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静力学典型习题+答案_第1页
《理论力学》静力学典型习题+答案_第2页
《理论力学》静力学典型习题+答案_第3页
《理论力学》静力学典型习题+答案_第4页
《理论力学》静力学典型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 试画出图示各结构中构件 AB 的受力图 1 4 试画出两结构中构件 ABCD 的受力图 1 5 试画出图 a 和 b 所示刚体系整体各个构件的受力图 1 5a 1 5b 1 8 在四连杆机构的 ABCD 的铰链 B 和 C 上分别作用有力 F1和 F2 机构在图 示位置平衡 试求二力 F1和 F2之间的关系 解 杆 AB BC CD 为二力杆 受力方向分别沿着各杆端点连线的方向 解法解法 1 解析法解析法 假设各杆受压 分别选取销钉 B 和 C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由共点力系平衡方程 对 B 点有 0 x F045cos 0 2 BC FF 对 C 点有 0 x F030cos 0 1 FFBC 解以上二个方程可得 221 63 1 3 62 FFF F2 FBC FAB B 45o y x FBC FCD C 60o F1 30o x y 解法解法 2 几何法几何法 分别选取销钉 B 和 C 为研究对象 根据汇交力系平衡条件 作用在 B 和 C 点上的力构成封闭的力多边形 如图所示 对 B 点由几何关系可知 0 2 45cos BC FF 对 C 点由几何关系可知 0 1 30cosFFBC 解以上两式可得 21 63 1 FF 2 32 3 在图示结构中 二曲杆重不计 曲杆在图示结构中 二曲杆重不计 曲杆 ABAB 上作用有主动力偶上作用有主动力偶 M M 试求 试求 A A 和和 C C 点处的约束力 点处的约束力 解 BC 为二力杆 受力如图所示 故曲杆 AB 在 B 点处受到约束力的方向沿 BC 两点连线的方向 曲杆 AB 受到主动力偶 M 的作用 A 点和 B 点处的约束力必须 构成一个力偶才能使曲杆 AB 保持平衡 AB 受力如图所示 由力偶系作用下刚 体的平衡方程有 设力偶逆时针为正 0 M 0 45sin 10 0 MaFA a M FA354 0 其中 对 BC 杆有 3 1 tan a M FFF ABC 354 0 A C 两点约束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2 42 4 FBC FCD60o F1 30o F2 FBC FAB 45o 解 机构中 AB 杆为二力杆 点 A B 出的约束力方向即可确定 由力偶系作用下 刚体的平衡条件 点 O C 处的约束力方向也可确定 各杆的受力如图所示 对 BC 杆有 0 M 030sin 2 0 MCBFB 对 AB 杆有 AB FF 对 OA 杆有 0 M 0 1 AOFM A 求解以上三式可得 方向如图所示 mNM 3 1 NFFF COAB 5 2 62 6 求求最后最后简化结果 简化结果 解 2 6a 坐标如图所示 各力可表示为 jFiFF 2 3 2 1 1 iFF 2 jFiFF 2 3 2 1 3 先将力系向 A 点简化得 红色的 jFiFFR 3 kFaM A 2 3 方向如左图所示 由于 可进一步简化为一个不过 A 点的力 绿 AR MF 色的 主矢不变 其作用线距 A 点的距离 位置如左图所示 ad 4 3 2 6b 同理如右图所示 可将该力系简化为一个不过 A 点的力 绿色的 主矢为 iFFR 2 其作用线距 A 点的距离 位置如右图所示 ad 4 3 简化中心的选取不同 是否影响简化中心的选取不同 是否影响最后最后的简化结果 的简化结果 是是 2 132 13 解 整个结构处于平衡状态 选择滑轮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 列平衡方程 坐标一般以水平向右为 x 轴正向 竖直向上为 y 轴正向 力偶以逆时针为正 0 x F0sin Bx FP 0 y F0cos PPFBy 选梁 AB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 列平衡方程 0 x F0 BxAx FF 0 y F0 ByAy FF 0 A M0 lFM ByA 求解以上五个方程 可得五个未知量分别为 AByBxAyAx MFFFF 与图示方向相反 sinPFF BxAx 与图示方向相同 cos1 PFF ByAy 逆时针方向 lPM A cos1 2 182 18 解 选 AB 杆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A M 0coscos 2cos lF l G a ND 0 y F0cos FGND 求解以上两个方程即可求得两个未知量 其中 D N 3 