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冀教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冀教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冀教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4页
冀教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七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B .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写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表现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自我调节、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C . “记”是一种文体。核舟记一文表现了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核舟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 (1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鸟儿啼鸣,wn_转如古诗;雄鸡展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一位陶工,他j_起一捧捧泥土,轻轻慢cu_,细挼慢捏,此刻,在他的指缝里,滑动着无尽的时光,也滑动着我的微弱心跳和依x_往事。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_,关山度若飞。(2)商女不知亡国恨,_。(3)_,草色入帘青。(4)可怜夜半虚前席,_。(5)_,一览众山小。(6)落红不是无情物,_。(7)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8)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4. (1分)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1)阅十余岁_(2)及鲁肃过寻阳_(3)尝射于家圃_(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5.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人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注】余浆:剩下的水。豚:小猪。翕赫:轰动。斫:砍。(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字词。 顾见空桑_因植种_意欲持去_(2)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B .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C .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D .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4)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乃”有以下两个义项:就是,原来是;仅仅、只。对于文中“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一句中的“乃”字,同学们有不同的理解,且生发了启示,请把横线处补充完整。 小文:我认为文中的“乃”字应选择第个义项,就是、原来是。因为张助见到成百上千的车马前来祭拜李树十分惊讶,于是说:这算什么神啊!就是我种的呀!语气肯定而强烈,所以用“就是、原来是”表达肯定的语气。小希:我认为文中的“乃”字应选择第个义项,仅、只。因为_。小文:我觉得你说得也很有道理,而且你的理解给了我启发,我发现这篇文言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_。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6. (6分)名著阅读。 (1)【补全人物档案】根据小说骆驼祥子填写下面表格,完善主人公祥子的社会关系档案。 祥子社会关系身份妻子恋人雇主仇人称呼虎妞_曹先生_性格_勤俭善良_恃强凌弱(2)【辨析典型情节】 下列有关名著典型情节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骆驼祥子中骆驼的出现重新点燃了祥子买车的愿望,然而这个愿望最终还是成为了泡影。B . 红岩中甫成高是出卖江姐的叛徒,他引诱江姐被捕时,其叛徒本性完全暴露了。C . 创业史中郭世富进城买稻种,一心为公,觉得吃苦就是享乐。D . 白洋淀纪事中水生夫妻话别时,水生最后的嘱咐是:“不要叫汉奸捉活的,捉住了就要和他们拼命。”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7.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今天,你发电了吗?李长滨人类每天都要进行很多活动,运动产生的能量往往会无声无息地消散在宇宙中。在研究人员和创血者眼中,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他们不遗余力地寻找各种方式获取这些能源。为什么不用身体本身的能量为随身携带的小型电子设备充电呢?(运动萌萌哒:健身发电两不误)巴西是足球王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们踢球的身影。足球这项运动不分贫富与贵贱,只要你有兴趣都可以投入其中。