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分析_第1页
2003-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分析_第2页
2003-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分析_第3页
2003-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分析_第4页
2003-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3 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分析 李国祥 内容提要 自 2003 年以来 中国农产品价格已经历了两轮以上的明显上涨 农产品价格轮 番上涨除了受到自然灾害等影响外 还受到农产品供求因素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农业政 策等因素影响 无论在短期内 还是长期来看 中国农产品价格都面临较大的上涨可能性 这将会影响到农业生产者和食品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需要政府采取措施 稳定农产品市场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供求关系 农业生产要素价格 货币供给量 长期以来 中国农产品价格一直存在着较大幅度的波动 2010 年 中国农产品价格总 体上又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涨 农产品生产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了 10 9 其中 粮食生 产价格上涨了 13 3 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 中国农产品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 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中国农产品价 格未来会呈现出怎样的走势 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本 文试图从一些主要经济因素的视角展开分析 初步回答上述几个问题 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特征 从 2003 年到 2008 年 中国农产品价格大致已经历了两轮的大幅度上涨阶段 第一个 阶段主要发生在 2003 年第四季度到 2004 年上半年 第二个阶段是 2007 年到 2008 年 比 较而言 第二个阶段持续时间长 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也明显比第一个阶段大 不妨将这 种每隔一段时间出现的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称为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 在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的过程中 每轮上涨往往以某种或者几种主要农产品价格领头 上涨为先导 受低温灾害和粮食生产连续多年滑坡的冲击 2003 年第四季度到 2004 年上 半年 粮食生产价格领先上涨 其中 小麦和稻谷价格的上涨幅度都超过了 30 2007 年 到 2008 年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以油料和生猪价格上涨为先导 其中 油料价格在两年内 累计上涨幅度超过 70 而生猪价格累计大约翻了一番 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 不仅呈现为先导农产品价格一轮接一轮地上涨 而且还出现先 导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压力 从而推动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不断上 升 自 2003 年以来 中国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都出现过较大幅度的上涨 一般来说 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 相应地会带来居民消费价格大幅度上涨 2004 年 2007 年和 2008 年 农产品生产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 较上年涨幅分别为 13 1 18 5 和 14 1 对应的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 9 9 12 3 和 14 3 虽然不同年份农 产品生产价格总体水平与食品消费价格水平的涨幅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 在农产品生产 价格明显上涨的情况下 食品消费价格不仅与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动方向一致 而且涨幅相 当明显 除了少数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与相应的食品消费价格的变化方向和涨跌幅度在部分 年份存在差异外 多数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与相应的食品消费价格不仅变化方向相同 而且 本文是由张晓山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课题 农村经济分析和粮食安全 的成果之一 涨跌幅度接近 参见表 1 表 1 2005 2010 年中国一些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较上年涨跌幅度的比较 单位 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粮食生产价格26 2 0 92 010 39 63 713 3 粮食消费价格26 41 42 76 37 05 611 8 油料生产价格16 6 8 74 833 428 0 5 812 1 油脂消费价格18 2 5 7 1 426 725 4 18 3 蔬菜生产价格5 27 29 36 94 711 816 8 鲜菜消费价格 6 110 48 27 310 715 418 7 水果生产价格 1 47 411 41 31 47 018 9 鲜果消费价格2 21 621 50 19 09 115 6 生猪生产价格12 8 2 4 9 445 930 8 18 4 1 7 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17 62 5 2 931 721 7 8 72 9 禽蛋生产价格12 66 4 4 015 912 22 87 5 鲜蛋消费价格20 24 6 4 021 84 31 58 3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10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年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 