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同步评价试题弹力和弹簧测力计_第1页
八年级下同步评价试题弹力和弹簧测力计_第2页
八年级下同步评价试题弹力和弹簧测力计_第3页
八年级下同步评价试题弹力和弹簧测力计_第4页
八年级下同步评价试题弹力和弹簧测力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时 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 知道什么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知道形变越大 弹力越大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 构 乐于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认识 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 初步了解弹性势能 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 关注 体会科学技术的应用的价值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形变能产生力 这个力叫非弹性力 B 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 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属于弹力 C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 物体形变就越小 D 弹簧测力计利用了物体的形变与力的关系 2 力的单位是 A 牛顿 B 千克 C 毫米 D 秒 3 下列关于弹性势能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不具有能量 B 发生弹性形变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C 物体受到力体积发生变化 物体一定没有弹性势能 D 物体的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无关 4 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正确是 A 弹簧测力计根据弹簧受到外力越大 物体形变越大原理制成的 B 弹簧测力计一般都有量程 没有分度值 C 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一定要竖直放置 不能倾斜 D 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 一定要注意观察标尺的零刻线 分度值和量程 5 某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下 其中错误的是 A 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B 使用前应先调零 C 只要力的大小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这些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来测量这个力 D 使 用弹簧测力计时 记录数据的同时要记录力的单位 6 小华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 归纳一些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其中错误的是 A 所测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的最大值 B 弹簧测力计必须水平放置 进行物体受力的测量 C 并避免弹簧测力计指针 挂钩 与外壳摩擦 D 使用前 要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位置 7 如图 7 1 所示 为了能够说明力越大 弹簧伸长就越长 现有两个弹簧 两个质量不 2 等的小球 A B 质量分别为 5N 和 2N 则哪根弹簧上的弹性势能大 填上方 下 方 8 如图 7 2 所示 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弹簧上 观察比较图 a b 可 知人手作用在弹簧上 可以使弹簧发生 而此时弹簧 a b 的弹性 势能 大 填 a 大 b 大 或 一样大 9 小明对弹力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中正确的是 A 弹力仅仅是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时 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力吸引力 B 在弹性限度以内 弹簧的长度越长 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C 锻炼身体用的弹簧拉力器挂满弹簧后 拉得越长 产生的弹力越小 D 在运动场上撑杆跳高运动员用的撑杆 利用了撑杆受力时所产生的弹性形变 10 如图所示 圆盘弹簧测力计示意图 弹簧上端通过一个螺旋固定在外壳 上 L 是这个螺旋的螺母 调节 L 可以改变弹簧上端的上下位置 弹簧的 下端通过卡子 K 和齿条相连 齿条紧贴在齿轮上 当齿轮上下移动时 便 会带动齿轮转动 指针是固定在齿轮上的 齿轮转动 指针也跟着转动 因 此 齿条上的钩子挂上一个重物时 指针就指着一定的示数 通常 L 是安 装在测力计的外面的 而 K 必须要打开外壳后才能调节 调节弹簧测力计 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a 旋紧螺母 使弹簧上端往上移 b 放松螺母 使弹簧上端往下移 c 把卡子 K 往上移 缩短弹簧的长度 d 把卡子 K 往下移 增加弹簧的长度 1 如果这个弹簧测力计在不测量时 指针不指零 而是指在大于零的位置 应如何调节 2 如果这个弹簧测力计在不测量时指针指在零点 在测量标准的 10 kg 重物时 指针指 着 960N 应如何调节 11 如图所示 当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落下 与蹦床接触的过程中 蹦床表面发生 而获得 能 12 小明在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时 发现用力拉弹簧时 开始时 不会感 到太费力 可越向外拉 感觉越费力 这是什么原因 试解释一下 13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意大小的力 B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不是均匀的 C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 D 弹簧测力计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 14 如图所示 是两个弹簧测力计 若甲弹簧测力计测得的物体的弹力为 1 8N 请在图中标出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 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当它受到另 一物体的弹力时 指针如图乙所示 则乙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5 小明使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拉力 但是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与实际值有较大的误 差 试猜想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至少提出 2 点 1 自我评价 3 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正误判断 2 主要错误订正 课时 2 重力 1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 并能判断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 