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应对醉酒驾驶肇事承担交强险赔偿责任并享有追偿权_第1页
保险公司应对醉酒驾驶肇事承担交强险赔偿责任并享有追偿权_第2页
保险公司应对醉酒驾驶肇事承担交强险赔偿责任并享有追偿权_第3页
保险公司应对醉酒驾驶肇事承担交强险赔偿责任并享有追偿权_第4页
保险公司应对醉酒驾驶肇事承担交强险赔偿责任并享有追偿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险公司应对醉酒驾驶肇事承担交强险赔偿责任并享有追偿权 2010 年 人民司法 案例 第 16 期 028 保险公司应对醉酒驾驶肇事承担交强险赔偿责任并享 有追偿权 孙晓芳 生潇 交强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责任保险承载着及时赔付被害人损失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社会职责 驾驶人醉酒驾驶的情况下肇事 保险公司仍应当在赔偿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并对致害人享有追偿权 裁判要旨 交强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责任保险承载着及时赔 付被害人损失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社会职责 驾驶人醉酒驾 驶的情况下肇事 保险公司仍应当在赔偿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并对 致害人享有追偿权 案情 上诉人 一审附带民事诉讼被告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 公司沈阳市分公司辽沈营销服务部 以下简称中财保险公司辽沈营销 部 被上诉人 一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 丁桂荣 系交通肇事案被 害人之长女 被上诉人 一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 丁利 系交通肇事案被害 人之养子 被上诉人 一审被告 王琳琳 交通肇事案被告人 2008 年 12 月 24 日 王琳琳酒后驾驶辽 ATW730 号小客车 由 东向西行驶至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西路 40 号处时 将由南向北横过道 路的被害人王淑琴撞伤 造成被害人王淑琴重度颅脑损伤 经医院 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经交警部门认定 王琳琳负此事故的主要责 任 王琳琳是其驾驶的辽 ATW730 号小客车的车辆所有人 其于 2008 年 4 月 30 日向中财保险公司辽沈营销部投保了交通事故责任 强制保险 赔偿限额为人民币 12 万元 保险期限自 2008 年 4 月 8 日至 2009 年 4 月 7 日 24 时 保险合同约定 死亡伤残赔偿责任限 额为人民币 11 万元 医疗费用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 1 万元 王琳 琳的犯罪行为给丁桂荣 丁利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原告共花 费医疗费用人民币 1364 元 交通费用 3700 元 审判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 被告人王琳琳违反交 通运输管理法规 发生重 事故 致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其行为 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考虑到其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且已取得被 害人家属的谅解 故对被告人王琳琳从轻处罚 对于中财保险公司 根据保险条款以及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所作的被告人醉酒不予赔偿 的辩解 因被告人王琳琳所驾驶的肇事车辆已在附带民事诉讼被告 中财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 机动车交通 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的相关规定 被告人醉酒不能免除交强险 保险公司的理赔责任 法院对中财保险公司的关于被告人醉酒不予 赔偿的辩解不予支持 据此 一审判决 一 被告人王琳琳犯交通 肇事罪 判处拘役 6 个月 缓刑 6 个月 二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中 财保险公司辽沈营销部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丁桂荣 丁利医疗 费 交通费 丧葬费 死亡赔偿金共计人民币 78167 元的 90 计人 民币 70350 三 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了桂荣 丁利及附带民事 诉讼被告中财保险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一审宣判后 中财保险公司辽沈营销部不服一审判决 提起上 诉 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经审理认为 原审被告人王琳 琳以肇事车辆所有人 被保险人身份 为辽 ATW730 号小客车向附带 民事诉讼被告中财保险公司辽沈营销部投保办理了机动车交通事故 责任强制保险 约定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赔偿范围 限额 该小客车肇事时正处于保险有效期间 依据双方签订的合法有效的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和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 保险条款等相关法律规定 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发生道路交 通事故 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 依法应当由被 保险机动车 被保险人承担损害经济赔偿责任的 保险人暨中财保 险公司亦应按照交强险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保 险民事赔偿 原审判决并非是否定交强险条款 亦没有混淆保险赔 偿责任和侵权行为责任 交通事故的受害方即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对之致害方投保的保险公司具有法定的直接诉讼请求权 保险公司 作为承保方亦应承担对受害方给付保险民事赔偿的法定义务 保险 公司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的诉讼地位 并无不当 上诉人未能提 出能够否认或影响原审判决的证据 请求二审依法改判等上诉理由 因与法律规定相悖 不予采纳 遂判决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 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集中在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 即在醉酒驾驶造 成交通事故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种观点 认为 尊重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 