但是有些外部条件影响了足球运动的发展,里约热内卢有很多贫民窟,很多喜爱足球的孩子就在那里长大,因为贫困无法支付电费,只能趁着月光踢球。一个赞助商给这块球场地面上增加了200多个能量收集瓷砖,在上面来回跑动时,每一次脚步落在瓷砖上都可以产生微弱电流,所有的电量加起来,可以让孩子们踢完两场比赛,从而彻底解决了热愛足球的孩子模黑踢球的问题。球王贝利参加了当天的仪式,并想起当初的自己,热泪盈眶。赞助商已经把这种瓷砖安装在多所学校、法国的一个地铁站、澳大利亚的一个购物中心和伦敦的希斯罗机场,用于为LED照明系统和手机供电。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会被安装在更多的地方,在不知不觉中你在用运动来发电,点亮更多的夜空,想想都美好。(没有白流的汗:它可以发电啦)跑步,坚持,我今天一定要完成5公里的跑步。有时,一个人的烦恼是长成了胖子,作为一个胖子的烦恼就是跑步减肥,作为一个跑步减肥的胖子来说汗流浃背是个烦人的事儿。每天白白留了很多汗,体重却一点没有减少,天啊,我该怎么办,难道我的汗水就白流了吗?现在好了,你的汗水可以用来发电,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边尽情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利用汗水给手机充电,这样的画面实在太美。美国研究者研发了一种新型传感器,它贴在人的身上,就像是一枚纹身贴纸,可以监测运动中的乳酸分泌情况,并同时将汗液转化成能量。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代谢的产物乳酸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传感器中含有一种酶,可以从乳酸分子中获取电子并产生弱电流,再通过生物电池将电流储存起来。有趣的是,那些频繁锻炼的人产生的电流最小,而不经常锻炼的人反而产生的电量更多。据悉,这是因为那些较少锻炼的人更容易疲惫,因此产生更多乳酸。虽然一枚小小纹身传感器收集到的微弱电能不能跟手机充电所需的电能相比,但如果多个传感器叠加,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成年男子贴着“纹身”骑单车,运动中所流下的汗水可以供一块电子手表运行。所以没有白流的汗,让我们把汗水转化为电量,做个环保时尚派吧。(没电请你喊一喊:声音可以发电啦)“老兄,请你一定要借我手机一用!一个超级订单马上就要搞定了,谁知道手机没电了,上帝啊,你创造了智能手机,为什么就搞不定大容量电池呢?”“你已经out了,我的手机可以自动充电,我从来不用担心手机没电的问题。”成功的商务人士常常会遇到一种烦恼和尴尬,一个接一个的电话不停歇,不知不觉手机没电了,没电的手机耽误生意怎么办?别急,英国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款能够使用声音充电的逆天手机,你敢相信吗?手机表面包含氧化锌的化学结构,这层结构能够使液态氧化锌演变成微小的纳米棒,这些敏感的纳米棒对声波的压力做出反应,将声波转换成电流,从而为手机充电。简单说来,每打一分钟电话,就是给手机充一分钟电,手机完全可以脱离插座,实现“人工充电”,从此你再也不用担心手机没电了,重重的手机充电宝也能扔了。今天,你发电了吗?(选自科学大众2016年第六期,有删改)(1)本文介绍了三种发电方式,请依照指示,完成填空。 第一种用运动来发电,其工具和原理是用能量收集瓷砖收集运动产生的能量,转化成电流。第二种是用_来发电,其工具和原理是_。第三种是用_来发电,其工具和原理是_。(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研究人员和创业者都很关注人类活动产生的能量,寻找各种方式想要获取这些能量。B . 200多块能量收集瓷砖收集踢球时脚步的能量,可以让孩子们踢完两场比赛。C . 经常锻炼的人因为产生的乳酸多,所以和不经常锻炼的人相比,汗液产生的电量较多。D . 有一种用声音充电的手机,可以实现“每打一分钟电话,就是给手机充一分钟电”。(3)本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却不显得枯燥乏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在写作时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原文其实介绍了四种发电方式,还有一种会是什么呢?请从以下三则材料中,选出最有可能的一项,并分析理由。 A.嘴巴发电:一种特殊的下巴托,可以将人咀嚼时的能量转化成电能。B.血液发电;一种奇妙的人体生化电池,可以植入人的血管或内脏附近,将血液转化电能。C.电磁场发电:一款电磁场充电器,可以使用空间中存在的电磁场作为电源。选项_最具有可能,理由:_。8.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段中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 (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注】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砌:台阶。(1)“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2)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由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我们,有时是因为等待让自己渐渐长大,让自己渐渐成熟。亲人朋友的归来,让我们明白相聚的可贵;宠物的归来,让我们明白生命的贵贱不在乎对象;好心情的归来,让我们明白生活的真谛其实在于自我体验请你以_终于回来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不超过900;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11 页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