知道重心的概念 通过观察和实验 感知重力的存在 能找到物体重心位置 3 会利用弹簧测力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尝试用数据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4 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初步认识重力势能 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势能 1 下表是学习了重力知识后 利用列表的方式归纳了质量和重力的区别及联系 结合所学知 识 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2 某同学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该同学想法的 正确与否 要求 器材自己选择 写明探究方案的设计步骤 3 猜想一下地球如果失去重力情况下的场景 试列举出 2 个两个场景 并进行适当的描述 4 下列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 向空中上抛一只篮球 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上的重力作用 B 汽车在下斜坡时 受到的重力方向垂直于坡面 C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上 D 地面的附近的物体在没有其他物体支持的时候 会落向地面 是受到重力的原因 5 小明对重力有以下四种认识 其中正确的是 A 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B 重力不随物体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C 粉笔在使用过程中 质量变小 重力变小 D 空中上升的气球 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6 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 错将物体挂在拉环上 如图所示 当物体静止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10N 则物体的重力 A 一定大于 10N B 一定小于 10N C 一定等于 10N 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4 7 某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 实验记录如下表 1 在探究过程中 需要的 测量工具有 2 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 G m 的平均值 3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 得出的结论是 8 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 B 物体重力大小始终是不随位置而变化的 C 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 D 南极的生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9 下列哪个物体所受的重力接近于 10N A 一支铅笔 B 一升水 C 一张课桌 D 一台电视机 10 空中随风飞舞的一片羽毛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落到地面上 在此过程中 羽毛 A 一定不受地球吸引 B 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上 C 羽毛重心肯定不在羽毛上 D 羽毛受到的重力无法测量出来 11 神州号 载人飞船上了太空后 则当飞船在月球降落后 其受到月球的吸引力是地球 上的 1 6 若宇航员的质量为 60kg 那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受到的吸引力大约 12 关于物体的重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心处 B 不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C 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片状物体 可以通过悬挂法找到其重心位置 D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所以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13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快速找出一支筷子的重心 14 有一段弯成直角的粗细均匀的铁丝 如图所示 铁丝的两边 AB 和 BC 的 长度是相等的 请猜想一下 这个 L 形铁丝的重心在哪里 试在图中标 出 为了验证你的猜想 请设计一个方案 来说明 你的猜想 可以结合画图说明 15 某同学在探究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他 把不同质量的砝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 测量它们 所受重力的数据记录在如图表格中 请在图中的坐 标中画出重力和质量关系的图线 并根据图像得出 的结论是 A C B 5 1 自我评价 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正误判断 2 主要错误订正 课时 3 摩擦力 1 通过观察和实验 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能区分静摩擦力 滑动 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知道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2 能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了解摩擦力在生产 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 以及增大和减 小摩擦力的途径 1 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走路时 脚与地面的摩擦力是方向与人前进方向相反 B 机动车启动时 机车的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 C 在用卷笔刀削铅笔时 铅笔和卷笔刀内孔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D 钉入木板的钉子不易拔出来 是因为钉子受到板较大的吸引力缘故 2 小明对摩擦力有如下四点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A 摩擦力都是有害的 B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前进的方向 C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无关 D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 用 6N 的水平拉力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增大为 12N 时 此时水平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的大小将变 填 大 小 或不变 4 放在竖直的磁性黑板上的黑板擦 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但它不会掉下来 其主要 原因是 A 它受到磁性黑板的吸引力 B 它受到磁性黑板的静摩擦力 C 它对黑板有吸引力 D 它受到磁性黑板的滑动摩擦力 5 锯木头的锯子的锯齿都是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上 这是因为 A 这样使锯齿更锋利 B 这样使锯更耐受撞击 C 锯用得太久 齿被撞歪了 D 可以使锯口加宽 