要较强的调节力才可将物体看的清 楚 所以此类患者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 因而易引起视疲劳 15 97 3 眼位的变化 由于调节与集合功能的不协调 近视眼容易发生外隐斜 或外斜视 4 眼底的变化 是近视眼最重要 最多见的临床症状 高度近视者可有 眼底退行性改变 5 近视眼的危害 1 容易受损伤 孩子得了近视配戴眼镜后 由于儿童活泼 好动 若不慎受撞击破碎 轻者眼睛被扎伤 重者导致失明 2 学习成绩下降 孩子得了近视不配戴眼镜看不清字 配 戴了眼镜后容易造成视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 使学习成绩下降 3 影响孩子前途 孩子得了近视 升学选择专业和就业有 很大限制 前途受到极大影响 4 遗传后代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 由于后天因素得的近视 如不及时治疗 也将遗传后代 5 危害身心健康 由于孩子近视 多种体育活动无法参加 影响孩子身体正常发育 致使孩子体质虚弱多病 身心健康受到极 大影响 6 生活质量低下 由于孩子近视 日常生活极其不便 例 如 交际 旅游外出 参加娱乐活动都有很多困难 由此产生心理 障碍 致使生活质量低下 7 太多不便 由天气变化而带来的太多不便 如 雨天 16 97 黑暗时 夏天太热 冬天太冷 带眼镜 进出 温差太大容易反霜 擦拭后带来镜片磨损 致使视物模糊 度数逐年增加 8 近视眼的并发症 得了近视如不及时治疗 不但度数会 不断加深 最终成为高度近视 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 黄斑出血 青光眼和白内障等并发症 甚至失明 6 近视眼的矫治方法 1 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青少年确诊近视后的第一选择 也是矫正近视 眼的主要方法 2 软性角膜接触镜 俗称隐形眼镜 高度近视者佩戴角膜接触眼镜 可以增加视野 又可使两 眼屈光参差明显者减少两眼像差 使之维持双眼视觉功能 3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简称 RGP 4 手术治疗 临床上开展的主要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其主要包 括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原位角膜磨 削术 LASIK 等 这些手术方法虽然成功率很高 但对术者的眼部 和全身都有严格的要求 第二节 远视眼 1 远视眼的定义 17 97 当眼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 在视网膜 后面会聚成像的眼睛 2 远视眼形成原因 造成远视眼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眼球的前后轴过短 二是 眼屈光系统的屈光力量过弱 3 远视眼的分类 1 按照屈光成分的分类 1 屈光性远视眼 眼轴长度正常 而是由于屈光介质异 常或各介质间组合异常使得屈光系统的弯曲度过小造成的远视眼 2 曲率性远视 由于眼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介质的表面 弯曲度较小 屈光力减小所形成的远视 3 轴性远视 指由于眼轴过短是平行光线进去眼屈光系 统后在视网膜后会聚成像造成的远视眼 实际上 短眼球是人类正 常发育过程中一个阶段 若发育不全 眼轴每短缩 lmm 约有 3 00D 的改变 即 3 00D 的远视 2 按照是否参与调节的分类 远视眼看外界任何物体都要动用调节 故调节与远视眼密切联 系在一起 依照调节对远视眼的影响 可将其分为 隐性远视 全 远视 能动性远视 显性远视 绝对性远视 1 隐性远视 正常情况下 睫状肌具有一定程度的张力 只要晶状体的弹性尚未减弱 