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A卷_第1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A卷_第2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A卷_第3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A卷_第4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9 页 北师大版备考北师大版备考 20202020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1515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鲜卑人汉服乐俑汉人胡食 A 民族交融 B 中外交流 C 经济发展 D 文化成就 2 2 分 采用汉姓 改穿汉服 学习汉语 同汉人通婚 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A 周平王迁都洛邑 B 商鞅变法 C 张骞通西域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3 2 分 孝文帝引见朝臣 诏断北语 一从正者 于是诏 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 容或不可卒革 三 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降爵黜官 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A 严禁贪污 B 颁布均田令 C 迁都洛阳 D 实行汉化政策 第 2 页 共 19 页 4 2 分 北魏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A 鲜卑族 B 匈奴族 C 氐族 D 羌族 5 2 分 九年级 1 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 古代民族融合 的探究活动 下列史实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A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 唐朝时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 元朝时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D 明朝时 戚继光抗倭 6 2 分 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史料记载 明朝建立后 留在中原的少 数民族大多改用汉姓 促进了新的融合 历史上 曾通过改革要求本民族改用汉姓的帝王是 A 孝文帝 B 金太祖 C 康熙帝 D 元世祖 7 2 分 电视剧 锦绣未央 中提到魏的统治者姓拓跋 在我国古代鲜卑拓跋部建立了哪个政权 统一了 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A 北齐 B 北魏 C 后唐 D 后汉 第 3 页 共 19 页 8 2 分 小历同学整理出 禁用鲜卑语 采用汉族官制 以孝治国 等关键语句 他学习的内容是 A 所以变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大化改新 D 明治维新 9 2 分 如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序号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禁胡语 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 推动经济发展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实现南北统一 D 促进民族交融 10 2 分 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 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北方统一 B 民族融合 C 中外交流 D 文化昌盛 第 4 页 共 19 页 11 2 分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 目睹了洛阳的风貌 感慨地说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 异族 风气 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 人才济济 难以言传 造成这一时期北方文化昌盛的重要原因是 A 北魏孝文帝改革 B 淝水之战 C 张骞通西域 D 隋朝的统一 12 2 分 下图所列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百家争鸣 B 秦始皇巩固统一 C 商鞅变法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13 2 分 下表所示是历史上某位皇帝改革措施的一部分 这部分措施的历史意义是 A 推动经济发展 B 促进民族交融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实现南北统一 14 2 分 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 与此同时胡服也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这表明当时的一个时 代特征是 第 5 页 共 19 页 A 民族交融 B 国家统一 C 中外交往 D 经济发展 15 2 分 在历史学习中 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 下列各项中 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北魏孝文帝让鲜卑族改用汉姓 改穿汉服 B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1950 年我国开始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6 2 分 秦始皇 废分封 设郡县 汉武帝实行 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 孝文帝 采用汉制 习儒家 经典 武则天 设武举 开殿试 清雍正 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 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 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 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17 2 分 下列关于北魏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 其先后顺序是 北魏建立 迁都洛阳 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分裂 A B 第 6 页 共 19 页 C D 18 2 分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 正确的一项是 A 都进行了迁都 B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 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19 2 分 观察下图 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 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 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20 2 分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 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 把公主嫁给汉人 改姓为元 赐群臣以汉 衣 对 30 岁以下仍操胡语者 降黜官职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采用汉姓 改穿汉服 学说汉语 采用汉族官制 提倡与汉族通婚 学习汉族的礼法 A B C D 21 2 分 以时序为基础 容易理解历史发展模式 容易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下列朝代更替 正确的 第 7 页 共 19 页 A 西汉一东汉一三国 南北朝 B 两汉 三国二两晋 南北朝 C 两汉 两晋 南北朝一隋唐 D 两汉一宋一齐一梁一陈一隋 22 2 分 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资治通鉴 记载 魏主 今欲断 禁止 诸北语 鲜卑 语等 一从正音 汉语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该史料反映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A 迁都洛阳 B 改用汉姓 C 该穿汉服 D 学说汉语 23 2 分 南宋时 今世之服 大抵皆胡服 的现象 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 客观上有促进作用的是 A 商鞅变法 B 靖康之变 C 王安石变法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24 2 分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都进行了都城迁移 B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 都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D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第 8 页 共 19 页 25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B 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 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D 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26 2 分 自北魏孝文帝以后 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 孝 字 如 孝武帝 孝明帝 等 这其中 主要是因为他们 A 与汉族贵族联姻 B 学习汉族的礼法 C 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D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27 2 分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 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下列哪一事件印证了上述论断 A 商鞅变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贞观新政 D 岳飞抗金 28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 得到最高治者的支持 B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C 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 D 促进了中国社会封建化 29 2 分 经过近 3 年的策划 筹备 创作 新编历史剧 北魏孝文帝 于 2016 年 6 月 1 日 2 日晚在洛 第 9 页 共 19 页 阳歌剧院试演 再现北魏孝文帝风采 下列在历史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独尊儒术 开发江南 迁都洛阳 实行汉化 A B C D 30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9090 分分 31 20 分 自古至今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 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 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 以土为德 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 黄 中之色 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 地名 来者 姓或重复 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 公共建筑和市政工 程 