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数学学习中“一错再错”的原因及对策桐乡现代实验学校 赖期铖 摘要:我们在教学中遇到一个普遍而又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课堂上反复讲,反复练过的某些题目或题型,学生在做作业或考试时还是要错。笔者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教师在新课引入时就产生了;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的放矢或至少没有有的放矢所致;三是我们现在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所致;四是教师“照本宣科” 所致。鉴于问题产生原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四点应对策略:一是了解学生所知、所需、所获;二是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三是杜绝“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当调整教材顺序和内容;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些必要的亲身经历:比如动手操作,板演等。采用以上四点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关键词:有的放矢 先学后教 二度消化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或许都会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反复讲,反复练过的某些题目或题型,学生在做作业或考试时还是要错,比如的平方根或算术平方根,教过了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出错率非常高,气得老师没办法。我们为这个问题纠结得很,感到无耐和茫然,甚至怀疑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个问题非常普遍而且难以解决。一些教师责任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他们认为自己讲得不够清楚,不够仔细,管得不严,抓得不紧所致,得出结论是:必须再抓紧一些。在如此敬业教师的努力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会有一定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又产生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学生累,学生忙,没有时间思考其他深层次的问题;教师累,教师忙,教师没有时间反思教学问题,一天工作下来,疲惫不堪。有资料统计,教师的平均寿命要比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短4至5岁,这显然不是现代教育所需,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轻负高效”的教育方法。笔者以为,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学生本身的智力,作业的难易程度,这些是客观因素,我们在教学中都无法改变。但笔者以为,更多更重要的主观因素是我们教学过程有问题,因此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来杜绝或减少上述问题的产生,笔者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观因素有以下四点:原因一:教师在新课引入时就产生了。有的新课引入,新旧知识衔接恰当,非常自然,引人深思、好奇,对知识产生好感、兴趣,渴望学习新知识。从情感上,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学生学习新知识就很容易接受。再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中有很多数学模型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引入时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引入设计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让学生自主经历观察、操作、发现、思考、猜想等一系列过程,从而进入有意义的学习。如:对对顶角的教学,老师提问1:用剪刀剪东西的时候,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提问2:如果将剪刀用图形简单地加以表示(如图),那么1与2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能试着说明你的理由吗?B12ACD而有的新课引入则是枯燥无味,衔接生硬,将生活中的情景与数学知识简单的对接,却没有从学生角度去分析、设计,会造成教师的“一厢情愿”。新课一开始学生就没兴趣,怎么学好新知识,练习或考试时怎能不出错。原因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的放矢或至少没有有的放矢。什么意思呢?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不了解学生或不是很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所知、所需、所获没有足够的了解,教师只是凭多年的教学经验,自认为在那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那些地方需要再三强调,那个知识点需要反复练习,但事实上,一届学生与一届学生不一样,一班与一班不一样,即使是同班,由于个体差异,你讲的并不一定是所有学生所需的。也许我们认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再三强调的地方,需要反复练习的知识点 对本届或本班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个问题,反而我们认为易懂的、容易的问题学生可能不懂,这样导致了适得其反,浪费时间也无成效。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问题不懂,会导致你强调的问题也不懂,这也就导致了为什么我们再三强调的问题,反复练习的知识或题型,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还是要错的原因。原因三:我们现在的“先教后学”教学模式所致。所谓“先教后学”是指教师把要学习的内容先讲解给学生听,再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领悟知识要点。这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教,至于您的这种教学方式适不适合学生,学生接不接受得了还要打个问号。虽然随着教育新课改的进行,要求我们的课堂时间要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多自主学习,但是据我所知,现在除了像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少数的几所学校在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外,大部分学校大部分教师还是老一套教学风格的翻版或改良,是比以前多一些时间给学生了,教师做到少讲,但仍然是教师讲在先,学生练在后,仍然是体会式,领悟式教学,仍然是教师把学生“领着走”的教学模式。只要不彻底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很难落到实处。因为学生在听讲时,不知自己对这个问题哪里不知道,哪里会遇到障碍,哪里要重点听,只能是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教师一讲完,什么也不知道,你叫学生练,学生还是错,这也就导致老师再三强调,反复练习知识或题型,学生还是要错的原因。原因四:教师“照本宣科”所致。