1 2 2 arccos lGF aGF 未知量不一定是力 未知量不一定是力 以下几题可看一看 以下几题可看一看 2 272 27 解 选杆 AB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下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运用力对轴之矩 运用力对轴之矩 0 y M 0tansincostan 2 1 cFcFcP BCBC NFBC 6 60 0 x M 0sin 2 1 aFcFaP BCB NFB100 由和可求出 平衡方程可用来校核 0 y F 0 z F AzAy FF 0 x M 思考题 思考题 对该刚体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是几个 2 292 29 解 杆 1 2 3 4 5 6 均为二力杆 受力方向沿两端点连线方向 假设各杆 均受压 选板 ABCD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该力系为空间任意力系 采用 六矩式平衡方程 0 DE M045cos 0 2 F0 2 F 0 AO M045cos45cos45cos 000 6 aFaF 受拉 FF 2 2 6 受压 0 BH M045cos45cos 0 6 0 4 aFaF FF 2 2 4 0 AD M045sin45cos 00 61 aFaFaF 受压 FF 2 21 1 受拉 0 CD M045sin 0 31 aFaFaF FF 2 1 3 0 BC M045cos 0 453 aFaFaF0 5 F 本题也可以采用空间任意力系标准式平衡方程 但求解代数方程组非常麻烦 类似本题的情况采用六矩式方程比较方便 适当的选择六根轴保证一个方程求保证一个方程求 解一个未知量 避免求解联立方程解一个未知量 避免求解联立方程 2 312 31 力偶矩力偶矩cmNM 1500 解 取棒料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0 0 O y x M F F 0 2 045sin 045cos 21 1 0 2 2 0 1 M D FF NpF NpF 补充方程 22 11 NfF NfF s s 五个方程 五个未知量 可得方程 s fNFNF 2211 0222 2 MfDpfM SS 解得 当时有 491 4 223 0 21 SS ff491 4 2 S f 0 1 2 1 2 2 2 1 S S f fp N 即棒料左侧脱离 V 型槽 与提议不符 故摩擦系数 223 0 S f 2 332 33 解 当时 取杆 AB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0 45 列平衡方程 0 0 0 A y x M F F 0sin 2 cossinsincos 0cos 0sin BA pCATCAT pTF TF S N 附加方程 NSS FfF 四个方程 四个未知量 可求得 sSN fTFF 646 0 s f 2 352 35 解 选棱柱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假设棱柱边长为 a 重为 P 列平衡 方程 0 0 0 x B A F M M 0sin 0 32 sin 2 cos 0 32 sin 2 cos PFF a P a PaF a P a PaF BA NA NB 如果棱柱不滑动 则满足补充方程时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解以 NBsB NAsA FfF FfF 2 1 上五个方程 可求解五个未知量 其中 NBBNAA FFFF 1 32 3 tan 12 21 ss ss ff ff 当物体不翻倒时 则 0 NB F 2 0 60tan 即斜面倾角必须同时满足 1 式和 2 式 棱柱才能保持平衡 3 10 解 假设杆 AB DE 长为 2a 取整体为研究对 象 受力如右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C M02 aFBy0 By F 取杆 DE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 衡方程 0 H M0 aFaFDyFFDy 0 B M02 aFaFDxFFDx2 取杆 AB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与假设方向相反 0 y F0 ByDyAy FFFFFAy 与假设方向相反 0 A M02 aFaF BxDx FFBx 与假设方向相反 0 B M02 aFaF DxAx FFAx 3 12 解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C