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单号课程设计_第1页
09单号课程设计_第2页
09单号课程设计_第3页
09单号课程设计_第4页
09单号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茂茂 名名 学学 院院 高高 分分 子子 专专 业业 课课 程程 设设 计计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 xxxxxxxxxx 吨吨 年年 PVCPVC 生产车间工艺流程设计生产车间工艺流程设计 学学 院院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班 别别 高分子高分子 06 106 1 班班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杨杨 鑫鑫 莉莉 学院院长学院院长 2008 年年 2 月月 28 日日 3 月月 11 日日 1 目目 录录 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 2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6 1 1 原料的选择 6 1 2 原料的配比 7 1 3 主要工艺参数 7 1 4 设计所用物料的物理性质 9 1 5 聚合反应过程工艺流程叙述 10 第二章第二章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 12 2 1 年投料的物料衡算 12 2 2 车间物料的衡算 13 2 3 釡数及投料系数的台数的确定 13 附录1 14 第三章第三章 热量衡算热量衡算 15 附录2 15 第四章第四章 设备工艺设备工艺设计 15 4 1 13 5 m3不锈钢聚合釡 15 4 2 汽提塔 16 4 3 混料槽 16 4 4 离心机 16 4 5 干燥器 17 附录3 1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8 附图附图 1 附图附图 2 2 设设 计计 任任 务务 书书 1 设计题目 xxxxxx 吨 年 PVC 生产车间工艺流程设计 2 学生完成全部设计之期限 2010 年 3 月 8 日 3 设计之原始数据 1 原料的配比 表1 原料配方 原料VCM水引发剂分散剂其他助剂 重量 份1001800 040 08适量 2 主要工艺参数 产品类型 选用疏松型 聚合反应时间 5h 聚合温度 57 OC 操作周期 9h 表2 乙烯悬浮聚合操作周期 工序设计值 min 1 水相加料 30 2 抽真空 15 3 加 VCM 15 4 加热到 570C 30 5 恒温聚合时间 300 6 回收单体 60 7 出料 30 8 清釡 60 聚合周期540 9 小时 年平均操作时数 7200h 转化率 90 根据要求生产的树脂牌号 氯乙烯单体的转化率选定 在 70 95 范围 过高的转化率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 因而经济上不 合算 而且超过 85 95 以后 树脂的热稳定性变坏 工业上生产硬 3 质 PVC 塑料制品用树脂 则转化率要求大约为 90 PVC 粉体特性 聚合度 1000 表观密度 0 55g ml 平均粒径 149 m 孔隙率 0 185ml g 系统损失率 表3 系统损失率 部位损失率 kg kg聚合物 回收损失0 25 放空损失0 51 浆料损失0 05 气提损失0 1 离心 干燥损失0 38 精馏损失3 5 包装0 21 总计5 4 3 设计所用物料的物理性质 表4 水的物理性质 温度 密度 kg m3 比热容 KJ kg 导热系 102 w m 粘度 105 Pa s 普兰德数 Pr 10999 74 19157 45130 779 52 30995 74 17461 7680 07 40992 24 17463 3865 604 32 57986 64 17565 1349 3 表5 VCM物理性质 温度 密度 kg m3 比热容 KJ kg 201 352 501 53 578371 57 701 63 表 5 PVC 的物理性能 