此张力就可使晶状体的部分弹性起作 18 97 用 从而代偿部分的远视度 该远视度称为隐性远视 2 显性远视 远视程度超过睫状肌生理张力所能代偿的范 围 末被代偿的剩余部分远视度称为显性远视 即获得最佳视力时 的最高正镜度就代表显性远视 其又包括以下两种 3 能动性远视 显性远视中可在全部调节作用调动下达到 克眼的远视度称为能动性远视 4 绝对性远视 显性远视中通过全部调节作用仍未得到克 眼的远视度为绝对性远视 即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低正镜度 例如 一远视眼视力 0 4 用 1 5D 镜片矫正后视力可达 1 0 将镜片度数增值 4 0D 视力仍保持 1 0 散瞳验光用 5 0D 视力仍为 1 0 在此例中 绝对性远视为 1 5D 显性远视为 4 0D 能动性远 视是 2 5D 全远视为 5 0D 隐性远视为 1 0D 4 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1 视力的变化 远视眼的症状和病人的年龄与健康状态有关 青少年病人调节能力强 轻度远视几乎没有症状 远 近视力都正 常 中度以上远视眼 有的远视力好 近视力不好 有的远 近视力 都不好 伴随着年龄增长 调节能力渐渐减弱 视力障碍日益加重 近视力不好更为突出 2 视疲劳 是远视眼的主要症状 远视眼患者 因过度使用 调节极易导致视力疲劳 尤其在阅读与做近工作时 一般表现为眼 球与眼眶胀痛 视物模糊 休息后可以好转 青少年病人视力疲劳 症状比较轻 还可能不出现症状 伴随着年龄增长 症状愈来愈重 19 97 3 眼位的变化 中 高度远视眼过度使用调节 相应的集合 产生矛盾 易发生内隐斜或内斜视 斜视多发生在远视度数较高的 眼 常有弱视发生 4 眼底变化 较高度的远视常呈现眼球小 外观眼球轻度凹 陷状 眼睛前房浅 瞳孔较小 由于远视眼常处于调节紧张状态 会出现结膜出血 有时引起慢性神经炎 睑腺炎及睑缘炎 5 远视眼的危害 1 眼睛更容易疲劳 远视眼无论是看近和看远都是需要调节 的 长时间下去的话 眼睛也就比较容易疲劳了 只是由于眼睛的 内直肌长期过度收缩 会发生睫状肌疲劳 眼睛感觉发胀 眼睛疼 痛等 隐晦影响到孩子的上课的注意力 2 容易形成斜视 一般斜视患者多数由高度远视造成的 内 斜视会进一步的影响视力 还会影响到双眼单视功能 影响眼睛的 外观 进而会产生心理问题 3 形成弱视 远视眼患者看近和看远的时候 视网膜黄斑不 能够形成清晰的成像 会影响到视觉的发育 而这种状况在孩子的 发育阶段出现的话 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弱视 导致视力下降 视功 能异常 6 远视眼的治疗方法 1 框架眼镜 1 6 岁以下儿童 轻度远视是生理性的 一般不予处理 20 97 2 对于远视患者 无论远视度数高低 只要一旦出现健 康状况 视疲劳 眼外肌力不平衡等任何一种情况 都应配镜矫正 2 屈光手术 第三节 散光 1 散光的定义 指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 不能形成焦点 而是在空 间不同位置形成前后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 散光的光路图 即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 形成两条 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屈光状态 2 散光眼的分类 1 依原因分类 1 角膜散光 源于角膜前表面各子午线曲率不同 最常见 的是垂直弯曲度较水平者大 与眼睑经常压迫有关 故其屈折力也 较水平子午线为强 相差值大约 0 25D 左右 属生理性 为生理性 散光 后天的获得性散光可因角膜病变 如圆锥角膜 角膜炎等 或眼手术后引起 多为不规则散光 2 残余散光 可由其他屈光因子所致 如晶状体弯曲异常 位置倾斜 各部屈光指数不一致等引起 3 全散光 上述角膜散光与残余散光之和 