会经济调查司 编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 2009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年 2010 年国民 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1 年 1 月 20 日 中国经济景气月 报 2011 年第 1 期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2009 年 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出现了总体上的下跌 全年农产 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下跌了 2 4 但是 2010 年 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不断显现 全年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了 10 9 相应地 食品消费价格上涨了 7 2 这一轮农产品价 格上涨势头是否会延续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接下来主要根据 2003 年以来的数据 着 重从一些主要经济因素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 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些主要经济因素 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很多 除了气候灾害 动植物疫情病情等不可控因素外 一些经济因素 特别是农产品供求关系 农产品生产成本 货币供给量 国家农产品价格 政策和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其对国内市场的传导等 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值得 关注 一 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与农产品价格波动 分析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影响其市场价格 是农业经济学传统的研究路径 无论是过 去 还是现在 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分析 一般都围绕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 例 如 Ferris 1998 Trostle 2008 概括地说 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与价格变动的关系是 当农产品供求关系趋于紧张时 农产品市场价格就会上涨 反之则反 从农产品生产者来说 他们要价时会考虑到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笔者在调研 中了解到 农民判断某种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多数情况下不是依据农产品市场上实际 供求关系的全部信息 而是依据某种农产品的丰歉情况 即单产水平的提高或者降低及其 程度 显然 在竞争相对比较充分的市场上 对于某种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方向及其程度 经营者在短期内可直接通过市场上供给量的变化做出判断 但是 经营者的这种短期和局 部的判断未必正确 特别是在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后 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不断融合的情 景下 一个局部市场上农产品供求关系的短期变化未必能够反映特定时间 例如一个生产 周期 内供求关系的真实变化 中国粮食已经连续多年增产 且 2007 2010 年粮食总产量连续 4 年超过 5 亿吨 粮食 库存继续充足 2010 年 中国国内粮食产量 5 46 亿吨 加上净进口超过 0 5 亿吨 当年供 给量大约 6 亿吨 意味着 2010 2011 年度国内粮食供给有较好保障 但是 2010 年 粮食 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 一些地方还曾出现过对部分粮食品种的抢购 这种现象可能与中国 局部地区 2009 年秋粮单产下降和 2010 年夏粮以及早稻单产下降有关 2010 年中国秋粮获 得大丰收 粮食供求关系明显改善 粮食价格开始在高位上趋于稳定 最近几年中国粮食 价格波动性上涨 与中国粮食由于需求增长超过产量增长而出现国内产需缺口扩大 导致 供求关系趋紧有一定的关系 二 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与农产品价格变动 根据成本推动理论 农业投入要素价格上涨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 农业投入要素价 格上涨 会导致农业投入要素的重新配置 在农业产出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如果农业投入 要素重新配置无法完全消化因其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 那么 农业投入成本的增加 最终必然会带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2009 年与 2003 年相比 中国生产稻谷 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的投入要素中 种子和 化肥的单位价格以及雇工工价和土地租金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上涨 最低涨幅接近 90 最 高涨幅接近 186 2003 2009 年 种子价格由每公斤 2 61 元上升到 5 09 元 上涨了 95 02 化肥价格由每公斤 2 87 元上升到 5 41 元 上涨了 88 50 雇工日工价由 18 80 元上升到 53 69 元 上涨了 185 59 接近翻一番 土地流转租金由每公顷 790 95 元上升 到 1719 30 元 上涨了 117 37 参见表 2 表 2 2003 2009 年中国稻谷 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价格情况 年份 种子单 价 元 公斤 化肥单 价 元 公斤 雇工工 价 元 日 土地成 本 元 公顷 年份 种子单 价 元 公斤 化肥单 价 元 公斤 雇工工 价 元 日 土地成 本 元 公顷 20032 612 8718 80790 9520074 254 1935 591224 60 20043 163 7322 51811 0520084 725 5746 361494 30 20053 854 1625 84930 3020095 095 4153 691719 30 20064 074 1430 261023 752009 年较 2003 年增长 95 0288 50185 59117 37 资料来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2006 年 2010 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整体上说 