M0 xFbFD F b x FD FCx FCy FBx FBy FCx FCy FD 取杆 AB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A M0 xFbFB F b x FB 杆 AB 为二力杆 假设其受压 取杆 AB 和 AD 构成的组合体为研究对象 受 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E M 0 2 2 2 b Fx b F b FF ACDB 解得 命题得证 FFAC 注意 销钉注意 销钉 A 和和 C 联接三个物体 联接三个物体 3 14 解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由于平衡条件可知该力系对任一点之矩为零 因此有 0 A M0 MMFM BA 即必过 A 点 同理可得必过 B 点 也就是和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 B F A F A F B F 反且共线的一对力 如图所示 FA FB 取板 AC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C M045cos45sin 00 MbFaF AA 解得 方向如图所示 ba M FA 2 3 20 解 支撑杆 1 2 3 为二力杆 假设各杆均受压 选梁 BC 为研究对象 受力 如图所示 其中均布载荷可以向梁的中点简化为一个集中力 大小为 2qa 作 用在 BC 杆中点 列平衡方程 受压 0 B M0245sin 0 3 MaqaaF 2 2 3 qa a M F 选支撑杆销钉 D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右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受压 0 x F045cos 0 31 FF qa a M F2 1 受拉 0 y F045sin 0 32 FF 2 2 qa a M F 选梁 AB 和 BC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与假设方向相反 0 x F045cos 0 3 FFAx 2 qa a M FAx 0 y F0445sin 0 32 qaPFFFAyqaPFAy4 0 A M0345sin242 0 32 MaFaqaaPaFM A D F3 F2 F1x y 逆时针 MPaqaM A 24 2 3 21 解 选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右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A M022 aFaFByFFBy 0 B M022 aFaFAyFFAy 1 0 x F0 FFF BxAx 由题可知杆 DG 为二力杆 选 GE 为研究对象 作用于其上的力汇交于点 G 受力如图所示 画出力的三角形 由几何关系可得 FFE 2 2 取 CEB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C M045sin 0 aFaFaF EByBx 2 F FBx 代入公式 1 可得 2 F FAx 3 24 解 取杆 AB 为研究对象 设杆重为 P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FAx FAy FBx FBy 0 A M 060cos 2 3 3 0 1 r PrN 93 6 1 NN 0 x F060sin 0 1 NFAx 6 NFAx 0 y F060cos 0 1 PNFAy 5 12NFAy 取圆柱 C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x F030cos30cos 00 1 TN 93 6NT 注意 由于绳子也拴在销钉上 因此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得的注意 由于绳子也拴在销钉上 因此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得的 A 处的约束力不处的约束力不 是杆是杆 AB 对销钉的作用力 对销钉的作用力 3 27 解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设杆长为 L 重为 P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1 0 A M 0cos 2 2sin2 L PLFN tan2 P FN 取杆 BC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2 