21 97 2 按照可否用散光镜片进行矫正分类 1 不规则激光 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 均无一定规则 即 使同一子午线因其扭曲不正 屈光指数又不一 其屈光力也不同 故该类散光不能用度数定量 多由角膜病变引起 不能用镜片矫正 2 规则散光 两个主子午线 即屈光力最大的与屈光力最 小的子午线 互相直交 可用镜片矫正的散光 称为规则散光 规则散光可依强主子午线的位置分类 顺规散光 强主子午线位于垂直方向者 逆规散光 强主子午线位于水平方向者 斜向散光 强主子午线位于斜位方向者 规则散光还可依所成焦线与视网膜相对位置关系即各经线 屈光状态分为 单纯远视散光 一条焦线落在视网膜上 另一条焦线在视 网膜后 单纯近视散光 一条焦线落在视可膜上 另一条焦线在视 网膜前 复性远视散光 两条焦线均落在视网膜后 复性近视散光 两条焦线均落在视网膜前 混合性散光 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 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 后 3 散光眼的临床表现 22 97 1 轻度散光可无任何感觉 间有于视近作业时感眼睛疲劳 2 稍重者无论视远物 视近物 均感模糊不清 患者常有把 眼睑半闭眯成缝隙的习惯 企图以此使物体看得较清晰 3 视力减退 且常似有重影 4 视疲劳 较轻度散光眼为提升视力 往往利用提升视力 眯眼 斜颈等方法进行自我矫正 但调节不可能同时补偿不同子午 线的不同屈光状态 极易引起调节性视疲劳 头部重压感 眼胀 流泪等 症状的轻重不一定和散光程度成正比 5 流泪 症状的轻重不一定和散光程度成正比 6 弱视 多见于高度散光 特别是远视散光 因其看远看近 都不清楚 视觉得不到锻炼 易于发生弱视 继之又有发生斜视的 倾向 4 散光眼的危害 1 视力减退 高度数散光 多由于合并径线性弱视或其他异 常 视力减退明显 并难以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 2 视疲劳 轻度散光眼患者为了提高视力 往往利用改变调 节 眯眼 斜颈等方法进行自我矫正 持续的调节紧张和努力易引 起视疲劳 3 曲率半径差别大 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各经线的曲率半经大 小不一致 通常以水平及垂直两个经线的曲率半径差别最大 4 其他眼病 由于角膜晶体病变引起如圆锥角膜 角膜云照 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等 23 97 5 散光的治疗方法 1 框架眼镜 轻度散光 50 度以内 一般人是不需要矫正 中高度散光及远视性散光或近视散光则多以配戴散光眼镜来矫正 2 散光隐形眼镜 普通球面隐形眼镜是利用泪液透镜来矫正 角膜性散光 隐形眼镜的后表面与角膜的前表面之间的泪液构成的 液态透镜称为泪液透镜 但只有当角膜性散光小于 0 75D 时 才可 用普通球面隐形眼镜形成的泪液透镜来矫正 超过这个范围则需要 定制散光隐形眼镜 屈光参差 第四节 屈光参差 1 屈光参差定义 两眼屈光度不等 当相差 2 50D 以上者称为屈光参差 2 屈光参差的分类 按照两眼屈光状态的差异分为 1 一眼为正视 另一眼为非正视眼 单纯近视屈光参差 单 纯远视屈光参差 单纯散光性屈光参差 2 复性屈光参差 两眼均为非正视眼 但程度不等 分为 复性近视屈光参差 复性远视屈光参差 复性散光性屈光参差 3 混合性屈光参差 一眼远视 另一眼为近视者 3 屈光参差的成因 在眼的发育过程中 眼轴长度在逐渐增加 伴随角膜和晶状体 24 97 逐变扁平 故远视的度数在不断减轻 而近视的度数在不断进展 如果两眼的发展进度不同 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 除发育因素外 外伤或角膜病变 白内障手术后等亦引起屈光参差 4 屈光参差的症状 1 双眼视觉 