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 6 摩擦力与生活息息相关 试列举出生活中减小有害摩擦的 3 个不同事例 并说明每种事例 中利用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什么 7 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 使木块 沿水平方向长木板滑动 从而可以测出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并 改变木块上砝码的数量 从而改变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压力 把棉布 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 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实验的过程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6 则 1 在操作中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动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除了要匀速拉动外 还应注 意实验桌要 弹簧测力计拉木块的方向要 2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的数据 比较表 1 中实验 1 2 3 可以得出的结论 比较表 2 中实验 1 2 3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8 如图所示 同一水平桌面上 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个一个 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 面谁更粗糙 请你只利用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写出实验的步骤 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根据现象 得到结论 9 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请你从以下器材中 选出部分器材 设计一个实验 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现有器材如下 a 斜面 b 带钩的正方体木块 c 带钩的 长方体木块 d 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e 几条毛巾 f 直尺 g 弹簧测力计 h 硬纸板 1 你所需的实验器材是 用器材前面的字母符号表示 2 简述主要 的实验步骤如下 10 设想一下假若生活中失去了摩擦力会是怎样的场景 提出 2 个场景 并进行适当的描述 11 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 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 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 知识 例如 A 轮胎上刻有花纹 B 车轮做成圆形 C 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 D 在转动 部分添加润滑油 E 脚踏板凹凸不平 F 刹车时用力捏闸 G 车轴处装有滚珠 H 车的 把手上有凹槽 1 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 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 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 通过增大压力而增 大摩擦的是 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 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小摩擦的是 2 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 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朝 填 前 或 后 3 请你大胆发挥想象 假如没有摩擦 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12 小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 利用如图示的装置 记录 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 7 钩码质量 kg050100150200250300350 指针位置 cm 123456 578 1 分析实验数据 你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2 你根据实验结果在实际的应用中可制成 1 我评价 题 号123456789101112 正误判断 2 主要错误订正 课时 4 力 力的相互作用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认识力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改变形状体积 改变物体运动 方向以及运动快慢 2 知道力的三要素 能用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1 体育课上 小明用力将铅球向斜上方推了出去 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上 地面被砸了一个小坑 在这段过程的各个阶段 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 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后 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由 变为 2 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 受到重力的方向是 3 铅球以某个速度落向地面 这是受到 作用的结果 铅球落地后 会运动 一小段距离后 最终会因受到地面的 而停下来 保持静止状态 2 如图所示 小华坐在玄武湖的游船上玩耍 当他在船上用力推另一 个小船 能够把另一个小船推开而小华所坐的小船保持静止吗 为什 么 3 在下图所指的四个力中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4 下列现象中 物体 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开动汽车从静止变为运动 B 汽车急刹车 从运动变为静止 C 降落伞从空中匀速降落 D 汽车匀速转弯 5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 错误的是 8 A 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B 施力的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C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D 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受力情况无关 6 如图所示 将一根弹簧测力计挂在天花板上 某 人用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于弹簧 已知 F1 F2 观察比较 a b c 图 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7 如果一个物体的只受两个力的作用 这两个力的 三要素 完全相同 那么 这个物体 A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8 如图所示 使用一薄钢条的下段固定 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 