性能指标 结晶数据 mm 工业 PVC 单晶 结晶度 聚合后 熔体 密度 未复配 g 3 总体 晶体 泊松比 硬 PVC 正交晶系 每个晶胞两个单体 a b c 1 06 0 54 0 51 1 024 0 524 0 508 1 9 4 9 1 39 1 53 0 41 5 折射率 玻璃化温度 线膨胀系数 未增塑 1 比热容 J g 硬 PVC 23 50 80 120 增塑的 PVC 50 份 DOP 23 52 80 120 热导率 未增塑 J s 介电强度 kv mm 溶解度参数 J 3 0 5 1 54 83 7 10 3 0 92 1 05 1 45 1 63 1 88 1 54 1 67 1 75 1 88 17 5 10 4 20 40 7 平均 4 计算及说明部分内容 1 概述 2 车间物料 热量衡算 3 设备工艺设计 5 绘图部分内容 1 聚合釜工艺条件图 2 或是计算机画图可用 A3 纸打印 2 PVC 生产车间工艺流程 2 或是计算机画图可用 A3 纸打印 设计指导教师 杨鑫莉 2010 年 3 月 8 日 6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1 1 原料的选择 1 单体 表1 1 单体指标 纯度 水 g g铁 g g醛 g g低沸物 g g 高沸物 g g 99 98 100 0 5 3 10 50 2 去离子水 表1 2 去离子水指标 控制项目导电率PH二氧化硅 指标 10 s cm5 8 5 0 2mg L 3 引发剂 分散剂 以EHP CPN为引发剂 分散剂为450gVCM 315gPVA 平均聚合 度2600 醇解度80 225gPVA 平均聚合度300 醇解度45 4 链终止剂 选用HEO 国内常用的终止剂ATSC终止效果优于双酚A ATSC使 产品分子量更均匀 白度也明显改善 双酚A加入后仍有反应温度渐渐 升高的过程 除此还在精馏系统中出现自聚现象 说明终止效果不彻底 尚有少部分引发剂未被破坏 反应继续进行 而HEO与ATSC相比 由于 HEO是复合配方 不仅终止效果好 而且其中有优良的热稳定配方 能 大幅度提高产品白度 试验表明 同样的配方和工艺条件 用ATSC最终 产品白度在74 76 而用HEO产品白度可达85 5 分子量调节剂 最常见的调节剂是三氯乙烯 投加用量在较高范围 0 5 1 对 单体 还对降低产品树脂分子量有显著效果 近年来 已见有巯基乙醇 作为分子量调节剂 当投加用量在100 g g 200 g g范围时 可降低反应 温度2 3 左右 依据发展趋势 选用巯基乙醇作为分子量调节剂 7 1 2 原料的配比 表1 3 原料配方 原料VCM水引发剂分散剂其他助剂 重量 份1001800 040 08适量 1 3 主要工艺参数 1 产品类型 选用疏松型 2 聚合反应时间 5 5h 3 聚合温度 57 OC 4 操作周期 9h 表1 4 乙烯悬浮聚合操作周期 工序设计值 min 1 水相加料 30 2 抽真空 15 3 加 VCM 15 4 加热到 570C 30 5 恒温聚合时间 300 6 回收单体 60 7 出料 30 8 清釡 60 聚合周期540 9h 5 年平均操作时数 7200h 6 转化率 90 根据要求生产的树脂牌号 氯乙烯单体的转化率选定 在 70 95 范围 工业上生产硬质 PVC 塑料制品用树脂 转化率要求大 约为 90 7 PVC 粉体特性 聚合度 1000 表观密度 0 55g ml 平均粒径 149 m 孔隙率 0 185ml g 8 8 系统损失率 表3 系统损失率 部位损失率 kg kg聚合物 回收损失0 25 放空损失0 51 浆料损失0 05 气提损失0 1 离心 干燥损失0 38 精馏损失3 5 包装0 21 总计5 9 1 4 设计所用物料的物理性质 表1 5 水的物理性质 温度 密度 kg m3 比热容 KJ kg 导热系 102w m 粘度 105 Pa s 普兰德数 Pr 10999 74 19157 45130 779 52 30995 74 17461 7680 07 40992 24 17463 3865 604 32 57986 64 17565 1349 3 表3 2 VCM物理性质 温度 密度kg m3比热容KJ kg 201 352 501 53 578371 57 701 63 表 1 6 PVC 的物理性能 性能指标 结晶数据 mm 