2003 2009 年 粮食生产主要投入要素价格的年际涨幅虽然变化很大 但是 种子价格 雇工工价和土地流转租金只涨不跌的趋势没有改变 只有化肥价格在 2006 年和 2009 年比上年略有下降 此外 不同农业投入要素价格的上涨幅度极不一致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加速推进 一些地方和部分行业出现了 民工荒 农民工工资率明 显上升 在城乡劳动力市场逐渐一体化的背景下 农业雇工工价在 2003 2009 年期间涨幅 是最大的 雇工工价自 2005 年起呈现出明显加快上涨的态势 可能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农民工工资率上升较快有关 中国农业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虽然农地流转总体上趋于增加 但流转面积在粮食种植 面积中大约仅占 10 2003 2009 年期间粮食生产中土地流转租金的上涨幅度高于种子和 化肥价格的上涨幅度 但低于雇工工价的上涨幅度 土地流转租金于 2004 年后呈现出加快 上涨的态势 这可能与中国取消农业税 不断加大农业 粮食 补贴力度有关 要回答农产品价格上涨与成本推动是否存在关联 必须进一步考察农业投入要素价格 上升是否导致农产品平均生产成本上升 自 2003 年以来 粮农销售粮食的平均价格总体上 趋于上涨 根据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2010 2003 2009 年 稻谷 小麦和玉 米三种粮食的平均销售价格由每公斤 1 13 元上升到每公斤 1 83 元 上涨了 61 9 参见表 3 比较 2 003 2009 年三种粮食单价上涨幅度与种子价格 化肥价格 雇工工价和土地 成本等主要投入要素价格的上涨幅度可见 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明显低于主要投入要素价 格的上涨幅度 表 3 中国稻谷 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单位成本和价格情况 平均生产成本平均土地成本 年份 平均销售价 格 元 公斤 成本 元 公斤 占单价比重 成本 元 公斤 占单价比重 20031 130 9483 320 1513 55 20041 410 8459 620 139 44 20051 350 9268 550 1611 71 20061 440 9364 780 1711 74 20071 580 9761 680 2012 61 20081 671 0663 440 2313 66 20091 831 1261 280 2714 82 注 根据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农产品生产总成本 生产成本 土地成本 资料来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2006 年 2010 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进一步看 2003 2009 年期间稻谷 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的平均生产成本由每公斤 0 94 元上升到每公斤 1 12 元 上涨了 19 1 粮食平均生产成本的上涨幅度比较小 主要 是因为一些要素计价不合理 例如家庭用工折价低估 带来粮食平均生产成本无法反映其 真实上升程度 不考虑粮食单产增长因素 比较单位面积的投入要素成本和粮食销售价格 可以更加 清楚地看出成本上升对粮价的推动影响 2003 2009 年 稻谷 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生产 中每亩种子 化肥 农药和农膜四类物质投入费用由 87 9 元增加到 173 8 元 净增加 85 9 元 增长 97 8 可见 2003 2009 年 三种粮食生产中单位面积上使用的种子 化肥 农药和农膜四种物质投入费用的增长速度高于销售单价上涨幅度 30 多个百分点 2003 2009 年 稻谷 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生产总成本中平均土地成本由每公斤 0 15 元上升到 0 27 元 上涨了 80 0 可见 在粮食销售价格上涨的同时 生产粮食所占用耕 地成本的上升幅度和其他生产成本的上升幅度一样 高于三种粮食销售单价的上升幅度 比较而言 粮食平均生产成本的增加幅度相对较大 而生产粮食所占用耕地的单位土地成 本的增速相对较快 在不同年份 稻谷 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的平均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在单位价格中所 占比重存在着很大区别 也没有呈现出一致性的上升或者下降趋势 但是 在多数年份 稻谷 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的平均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在单价中所占比重之和大约在 70 80 之间 这些现象至少表明 粮食销售价格上涨与成本上升存在着相关性 三 国内货币供给量增长与农产品价格波动 货币供给量增长是否会影响到农产品价格波动 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展了货币供给量对 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的研究 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曾出现农产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 80 年代 一些学者就货币供给量增长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Barnett et al 1988 选用 Granger 检验方法研究狭义货币供给量 M1 和广义货币供给量 M2 对 美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他们的结论是 美国货币供给量没有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水平 而 Saunders 1988 的经验研究表明 虽然不能发现广义货币供给量 M2 增长率是否直 接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 但是 美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其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滞后影响是 存在的 只是影响的滞后期不确定 所以 很难通过确定的滞后期检验货币供给量变化是 否对农产品价格水平变动产生影响 笔者对改革以来中国货币供给量年度同比增长率与农产品价格变动率相关性分析的初 步结果表明 货币供给量增长率的变化总体上或者平均来说 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比 较小 但是 这并不表明中国货币供给量对农产品价格没有影响 实际上 影响农产品价 格变动的因素很多 货币供给量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能否显现 不能仅仅从总体影响 上判断 