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_第1页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_第2页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_第3页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_第4页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62016 年度山西中语会参评论文年度山西中语会参评论文 新课标新课标 下下 关于诗歌教学的一点思考关于诗歌教学的一点思考 临汾三中临汾三中 段段 卫卫 平平 2016 4 2 新课标新课标 下关于诗歌教学的一点思考下关于诗歌教学的一点思考 临汾三中临汾三中 段卫平段卫平 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新课标 以人为本 的理念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意识到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 的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 把 积累 感悟 熏陶 和 培养语感 作为语文课堂 教学的重要内容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形成语文能力 本文将 诗歌教学 作为开启语文世界的一扇小窗 通过讲述笔者诗歌教学中的一些经验 如 诵读玩 味 营造氛围 共情共鸣 激发想象 文化思考 等 力求达到以上目的 以 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与最高宗旨 关键词 关键词 新课标 诗歌教学 情感 想象 语文素养 正文 正文 新课标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和最高宗旨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 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这实际上告诉我们 语文 教育应确立终极目标 培养学生的一种终极关怀 它理应体现最美的人性 最丰富 的情感 提升学生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笔者仅以诗歌教学为例来进行阐述 诗歌是一种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的艺术形式 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以凝炼的 语言 含蓄的思想情感 深邃的意境感动读者 而诗歌欣赏则是一种积极的富于创 造性的精神活动 除了美学价值以外 还可以用来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学生 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中 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教师为了讲出诗歌之内在神韵 往 往费尽力气 从语言 语法 修辞各方面条分缕析 繁琐细致的考证 结果学生感 觉是 不讲我尚觉有味 一听反兴味索然 理性知识备觉枯燥 美的感受一去无 踪 这 正是诗歌教学的一大误区 只重理性分析 忽视感性体味 而这种解构 与重构 榨干和冰释了语言浓烈的人情 人性 使一首好诗成为了一堆堆僵死 冰 冷的语码 须知 一首诗本身便是一个世界 其中有诗人的感情律动 有诗人的肺腑之言 是诗人的心曲 如果只停留在断章取义的分析 简单纯粹的中心概括上 那么无论 3 教师怎样精讲 学生也不可能产生情感共鸣 学习鉴赏诗歌就要激发学生情感 开 掘诗歌意境 使学生身入其境 心品其味 这样才能使 死读书 变成 活读书 才能真正享受 沉浸醲郁 含英咀华 的审美愉悦 意境 是我国抒情文学 尤其是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 在我国文论中源远流长 意 即诗人主体的感受 情感和对生活的认识理解 境 即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 特征和精神本质 所以 诗的意境 便是以情感 为基点 为主导 情理形神多层次交融谐调统一的人生图景 是一个和谐广阔的情 感活动的艺术空间 诗品 作者司空图强调 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 象外之 象 景外之景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正是揭示了意境含蓄蕴藉和发人想象的 美学特征 那么 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发掘意境 使学生得到审美感受 体会到诗歌独特的 神韵呢 根据教学实践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 诵读玩味 诗歌是最宜于朗读的文学作品 因为从其语言直观层次来看 它具有韵律之美 和高度凝练的特点 极富音乐美 因而诗歌诵读时必须充分运用语音 突出这种音 乐美 这不是追求形式 通过科学而富于情感的诵读 能更好的抒发感情 表达思 想 增强作品感染力 古人言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又言 读得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来也会 偷 可见诵读对人本身所起的作用在潜移默化间 久显其力 诵读 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有些教师仅将它作为记忆的手段 诵读 是诗歌抒情言志的重要手段 诵读诗歌 要求学生培养扎实的普通话朗读基本功 运用联想和想象 通过语言这种物质外壳体现诗歌的内在美 即将诗歌中的爱国精 神 民族气节 传统美德乃至或激越或深沉或哀婉的情感种种 只有如此 无论读 者还是听者 才能对诗歌本身有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 如我们在教著名女诗人舒婷的名作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这一课时便可以 把激发学生情感作为着眼点 紧抓住一个 情 字 用声情并茂的诵读和作者 和 学生一起 以儿女的身份向祖国倾诉情怀 由悲哀 低沉 纠结着悲怆 忧伤 炽 热 追求等多种复杂而凝重的感情 转向欣喜 高昂 真切的再现那种激动不已 起伏翻涌的情绪 在节奏的跃动中体会对祖国的拳拳深情 二 营造氛围 4 一首诗 是诗人的心灵对于印象的反映 是生命的律动 情思幽远 要想进入 这个世界 先须营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 具备一定的角色意识 这样 才能谈得上读者与诗歌 与作者的交流 才能使学生形成情感的自由驰骋和心灵的 顿悟 氛围的营造可借助多媒体 如音乐 教授 雨霖铃 时 可让学生聆听中国十 大古典名曲之一的 阳关三叠 听的同时 学生可低吟本诗 也可闭目遐想 于 是随着中国古典音乐特有的节奏韵味 学生脑中的画面逐渐清晰 冷落清秋节 冰 冷渭水畔 骤雨初晴 凄凉冷峭的傍晚 凄切残弱的蝉声 还有满腹离愁把酒相视 依依不舍却无语凝噎的一对情人 无须精细的讲解分析 学生对其中的情感神韵 便已心领神会 但我觉得氛围的营造更不能忽略语言本身 在多媒体教学思想盛行的今天 我 们可以有图片有视频 但在语文教学中 直观往往限制了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及 