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总体技术规范-V3.0-发布稿_第1页
LTE总体技术规范-V3.0-发布稿_第2页
LTE总体技术规范-V3.0-发布稿_第3页
LTE总体技术规范-V3.0-发布稿_第4页
LTE总体技术规范-V3.0-发布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B CU 中国联通公司 企业标 准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LTE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Mobile Equipment V3 0 2015 xx xx 发布 2015 xx xx 实施 中国联通公司 发 布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I 目 次 目次 I 前言 III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3 4 概述 3 4 1 LTE 终端设备的逻辑结构 3 4 2 LTE 终端设备在接入系统逻辑结构中的位置 4 5 UE 的分类 5 6 业务 5 7 卡槽要求 6 7 1 单卡终端的卡槽要求 6 7 2 双卡终端的卡槽要求 6 8 信号强度显示要求 7 9 网络接入要求 8 10 语音数据类终端 8 10 1 LTE 多模单待终端要求 8 10 1 1 终端定义 8 10 1 2 LTE 多模单待终端技术要求 8 10 1 3 LTE 多模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互操作性能 12 10 2 支持载波聚合的 LTE 多模终端要求 32 10 2 1 系统参数 32 10 2 2 信道复用 33 10 2 3 调制 信道编码 交织和加扰 33 10 2 4 资源分配和调度 33 10 2 5 功率控制 34 10 2 6 系统信息 34 每个小区独立的广播系统信息 包括 MIB SIB1 SIB2 SIB3 SIB4 SIB5 SIB6 等 34 10 2 7 PDCCH 和下行控制信息 34 10 2 8 同步 35 10 2 9 随机接入 35 10 2 10 MAC 层功能 35 10 2 11 RLC 层功能 35 10 2 12 PDCP 层功能 35 10 2 13 RRC 层功能 35 10 2 14 移动性管理 36 10 2 15 测量功能 37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II 11 数据类终端 37 11 1 LTE FDD TD LTE WCDMA 多模单待终端技术要求 37 11 1 1 终端定义 37 11 1 2 LTE FDD TD LTE WCDMA 多模单待数据终端技术要求 37 11 1 3 LTE FDD TD LTE WCDMA 多模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互操作性能要求 40 12 LTE 双卡双待终端规范 41 12 1 双卡双待终端的类型 41 12 1 1 双卡双待单通终端的定义 41 12 1 2 双卡双待双通终端的定义 41 12 2 GSM 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业务功能要求 41 12 3 WCDMA 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业务功能要求 42 12 4 LTE FDD 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业务功能要求 42 12 5 TD LTE 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业务功能要求 42 12 6 双卡双待终端的业务功能要求 42 12 6 1 网络选择要求 42 12 6 2 分组数据连接要求 42 12 6 3 对 PLMN 46009 的支持要求 43 12 6 4 语音业务要求 43 12 6 5 短消息业务要求 44 12 6 6 分组域数据业务要求 45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修订记录 46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III 前 言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保证中国联通公司LTE数字移动通信网能正常运行和方便运营管理 并为终端设 备的开发生产提供依据 技术指标主要依据国际标准组织3GPP和国内相应行业标准中的规定 并根据 中国联通实际商用的需求而编写 本标准规定中国联通LTE终端设备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为规范的组成部分 如无特殊说明和本规范正文具有同等约束力 本标准是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的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 下 a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b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规范 总册 总体测试规范 V3 0 