或者说从多数年份货币供给量的常规增长来考察 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个别年份来 分析 一段时间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在统计意义上与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关系不显著 并不 意味着货币供给量对农产品价格没有影响 考察中国年度的农产品价格波动与货币供给量增长之间的关系 不难发现 在农产品 价格大幅度上涨阶段 往往在前期曾出现过货币供给量明显增长的历史 在农产品价格大 幅度下跌阶段 往往在前期曾出现过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历史 1987 1989 年期间 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较上年上涨率连续 3 年超过 12 其中 1988 年农产品生产价格较上年上涨率达到 23 0 1989 年上涨率仍然维持在 15 对应地 1988 年流通中现金 M0 较上年增长率达到 46 7 是 20 世纪 80 年代相当高的年份 参 见图 1 图 1 流通中现金 M0 和狭义货币供给量 M1 较上年增长速度与农产品生产价格较上年上涨率的比较 注 1992 年以前口径与 1993 年不一致 故 1993 年数据从略 2000 年以前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 数为收购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1980 1990 年 历年 2010 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 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编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 2010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年 1993 1995 年期间 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较上年上涨率平均超过 20 其中 1994 年和 1995 年农产品生产价格较上年上涨率分别为 39 9 和 19 9 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罕见 的农产品价格连续大幅度上涨的两个年份 对应地 1992 年狭义货币供给量 M1 同比增 长率达到 35 9 明显地高于一般年份狭义货币供给量 M1 增长率 中国货币供给量增长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显著影响不但表现为伴随货币供给量的急剧 增长而出现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而且表现为伴随货币供给量增长的急剧变缓而出现农 产品价格明显下跌 1989 年 中国流通中的现金 M0 较上年增长率由 1988 年的 46 7 回落到 9 8 对 应地 1990 年和 1991 年 农产品生产价格分别较上年下跌了 2 6 和 2 0 1997 2000 年 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连续 4 年下跌 其中 1999 年 农产品生产价格 较上年下跌了 12 2 同期 狭义货币供给量 M1 同比增长率相对较低 特别是 1998 年 狭义货币供给量 M1 同比增长率仅为 11 9 明显低于一般年份的货币供给量增长 率 见图 1 可见 中国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前期 往往会对应于货币供给量的急剧增长 而 农产品价格明显下跌 往往会对应于货币供给量增长的急剧回落 这种现象虽然不能说明 货币供给量增长率的急剧变化是农产品价格明显变动的充分条件 但可以认为 货币供给 量增长率的急剧变化是农产品价格明显变动的必要条件 四 农产品需求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 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会不断变化 一般认为 居民收入增长是食品消费 结构转变的动力 西方国家在揭示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转变时经常引用 Bennett 定律 即随 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人们热量需要中来自于动物源性食品的比重趋于提高 Bennett 定律 揭示了收入增长与食品消费结构转变之间的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也会不断变 化 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意味着食品需求及其结构会明显改变 特别地 受居 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 一些食品由于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其消费更加缺乏价格弹性 即由相 对的 奢侈品 变为 必需品 因而 一旦中国部分相关农产品明显减产 国内市场上有 关食品的供求关系就会立即变得偏紧 自 2003 年以来 中国的一些主要农产品中 食用植 物油 猪肉和奶类生产价格的波动幅度更大 2007 年 豆类 油料和生猪生产价格的上涨 幅度超过 20 明显高于其他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上涨幅度 2008 年 除了这三类食用农产 品外 奶类生产价格的上涨幅度达到了 25 5 五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农产品供求因素和宏观货币政策外 国内的农业补贴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其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导等 也会对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产 生明显影响 近年来 多数品种粮食的价格在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的作用下总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其中 小麦和稻谷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大 2009 年上半年 在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总体水 平同比下降 6 2 的情况下 小麦生产价格上涨了 8 7 稻谷生产价格上涨了 4 9 2009 年 小麦生产价格上涨最明显 比 2008 年上涨了 7 9 稻谷生产价格上涨了 5 2 2009 年 粮食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 5 6 在中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 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会传导到国 