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 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 改革军事 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 大学则归 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 了个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第 10 页 共 19 页 材料四 1933 年 5 月 12 日 罗斯福 发布 农业调整法 强制农民减小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 以提高农产 品价格 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后来政府还对各州 各区甚至 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 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魏主 是谁 他在诏书中推行了什么政策 他的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 材料二中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结合材料说说与明治维新前相比 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 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与明治维新同时期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社会主义能够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 邓小平所说的 新经济政策 新在哪里 后来苏联的模 式僵化 指什么 这种 僵化的模式 对苏联产生了什么严重的影响 4 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在农业方面采取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5 综合上述改革 你觉得评价改革成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什么 32 20 分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 商君 鞅 佐之 内立 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备 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 过秦论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 那么西魏 北周就是追随者 隋朝的统一 建立在魏 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 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 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 到 19 世 纪末期 新日本 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 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 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 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 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第 11 页 共 19 页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 响 2 根据材料一 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 响 3 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利益于谁的改革 根据材料二 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4 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利益于谁的改革 根据材料二 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5 根据材料三 分析 19 世纪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 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 西方一个可怕的竞 争对手 6 根据材料三 分析 19 世纪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 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 西方一个可怕的竞 争对手 7 判断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谁 他引领俄国抛弃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8 判断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谁 他引领俄国抛弃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33 15 分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 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阅读 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距今 5000 3000 年间 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 民族融合不断在进 行 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 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 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 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 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 由于对这些地区的统一方式不同 汉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 理方式 汉王朝继承了秦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的这一制度 在北疆 西南地区以及南部等边疆地区设立了众多的 郡县 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 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 诸如 这些机构既理民政 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 也理军政 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 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第 12 页 共 19 页 图 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 表格 鲜卑姓改为汉姓 材料四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 也为中 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材料五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 生活着汉 满 蒙 回 藏等诸多民族 清朝在边疆地区 分设机构 进 行有效的管辖 清朝的统一 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 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材料六 我国古代民族之间虽然有过战争 但友好相处 和平交往是主流 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开发和发展作 出过巨大贡献 她们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历史证明 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 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 落 维护国家统一 打击分裂势力 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一朝代 2 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该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3 材料三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 4 元朝 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5 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建立了达赖 班禅册封制度 哪位皇帝赐予五世班禅 班禅额尔德尼 的 封号 6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 请你谈谈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认识 34 20 分 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 它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 对本国的正孩子 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其中 影 响做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 如图 1 商鞅铜方量 第 13 页 共 19 页 材料三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贺赖贺 丘穆陵穆孤独刘 步六孤陆贺楼楼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 材料二反映的内容属于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 3 材料三中的 孝文帝 属于古代哪一少数民族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概括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汉化措 施 4 从这两次改革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35 15 分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 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 我们要把握历史规律 认清世界大势 阅读下列材 料 回答问题 变革创新的潮流 材料一 如下图 第 14 页 共 19 页 携手合作的潮流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抗战 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 长期打击并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 和大量海军 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 英等国压力 有力地支援了美 英等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 摘编自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 材料三 在联盟内部 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 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 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 和斗争 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