定 确认醉酒驾驶为保险人的免责事由 认定保险人仅就抢救费用 在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 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 保险人不负责 垫付和赔偿 另一种观点认为 鉴于交强险自身的特殊性质 根据 相关法律的立法目的和具体规定 醉酒驾驶的情况下 保险人除了 垫付抢救费用以外 还应当在赔偿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 并在承担 赔偿责任之后取得对致害人的追偿权 一 交强险属于一种准社会保险制度 现代社会中风险无处不在 仅靠侵权损害赔偿往往无法使受害 人的损失获得及时 充分的救济 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侵权 损害赔偿与责任保险 社会救助等多元化的受害人救助模式 在我 国社会救助机制还很不完善的当下 责任保险制度作为侵权损害赔 偿之外的一种重要的受害人救济途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 其是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险方面 交通事故已成为 世界第一害 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交通事 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 10 余年位居世界第一 交强险作为一种责任保 险已经成为缓解法院审理侵权损害诉讼案件压力的重要制度 为保 障人民群众损失获得及时 有效赔付做出了重要贡献 是侵权损害 受害人在诉讼救济以外的重要救济途径 王利明教授认为 要发挥强制责任保险的固有作用 必须明 确优先支付责任保险金的规则 即首先应当由保险人在其赔付额度 以内 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进行理赔 由于保险公司自身功能和 特点 相较于直接针对加害人的侵权诉讼 其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中的责任分担 赔偿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其保险赔付具 有及时 简便和有效等明显特点 对弥补交通事故受害人遭受的损 失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其保险限额有限 但在客观上起到 了保障被害人人身伤害获得及时有效赔付的积极作用 交强险作为 一种强制性的责任保险制度 不同于商业保险 其不以营利为目的 通过对保险费率的控制 总体上坚持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 从性质 上看 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是一种带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国家法 定保险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也不是社会保障机制中 的一种 但从功能上发挥着社会保障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其属于 一种类社会保险制度或准社会保险制度 不可否认 我国目前的交强险制度存在不盈利不亏损原则与商 业化运营模式相矛盾的情况 但不能因为运营模式的缺憾 就否认 交强险的社会公益性 而简单地用保险自愿原则等纯粹的商业险理 由来确认醉酒驾驶为双方在保险合同中约定的免责事由 从而免除 保险人的赔偿责任 二 交强险中保险公司对第三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是一种法定责 任 一 交强险中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定性 保险公司在交强 险中承担的赔偿责任 不能简单地定性为侵权责任或合同责任 根 据保险法第六十五条和 交强险条例 第 31 条的规定 保险人对责 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 可以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 保险金 交通事故被害人与保险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侵权关系 更不存在相应的合同关系 而在审理相关责任保险案件中 保险人 向交通事故被害人 即第三者 直接赔付这一法律规定的法理依据到 底为何 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程序规定 而是体现了保险公司在责 任保险中所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法理定性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四条及 其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 我国目前并不承认一般意义上的为第三 人利益的合同 因此 规定责任保险中的受害人可以直接要求保险 人进行赔付可以说是突破了目前我国法律框架关于合同相对性的规 定 作为侵权责任的一般法律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对于机动车 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问题做出了如下的一般性规定 机动车发生 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 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 任 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明确了保险人在交强险下的赔偿 原则 即除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 行人故意碰撞机 动车造成的情况之外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财产损 失的 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 以赔偿 可见 交强险赔偿责任的承担是基于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 成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基础上发生的 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定责任 事故受害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债务性质也是一种基于法定责任产生 的法定之债 笔者认为 通过对三部法律的立法目的和具体规定进 行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交强险情况下 保险人对于机 动车给第三人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承担法定赔偿责任 而被 保险人在这里是否有过错在所不问 三 关于 交强险条例 第 22 条第 1 款的理解与适用 交强险条例 第 22 条第 1 款规定 有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 驾驶人醉酒 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 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 