今后 中国联通将根据LTE业务和功能的发展需要 不断更新和增加相应分册 本标准与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规范 总册 总体测试规范 V3 0 配套 使用 为及时反映LTE终端技术的最新发展并结合中国联通的实际发展需要 本标准在 中国联通LTE数 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2 0 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修订记录见本 标准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 市场营销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中国联通技术部 中国联通市场营销部 中国联通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1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LTE语音数据类终端和LTE数据类终端数据业务方面的功能 性能 LTE系统与非 LTE系统间的互操作 CSFB 载波聚合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无特殊版本说明 本规范适用于3GPP Release 9 10 12版本的终端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649 3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 3 部分 电信号和传输协议 GB 4943 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 1 部分 通用要求 YD T 1539 移动通信手持机可靠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YD T 1591 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 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 T 1762 TD SCDMA 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用户识别模块 USIM 与终端 ME 间 Cu 接口技术要求 所有部分 YD T 2217 2GHz 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第四阶段 高速分组接入 HSPA YD T 2220 WCDMA GSM GPRS 双模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四阶段 YD T 2307 数字移动通信终端通用功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 T 2575 2013 TD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阶段 YD T 2577 2013 LTE FDD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阶段 YD T 2579 2013 LTE FDD WCDMA GSM GPRS 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YD T 2558 2013 基于祖冲之算法的 LTE 终端和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QB CU XXX 2013 中国联通 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技术规范 总册 总 体技术要求 v5 0 YD T 2581 1 2013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 UICC 与终端间 Cu 接 口技术要求 第 1 部分 支持 LTE 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 USIM 应用特性 YD T 2581 2 2013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 UICC 与终端间 Cu 接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2 口技术要求 第 2 部分 支持 LTE 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应用工具 箱 USAT 特性 YD T 2582 1 2013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 UICC 与终端间 Cu 接 口测试方法 第 1 部分 支持 LTE 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 USIM 应用特性 YD T 2582 2 2013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 UICC 与终端间 Cu 接 口测试方法 第 2 部分 支持 LTE 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应用工具 