内市场上 特别是中国对大豆的保护程度低 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传导到 国内市场上 三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 中国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对农业生产者的影响相对比较复杂 在中国 典型的农民家 庭 既是农业生产者 又是消费者 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 可能带来农民家庭农业收入增 长 但也会带来食品消费支出增长 一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者收入的影响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特别是大幅度上涨 一般都会带来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 入较快的名义增长 2004 年 2007 年 2008 年和 2010 年是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人均纯 收入较上年名义增长率相对较快的 4 年 增长率分别达到 16 9 14 7 11 5 和 12 2 明显高于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相对较低年份的增长率 参见表 4 农产品生产价格下跌 或者涨幅较小 一般都会带来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人均纯收 入相对较慢的名义增长 2002 年 农产品生产价格较上年下跌了 0 3 而农民家庭经营 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名义增长率仅为 0 8 2009 年 农产品生产价格较上年下跌 了 2 4 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名义增长率仅为 2 2 为 2003 年以来 的最低 二 食品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 食品消费价格波动一般都会带来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增长幅度的变化 特别是 2004 年以后 在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数量趋于稳定 而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中现金支出比重趋 于上升的情况下 随着食品消费价格明显上涨 一般都会出现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较大幅度 的增长 2001 2003 年 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主要处于数量增长阶段 食品消费价格波动与 食品消费支出变化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 2002 年 虽然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比上年下跌 了 0 6 但是 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较上年名义增长了 12 8 农村居民人均食品 消费现金支出较上年名义增长了 5 5 参见表 4 表 4 农产品和食品价格波动对生产者收入和消费者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 较上年上涨 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较上年名义增长率 年份 农产品生产价格食品消费价格 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人均 纯收入较上年名义增长率 城镇 农村 现金 20013 10 03 292 174 35 2002 0 3 0 60 7512 805 47 20034 43 45 346 397 87 200413 19 916 9312 1114 28 20051 42 95 127 5622 35 20061 22 33 526 788 41 200718 512 314 7116 5815 81 200814 114 311 5017 4117 32 2009 2 40 72 175 134 01 201010 97 212 20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01 2010 年 历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统 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编 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2010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年 2010 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1 年 1 月 20 日 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 最终会传导到食品消费价格上 对应于食品消费价格明显上涨 2007 年和 2008 年还出现了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现金支出增长幅度与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现金 支出增长幅度基本一致的情形 2007 年和 2008 年 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分别较上 年名义增长了 16 6 和 17 4 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现金支出分别较上年名义增长了 15 8 和 17 3 在食品消费价格上涨和居民食品消费升级的作用下 按当年价格计算 2009 年 城镇 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 2002 年增长了 97 1 同期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现金支出增长 了 131 1 三 食品消费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影响 如果食用农产品或者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可能会转而上 升 实际上 居民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感受可能比统计上的价格指数变化更加强烈 每逢节 假日期间 一旦出现恶劣天气 一些食品价格可能会成倍上涨 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农 村居民的收入可能没有大幅度增加 在恩格尔系数总体比较高的情况下 食品支出增加过 多会成为他们沉重的经济负担 