0 B M 0coscos 2 sin LF L PLF sN PFS 补充方程 Nss FfF 将 1 式和 2 式代入有 即 2 tan s f 0 10 3 29 证明 1 不计圆柱重量 法 1 取圆柱为研究对象 圆柱在 C 点和 D 点分别受到法向约束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分别以全约束力来表示 如图所示 如圆柱不被挤出而处于平衡状态 RDRC FF FAx FAy FN Fs P P 则等值 反向 共线 由几何关系可知 与接触点 C D 处法 RDRC FF RDRC FF 线方向的夹角都是 因此只要接触面的摩擦角大于 不论 F 多大 圆柱不 2 2 会挤出 而处于自锁状态 法 2 解析法 首先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A M0 lFaFND F a l FND 再取杆 AB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A M0 lFaFNC NDNC FF a l F 取圆柱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假设圆柱半径为 R 列平衡方程 0 O M0 RFRF SDSCSDSC FF 0 x F0cossin SDSCNC FFF FND FSD o FAx FAy NDNCSDSC FFFF cos1 sin cos1 sin 由补充方程 可得如果 NDSDSDNCSCSC FfFFfF 2 tan 2 tan cos1 sin SDSC ff 则不论 F 多大 圆柱都不被挤出 而处于自锁状态 证明 2 圆柱重量 P 时 取圆柱为研究对象 此时作用在圆柱上的力有重力 P C 点和 D 点处的全约束 力 如果圆柱保持平衡 则三力必汇交于 D 点 如图所示 全约束力 RDRC FF 与 C 点处法线方向的夹角仍为 因此如果圆柱自锁在 C 点必须满足 RC F 2 1 2 tan cos1 sin SC f 该结果与不计圆柱重量时相同 只满足只满足 1 式时式时 C 点无相对滑动 但在点无相对滑动 但在 D 点有点有 可能滑动可能滑动 圆柱作纯滚动圆柱作纯滚动 再选杆 AB 为研究对象 对 A 点取矩可得 F a l FNC 由几何关系可得 2 F a l FSC 2 tan 2 cos a Fl FRC 法 1 几何法 圆柱保持平衡 则作用在其上的三个力构成封闭得力三角形 如图所示 由几 P FRD FRC 2 何关系可知 sin 2 180 180sin 00 RC FP 将 2 式代入可得 cos1 sin tan FlPa Fl 因此如果圆柱自锁在 D 点必须满足 3 cos1 sin tan FlPa Fl fSD 即当同时满足 1 式和 3 式时 圆柱自锁 命题得证 法 2 解析法 取圆柱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x F0cossin SDSCNC FFF 0 y F0cossin NCSCND FFPF 解得 F a l FF SDSC 2 tan 2 tansin cos a Fl PFND 代入补充方程 NDSDSD FfF 可得如果圆柱自锁在 D 点必须满足 3 cos1 sin tan FlPa Fl fSD 即当同时满足 1 式和 3 式时 圆柱自锁 命题得证 3 30 解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0 y x F F 02 0 PFFF FF NEND SESD 由题可知 杆 AC 为二力杆 作用在杆 BC 上的力有主动力 以及 B 和 C 处F 的约束力和 由三力平衡汇交 可确定约束力和的方向如图所示 B F AC F B F AC F 其中 杆 AC 受压 3 1 tan 取轮 A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设的作用线与水平面交于 F 点 列平 AC F 衡方程 0 A M0 DSD MRF 0 F M0 DND MRPF 取轮 B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设的作用线与水平面交于 G 点 列平 B F 衡方程 0 B M0 RFM SEE 0 G M0tan RFPM NEE 解以上六个方程 可得 FPFND 4 1 FPFNE 4 3 FFF SESD 4 1 FRMM ED 4 1 若结构保持平衡 则必须同时满足 NDD FM NEE FM NDsSD FfF NEsSE FfF 即 P Rf Pf f Pf P R P R F s s s s 4 31 4 1 4 3 4 4 min 因此平衡时的最大值 此时 F36 0 max F 091 0 NFF SESD 91 0cmNMM ED 