箱 USAT 特性 3GPP TS25 123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的需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3GPP TS25 214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物理层过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DD 3GPP TS25 302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 3GPP TS25 331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无线资源控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3GPP TS36 133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无线资源管理支持需求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 UTRA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3GPP TS36 304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空闲态的用户设备过程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 UTRA User Equipment UE procedures in idle mode 3GPP TS36 331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无线资源控制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 UTR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3GPP TS45 005 GSM EDGE 无线接入网 无线收发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3GPP TS45 008 GSM EDGE 无线接入网 无线子系统链路控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subsystem link control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3 3 缩略语 缩略语缩略语英文英文中文中文 CPCyclic prefix 循环前缀 CACarrier Aggregation 载波聚合 CSFBCircuit Switched Domain 电路域回落 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 非连续接收 E 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 入网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频分双工 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LTE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 MEMobile Equipment 移动设备 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客户终端设备 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物理广播信道 PCHPaging Channel 寻呼信道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个人识别密码 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 PUS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SPacket Switch Domain 分组交换域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R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接收信号码功率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TETerminal Equipment 终端设备 UE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 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通用用户识别模块 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用户识别模块 VoLTEVoice over LTE 基于 LTE 的语音业务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宽带码分多址 4 概述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4 4 1 LTE 终端设备的逻辑结构 UE ME USIM MT TE Cu 图 1 LTE 移动台设备逻辑结构图 如图1所示 LTE终端设备 根据其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 终端根据其连接设备的不 同应提供相应的兼容性接口 如LTE终端与LTE网络设备的空中接口 USB接口等 终端设备应包含能进 行无线信号收发 基带处理和高层应用运行的ME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可拆卸的 可以保存数据 程序和 安全身份识别的智能卡USIM ME和USIM之间通过标准的机卡接口 Cu接口 相连 ME设备逻辑上可进 一步分为更小的单元设备 它们分别是负责无线接收和发送及相关功能的MT设备和负责运行端到端高 层应用的TE设备 MT设备和TE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多种物理方式 有线或无线 实现连接 4 2 LTE 终端设备在接入系统逻辑结构中的位置 eNodeB eNodeB CN S1S1 Uu UE X2 图 2 终端设备在 LTE 系统逻辑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5 在图2所示的LTE逻辑结构图中 终端设备通过LTE FDD TDD空中接口 Uu接口 与基站设备 eNodeB 相连 并通过这个基站设备与核心网设备 CN 实现通信 进而完成整个端到端的业务接续 5 UE 的分类 根据终端的主要功能 大致可将终端进行以下分类 1 语音数据类终端 既能支持电路域或分组域语音 也能支持分组域承载业务的终端设备 如 手持终端 2 数据类终端 不支持 CS 域语音业务 支持分组域承载业务的终端设备 如 MIFI 数据卡和 CPE 等 6 业务 UE 应支持分组域承载业务 分组域承载业务 下行分组数据业务 支持分组数据业务的 UE 应支持与其能力等级相匹配的下行峰值承载速率的分组数据 传输 上行分组数据业务 支持分组数据业务的 UE 应支持与其能力等级相匹配的上行峰值承载速率的分组数据 传输 多个承载业务组合 UE 支持建立至少 2 个分组域业务承载的组合 表1 LTE的UE下行业务接入类别 UE 等级每个TTI所能接收的DL SCH传输块比特数 每个TTI所能接收的 DL SCH每个传输块 的比特数 软信道的比 特数 下行空时复用 最大支持的层 数 等级110296102962503681 等级2510245102412372482 等级31020487537612372482 等级41507527537618270722 等级529955214977636672004 753762等级6301504 149776 3654144 4 753762等级7301504 149776 3654144 4 表2 LTE UE上行接入类别 UE 等级每个TTI所能发送的 UL SCH传输块比特 数 每个TTI中1个UL SCH传输块所能发 送的比特数 上行是否支持 64QAM 等级151605160否 等级22545625456否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6 等级35102451024否 等级45102451024否 等级57537675376是 等级65102451024否 等级710204851024否 另外 VoLTE 终端应支持如下无线承载的组合 并在 FGI bit7 和 bit20 中设置相应的指示 语音业务 SRB1 SRB2 4 个 AM DRB 1 个 UM DRB 其中 2 个 AM DRB 分别用于 QCI 5 和 QCI 8 或 9 的 EPS 承载 1 个 UM DRB 用于 QCI 1 的 EPS 承载 视频业务 SRB1 SRB2 5 个 AM DRB 3 个 UM DRB 其中 2 个 AM DRB 分别用于 QCI 5 和 QCI 8 或 9 的 EPS 承载 1 个 UM DRB 用于 QCI 1 的 EPS 承载 另 1 个 UM DRB 用于 non GBR 承载或 QCI 2 的 EPS 承载 7 卡槽要求 7 1 单卡终端的卡槽要求 按照表3的插卡组合 单卡终端的卡槽应能支持SIM卡和USIM卡 但在使用SIM卡的情况下终端不支 持LTE工作模式 表3 单卡终端插卡组合方式 组合1一张SIM卡 组合2一张USIM卡 7 2 双卡终端的卡槽要求 双卡终端应具备双卡槽 其两个卡槽与网络制式的对应方式需满足如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即可 一 方式1 卡槽位置与网络制式固定对应方式 采用此方式的双卡双待终端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在 两个卡槽处醒目位置标注 以明确区分卡槽和不同卡槽相应的网络制式 双卡双待终端的卡槽1支 持LTE LTE FDD和TD LTE WCDMA及GSM 卡槽2支持 GSM或WCDMA GSM 并且位置固定 双卡双待终端采用方式1时的工作场景如下 场景一 只插入一张卡 SIM卡或USIM卡 场景二 插入两张卡 具体组合情形如表 4 所示 表 4 方式 1 双卡双待终端的插卡组合方式 卡槽1卡槽2 组合1USIM卡SIM卡 组合2USIM卡USIM卡 组合3SIM卡USIM卡 组合4SIM卡SIM卡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7 二 方式2 卡槽位置和网络制式灵活对应方式 采用此方式的双卡双待终端应通过菜单方式实现 卡槽对应的网络制式切换 可以使得任意一卡槽支持LTE LTE FDD和TD LTE WCDMA及GSM 而另 一卡槽支持GSM或WCDMA