自 2001 年以来的近 10 年间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没有明显下降 在 36 38 之间波动 1991 1999 年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 53 8 下降到 42 1 降幅超过 10 个百分点 而 2001 2009 年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 38 2 下降到 36 5 降幅不足 2 个百分点 2008 年 由于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价格较上年上涨 14 5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 尔系数曾升到 37 9 中国低收入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仍然比较高 2009 年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41 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低到高将城镇居民排序 属于中低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 40 的城镇 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仍然为 43 2 随着农民的分化和农业专业化的发展 就单个农民 家庭来说 他们会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农产品的生产 家庭食用的农产品及食品更多地需要 到市场上去购买 2009 年 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中现金支出比重已经达到 72 2 这表 明 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自给率下降 食品价格变化对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现金支出将产生 越来越大的影响 可见 农产品生产价格波动既会明显影响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的增长 又会 通过食品消费价格的变化影响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增长和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 升降 四 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展望 从长期看 中国农产品供求关系仍然会存在周期性变化 反映到市场上就会呈现出农 产品价格波动 随着经济发展 中国国内生产农产品的成本总体上趋于上升 从而推动农 产品价格不断走高 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 货币供给量增长趋于常态 它对农产品价 格的影响可能会呈现出明显的中性特点 从短期看 中国一些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可能 趋紧 其价格仍将进一步走高 国内生产的不同农产品的投入要素价格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方向 成本推动型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仍然会显现 2009 年明显加速的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在 1 2 年的滞后期内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 综合来看 中国农产品价格短期上涨压力大于长 期上涨压力 但总体上趋于上涨的势头不会改变 一 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及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无论是在短期 还是在长期 中国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的基本态势无法改变 随着经 济发展 中国主要由耕地和淡水等农业资源严重不足所带来的部分农产品生产上的劣势性 日益显现 以油料作物为例 2008 年 中国进口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 3873 万吨 直接进 口豆油 棕榈油和菜籽油等食用植物油 853 万吨 如果按国内单产和出油率计算 相当于 6 亿亩播种面积的产出 而 2009 年 中国进口油料进一步增加 达到 4584 万吨 进口食 用植物油达到 930 万吨 如果按国内单产和出油率计算 相当于近 7 亿亩播种面积的产出 国内农产品供给越来越依赖于进口 国内农产品供给的增长对财政投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 高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 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将不断转变 在经济发展 的不同阶段 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转变速度存在着明显差异 由此引起的不同农产品消费 量的增长也会出现较大差异 居民对粮油和动物源性食品消费需求的增长 势必加剧中国 日益突出的粮油争地矛盾 中国农产品供求关系总体上趋于紧张 将会带来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压力 农产品 供求关系趋于紧张 部分农产品国内产需缺口扩大 因而需要增加从国际市场进口 这会 带来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源的增多 除了国内农业生产的不稳定因素和农产品需求变化外 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无法避免 二 农业投入要素价格变化及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在中国农作物生产中 种子 土地和活劳动等投入要素的进一步市场化 使得对它们 的市场需求增加 将会带来这些外购或外雇要素价格的提高 从而推动农产品价格不断上 涨 在农业生产商品化 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驱动下 农民会更加注重外购优质种子 雇用 更多劳动力和流转更大规模的土地以生产粮食 笔者近年来从实际调查中了解到的一般情 况是 各地种子价格 雇工工价和土地流转租金的上涨势头明显 农业投入要素价格上涨 势必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 面对耕地等资源总量不足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 政府会通 过政策手段 例如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油料等的临时储备政策 提高粮油等农产品价格 粮油等价格的上涨 又会进一步带来农产品比价的调整 