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者 多数人得到双眼视 觉 但屈光度每相差 0 25D 物像大小就要相差 0 5 如两眼视网 膜物像大小超过 5 则无法融合 故 2 50D 是两眼屈光参差最大 耐受度 屈光参差者可经常产生视疲劳的综合症状 2 呈现交替视症状 此多为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 另一眼 近视 当其视远距离物体时 用正视或远视的眼看物体 视近距离 时 则用近视的眼看物体 如此互相交替而视 很少用调节 因而 不出现视疲劳症状 3 单眼视症状 若两眼屈光参差甚大 则视物只用视力较 好的眼 成为单眼视 另一眼被抑制废用 进而产生废用性弱视 4 斜视 屈光参差本身不会引起斜视 大多是屈光参差性 弱视眼致废用性斜视 5 弱视 一般来说 当近视性屈光参差大于 3 00D 散光屈 光参差大于 1 50D 远视性屈光参差超过 1 00D 均有可能形成弱视 5 屈光参差的治疗 1 框架眼镜 屈光参差患者对眼镜矫正的适应能力和年龄 有关 12 岁以下的小孩因调节力及适应能力强 应尽可能及早全部 矫正 成年人也争取全部矫正 最终若不能适应 应酌情减低 以 25 97 舒适为准 老人一般以能接受的最大度数为原则 一般不超 2 00D 2 角膜接触镜 接触镜由于物象大小比较真实 因此能够 矫正两眼屈光度相差很大的屈光参差 对单眼无晶体引起的屈光参 差矫正比较理想 3 人工晶体 只用于由单眼无晶体引起的屈光参差的矫正 4 手术 第五节 老视眼 1 老视的定义 由于年龄所致生理性调节功能减弱 近物不清的眼睛 这就是 常说的老视现象 俗称老花眼 2 老视形成原因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 不是病理状态 也不属于屈光不正 是 每个人步入中老年后都会出现的视觉问题 只是早晚时间略有差别 3 年龄与调节力的关系 形成老视眼的实质原因是眼的调节力减弱 而年龄则是影响调 节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调节即眼的屈光力的增加是通过晶状体的塑 形 变凸来实现的 而晶体在一生中不断增大 因为赤道区上皮细 胞不断形成新纤维 不断想晶体两侧添加新的皮质 并把老纤维挤 26 97 向核区 于是随着年龄的增加 晶体密度逐渐增加 弹性逐渐下降 4 其他因素 1 屈光不正 远视眼比近视眼出现老视的时间早 近视者戴 框架眼镜后 由于矫正负镜片离角膜顶点存在 12mm 15mm 距离 减少了同样阅读距离的调节需求 而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 由 于角膜接触镜戴在角膜面其矫正后的光学系统接近正视眼 因此 戴角膜接触镜比戴普通框架眼镜者出现老视要早 2 用眼方法 调节需求直接与工作距离有关 因此 从事近 距离精细工作者容易出现老视的症状 从事精细的近距离工作的人 比从事远距离工作的人出现老视要早 3 患者的身体素质 长手臂的高个子比手臂较短的矮个子有 比较远的工作距离 需要比较少的调节 因此后者较早出现老视症 状 4 患者的地理位置 因温度对晶体的影响 生活在赤道附近 的人们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5 药物对患者的影响 服用胰岛素抗焦虑药抗抑郁药 抗精 神病药 抗组胺药 抗痉挛药和利尿药等的患者 由于药物对睫状 肌的作用 会比较早出现老视 5 老视的症状 1 远近视物交替不连续 当长时间视近阅读 猛一抬头视远 处目标时 有瞬间的视物模糊 调整之后又恢复清晰 这就预示者 27 97 开始出现老视现象了 2 视近困难 随着老师现象的出现 逐渐的会产生视近困难 在往常习惯的工作距离阅读 晓得字体看不清楚了 需要吧书往远 处放一些 3 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 老视现象出现的同时 还会表现 为晚上看书有些不舒适 总希望把灯光调亮一些 4 