GSM 此类终端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标注卡槽序号以区分卡槽 采用方式2的双卡双待终端 其详细的工作场景如下 1 当采用方式2的双卡终端插入1张卡并开机启动时 当插入的卡为USIM卡 那么终端应能接入 LTE WCDMA和GSM模式 当所插卡为SIM卡 那么终端应接入WCDMA和GSM模式 2 当采用方式2的双卡终端设备插入2张卡时 1 首次开机启动时 应由终端自动进行设置 自动配置准则参加表5 2 在待机时 需提供相应的菜单供用户对两张卡对应的网络制式进行修改 3 在所插卡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再次开机 终端仍应保持上次所选择的网络制式 3 在国际漫游的情况下 当终端开机或从飞行模式恢复时 双卡终端应将LTE LTE FDD和TD LTE WCDMA及GSM能力自动适配给插有中国联通卡的卡槽 表 5 双卡双待终端与网络制式的自动配置准则 卡槽1卡槽2自动配置准则 组合1USIM卡SIM卡 LTE LTE FDD和TD LTE WCDMA及 GSM能力设置在卡槽1 组合2USIM卡USIM卡 终端首次插卡开机时 若两张卡一张属于中 国联通 另一张属于其他运营商的卡 则 LTE LTE FDD和TD LTE WCDMA及 GSM能力设置在中国联通USIM卡所对应的卡 槽 若两张卡均属于中国联通 则应由用户 手动选择两张卡对应的网络制式 若终端开机时 所插卡未发生变化 则两张 卡仍保持上次所选择的网络制式 组合3SIM卡USIM卡 LTE LTE FDD和TD LTE WCDMA及 GSM能力设置在卡槽2 组合4SIM卡SIM卡 终端首次开机时 应若两张卡一张属于中国 联通 另一张属于其他运营商的卡 则将 WCDMA及GSM能力设置在中国联通SIM卡所 对应的卡槽 若两张卡均属于中国联通 则 应由用户手动选择两张卡对应的网络制式 若终端开机时 所插卡未发生变化 则两张 卡仍保持上次所选择的网络制式 注 当卡槽中插入SIM卡时 由于SIM卡能力限制 该卡槽只能工作在WCDMA GSM或GSM模式 8 信号强度显示要求 终端应按照下表所示的RSRP与信号棒格数的对应关系来显示信号强度 五格信号棒显示要求 空1格2格3格4格5格 LTE CRS RSRP dBm 120 120 115 115 110 110 105 105 97 97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8 四格信号棒显示要求 空1格2格3格4格 LTE CRS RSRP dBm 120 120 113 113 105 105 97 97 SnonIntraSearchP并且Squal SnonIntraSearchQ UE应至少每Thigher priority search搜索高优先级的异系统 如果Srxlev SnonIntraSearchP或者Squal SnonIntraSearchQ 为可能发生的重选 UE应搜索并测量异系统 此时搜 索和测量高优先级异系统的最小频率与下面定义的低优先级异系统要求相同 10 1 3 1 3 1 WCDMA 小区测量 当测量准则指示需要测量WCDMA小区时 UE应依据本小节定义的最小测量频度去测量在邻小区 列表中检测到的WCDMA小区的CPICH Ec Io和CPICH RSCP 参数NUTRA carrier指的是在邻小区列表中 的频点数 UE应至少使用两次的测量结果来对每个测量的WCDMA小区的CPICH Ec Io和CPICH RSCP 进行滤波 在做滤波的测量值里面 至少有两个值之间的间隔需应大于等于规定测量时间的一半 当Srxlev SnonIntraSearchP或者Squal SnonIntraSearchQ TreselectionRAT 0 并且对于重选准则RSRP满足6dB或 Ec Io满足3dB余量 UE应依据3GPP TS36 304的要求 在 NUTRA carrier TdetectUTRA FDD时间内评估新的 可检测WCDMA小区是否满足重选要求 当Srxlev SnonIntraSearchP或者Squal SnonIntraSearchQ时 至少每 NUTRA carrier TmeasureUTRA FDD测量一次已检 测到的小区 通过高优先级搜索发现高优先级的WCDMA小区后 需要至少每Tmeasure UTRA FDD测量一次这些小区 当通过高优先级搜索检测到一个小区后 如果决定不发生小区重选 则不要求UE持续测量此小区以评 估可能发生的重选 但在UE做出任何可能停止测量某个小区的决定前 UE需满足此小节后续定义的 最小测量滤波要求 对于一个已经检测到的但还未被重选的小区 对于重选准则当此小区已经满足RSRP至少6dB或 Ec Io至少3dB的余量时 滤波过程应使UE能够依据表6在 NUTRA carrier TevaluateUTRA FDD Treselection 0 时间内评估已经检测到的WCDMA小区是否满足3GPP TS36 304中定义的重选准则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13 当Treselection不为0并且某个WCDMA小区已经满足3GPP TS36 304中所定义的重选准则 UE应在 Treselection内持续评估此小区 如果在此期间此小区持续满足重选准则 UE应重选到该小区 表 6 TdetectUTRA FDD TmeasureUTRA FDD 和 TevaluateUTRA FDD DRX 长度长度 s TdetectUTRA FDD s TmeasureUTRA FDD s DRX 周期周期 数数 TevaluateUTRA FDD s DRX 周期数周期数 0 325 12 16 15 36 48 