3 35 解 由图可见杆桁架结构中杆 CF FG EH 为零力杆 用剖面 SS 将该结构分 为两部分 取上面部分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受拉 0 C M0346cos 1 GH FFF 58 14 1 kNF 受拉 0 x F0sin 31 H FFF 3 31 3 F 受压 0 y F0cos 12 G FFF 3 18 2 F 3 38 解 假设各杆均受压 取三角形 BCG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受压 0 x F0 CD FFFFCD 取节点 C 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0 y x F F 0sin45sin 0cos45cos 0 0 CGBC CGCDBC FF FFF 其中 解以上两个方程可得 受压 22 21 tan FFBC586 0 3 40 解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0 A M0322 aFaFaFBFFB5 2 用截面 S S 将桁架结构分为两部分 假设各杆件受拉 取右边部分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受拉 0 C M03 2 aFaFaFB FF 6 7 2 受拉 0 X F02 21 FFF FF 6 5 1 AB C 3 4 5 FAy FAx FB C S S 4 1 解 1 选定由杆 OA O1C DE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该系统具有理想约束 作用 在系统上的主动力为 M FF 2 该系统的位置可通过杆 OA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完全确定 有一个自由度 选参数 为广义坐标 3 在图示位置 不破坏约束的前提下 假定杆 OA 有一个微小的转角 相 应的各点的虚位移如下 AOrA BOrB COr C1 DOrD 1CB rr ED rr 代入可得 EA rr 30 4 由虚位移原理有 0 i FW 0 30 EMEMA rFFrFrF 对任意有 物体所受的挤压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0 E r FFM30 4 4 解 4a 1 选杆 AB 为研究对象 该系统具有理想约束 设杆重为 P 作用在杆上的主动 力为重力 2 该系统的位置可通过杆 AB 与 z 轴的夹角 完全确定 有一个自由度 选参 数 为广义坐标 由几何关系可知 tan a h 杆的质心坐标可表示为 cos 2tan la zC 3 在平衡位置 不破坏约束的前提下 假定杆 AB 逆时针旋转一个微小的角度 则质心 C 的虚位移 sin 2sin 2 la zC 4 由虚位移原理有 0 i FW 0 sin 2sin 2 la PzP C 对任意有 0 0sin 2sin 2 la 即杆 AB 平衡时 3 1 2 arcsin l a 解 4b 1 选杆 AB 为研究对象 该系统具有理想约束 设杆重为 P 作用在杆上的主动 力为重力 2 该系统的位置可通过杆 AB 与 z 轴的夹角 完全确定 有一个自由度 选参 数 为广义坐标 由几何关系可知 sin R zA 杆的质心坐标可表示为 cos 2sin lR zC 3 在平衡位置 不破坏约束的前提下 假定杆 AB 顺时针旋转一个微小的角度 则质心 C 的虚位移 sin 2 cos sin 2 lR zC 4 由虚位移原理有 0 i FW 0 sin 2 cos sin 2 lR PzP C 对任意有 0 0sin 2 cos sin 2 lR 即平衡时角满足 0sincos2 3 lR 4 5 解 1 选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 此系统包含弹簧 设弹簧力 且 21 F F 21 FF 将弹簧力视为主动力 此时作用在系统上的主动力有 以及重力 21 F FP 2 该系统只有一个自由度 选定为广义坐标 由几何关系可知 sin azz BA 3 在平衡位置 不破坏约束的前提下 假定有一个微小的虚位移 则质心 的虚位移为 cosazzz BAC 弹簧的长度 在微小虚位移 下 2 sin2 al 2 cosal 4 由虚位移原理有 0 i FW 0 2 coscos 22 aFPalFzP C 其中 代入上式整理可得 22 sin2 2 a akF 0 2 2 cossin2 cos2 a kaP 由于 对任意可得平衡时弹簧刚度系数为 0 a0 2 cossin2 cos2 a P k 4 6 解 解除 A 端的约束 代之以 并将其视为主动力 此外系统 AAyAx MFF 还受到主动力的作用 系统有三个自由度 