视近不能持久 因调节力减退 老视眼要在接近双眼调节 极限的状态下近距离工作 所以不能持久 6 老视的治疗方法 1 框架眼镜 2 角膜接触镜 3 手术治疗 第三章预检项目 第一节 色觉检查 目的 评估被测者黄斑视锥细胞和视神经及视觉皮层的功 能 常见的色觉障碍是一种连锁遗传的先天性异常 后天性色觉障 碍则发生于某些视神经 视网膜病 色觉障碍按其严重程度又分为 色盲和色弱 色盲是指不能辨别颜色 色弱是指对颜色的辨别能力 28 97 降低 设备 遮盖板 色盲本 步骤 1 被检者配常用或习惯的近用矫正眼镜 手持遮盖板 2 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 检查距离约 50cm 3 先检查右眼 遮盖左眼 4 让顾客逐步阅读色盲本的每一页 辨认色盲本的数字或 图形 每页应在 5S 内读出 5 用同样方法检查左眼 记录 通过色盲本的检查说明记录患者色觉检查结果 第二节 视野检查 目的 视野是当眼睛向前方固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相对于黄斑中心凹表现出的中心视力而言 视野则反应的周边视力 情况 某些眼病可能引起视野缩小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视野小于 10 者 即使其视力正常也属于盲 步骤 1 检查者与被检者对视 2 检查距离约 1m 3 检查右眼时 被检者遮左眼 右眼注视检查者的左眼 同时检查者遮盖右眼 左眼注视被检者右眼 先查右眼再查左眼 4 检查者将视标 或手指 定位于自己与被检者之间且在 29 97 被检者视野之外 由外侧向中央移动视标 同时嘱被检者在发现视 标时立即报告 5 依次在上 下 左 右四个方向进行检查 6 用同样方法检查左眼视野的大致情况 记录 例如右眼视野全 左鼻测视野受限 正常 右眼全 左眼全 第三节 遮盖实验 目的 衡量顾客有无隐斜视 斜视 以及隐斜视或斜视的 性质 设备 视力表 遮盖板 笔灯 准备 1 顾客佩戴习惯的远用矫正眼镜 2 视标选择 远距离检查时 使用被检者双眼中较差眼的 最好远矫正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近视力检查时 使用近视力表 检 查距离约 40cm 使用被检者双眼中较差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的上一行 视标 3 由顾客手持视力表 检查者手持遮盖板 4 室内的照明使检查者可以观察到顾客眼睛的运动情况 交替遮盖试验 可判断顾客的隐斜视或斜视的方向 但不能区别是隐斜还是 显斜 步骤 30 97 1 让顾客注视视标 并保持视标清晰 2 将遮盖板遮盖顾客右眼 2 3 秒 迅速移动遮盖板至左眼 观察去遮盖瞬间右眼的移动情况 3 将遮盖板遮盖顾客左眼 2 3 秒 迅速移动遮盖板至右眼 观察去遮盖瞬间左眼的移动方向 4 重复 2 3 步骤多次 5 根据去遮盖瞬间眼球的运动方向 可以判断眼球斜视偏 离的方向 去遮盖瞬间眼球运动方向眼球斜视偏离的方向 由外向内外斜 由内向外内斜 由下向上下斜 由上向下上斜 若交替遮盖试验没有发现眼球运动 不需要做遮盖 去遮盖试 验 若交替遮盖试验发眼球运动 则需做遮盖 去遮盖试验 遮盖 去遮盖试验 可区分斜视与隐斜视 同时可区分斜视是交替性还是固定性 1 检查右眼 双眼同时睁开 遮盖被检者左眼 在遮盖左 眼的瞬间观察右眼的运动情况 31 97 2 检查左眼 双眼同时睁开 遮盖被检者右眼 在遮盖右 眼的瞬间观察左眼的运动情况 3 若双眼都没有运动 则被检者有隐斜视 4 若发现眼球移动 则被检者有斜视 继续做去遮盖试验 去遮盖试验 遮盖一眼 在去遮盖瞬间 注意观察未遮盖眼的移动方向 如果在第 1 步中 左眼遮盖时右眼移动了 去遮盖左眼同时 观察右眼 1 如果去遮盖左眼瞬间 右眼没有移动 则被检者为交替 性斜视 2 如果去遮盖左眼瞬间 右眼移动了 则被检者为固定性 右眼斜视 交替遮盖试验和遮盖 去遮盖试验时 可在远距和近距约 40cm 处进行 被检者或检查者手持近视力表 