使其发生甲 乙 丙 丁各图中所示的形变 如果 F1 F3 F4 F2 那么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 图是 和 9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10 图甲是运动员射点球 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图乙是守门员奋勇地把球接住 球由运动变 为静止 这表明 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 图丙中 运动员在用头顶球时 对头的施 力体是 人头对 飞来的球施力撞击 使球沿原来 运动相反方向运动 由此可知 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11 在江苏省科学宫内 有一个风洞实验室 一架飞机模型固定在托盘的 测力计上 如图所示 当无风时 托盘测力计示数为 15N 当迎面吹着 飞机的风速达到 20m s 时 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 7N 请你画出飞机在有 9 风时受到的举力的图示 12 给你两支弹簧测力计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说明下列结论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 施力 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1 自我评价 题 号123456789101112 正误判断 2 主要错误订正 单元自我测试卷 A 1 下列不是力的弹力作用效果的是 A 改变物体体积 B 改变物体形状 C 改变物体密度 D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 如果地球上的物体没有重力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河水不能向低处随意流动 B 水壶里的水无法倒入人口中 C 人一跳就可能离开地球 D 物体失去了质量 3 一个同学自己动手自制弹簧测力计 他找来一根弹簧 一把刻度尺 并借 来若干 50g 的钩码 他在弹簧下挂上数量不同的砝码 并记录弹簧伸长的长 度 得到的数据如下 那么 这个同学自制的弹簧测力计最大刻度值和分度值分别为 4 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如图所示 长征系列火箭的起飞 推力为 3 106N 请在图中按所给的标度 画出火箭上升过程中受到推力的 图示 5 如图所示 是一块教学用的等腰直角三角板 它的重心位置在 A 因三角板中间是空的 所以没有确定的重心 B 在直角的顶点 C 在斜边的中点 D 在底边中线上的某一点 6 如图所示 是小球放在斜面上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是 7 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桌面是否水平 当它把东西方向放置 人在水平仪南方观看 重 垂线偏在下面锥体的左方 当把它在桌面上南北方向放置 人在水平仪的东 西方向观看 重垂线偏在锥体的右方 说明此时桌面情况是 A 东北高 西南低 B 西北高 东南低 C 东南高 西北低 D 西南高 东北低 8 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不是均匀的 10 B 弹簧测力计只能测力 不能测物体受到的重力 C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必须在撤去外力时 才能读数 D 弹簧测力计的不仅能竖直方向上使用 而且有时也可以在倾斜方向使用 9 如图所示 使用一薄钢条的下段固定 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 使其发生甲 乙 丙 丁各图中所示的形变 如果 F1 F3 F4 F2 那么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 是 10 如图所示 用绳子系住 小球 靠在墙上 物体重 16N 绳受到 20N 拉力 试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11 某同学用最大刻度为 5N 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实验时 他用手拿住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测得如下数据 他去掉最后一次 600g 的砝码后 指 针回到 0 2N 的读数处 指出该同学操作错误所在 去掉错误部分 你从这个实验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弹簧测 力计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至少提出 2 点 12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这个结论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是成立的 但不能 确定在月球上是否成立 有资料反映 任何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物体在地球上所受到 的重力的 1 6 根据资料上的结论 如果在月球上进行探究 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有什么关系 的实验 其结果将会是怎样的 请你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 在下图的表格中填上你预期的数 据 在坐标中标出适当的数值 将表格中的数据绘成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像 13 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做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记录 11 1 分析比较序号 1 与 2 的实验数据 可得出的结论 2 分析比较序号 的实验数据 可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相同时 接触面越粗 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3 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还用到此研究方法有 14 在一定的拉力范围内 弹簧受拉力时伸长的长度可能与所受的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为了 验证这个猜想 给你一根弹簧 一个铁架台 一把较长的刻度尺和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请 你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个猜想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实验数据 并设 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单元自我测试卷 B 1 观察下面所示三副图 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2 如果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把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将 A 一定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B 一定产生不同的效果 C 可能效果相同 也可能不同 D 无法判断 3 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 如图所示 则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为 分度值为 若指针如图所指 则示数为 4 推自行车前进时 前后轮与地面的摩擦是 摩擦 然后轻捏左右两个刹车把手 