四种情形之一的 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 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 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第二款规定 有前 款所列情形之一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 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 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这里明确了在四种被保险人有重大过失的情况下 对于交通事 故给他人造成的抢救费用只承担垫付的责任 并有权追偿 对受害 人的财产损失 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众所周知 交强险赔偿 范围为三项内容构成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 11 万元 医疗费用赔偿 限额为 1 万元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 2000 元 在这种情况下 保险 公司垫付抢救费 不承担财产损失赔偿责任 而对于保险公司是否 承担死亡赔偿金和医疗费用赔偿金的赔付责任并没有规定 这里就 出现了一个立法上的空白 进而引起了法律适用上的困惑 如前所 述 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可以对法条规定作出如下理解和适用 在 这四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仍然应当承担死亡赔偿金和医疗费用的赔偿 责任 但在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取得对致害人的追偿权 具体原因分 析如下 第一 从交强险制度设计的目的来看 从侵权责任法 道路交 通安全法的规定中可以看出 强制性责任保险制度的设计目的在于 迅速填补损害 交强险条例 的第一立法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机动车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 鉴于保险公司对第三人的责任 性质是法定责任 因此保险合同的功能在于调整保险公司与投保人 之间的关系 因此 应当对 交强险条例 第 22 条的立法目的作如 下理解 其功能在于区分保险公司与投保人谁是责任的最终承担者 这样一个责任划分问题 而非对第三人免责问题 如将 交强险条 例 第 22 条第 2 款的规定中的财产损失作出扩张性的解释 认为在 致害人存在故意或严重过失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就死亡赔偿金和医疗 费用也一并作为财产损失不予赔偿 不仅割裂了人身伤亡和财产损 失两个概念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和 交强险条例 中前后法律概念适 用的连贯性 同时也完全不符合 交强险条例 制定所依据的道路 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赔偿原则 第二 从法律适用后果上来看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采取保险公 司不予赔偿的观点也不利于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的实际解决 假设保险人在这四种情况下不承担死亡赔偿金和医疗费用的赔偿 那么受害人要想寻求救济就只能通过直接向致害人提起侵权之诉这 唯一途径 这种情况下 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是加害人赔偿能 力的限制 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必须以责任人的责任财产为基础 在加害人无能力赔偿的情况下 如果责任保险在这个时候也不承担 损失 受害人获得赔偿的可能性很小 二是侵权诉讼救济程序复杂 性的限制 通常在这种案件中 交通事故受害人往往急需获得救济 受害人获得救济需要经过漫长的诉讼程序 即使获得了胜诉判决 强制执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必然耽误对受害人的赔偿和救治 三 是在损害赔偿的范围方面有限性 在没有责任保险的情况下 法官 判决承担赔偿责任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加害人的赔偿能力 这实际 上限制了受害人损失赔偿的充分实现 四是容易引发一定的道德风 险 在没有责任保险赔偿的情况下 加害人的经济能力成了唯一的 救济来源 在司法实践中就发生过致害人没有当场抓获的情况下 车主找其他人 通常是没有经济赔偿能力的人 作替罪羊的情况发生 这个时候 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必然无法得到救济 相比较之下 由 于保险公司自身具备的雄厚的资金和实力 对于保险事故处理的专 业性 法律资源方面的丰富性 通常有自己的法律顾问 等原因 保 险人在行使追偿权的时候也比绝大多数受害人自行提起侵权诉讼要 容易 便利得多 因此 保险人在责任保险中首先承担赔付责任 能够及时 有效弥补受害人的损失 第三 规定保险人在承担保险责任后可以向加害人行使遍偿权 既体现了公平原则 也符合国务院法制办在制定 交强险条例 第 22 条的立法目的 保险公司承担交强险赔偿责任 但其本身并非社 会福利机构 保险人在被保险人存在过失情况下对受害人承担了赔 偿责任 应当有合理的途径消化或分解这一加重的负担 即对被保 险人追偿 这样做有以下三点好处 一是及时 有效地对交通事故 受害人的损失给予了救济 二是通过追偿权的行使对致害人的行为 给予了制裁 三是有效化解了保险人因此承担的负担 实现了公平 同时 笔者认为 尽管我国当前强制责任保险的赔偿限额较低 通 常死亡赔偿金的最高限额 11 万往往是正常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数额 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不到 致害人在对受害人赔偿交强险不足部 分的损失的情况下也必须承担受保险人追偿的责任 其所遭受的惩 戒的程度绝不会降低 这种做法也起到了督促其遵纪守法 减少事 故 促进交通安全的目的 而且 如果说保险公司作为强势群体对 致害人行使追偿权都这么困难 那么要求作为弱势群体的受害人直 接向加害人提起侵权诉讼并单独承担由此带来的诉讼的不利结果就 将造成一种事实上的不公 而在这种情况下交强险作为一种责任保 险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 从比较法的视角来看 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并享有追偿 权也是一种符合常理的通常做法 我国台湾地区 强制汽车责任保 险法 第 5 条规定 因汽车交通事故致受害人体伤 残废或死亡者 加害人无论有无过失 在相当于本法规定之保险金额范围内 受害 人均得请求保险赔偿给付 第 27 条规定 被保险汽车发生汽车交通 事故 加害人有下列情势之一者 保险人仍应依本法规定给付保险 金 但得在给付金额范围内 向加害人求偿 一 酒醉或吸食毒品 迷幻药而驾车者 二 从事犯罪行为或逃避合法拘捕者 三 自杀 或故意行为所致者 四 违反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一条之 规定而驾车者 五 未经被保险人允许而驾车者 由此可见 我国 台湾地区汽车责任保险的结构特色在于所将交通事故中的侵权责任 与保险责任两个制度相脱钩 即加害人是否应当依关于侵权行为规 定负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