选定 A 点的位移MFFF 321 和梁 AC 的转角为广义坐标 AA yx 1 在不破坏约束的前提下给定一组虚位移 0 0 0 AA yx 如图所示 由虚位移原理有 0 i FW 0 AAx xF 对任意可得 0 A x 0 Ax F 2 在不破坏约束的前提下给定一组虚位移 0 0 0 AA yx 如下图所示 由虚位移原理有 0 i FW 1 0 332211 MyFyFyFyF AAy 由几何关系可得各点的虚位移如下 AC yyyy 31 AC yyy 3 1 3 1 2 AC yy 3 1 3 1 代入 1 式 0 3 1 3 1 321 AAy yMFFFF 对任意可得 方向如图所示 0 A x 4 kNFAy 3 在不破坏约束的前提下给定一组虚位移 0 0 0 AA yx 如上图所示 由虚位移原理有 0 i FW 2 0 332211 MyFyFyFM A 有几何关系可得各点的虚位移如下 2 1 y 3 3 C yy 2 y 代入 2 式 0 32 321 MFFFM A 对任意可得 逆时针方向 0 7mkNM A 4 7 解 将均布载荷简化为作用在 CD 中点的集中载荷 大小为 3 Fq6 1 求支座 B 处的约束力 解除 B 点处的约束 代之以力 并将其视为主动力 系统还受到主动力 B F 的作用 如图所示 在不破坏约束的前提下 杆 AC 不动 梁MFFF 321 CDB 只能绕 C 点转动 系统有一个自由度 选转角为广义坐标 给定虚位移 由虚位移原理有 0 i FW 1 0150cos45cos 33 0 22 0 yFyFMrF BB 各点的虚位移如下 26 B r 9 2 y 3 3 y 代入 1 式整理可得 0 3 2 39 6 32 FFMFB 对任意可得 方向如图所示 0 6 18kNFB 2 求固定端 A 处的约束力 解除 A 端的约束 代之以 并将其视为主动力 系统还受 AAyAx MFF 到主动力的作用 系统有三个自由度 选定 A 点的位移MFFF 321 和梁 AC 的转角为广义坐标 AA yx 2a 求 Ax F 在不破坏约束的前提下给定一组虚位移 0 0 0 AA yx 此时整个结构平移 如上图所示 由虚位移原理有 0 i FW 2 0120cos 0 2211 xFxFxF AAx 各点的虚位移如下 A xxx 21 代入 2 式整理可得 0 5 0 21 AAx xFFF 对任意可得 方向如图所示 0 A x 2 kNFAx 2b 求 Ay F 在不破坏约束的前提下给定一组虚位移 0 0 0 AA yx 此时梁 AC 向上平移 梁 CDB 绕 D 点转动 如上图所示 由虚位移原理 有 0 i FW 3 030cos 0 2233 MyFyFyF AAy 各点的虚位移如下 AC yyyy 2 1 2 1 32 A yy 6 1 3 1 2 代入 3 式整理可得 0 6 1 4 3 2 1 23 AAy yMFFF 对任意可得 方向如图所示 0 A y 8 3kNFAy 2c 求 A M 在不破坏约束的前提下给定一组虚位移 0 0 0 AA yx 此时梁 AC 绕 A 点转动 梁 CDB 平移 如上图所示 由虚位移原理 有 0 i FW 4 0120cos 0 2211 xFxFM A 各点的虚位移如下 3 1 x 6 2 C xx 代入 4 式整理可得 0 33 21 FFM A 对任意可得 顺时针方向 0 24mkNM A 4 8 解 假设各杆受拉 杆长均为 a 1 求杆 1 受力 去掉杆 1 代之以力 系统有一个自由度 选 AK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1 P 为广义坐标 如上图所示 在不破坏约束的条件下给定一组虚位移 此时三 角形 ADK 形状不变 绕 A 点转动 因此有 且 KArDAr KD arar KD 3 滑动支座 B 处只允许水平方向的位移 而杆 BK 上 K 点虚位移沿铅垂方向 故 B 点不动 三角形 BEK 绕 B 点旋转 且 EBrE arr DE 对刚性杆 CD 和杆 CE 由于 因此 由虚位ECrDCr ED 0 C r 移原理有 0 i FW 060cos60cos 0 1 0 11 ED rPrPF 代入各点的虚位移整理可得 0 2 11 aPF 对任意可得 受压 0 2 1 1 F P 2 求杆 2 受力 去掉杆 2 代之以力 系统有一个自由度 选 BK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2 P 为广义坐标 如上图所示 在不破坏约束的条件下给定一组虚位移 杆 AK 绕 A 点转动 因此有 且 KArK arK3 同理可知 B 点不动 三角形 BEK 绕 B 点旋转 且 EBrE arE arr DE 杆 AD 绕 A 点转动 由刚性杆 DE 上点 E 的虚位移可确定 D 点位DArD 移方向如图所示 且 arr ED 同理可知 由虚位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