0 645 12 8 15 36 24 1 28 30 6 4 5 19 2 15 2 56607 68 3 23 04 9 10 1 3 1 3 2 GSM 小区测量 当测量准则指示需要测量 GSM 小区时 如果在服务小区的测量控制系统消息中指示了 GSM BCCH 载波 UE 应测量 GSM BCCH 载波的信号强度 UE 应至少在每个 Tmeasure GSM 时间对低于 服务小区优先级的 GSM BCCH 载波进行测量 当通过高优先级搜索发现有高优先级的GSM BCCH载波时 UE应至少在每Tmeasure GSM时间测量一 次这些载波 并且UE应对GSM BCCH载波的BSIC进行解码 当通过高优先级搜索检测到一个小区后 如果决定不发生小区重选 不要求UE持续测量此小区以评估可能发生的重选或者是持续每30s核实其 BSIC 但在UE做出任何可能停止测量某个小区的决定前 UE需满足此小节后续定义的最小测量滤波 要求 UE应对每个GSM BCCH载波维持4个测量的平均值 对于每个小区的测量抽样应尽可能的远并且 在平均周期内均匀分布 如果3GPP TS36 304定义的测量规则要求连续测量GSM小区 UE应至少每30s尝试对4个最强GSM BCCH载波的BSIC进行验证 如果检测到某个GSM小区的BSIC发生改变 则认为此载波是一个新的 GSM邻区 如果UE检测到某个BCCH载波的BSIC是当前服务小区的测量控制系统信息规定不允许此载 波 则不要求UE对此小区进行BSIC重新确认 如果UE不能够解调某个GSM BCCH载波的BSIC 则UE在小区重选时不考虑此载波 此外 如果 当前服务小区在测量控制系统信息里面指示不允许某GSM邻区 UE在小区重选时不应考虑此小区 如果Treselection值不为零并且某个GSM小区满足3GPP TS36 304的重选准则 UE应在Treselection时间内 持续评估此小区 如果在此期间 此小区持续满足重选准则 则UE应重选到该小区 表 7 Tmeasure GSM DRX cycle 长长 度度 s Tmeasure GSM s DRX周期数周期数 0 325 12 16 0 645 12 8 1 286 4 5 2 567 68 3 10 1 3 1 4 终端在 WCDMA 网络下的 LTE 小区测量 如果服务小区提供了载频信息 即使没有提供明确的邻小区物理小区ID UE也应能识别新的LTE 小区并对识别的LTE小区进行RSRP测量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14 如果SrxlevServingCell Sprioritysearch并且SqualServingCell Sprioritysearch2 UE应至少每 Thigher priority search搜索一次高优先级的LTE小区 如果SrxlevServingCell Sprioritysearch或者SqualServingCell 124 dBm 对于频带 1 4 6 10 11 18 19 21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RSRP s Iot 4 dB RSRP dBm 123 dBm 对于频带 9 RSRP s Iot 4 dB RSRP dBm 122 dBm 对于频带 2 5 7 41 RSRP s Iot 4 dB RSRP dBm 121 dBm 对于频带 3 8 12 13 14 17 20 RSRP s Iot 4 dB SCH RP 124 dBm 对于频带 1 4 6 10 11 18 19 21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SCH s Iot 4 dB SCH RP dBm 123 dBm对于频带9 SCH s Iot 4 dB SCH RP dBm 122 dBm 对于频带2 5 7 41 SCH s Iot 4 dB SCH RP dBm 121 dBm 对于频带3 8 12 13 14 17 20 SCH s Iot 4 dB UE应按定义的每Kcarrier TmeasureE UTRA对已识别的LTE小区进行RSRP测量 当UE进行高优先级搜索时发现高优先级的LTE小区 应每TmeasureE UTRA进行一次测量 UE应至少采用两次测量结果对被测的LTE小区进行RSRP测量过滤 在用于过滤的测量集合中 至少有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应至少为Tmeasure E UTRA 2 对LTE小区RSRP测量值的过滤不应超过表8中规定的周期 如果服务小区的测量控制系统信息不 允许重选到该LTE UE在小区重选过程中就不应考虑该邻小区 对于一个已经检测到的但还未被重选的小区 当此小区RSRP已超出重选准则至少6dB且 Treselection 0时 过滤过程应使UE能满足表8的规定 并在Kcarrier TevaluateEUTRA内评估已检测异系统LTE 小区是否满足重选准则 如果Treselection不为零且某个LTE小区排序好于服务小区 则UE应评估此LTE小区Treselection时间 如 果该小区在此时间内持续好 则UE重选该小区 表 8 TdetectE UTRA TmeasureE UTRA 和 TevaluateEUTRA DRX 周期长周期长 s TdetectE UTRA s TmeasureE UTRA s DRX 周期数周期数 TevaluateEUTRA s DRX 周期数周期数 0 082 56 32 7 68 96 0 162 56 16 7 68 48 0 325 12 16 15 36 48 0 645 12 8 15 36 24 1 28 30 6 4 5 19 2 15 2 567 68 3 23 04 9 