能力 因而教师的语言讲解不仅不会被淘汰 反而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尤其 是在以想像为特点的诗歌的教学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老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学生脑力劳动的成果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在诗歌 教学中 力求教学语言的情感浓郁 生动形象 纯净简洁 与诗歌本身达成一种和 谐 使课堂有着诗一般的激情 诗一般的氛围 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 感悟 天长日久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将中国诗文的 灵性 内化为自己一种深层的语 文素养 三 共情共鸣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毛诗序 中也说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可见 诗歌的本质就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 而情 感恰恰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无情则无趣 任何舍弃情感而去空谈生活 空谈语文的 做法 都是舍本逐末 只会高耗低效 诗歌教学就应该紧扣诗歌这个特点 以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情 绪 唤醒学生的心灵 诱发他们的求知欲 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关注学生的 实际需求 或使学生通过情绪的感触产生感慨 或通过形象 思想的感受引发感想 或通过生活的亲历经验激发共鸣 从而使他们沉浸于相同或类似的情感体验中 物色之动 心亦摇焉 激发出学生对精神生命的思考 有所感 有所思 有所 求 将自身情感注入其中 与诗人同喜同悲 达到和谐统一 共品其味 5 还可让学生细细揣摩 甚至按自己的理解简单设计作画 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所想画面 如王维的诗历来有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之称 其诗往往色彩鲜明 动静结合 情致盎然 完全可以由学生依据诗歌内容自己绘制成图或书写成文 再 现诗人笔下特有的色彩景致 勾画出一幅幅优美的田园山水图 从而体会恬然安逸 的生活情趣 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爱默生也指出 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 把书籍当作注 解 以一颗活跃的灵魂 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文学审美正应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 来进行的 四 激发想象 知识的获得与增加并非简单的叠加和堆积 而是一种重组 整合与生成 著名 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指出 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 同时也是投入和创 造 语文的本质与多元决定了学语文更是如此 想象恰恰给予了我们这个巨大的 空间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人的情感是复杂微妙的 诗歌要捕捉它 并表现它 就必须将其化为具体生动 的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就是想象力的功能 因而诗歌本身在充满感情的同 时也富于想象 袁行霈 咏柳 赏析 一文中说 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 言近而意远 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 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 鲜的画面 诗中的一词一句 只要学生融入其中 注入情感 并加以想象 无声 的文字符号也会充满激情 无形的画面也会栩栩如生 诗歌中 寓实于虚 与国画艺术中的 计白当黑 异曲同工 它使得读者可以 展开想象的翅膀 为诗歌再造更广阔的艺术空间 如 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名 传千古的送别诗用后两句来描绘送别实景 在此景中 有客无主 无别离的行动 无离愁别绪的抒发 但只要细细吟咏品味 张开想象的翅膀 便可体会到 这孤帆 碧空 江水组合而成的画面 正是诗人眼中所见 孤帆远去 碧空茫茫 流水滔滔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长久呆立江边的诗人 看到了他怅惘依恋的目光 看到了他起伏 跌宕的心潮 这个形象不在描绘的实景中 却又处处显于诗句中 扑朔迷离 真实 丰满 使我们心为之动 神为之伤 五 文化思考 中国是诗的国度 有几千年的诗学传统 诗言志 是中国诗歌理论的最高概 6 括 因而 中国的诗歌恰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 即使是新诗与旧诗 二者之 间也并非是全然割裂的 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其中体现的恰是中国文化的 传承与变化 优秀的文学作品 往往不仅是作者的情感的显露 更是时代的缩影和心声 是 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 比如学习某一首羁旅怀乡诗 我们就能够以其表 现内容为基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 回忆补充了很多同题材的古典诗歌 使得新 知旧学融会贯通 变零散的知识为一个小的体系 这正是丰富学生知识 扎实学生 语文功底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而通过对这首诗及同类诗歌的学习 我们可以扩而广之 进一步去探究它所描 写的社会现象之所以产生的文化根源 如中国古代的男女之别以及他们带有明显时 代烙印的爱情特点 并将其与现当代的同类诗歌进行比较 从而看到时代的巨变 思想的转变 文化的流变 毫无疑问 诗歌教学 对于学生了解和继承优秀的民族 文化传统 弘扬新的民族精神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说 读诗的好处 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 泼不死的心灵 诗歌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实际是上一个师生共同走进文学世界 获得审美愉悦的过程 语文中的理性泛滥 恰恰压抑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主体的情 感与个性 如果刻意追求理性的细节 断章取义 反而会使这个过程本神相离 遗 失大貌 反之 利用其本身特点 让充满感情的诵读之声回响课堂 激发学生想象 让学生的思想之河自由流淌 反而能收到比清晰的表达 明确的语言 严谨的推理 更优化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