我们对教材的普遍认识就是,教科书是教师法定的、基准的教案,要教的知识都已经写在教材上了,因此,我们讲解的内容应该与教材上一致,书上写的不够懂得地方,教师解释一下,跨度大的做一些补充,这其实只解释了本题,遇到与本题不一样的题就不会做了,比如:在教“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时,浙教版七年级上册P32页有这样一道题目:“要计算 ,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请先试一试。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计算 教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要求是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步骤是利用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为加法运算律的运用做好准备;步骤提出了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即省略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简化了算式;步骤似乎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了加法运算,继而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什么时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什么时候利用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反复出现,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混淆,在解题时思维上有困惑,你老师哪怕解释再清楚,讲多少遍,我想学生在练习或考试中还是要错。鉴于以上对原因的分析,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四点改善策略:对策一:了解学生。主要要了解学生的所知、所需、所获,即要了解学生对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学生有了这样的了解之后,你讲解起来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为是学生需要的,听讲时也会很认真,因为知道哪里不知,哪里已知,就会有重点听讲,对自己不知的问题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当然,要了解学生的所知、所需、所获很难。笔者以为,可以先让学生带着要求和题目预习新课并完成预设的练习,教师作及时的批改(可以拿一半的学生来批改),通过评改就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所知、所需、所获。对策二: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虽然只是教与学的先后顺序问题,但两者对课堂和学生的影响完全不一样,前者是体会是教学,学生永远是由教师“领着走”,不管留给学生时间多,还是少,只是如果多给学生时间,学生体会领悟时间多一点,对知识领悟的透一点,反之,就领悟不透或不是很透彻。其实,在常规的课堂里,如果是老师先讲,学生再练,留给学生的时间是没有多少的,除非内容较少。而后者就不会是这样,先让学生学,在学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难以理解问题,教师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加以个性化的指导,就会让知识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做到事半功倍,课堂留下来的时间完成当堂测评,真是轻负高效的好模式。当然,在这里一定得信任学生,依靠学生。著名的教育家格林说过:“信任学生,才能解放学生,让学生真正自主起来”。 “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因为是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明白了原理,在作业或考试中,就不会出现还是错了,对策三:杜绝“照本宣科”的教学顺序,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当调整教材顺序和内容。在课前必需深究教材,把教材里没写上的或没办法写上的,通过你的课前准备把它挖掘出来,比如要学生提高的能力,这是没办法写上去的,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再比如,教材顺序,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也可以改变教材的教学顺序,整理教材,简化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消化,这样就能把学生要学的,需懂的知识全面的教给学生。如上面“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的问题:就可以做如下的简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步骤是利用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为加法运算律的运用做好准备;步骤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又如: 对于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来教授。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是指省略加号和它前面的括号。把下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读作:“的和”,或“”.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思维很清楚,体验到了加法运算律能使加减混合运算简便,且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乐趣。对策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些必要的亲身经历:比如动手操作,板演等;在教学中做到不愤不启,启发不得时机,你怎么讲,学生都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如:在证“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要我们举反例,这个反例在讲三角形全等判断时就举过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域使用权租赁与海洋科研合作合同范本
- 水性瓷砖施工与环保评估合同
- 老字号品牌旗舰店租赁及历史传承保护合同
- 公交车辆驾驶员劳动合同及安全行车教育与保障协议
- 2025公务员市考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北银行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竞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会计专业笔试题目及答案
- 特殊职位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双重预防管理体系
- 2025贵州贵安城市置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招聘3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课件】角的概念+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数学级上册+
- 2025企业劳动合同范本新版
- 2025年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认定考试题库及答案
- 美发裁剪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舞蹈老师自我介绍课件
- 2025年吉林省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徐学义基础地质调查课件
- 2025主题教育应知应会知识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