5 12 60 10 24 2 30 72 6 10 1 3 1 5 终端在 GSM 网络下的 LTE 小区测量 网络通过在 BCCH 信道上广播 THRESH priority search 参数控制用于 LTE 小区重选的测量 该参 数适用于控制基于优先级的异系统小区重选算法的异系统或频点测量 UE应监测比当前服务小区高优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15 先级的LTE频率 当服务小区 RLA C 低于 THRESH priority search 时 UE 监测低优先级 LTE 频率 当服务小区 RLA C 高于门限时 允许 UE 不监测优先级低于服务小区的 LTE 频率 UE 应支持同时测量 LTE 和 GSM UE应能根据LTE邻小区列表中的频点信息 在限定时间内识别新LTE小区并从中选出最好小区驻 留 如果该频点优先级低于服务小区且服务小区RLA C低于THRESH priority search 限定时间为频 点激活后25 T reselection秒 如果该频点优先级高于服务小区 只有一个LTE频点在列表中 没有 WCDMA频点在3G小区重选列表中 且同时没有其他的已激活GSM小区无线信道状况良好 限定时间 为频点激活后70 T reselection秒 UE应能监测至少3个TDD或FDD频率上的LTE小区 10 1 3 2 连接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 10 1 3 2 1 LTE 向 WCDMA 的切换 UE从LTE小区向WCDMA小区的切换由LTE小区中的一条包含了硬切换命令的RRC消息发起 见 3GPP TS36 331 10 1 3 2 1 1 切换延迟 UE收到包含向WCDMA切换的RRC消息后 需要在从包含RRC MOBILITY FROM E UTRA命令的 RRC消息的最后一个TTI结束开始的Dhandover时间内 准备好在新的WCDMA上行DPCCH上发射 其中 为RRC过程延迟 50ms 加上下面定义的中断时间 10 1 3 2 1 2 中断时间 中断时间是从LTE的PDSCH上最后一个包含RRC命令的TTI结束 到WCDMA的上行DPCCH传输 开始的这一段时间 不包含RRC过程延迟 终端时间依赖于目标小区是否已知 目标小区如果在之前5秒内被UE测量过 则它对UE是已知的 否则是未知的 作为切换过程的一 部分 UE总应该进行WCDMA同步过程 如果目标小区已知 中断时间不应该超过Tinterrupt1 Tinterrupt1 TIU Tsync 50 10 Fmax ms 如果目标小区未知 中断时间不应该超过Tinterrupt2 Tinterrupt2 TIU Tsync 150 10 Fmax ms 如果MOBILITY FROM E UTRA命令中包含一个目标小区 此需求应该被满足 从LTE到 WCDMA的软切换性能需求没有指定 当UE连接到LTE小区时 WCDMA SFN定时测量不会报告 这 表示激活集中WCDMA目标小区的DPCCH定时无法被WCDMA配置 因此无法保证所有的目标小区都 落在UE的接收窗口 T0 148 chips 中 参数定义 TIU 从LTE到新的WCDMA小区定时改变时的中断时间不确定度 最大可以为一个WCDMA帧 10ms Fmax UTRA目标小区中 一个TTI内复用到同一个CCTrCH中所有传输信道的最大无线帧数量 Tsync 测量下行DPCCH信道所需的时间 在3GPP TS 25 214中的4 3 1 2小节定义 如果高层指示 使用后确认周期 post verification period Tsync取值为0 否则取值40ms 相位参考为CPICH 本小节的需求基于如下假设 N321取最小可能的值 即只有一次非同步 insync 10 1 3 2 2 WCDMA 向 LTE 的切换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16 切换过程由WCDMA系统的HANDOVER FROM UTRAN COMMAND命令发起 切换过程在3GPP TS25 331中定义 10 1 3 2 2 1 切换延迟 UE收到RRC HANDOVER FROM UTRAN消息后 需要在包含该消息的最后一个TTI结束时刻起的 Dhandover时间内 准备好在新的LTE小区发射上行PRACH信道 其中Dhandover等于最大RRC过程延迟加 上5 9 2 2 2定义的中断时间 UE应该在50ms内处理RRC HANDOVER FROM UTRAN COMMAND的RRC过程 这个时间称为 RRC过程延迟 10 1 3 2 2 2 中断时间 中断时间是从最后一个包含RRC命令的TTI结束时刻到UE开始在新LTE FDD或TD LTE小区发射 PRACH之间的时间 不包括RRC过程时延 这一需求适用于UE在新的PRACH发送前不需要任何同步 过程的情况 UE切换到LTE时 如果目标小区是已知的 中断时间不应超过Tinterrupt Tinterrupt Tsearch TIU 20 ms 其中 Tsearch UE收到切换命令时搜索未知的目标小区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目标小区已知 则该值为 0ms 如果目标小区未知 并且信号质量满足第一次成功的小区检测尝试 则Tsearch 80 ms TIU UE获取新小区第一个可用的PRACH的时间不确定度 最大可以为30ms 注 TIU的实际值取决于目标小区的PRACH配置 如果在过去的5秒内 目标小区满足相关小区标识需求 则它是已知的 否则是未知的 相关小区 标识需求参考3GPP TS 36 133 如果目标小区未知 