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四川教育版四川教育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7575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7575 分分 1 3 分 2017 七上 临河月考 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 人 A 会建造房屋 B 会使用火 C 会制造彩陶 D 会种植水稻 2 3 分 2016 七上 剑河月考 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 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 请你判断他属于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原始人 3 3 分 2018 七上 海口月考 生活在距今 2019 年 约七十万年前 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但手脚 分工明显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 请你判断他属于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原始人 4 3 分 2019 七上 滨州月考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通过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 陶钵我们能了解到河姆渡人已经 第 2 页 共 12 页 会制作陶器 掌握绘画技术 会饲养家畜 会使用天然 A B C D 5 3 分 2017 七上 合肥期中 暑假期间 某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 下图是他用 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6 3 分 2019 惠阳模拟 务农桑 筑宫室 初定家邦 创文字 造舟车 走出洪荒 巍巍先祖 功德 绵绵万世流芳 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写的是传说中 A 黄帝 第 3 页 共 12 页 B 炎帝 C 蚩尤 D 禹 7 3 分 2019 七上 京山期中 海内外的华人以 炎黄子孙 自称 是因为海内外的华人尊崇谁为中华 民族的人文始祖 A 黄帝 B 炎帝 C 黄帝和炎帝 D 尧舜禹 8 3 分 2019 七上 潜山期中 学习历史不能张冠李戴 下列史实有误的一项是 A 商汤灭夏 B 盘庚迁殷 C 武王伐纣 D 周厉王迁都洛邑 9 3 分 2019 七上 东安期末 西周初年 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 削弱功臣 贵族的力量 B 建立军事屏障 防止外族进攻 C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D 排斥异姓诸侯 团结同姓诸侯 10 3 分 2019 七上 滨州月考 与商朝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有 盘庚迁殷 牧野决战 第 4 页 共 12 页 国人暴动 烽火戏诸侯 A B C D 11 3 分 2019 七上 玉溪期末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 我们可 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 商朝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12 3 分 2017 七上 滨海月考 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商朝以后 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铸造青铜器采用 泥范铸造法 第 5 页 共 12 页 A B C D 13 3 分 夏 商 西周的兴亡 灿烂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的纷争 大变革的时代 中华文化的勃兴 根据以上信息应确定的主题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4 3 分 2019 七上 潮安期末 吕氏春秋 上农 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 一个农夫耕种 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 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C 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 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15 3 分 2019 泰安模拟 据史书记载 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 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 这 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 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6 3 分 2017 七上 洪泽期中 闻名世界的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第 6 页 共 12 页 A 大禹 B 李冰 C 商鞅 D 嬴政 17 3 分 2019 七上 深圳期中 对如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 理解正确的是 A 秦国变法成效显著 B 分封制彻底瓦解 C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周天子名存实亡 18 3 分 2017 七上 桐城月考 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 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C 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D 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19 3 分 2017 七上 彝良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大动荡 学术思想十分活跃 各种学派阐述自己 的思想 相互辩论 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的思想活跃局面称为 A 百家争鸣 B 百花齐放 C 诸侯争霸 第 7 页 共 12 页 D 诸侯割据 20 3 分 2019 射阳模拟 百家争鸣 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 下列人物对此贡献杰出 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老子 21 3 分 下列三位同学对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张三 发生在战国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 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李四 战国时期 100 位思想家相互批评 激烈辩论 形成 百家争鸣 局面 王五 发生在秦汉时期 其主要思想是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A 李四 B 张三 王五 C 王五 D 张三 22 3 分 2019 深圳模拟 在政府组织上 他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 使得以后几百个 帝王只能在其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 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 他 是指 A 周武王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隋文帝 23 3 分 2016 七上 徐州期末 汉书 百官公卿表 载 御史大夫 秦官 位上卿 银印青绶 掌 副丞相 材料中 御使大夫 的职责是 第 8 页 共 12 页 A 监察百官 B 掌管军事 C 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 D 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24 3 分 2019 七上 兰山期中 成语 篝火狐鸣 讲是陈胜 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 事 夜里把火放在笼里 使隐隐约约像磷火 同时又学狐叫 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据此判断 篝火狐鸣的地点 在 A 渔阳 B 陈县 C 大泽乡 D 郦山陵 25 3 分 2019 七上 鱼台期末 下面关于王朝兴衰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在秦末农民起义中 项羽灭掉秦朝 B 王莽建立新朝 标志着西汉灭亡 C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D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 二 综合题 本大题共综合题 本大题共 2 2 小题 小题 2626 小题小题 1313 分 分 2727 小题小题 1212 分 共分 共 2 2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26 13 0 分 2019 七上 深圳期中 考古发现和神话传说是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途径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发掘的化石 第 9 页 共 12 页 材料二 考古发掘的工具 材料三 神话传说的人物 1 材料一中的古人类被命名为什么 生活在距今多少年 2 根据材料二可知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别生活着哪一原始居民 长江流域居民的房屋样式是什么 与材料一中的早期人类相比 材料二中原始居民有了哪些进步 从生产 居住 工具等方面 3 观察材料三 图 5 中的炎黄二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图 6 中的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得益于当时的哪种 政治制度 4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研究历史的途径可以有哪些 27 12 分 2019 七上 昭通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10 页 共 12 页 材料二 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如难和易 长和短 前和后 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他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材料三 材料四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1 图中所示人物是谁 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他的言论被整理在哪一部著作中 2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人物的思想 3 对于材料一中人物提出的思想 秦汉两朝统治者的态度截然不同 请你用史实证明这一观点 4 材料二中的思想家是谁 他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 5 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 他提倡什么 他的思想得到哪国国君的赏识 6 上述材料出自哪一著作 他的作者是谁 第 11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7575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7575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9 答案 略 10 答案 略 11 答案 略 12 答案 略 13 答案 略 14 答案 略 15 答案 略 16 答案 略 17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