工业 PVC 单晶 结晶度 聚合后 熔体 正交晶系 每个晶胞两个单体 a b c 1 06 0 54 0 51 1 024 0 524 0 508 1 9 4 9 10 密度 未复配 g 3 总体 晶体 泊松比 硬 PVC 折射率 玻璃化温度 线膨胀系数 未增塑 1 比热容 J g 硬 PVC 23 50 80 120 增塑的 PVC 50 份 DOP 23 52 80 120 热导率 未增塑 J s 介电强度 kv mm 溶解度参数 J 3 0 5 1 39 1 53 0 41 1 54 83 7 10 3 0 92 1 05 1 45 1 63 1 88 1 54 1 67 1 75 1 88 17 5 10 4 20 40 7 平均 1 5 聚合反应过程工艺流程叙述 工艺流程方框图 11 工艺流程叙述工艺流程叙述 1 聚合单元 首先将加热到48 左右的去离子水由泵计量后加入到聚合釜中 分 散剂配成一定浓度溶液 在搅拌下由泵经计量后加入聚合釜内 也可由 人孔直接投入 其他助剂配制成溶液通常由人孔投加 然后关闭人孔盖 通入氮气试压及排除系统中氧气 或借抽真空及充入氯乙烯方法 最后 将新鲜氯乙烯与回收后经处理的氯乙烯依一定比例 回收的VCM占总量 的10 送入计量槽内计量 再经单体过滤器过滤后加入釜内 开启多 级往复泵将引发剂计量后加入釜中 加料完毕后 于釜夹套内通入热水 将釜内物料升温至规定的温度 57 当氯乙烯开始聚合反应并释放出 热量时 夹套内改通冷却水以及时移除反应热 并使反应温度控制在 57 0 2 直至反应结束 当釜内单体转化率达到85 以上 这时釜内 聚合压力为0 5 MPa 由计量泵向釜内加入一定量的终止剂 未反应的氯 乙烯单体经自压回收后 当压力降至2 9 Kpa时 将釜内浆料升温至70 左右 进行真空回收 真空度为500 mmHg 550mmHg 最后浆料中的 氯乙烯含量在700 g g 然后进入放料操作 2 汽提 干燥工序 由聚合釜排出的浆料 为降低残留在其中的氯乙烯和减少氯乙烯对环境 的污染 用泵打入出料槽除去其中的大块物料 再将其送入汽提塔 在 12 塔内 13 与由塔底上升的蒸汽在塔板上进行逆流传质过程 该塔为真空操作 用 真空泵维持塔顶的真空度 并以此来保证塔顶的温度 塔顶逸出的含氯 乙烯气经冷凝 未凝的氯乙烯含氧量在1 以下时 经真空泵送至氯乙烯 气柜备用 塔釜之浆料含氯乙烯约400 g g 经热交换器冷却后进入混料 槽 再送往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 离心分离后PVC滤饼含水量为 23 27 经滤饼分散器机械分散并均匀地加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 干燥器内带有内加热和内冷却 第1 5室为干燥室 用热水盘管和热风 干燥 第6室为冷却室 干燥后的氯乙烯树脂含水量为0 3 0 4 经 过筛除去大颗粒 再由气流输送至贮料仓 最后由包装单元进行包装 12 3 VC回收工序 VC回收工序包括VC气体回收至气柜 VC气体压缩 精馏等部分 自压回收的氯乙烯 经VC气体洗涤塔以除去气体飞沫中夹带的 PVC 然后经气体冷却器进入气柜 真空回收的VCM 用回收风机抽至 气柜 由气柜出来的VC气体送至脱湿塔 用5 的冷冻盐水进一步冷凝 两个冷凝器所冷凝的VC送至精馏塔进行精馏 所得的精氯乙烯经过滤后 按比例送入氯乙烯计量槽与新鲜氯乙烯混合供聚合使用 未凝的气体送 至焚烧炉处理 塔釜的高沸物排放至塔底液罐中 加热以进一步回收部 分氯乙烯 14 第二章第二章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 2 2 1 1 年投料的物料衡算年投料的物料衡算 2 22 2 车间物料的衡算车间物料的衡算 2 32 3 釡数及投料系数的台数的确定釡数及投料系数的台数的确定 附附录录一 物料衡算汇总表一 物料衡算汇总表 第三章第三章 热量衡算热量衡算 根据热量衡算公式 Q进 Q循环水 H Q出 Q损 Q进 Q水 QVCM n水CP t nVCMCP t 附附录录二 热量衡算汇总表二 热量衡算汇总表 第四章第四章 设备工艺设计设备工艺设计 4 14 1 聚合釡聚合釡 4 24 2 汽提塔汽提塔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