放于被检者眼睛水平 并保持良好照明 记录 用 CT 或 cover test 表示该试验 第四节 角膜映光法 目的 检查双眼同时注视时双眼眼位情况 设备 笔灯 遮盖板 32 97 步骤 1 检查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检查者与被检者相对而坐 调整座椅高度使两者双眼在同一高度且处于舒适状态 2 检查者一手持笔灯放置于两眼之间 在距离被检者双眼 33cm 处照向被检者双眼 同时嘱被检者注视眼前灯光 根据被检者 双眼反光点偏离瞳孔中心的位置来判断被检者的眼的斜视类型及程 度 3 正常情况下双眼反光点均应位于双眼瞳孔中央记为 正 位 若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心鼻侧则为外斜视 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心 颞侧则为内斜视 若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心之上则为下斜视 反光点 位于瞳孔中心之下则为上斜视 记录 反光点位于瞳孔缘时斜视度约为 15 反光点位于瞳孔缘与虹膜缘之间时斜视度约为 30 反光点位于虹膜缘时斜视度约为 45 该方法比较简便 不需患者的特殊配合 适合进行初查 第五节 瞳孔反应 目的 评价与瞳孔功能有关的神经通路的传入和传出系统 设备 笔灯和远距视标 准备 1 环境尽量昏暗 但容许看清顾客的瞳孔 2 检查者距顾客 33cm 但不能阻挡其视线 33 97 3 顾客摘去眼镜 步骤 1 指导顾客注视远距视标 2 将光照向右眼瞳孔 观察右眼瞳孔大小和缩小的速度 重复两次 3 将光照向右眼瞳孔 观察左眼瞳孔大小和缩小的速度 重复两次 4 将光照向左眼 重复 2 3 步骤 5 测试过程中 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形状 记录 若所有的瞳孔反应正常 则可记录为 PERRL 无 MG 若出现异常 则分别记录 如瞳孔不等大 反应迟缓等 第六节 眼外肌运动 目的 评价被检者双眼球协同运动的能力 设备 笔灯 步骤 1 被检者摘去眼镜 检查者手持笔灯 2 指导被检者保持头位不变 两眼跟随灯光 向不同注视 眼位转动 3 灯光离被检者 33 40cm 的眼前正中开始 检查者在被检 者眼前动作柔和连贯的画一个标准的正方形 嘱咐被检者眼睛跟随 笔灯一起运动 4 整个过程需要询问被检者是否看到双重影 头痛 不舒 34 97 服 还要观察 眼球运动的流畅度 跟随灯光的准确度和移动范围 记录 若一切正常 可记录为 SAFE 若有异常 如眼球震颤 运动不稳 运动滞后等 例如 向左注视时复视 右眼滞后并疼痛 第四章 综合验光仪 35 97 一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综合验光仪最早是作为一个检查眼外肌功能的仪器形式出现的 中文名为 眼肌检查仪 在 20 世纪初期 该仪器的功能中通过引入 可机械化转换镜片 从而加入了屈光检查的功能 所以英文名称变 为 phoropter 在 20 世纪 70 年代 refractor 的 名称开始大量使用 中文直译为 综合验光仪 从仪器发展的历史和名称的改变上可以发现 综合验光仪不仅 可以用于屈光不正检查 还具有检查眼外肌的功能 作为眼科视觉 工作者的基本检查工具 其作用无可替代 由于综合验光仪将普通镜片箱内几乎所有的镜片都装入了它的 转轮系统中 所以在临床上提供了比使用试镜架验光更有效 更快 捷的镜片转换可能 通过简单的旋钮 很快转换需要的镜片 特别 适合进行复杂的主观验光 综合验光仪就是具有综合能力的验光设备 它是国际上公认的 主要的 标准的验光设备 在先进发达的国家流行使用已有百年的 历史 它在传统的插片验光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推陈出新 运用 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 