使 推车前进稍感到有点费力 此时橡胶刹皮与前后轮钢圈间存在相互挤压作用 它们之间的摩 擦是 把自行车架起来 使后轮可以转动 慢慢转动脚踏 脚蹬的旋转通过两个大 小不同的齿轮和链条传到后轮 带动后轮转动 但此时后轮转动的自行车并不会向前进 只 有车轮与地面接触 当人骑上自行车 用脚踏脚蹬时 车才能前进 此时 使车启动的施力 物体不是后轮 而是 5 下图中 所表现的力不是弹力的是 6 关于 9 8N kg 的含义是 A 9 8N 等于 1kg B 9 8kg 等于 1N 实验次数接触面材料压力 N滑动摩擦力 N 1木块与木板40 8 2木块与木板61 2 3木块与毛巾62 5 12 C 质量为 9 8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1N D 质量为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9 8N 7 下列物体中接近与 1N 的物体是 A 2 个鸡蛋 B 10 个图钉 C 一台电风扇 D 一本物理书 8 下列关于摩擦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主要是减少压力和把接触面弄粗糙些 B 在地面上拖动重物时 常常在重物下面垫上圆木 这是为了减少摩擦 C 人走路时 脚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害摩擦 且摩擦力的方向与人行走方向一致 D 给机器上润滑油是为了增大有益摩擦力 9 下图是某同学画的两个力 F1和 F2的图示 仔细观察 比较图中哪个 力较大 A F1 B F2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10 体育课上小明和小华进行爬杆与爬绳索比赛 小明和小华体重相同 两人先后以相同的 姿势与速度顺着铁杆和绳子匀速向上爬 则 A 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因为绳子粗糙 B 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力要大些 C 爬绳和爬杆受到的摩擦力都一样 D 若爬绳和爬杆的速度不一样 则速度大的同学受到的摩擦力大 11 为了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人们采取了下面一些做法 自行车轮胎表面有凹凸花纹 螺丝刀的木柄上刻上一排凹槽 移动笨重的机器时 在机器下面垫上几根铁管 农用 脱粒机的皮带轮上常涂上皮带蜡 这些做法中 为了增大摩擦力的是 A B 只有 C D 12 用手握住一个啤酒瓶 瓶身保持竖直 如果增大握力 则 A 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 B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减小 D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13 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 分别用不同的力推它 F1 F3 F4 F2 使其发生 A B C D 各 图中所示的形变 则 A B C D 1 对比 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 对比 两图说明力的力的 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 对比 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14 通过探究同学们都知道 在某一点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即 G 和 m 成正比 但有同学根据公式 g G m 说 公式表明 在某一地点 g 和 G 成正比 你认 为他的说法正确吗 说出你的理由 15 生活中有许多的说法和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混淆的 小明为了澄清 质量和重力 的认识 进行了社会的调查和资料收集 下面是两段小明收集的材料 13 1 购买大米 蔬菜等商品 应该以质量 而不是重力 来标明单价 因为人们在买卖时 关心的是它的质量多少而不是重力的大小 因此 市场中应该用天平称量商品而不是用指针 测力计或来称量商品 2 举重比赛 比的是运动员的力气 运动员能不能举起杠铃和杠铃的重力有关 而不是 杠铃质量决定的 因此 举重记录所标明的应该是重力而不是质量 你认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评判 小明的说法正确与否 从实践角度看 应不应该遵循小明的 看法 谈谈你的观点 16 在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的过程中 一些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 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 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 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 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 长方体木块 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 1 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 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如图甲 步骤 2 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 如图乙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 使砝码与木块 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 比较 步骤 2 与 步骤 1 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步骤 3 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 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 不加砝码 用弹簧测力 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 如图丙 比较 步骤 3 与 步骤 1 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1 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为什么 2 步骤 2 的设计目的 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 A B C 中哪一个的正确与否 3 为了检验 猜想 C 是否正确 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 写出你所 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 4 在 步骤 2 中 若木块上方砝码的重为 0 5N 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 线匀速滑动时 则砝码与木块间摩擦力的大小 A 大于 0 5N B 大于零且小于 0 5N C 等于 0 5N D 等于零 5 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较多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 使它们保 持不变 进而寻找摩擦力的大小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控制变 量法 想想看 初中物理中在研究哪些问题时用到过这种方法 参照例 1 另举两例 例 1 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 2 例 3 17 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