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II )卷_第1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II )卷_第2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II )卷_第3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II )卷_第4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 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林则徐被誉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 主要因为他 A 为官清正廉洁 B 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 C 敢于上书言事 D 深受道光帝的信任 2 2 分 1925 年 有位青年学生志在革命 他应报考 A 北京大学 B 南开大学 C 复旦大学 D 黄埔军校 3 2 分 八一起义纪念塔上的军旗雕塑 如下图 格外引人注目 仿佛提醒着每一个人 这里是 军旗升 起的地方 这座纪念塔位于 A 南昌 B 南京 C 武汉 D 北京 第 2 页 共 12 页 4 2 分 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这条道路的标志性 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挺进大别山 D 红军长征的胜利 5 2 分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 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 北伐胜利进军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国共两党合作共赢 D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6 2 分 胡适回忆说 民 国 十五六年之间 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发生了 A 国民革命 B 武昌起义 C 西安事变 D 抗日战争 7 2 分 在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间 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牌的事件是 A 鸦片战争和中华民国成立 B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 3 页 共 12 页 C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 2 分 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 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 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9 2 分 如图是一组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 与这组图片内容相吻合的主题是 A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10 2 分 史载 道光皇帝 1821 1850 年在位 因丢失了老祖宗留下的土地而抱恨终身 曾遭道光帝丢 失的 土地 是 A 钓鱼岛 B 香港岛 C 台湾岛 D 辽东半岛 11 2 分 下列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 列强曾攻占过北京的是 第 4 页 共 12 页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C D 12 2 分 陈旭麓先生提出 洋务运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这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A 创办新式学堂 B 兴办近代企业 C 建立现代海军 D 传播西方思想 13 2 分 四十年前会上逢 南湖泛舟语从容 这是董必武同志 1961 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 下列关于 诗中的 会 论述正确的是 A 1921 年 7 月在北京召开 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C 通过了党的纲领 D 确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任务 14 2 分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 每周评论 的创刊 B 新青年 的创刊 C 科学 杂志的创刊 D 天演论 的发表 15 2 分 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 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之 这一思想最早体现在下列哪部作品中 第 5 页 共 12 页 A 新青年 B 奏定学堂章程 C 天演论 D 海国图志 16 2 分 1982 年上海市委和市出版局作出决定 委托上海书店以影印的方式保存并出版全套 申报 之 所以下如此大的力气保存申报 是因为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它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首创的报纸 它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史 料 它注重新闻真实性 注重反映社会生活 A B C D 17 2 分 民生问题是历届 两会 的主题之一 有人大代表曾指出 上学难 看病难 住房难 就业难 等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 民生 主张的是 A 康有为 B 张之洞 C 鲁迅 D 孙中山 18 2 分 在戊戌变法夭折之际 一位维新派人士慷慨陈词 各国变法 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 中国还 没有人流血 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这位维新派人士是 A 康有为 B 魏源 C 梁启超 第 6 页 共 12 页 D 谭嗣同 19 2 分 下列城市按被迫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重庆 上海 天津 南京 A B C D 20 2 分 重钢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其前身是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源于我国清代 开启近代化的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8585 分分 21 25 分 阅读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材料二 96 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 可能仅仅只是一簇小浪花 然而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这 96 年的历 史 却是波澜壮阔的 96 年 材料三 1952 1956 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单位 第 7 页 共 12 页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19 11 50 771 86 9 195632 253 47 37 1 趋于零 资料来源 胡绳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 举一件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思想准备的历史事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 焕然一新 你对 焕然一新 是如何理解的 2 请分别指出西安事变发生前后 中国共产党为促进国共合作抗日的两例史实 3 观察图表 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请指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 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 关键就在于不断创新 建国以来 为 推进祖国统一和实现国内各民族团结发展 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制度创新 22 20 分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他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 为中国的民主革 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八年级 3 班的同学以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为主题进行了总结学习 资料回放 材料一 九十年前 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 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 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为追求民族独立 民主自由 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学医 毕业后做医生 他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 孙中山对待病人 真诚亲切 有 求必应 通过行医实践 孙中山认识到 医术救人 所济有限 而 医国 比 医人 更重要 他决计借行医来 积极结识不满清朝统治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 互相议论时政 寻求救国救民道路 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 治运动 1 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是什么 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巨变 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放弃从医生涯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请你列举孙中山从事革命后的重要 活动 列举两个即可 3 知识辩论 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同学们有三种观点 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 第 8 页 共 12 页 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 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三种观点 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 为什么 4 情感升华 通过上述材料和知识辩论 你认为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23 15 分 纵观世界历史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新改变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4 年 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 4 400 万吨 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 从此 英国到处 建立起大工厂 哪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 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 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 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深化 低碳之路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1 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 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 哪些新变化 2 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 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 哪些新变化 3 19 世纪中期 强大后的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侵略战争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 19 世纪中期 强大后的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侵略战争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 材料二中图 1 图 2 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中国能自行制造这两种交通工具开始于什么时期 6 材料二中图 1 图 2 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中国能自行制造这两种交通工具开始于什么时期 第 9 页 共 12 页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回顾历史 列出新中国在经济 外交方面具有创新性的政策 或方针 各 一例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回顾历史 列出新中国在经济 外交方面具有创新性的政策 或方针 各 一例 24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中 自强 的音符日益响亮 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 上 材料二 变着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三 1915 年 9 月 15 日 青年杂志 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 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在中国展开 一 年后 青年杂志 改名为 新青年 复兴之路 上 1 材料一中 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指的是什么运动 请你写出这场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 2 材料二中 把梁启超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孙中山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 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 文化启蒙运动 的名称并写出这场运动的意义 4 从这些变革中 你能体会到哪些激励你向上的精神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