结合复杂的屈光学理论 使得验光更科学 严谨 准确 自从交叉圆柱镜发明后 又经过不断改进更新 已形 成较为完善统一的模式 综合验光仪存在的缺点 由于其内部转轮系统的机械缺陷 在 矫正高度屈光不正时 验光仪上显示的镜片度数可能与真正需要的 36 97 眼镜矫正度数存在差异 而且使用综合验光仪验光时镜片的 后顶点 距离 镜片倾斜角 等眼镜镜面因素 也都会不同于最后被检者需 要佩戴的框架眼镜 从而对高度屈光不正被检者矫正度数产生影响 从调节的角度考虑 由于综合验光仪的体积较大 当放置在被检者 面前进行屈光检查时 是被检者容易诱发器械性调节 从而影响最 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其实任何仪器都有其设计和使用上的不足之处 但只要能 扬长 避短 充分了解和意识到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时可能会出 现的一些误差 在临床操作中还是可以避免这些误差的影响 特别 是针对一些高度屈光不正的被检者 在使用完综合验光仪验光后 再利用试镜架进行调整 是可以取得最满意效果的 第二节 综合验光仪的发展 前于 1900 的早期 视光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有职业职 称的专门行业 并且那时的视光师不再仅仅是学习验光这个方面 还有很多方面要学习 但是 主观验光仍然是视力检查 验光 的 一个重要步骤 虽然光学仪器的制造商改造了检查设备的效率及功 能 但是 使用一个镜片与另一个镜片比较 作为视力改变的基本 技术仍是相同的 这个使用多年的自觉式验光法 直到交叉圆柱镜 的发明 才使这个检查程序得到一个完整及固定的步骤 综合验光仪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为了更好的视觉检查 科技 的进步 就有了验光投影仪的出现 完善验光过程与准确度 验光 投影仪从单一的视力表发展为全方位的视觉检查表 有红绿 偏振 37 97 斜视测试等 让综合验光仪在进行视光方面检查时如虎添翼 目前世界最流行的半自动综合验光仪 与电动投影仪结合的视 觉检查 电脑的发展 以后发展为全自动综合验光仪与投影箱 又 称为魔术箱 结合的视觉检查 到 2010 年 液晶 3D 技术的发展 也出现众多液晶显示器用于视力检查用途 只有 3D 技术的液晶显示 器才能进行较好的视觉功能测试 第三节 综合验光仪的用途与知识体系 传统的检影验光与电脑验光仪一样 仅仅能判断患眼的客观 屈光度 而综合验光仪是目前国际公认的 标准的 最好的验光设 备 它主要功能不仅是进行屈光检查 准确判断患者的屈光度 还 可以进行眼睛调节和双眼平衡的测定 综合诊断眼睛的功能 更科 学地验光配镜 视力是单眼的主要功能 眼睛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正 常视力基础上 保证双眼协调一致地使用 清晰舒适地看远近世界 眼视光学就是研究人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帮助人们克服各种光 学缺陷 从清晰自如地观察大千世界的一门科学 具体来说 眼视 光是基础医学 眼科临床医学 物理光学 化学 高分子材料学 视觉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 它最终解决的问题是保持 恢复和提高患者的双眼视功能 如双眼视力 对比敏感度 立体视 双眼融合功能等 在任何场合 任何情况下 不仅使患者能看得清 楚 看得准确 而且还要看得舒服 看得持久 38 97 例如 为什么我们能在瞬间看清楚远近不同距离的物体 这就 是眼睛调节在起作用 为什么我们的双眼有一定距离 而我们却能 将双眼分别看到的物象看成一个 这就是双眼协调的作用 因此在 验光配镜中 调节和双眼平衡的检查与屈光检查同样重要 综合的 检查结果会使您配戴的眼镜更客观 更舒适 更科学 更准确 满 足患者的个性化要求 第四节 综合验光仪与插片验光的区别与有点 A 