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_第1页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_第2页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_第3页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_第4页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一、概念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痹证: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筋脉拘挛等。风寒湿邪侵袭后,经络阻滞,气血不畅,便能形成痹证。由于风寒湿邪各有偏重,所表现的症状也就各异。 如风胜者为“行痹”,风善变且上行,故以游走性疼痛为主,且多见于躯体上部;湿胜者为“着痹”,有湿则肿,因而肿较明显,且湿邪重着,故病变较多见于下肢;寒胜者为“痛痹”,寒主收引,而易致痛,故疼痛较为突出;又风寒湿邪留于经络,皆可郁而化热,或素为阳盛之体,内有蕴热,感受风寒湿邪,亦易化热,从而形成红肿热痛的“热痹”证。作用:祛除肌肉、经络、筋骨、关节间的风寒湿邪。部分还兼有止痛、舒筋、通络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二、性味归经多辛、苦,温,归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经。三、分类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四、注意痹证多属慢性疾患,为服用方便,可作酒剂或丸散常服,酒剂还能疏通经络,加强祛风湿药的功效。本类药物辛温香燥,易耗伤阴血,故阴亏血虚者应慎用。,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本类药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辛祛风、苦燥湿、温祛寒。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尤以止疼为特点。,独活,【来源】伞形科重齿毛当归的根。切片生用。,【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应用】 1.风湿痹痛。凡风寒湿邪痹着于肌肉关节者,无问新久,皆可应用,因其性下行,尤以下部之痹证为适宜。为治风湿痹痛主药。 2.风寒表证兼有湿邪者。本品能发散风寒湿邪而解表,但其发散之力较羌活弱,常与羌活同用,如羌活胜湿汤。【用法用量】煎服,39g。【注意】有化燥伤阴之弊,素体阴虚及血燥者慎用。内风证忌用。,羌活、独活 鉴别比较:相同点:祛风湿,止痹痛,解表。治风湿痹痛、风寒表证。然羌活解表力强,凡病邪在上在表,上半身风湿痹痛多用;独活善祛筋骨间风湿,凡病邪在下在里,下半身风湿痹痛多用。,威灵仙,【来源】毛茛科攀援性灌木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生用。,【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应用】 1.风湿痹痛。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脉,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止痹痛。凡风湿痹痛,麻木不仁,无论上下皆可用,为风湿痹痛要药。 2.诸骨鲠咽。可用本品煎汤,缓缓咽下,一般可使骨鲠消失。【用法用量】煎服,69g。,木瓜,【来源】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好。生用。,【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应用】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本品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去湿除痹,为久风顽痹、筋脉拘急的要药。性偏走下,故凡湿邪下注,脚气、足膝肿痛等均可应用。 2.吐泻转筋。木瓜治此症,一则使湿浊得化,中焦调和;二则舒筋活络,使吐利过多而致的腹痛挛急得以缓解。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证。【用法用量】煎服,69g。【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用。,其它祛风湿散寒药,川乌:大毒,祛风湿,温经止痛。用于寒痹痛、心腹冷痛、寒疝痛、跌打痛(麻醉作用)金钱白花蛇(银环蛇幼体)、蕲蛇(五步蛇)、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治风湿顽痹、半身不遂、惊风、破伤风、麻风、疥癣、恶疮。,五步蛇,乌梢蛇,药材蚕沙,家蚕,蚕沙,药材伸筋草,石松,伸筋草,路路通,枫香树,药材路路通,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本类药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祛风、苦降泄、寒清热。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秦艽,【来源】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粗茎秦艽,小秦艽,【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应用】1.风湿痹痛、肌肉或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秦艽能祛风湿,舒筋络。风湿痹证无问新久、或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但性偏微寒,痹证见发热、关节红肿等热象者尤为适宜。(风药多温燥而损阴,秦艽味虽苦,但因其性微寒而不化燥,所以前人称秦艽为“风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诸风药皆燥,惟秦艽偏润” 。说明秦艽祛湿邪而不损真阴的特点。)2.骨蒸潮热。为治疗阴虚骨蒸潮热的常用药。3.湿热黄疸。本品能清利湿热退黄疸,常与茵陈蒿、栀子等配伍。【用法用量】煎服,39g。,防己,【来源】防己科木质藤本粉防己(汉防己) 或马兜铃科草本植物广防己(木防己)的根。生用。,【性味归经】苦,寒。归膀胱、肺经。【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应用】1.痹证,尤宜于湿热偏胜者,症见骨节烦痛,屈伸不利。2.水肿、腹水、脚气浮肿。本品能利水、清下焦湿热。 一般认为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用法用量】 煎服,4.59g。【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体弱阴虚,胃纳不佳者慎用。,药材桑枝,桑枝(上肢病的引经药,祛风湿热痹、利关节),桑,豨莶,腺梗豨莶,药材豨莶草,豨莶草,药材臭梧桐,臭梧桐,臭梧桐,药材络石藤,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络石,药材穿山龙,穿龙薯蓣,穿山龙,药材丝瓜络,丝瓜,丝瓜络,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本类药物入肝肾经,祛风湿兼补肝肾、强筋骨(肝主筋、肾主骨),主要用于风湿日久,肝肾虚损,腰膝酸软无力等。,五加皮,【来源】五加科小灌木细柱五加根皮。切厚片生用。,【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应用】1.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本品辛散、苦泄,兼补益之功,尤用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2.肝肾不足,腰膝软弱及小儿行迟等。本品可补肝肾,强筋骨。 (浑身软如泥,离不开五加皮)【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做酒剂。,桑寄生,【来源】桑寄生科小灌木桑寄生的带叶茎枝。生用。,【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应用】1.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本品祛风湿,舒筋络,尤长于补肝肾,强筋骨。故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者更为适宜。2.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本品补肝肾而安胎,可治肝肾虚损,冲任不固之胎漏、胎动不安,常与艾叶、阿胶、杜仲、川续断等配伍。【用法用量】煎服,915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