中断时间的需求只适用于未知目标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一次尝试就成功同步 的情况 10 1 3 2 3 LTE FDD 向 TD LTE 的切换 LTE FDD向TD LTE的切换性能要求同TD LTE异频小区之间的切换 10 1 3 2 3 1 切换时延 对于所有可以命令切换的过程的过程延迟详见3GPP TS 36 331 当UE接收到执行切换的RRC消息后 UE需要在包含RRC命令的最后一个TTI结束时刻起的Dhandover 时间内 准备好发射新的上行PRACH信道 其中Dhandover等于3GPP TS 36 331中11 2章定义的最大RRC 过程延迟加上10 1 3 2 3 2定义的中断时间 10 1 3 2 3 2 中断时间 中断时间是从LTE旧的PDSCH上最后一个包含RRC命令的TTI结束 到UE开始发射新的PRACH的 这一段时间 不包含RRC过程延迟 这一需求适用于UE在新的PRACH上发送的情况 这时不需要任 何同步过程 当切换命令开始后 中断时间不应该超过Tinterrupt Tinterrupt Tsearch TIU 20 ms 其中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17 Tsearch UE收到切换命令时搜索未知的目标小区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目标小区已知 则该值为 0ms 如果目标小区未知 并且信号质量满足第一次成功的小区检测尝试 则Tsearch 80 ms 不管 DRX是否应用于UE Tsearch 应该仍然基于无DRX目标小区的搜索时间 TIU UE获取新小区第一个可用的PRACH的时间不确定度 最大可以为30ms 注 TIU的实际值取决于目标小区的PRACH配置 如果在过去的5秒内 目标小区满足相关小区标识需求 则它是已知的 否则是未知的 相关小区 标识需求参考3GPP TS 36 133的8 1 2 3 4节 10 1 3 2 4 TD LTE 向 LTE FDD 的切换 TD LTE向LTE FDD的切换性能要求同LTE FDD异频小区的切换 10 1 3 2 4 1 切换时延 对于所有可以命令切换的过程的过程延迟详见3GPP TS 36 331 当UE接收到执行切换的RRC消息后 UE需要在包含RRC命令的最后一个TTI结束时刻起的Dhandover 时间内 准备好发射新的上行PRACH信道 其中Dhandover等于3GPP TS 36 331中11 2章定义的最大RRC 过程延迟加上10 1 3 2 4 2定义的中断时间 10 1 3 2 4 2 中断时间 中断时间是从LTE旧的PDSCH上最后一个包含RRC命令的TTI结束 到UE开始发射新的PRACH的 这一段时间 不包含RRC过程延迟 这一需求适用于UE在新的PRACH上发送的情况 这时不需要任 何同步过程 当切换命令开始后 中断时间不应该超过Tinterrupt Tinterrupt Tsearch TIU 20 ms 其中 Tsearch UE收到切换命令时搜索未知的目标小区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目标小区已知 则该值为 0ms 如果目标小区未知 并且信号质量满足第一次成功的小区检测尝试 则Tsearch 80 ms 不管 DRX是否应用于UE Tsearch 应该仍然基于无DRX目标小区的搜索时间 TIU UE获取新小区第一个可用的PRACH的时间不确定度 最大可以为30ms 注 TIU的实际值取决于目标小区的PRACH配置 如果在过去的5秒内 目标小区满足相关小区标识需求 则它是已知的 否则是未知的 相关小区 标识需求参考3GPP TS 36 133的8 1 2 3 1节 10 1 3 3 连接移动性控制 10 1 3 3 1 介绍 重定向通过UE接收LTE小区的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触发 重定向过程在3GPP TS36 331中的 5 3 8节定义 10 1 3 3 2 LTE 向 WCDMA 重定向 UE 应该在 Tconnection release redirect WCDMA时间内进行 RRC 连接释放并重定向到 WCDMA 小区 时间延迟 Tconnection release redirect WCDMA 为 LTE PDSCH 信道承载的 RRC 命令 RRCConnectionRelease 的最后一个 TTI 结束时刻起 到 UE 开始在目标 WCDMA 小区上发送随机接入之间的时间 不应超过 Tconnection release redirect WCDMA TRRC procedure delay Tidentify WCDMA TSI WCDMA TRA QB CU Z11 298 2014 中国联通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 总体技术要求 V3 0 18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 目标 WCDMA 小区被认为时可检测的 至少在一次信道抽样中 满足 CPICH Ec Io 15 dB 且 SCH Ec Io 15 dB 其中 SCH Ec Io 为主 同步码和辅同步码由共同决定且权值相同 TRRC procedure delay 处理接收到的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引入的时延 小于110ms Tidentify WCDMA 识别目标WCDMA小区的时间 不超过500ms TSI WCD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