综合验光仪与插片验光的区别 1 综合验光仪把许多镜片功能组合 使更换镜片的速度及准确 性大幅度提高 传统插片更换较慢 同时无法完成一些较特殊验光 的要求与方法 2 近视验光可利用红绿对比及小孔眼镜对近视的最佳视力进行 确定 精确度可达 0 12D 传统插片仅利用小孔眼镜进行判断 精确 度较差 3 散光验光采用交叉圆柱镜与散光的同轴设计 可将散光的轴 位提高到 1 度 光度精确到 0 25D 传统插片验光 散光轴向往往依 靠电脑数据 对于交叉圆柱镜也无法精确确定轴位及光度 4 双眼平衡可利用偏光 红绿等多种手段进行双眼平衡测试 传统插片仅使用双眼遮盖法进行测试 5 视功能检查对患者进行双眼融合 立体式 斜视等视功能检 查 传统插片没有相关方面的视标及透镜组无法实现对视功能的全 39 97 面检查 B 综合验光仪的优点有 1 验光师操作方便 加减镜片度数时只需转动验光头上的转轮 不必将镜片取出换上 方便快捷 2 病人在验光过程中不必使用试镜架 如用试镜架 多片镜片 叠加重量过重 配戴不舒适 高级的升降椅使患者坐得更舒适 试 镜架只用于适应度数期间 3 具备镜片度数足够 球面从 0 00D 20 00D 散光度数从 0 00 6 00D 4 结合散光表对于散光度数和轴的方向的确定 轴精确到 1 度 度数精确到 0 25 度 5 科学的多种测试方法使额外误差大大的减少 增加准确度 6 投影仪上有各种各样视力表 是验光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 也是最重要的测量内容 不仅可以三行三行 一行一行 一个一个 的显示视标 有经典的 E 形视标 C 字视标 数字视标 字母视标 儿童视标等 各种视觉的视标让我们使用 为我们进行科学规范的 验光提供最佳搭配的视标 7 还有各样多种镜片组合 有 PH OC R 0 50 RMH VMH P RL GL JCC 棱镜组合等 结合视标可用于隐斜视 调节力 集合功能等测试 从而使我们更 清楚的了解病人的眼部屈光情况 40 97 第五节 图解综合验光仪各部分名称与功能作用 A 锁定钮 用于锁定综合验光仪平面与患者面部相对平行位 置 B 近用视标杆锁定钮 用于锁定近用视标杆位置 C 近用视标杆定位器 用于近用视标使用与非使用定位 D 水平状况窗 水泡水平法 观察综合验光仪是否水平 不偏 斜 E 调整瞳距钮 调整综合验光仪视孔距离与患者瞳距一致 F 辅助功能钮 多功能检查镜片 可完成多种视功能检查 G 大球度旋转钮 用于一次性加减球镜 3 00DS H 交叉圆柱镜 0 25 用于精测散光度数与散光轴位 I 顶点距离视窗 观察患者角膜与综合验光仪视孔镜片之间的距 离 J 球镜度视窗 观察综合验光仪上矫正球镜度数是多少 K 小球镜度数旋转钮 用于细测球镜度 一次性加减 0 25DS L 组合棱镜 用于各种斜视检查与矫正 也可以做双眼视觉平 衡 M 散光轴位刻度 观察综合验光仪上矫正散光此时的轴位 N 柱镜度数散光钮 用于加减 0 25DC 综合验光仪上只有近 视性散光 41 97 O 调整散光轴位钮 用于调节散光轴位方向的旋转钮 P 散光度数视窗 观察综合验光仪上此时矫正散光的度数 Q 患者 视孔 视孔内有矫正患者屈光不正的镜片或是辅助功 能镜片 R 顶板 患者上额顶上的地方 也是调节顶点距离的板 S 顶板距离调整钮 用于调节患者角膜与综合验光仪视孔之间的 距离 T 瞳距尺寸窗 观察综合验光仪上视孔的距离 U 集合杆 用于调整综合验光仪近用瞳距或是调整集合程度 V 水平调整钮 用于调整综合验光仪是否处于水平位置 W 贴脸保护板 在综合验光仪背面与患者脸面接触的板 方便 清洁卫生 X 顶点距离刻度 看出患者角膜与综合验光仪视孔之间距离数 Y 折射顶点距离镜 用于方便让视光师观察顶点距离 Z 支架 用于悬挂整个综合验光仪的旋转盘 第六节 图解综合验光仪辅助功能钮名称与作用 以上面所看到的以顺时针介绍 右眼先 1 0 无镜片或是平光片 无屈光作用 2 OC 黑片或是遮盖片 用于挡光作用 3 0 50 0 50 的交叉柱镜 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