从而带来短期内部分农产品价格 上涨 在长期内最终会导致农产品价格总体上不断上涨 三 货币供给量变化及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中国货币供给量增长与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经验表明 货币供给量增长总体上对农产品 价格涨跌影响不明显 但是 货币供给量增长率急剧变化对农产品价格涨跌的影响不可否 认 2009 年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中国实行了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量 明显快速增长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2010 1 2009 年 中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较上年增 长 31 7 为 1985 年以来最高增长速度 狭义货币供给量 M1 较上年增长 32 4 为 1994 年以来最高增长速度 根据历史经验 2009 年货币供给量增长急剧加速 对农产品价 格上涨的滞后效应必将在 2010 年甚至 2011 年显现出来 尽管很难确切地估计出 2009 年货 币供给量加速增长对农产品价格滞后影响的程度 但是可以判断 这种滞后影响的累积程 度应该不会低于 5 2009 年货币供给量加速增长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滞后期无论多长 基本上也还是属于 短期的 从长期看 货币供给量增长的变化主要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考虑到中国经 济高速增长已经维持了多年 调整结构可能会成为今后若干年内中国优先选择的经济政策 目标 如果中国经济不再把高增长作为优先追求的目标 那么 中国货币供给量增长可能 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进一步说 稳定的货币供给政策可能不会对中国农产品价格 变动产生明显影响 四 其他因素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2006 年以来 国际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 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及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 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国际农产品价格将继续处于明显的调整时期 为了重新找到均衡价格 以及自调适出合理的农产品比价 估计近期国际农产品价格将继续高位波动 这将进一步 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走势 五 近期稳定中国农产品市场的政策思路 相比于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 中国农产品市场稳定的基础明显增强 随着现代农 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 宏观调控体系 调控能力强大 国家有充裕的粮 油 糖 肉等主要食用农产品的储备 除了极少数品种农产品外 中国对农产品进出口的调控能力仍然比较强 从 2010 年末开始 国家已经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只要近期内能够把稳定发展农业的工作做好 进一步完 善农产品市场监管 那么 稳定农产品市场 促进农产品合理价格的形成 实现全国物价 总水平的稳定 是完全可能的 一 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 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 是稳定市场价格的基础性保障 粮食价格始终对农 产品价格乃至物价总水平起着决定性的基础作用 粮食价格对 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的影响程度 取决于三大因素 一是粮食价格自身的变动幅度 二是居民粮食消费支出在 1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10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年 消费总支出中的份额 三是粮食价格变动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尽管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粮食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城镇居民家庭购买粮食的支出占 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目前不足 3 但是 粮油价格变动的连锁反应机制仍然存在 扩大国 内粮油生产是阻止国际和国内粮油价格剧烈波动预期形成的最有效途径 要加快实施粮食 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力求实效 争取提前形成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 自 2004 年 以来 在粮食补贴和托市收购政策的积极作用下 在科技强有力的支撑下 在新形势下创 新粮食工作机制的激励下 尽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在一些年份严重发生 但是 中国粮食 连年增产 回顾和总结这一阶段中国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 将行之有效的 办法继续实施下去 无疑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 完善粮油市场监管 在农产品价格可能存在着轮番上涨的背景下 粮油价格走势方面的信息对市场价格预 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客观 理性的信息有助于发挥价格调节供求关系的作用 促 进粮油价格保持合理水平 而虚假 夸大的信息则会放大粮油价格波动 甚至引起恐慌 目前 中国粮油市场信息的发布主体多 一些经营者往往利用非主流媒体散布粮油市场及 粮油价格的虚假信息 无论从长远看 还是从当前着眼 都需要规范粮油市场及粮油价格 信息发布 扼制任何人 任何组织都可以随意散布粮油市场及粮油价格方面信息的乱象 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 健全法规 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发布粮油等重点农产品的市 场供求信息 要重点加强对大型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市场行为的监管 随着粮油市场结构的 变化 市场集中度高的大型龙头企业和大型市场对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 稳定住了市场集 中度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