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喉痹中医临床路径2012-8_第1页
急喉痹中医临床路径2012-8_第2页
急喉痹中医临床路径2012-8_第3页
急喉痹中医临床路径2012-8_第4页
急喉痹中医临床路径2012-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急喉痹 急性咽炎 中医临床路径急喉痹 急性咽炎 中医临床路径 一 急喉痹 急性咽炎 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 急喉痹 TCD 编码 BRY0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 急性咽炎 ICD 10编码 J02 904 二 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 ZY T001 6 94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王永钦主编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年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 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 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2 证候诊断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急喉痹 急性咽炎 诊疗方案 见附件 急喉痹 急性咽炎 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外袭证 风热外袭证 肺胃实热证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急喉痹 急性咽炎 诊疗 方案 见附件 1 诊断明确 第一诊断为急喉痹 急性咽炎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治疗时间为 7 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 必须符合急喉痹 TCD 编码为 BRY020 和急性咽炎 ICD10编码为 J02 904 无 治疗禁忌证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 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2 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次症 舌 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门诊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口咽及间接喉镜检查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如全血分析等 八 治疗方法 1 辨证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 肺经风寒证 治宜祛风散寒 宣肺利咽为主 2 肺脾气虚证 治宜疏风清热 解毒利咽为主 3 肺胃实热证 治宜泄热解毒 利咽消肿为主 2 外治法 1 中药雾化或蒸气吸入 2 中药含服 3 中药吹药 4 中药含漱 3 导引 推拿 提刮等 4 针灸疗法 1 体针 2 放血疗法 3 耳针 4 穴位注射 5 其他疗法 如激光穴位照射等 6 护理调摄 辨证施护 九 完成路径标准 1 咽痛减轻 2 咽部体征改善 十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治疗 退出本路径 2 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 退出本路径 3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 退出本路径 4 二 急喉痹 急性咽炎 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中医 急喉痹 TCD BRY020 西医 急性咽炎 ICD10 J02 90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病程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结束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时间 7 天 实际治疗时间 天 日期 年 月 日 第 1 天 年 月 日 第 2 3 天 年 月 日 第 4 7 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辩证 确定治疗方案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交 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 集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方案 完成复诊记录 病情评估 判断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 原因 1 2 无 有 原因 1 2 无 有 原因 1 2 医师签名 5 附件 急喉痹 急性咽炎 诊疗方案急喉痹 急性咽炎 诊疗方案 一 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 疗效标准 ZY T001 6 94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王永钦主编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年 1 咽痛 病情重者有吞咽困难及恶寒 发热等症 2 咽部检查 粘膜充血 肿胀 咽侧索红肿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3 起病较急 病程较短 4 应与乳蛾 急喉风鉴别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 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 第一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1 局部症状 一般起病较急 成人以局部症状为主 咽部干燥 灼热 微痛吞咽时 明显 可放射到耳部及颈部 重者转头困难 软腭及悬雍垂发生明显肿胀时吞咽更感不适 并常引起咳嗽 累及喉部 可有声嘶 累及咽鼓管时可有听力减退 致病菌或其毒素 侵入血液循环 如急性坏死性咽炎 全身及局部症状加重 2 全身症状 一般较轻 可有发热 全身不适 头痛 食欲不振 口干 四肢酸痛 幼儿可有寒战 高热 甚至恶心 呕吐 3 检查 口咽部黏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 肿胀 呈深红色 以口咽外侧为甚 咽 后壁淋巴滤泡肿大 充血 悬雍垂 软腭及扁桃体充血 水肿 下颌角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鼻咽及喉咽部也可水肿 二 证候诊断 1 风寒外袭 咽痛 口不渴 恶寒 不发热或微发热 咽粘膜水肿 不充血或轻度充 血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浮紧 2 风热外侵 咽痛而口微渴 发热 微恶寒 咽部轻度充血 水肿 舌边尖红 苔薄 白 脉浮数 3 肺胃实热 咽痛较剧 口渴多饮 咳嗽 痰粘稠 发热 大便偏干 小便短黄 咽部 充血较甚 舌红 苔黄 脉数有力 二 治疗方案 6 一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 1 风寒外袭证 治法 祛风散寒 宣肺利咽 推荐方药 可选用六味汤加减 桔梗 薄荷 荆芥穗 防风 僵蚕 甘草 中成药 金嗓利咽丸等 2 风热外袭证 治法 疏风清热 解毒利咽 推荐方药 可选用疏风清热汤加减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甘草 金银花 连翘 赤芍 桑白皮 桔梗 黄芩 天花粉 玄参 浙贝母 中成药 清开灵口服液等 3 肺胃实热证 治法 泄热解毒 利咽消肿 推荐方药 可选用清咽利膈汤加减 连翘 金银花 栀子 黄芩 薄荷 牛蒡子 防风 荆芥 玄明粉 大黄 玄参 甘草 中成药 一清胶囊或银芩胶囊等 二 外治法 1 中药蒸气或雾化吸入 可用清热解毒消肿药物为主 如鱼腥草 金银花 蒲公英 薄荷等煎煮 蒸气吸入 适用于风热外袭或肺胃实热证者 亦可用鱼腥草注射液或双黄连注 射液超声雾化吸入 2 中药含服 用清热解毒 润燥生津的中药丸或片剂含服 如铁笛丸 草珊瑚含片等 3 中药含漱 用清热解毒 利咽消肿的中药煎水含漱 如金银花 菊花 薄荷煎水等 4 中药吹药 用清热解毒 利咽止痛 消肿的中药末吹入咽部 如双料喉风散 西瓜 霜喷剂等 三 导引 推拿 提刮 1 按摩法 取风池 风府 天突 曲池 合谷 肩井等穴 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 先 喉结两旁及天突穴处用推拿或一指推揉手法 上下往返数次 再取坐位 按揉风池 风府 肩井等穴 配合拿风池 肩井 曲池 合谷等 2 提刮法 常用于急性实热证 有透发热毒 疏通经络 解郁祛邪的作用 7 1 提法 用食指和中指第二节蘸香油或水后 夹住皮肤 将其提起 然后让其自然 弹下 反复数次 至局部皮肤呈紫红色 常用部位有鼻根部 印堂穴 太阳穴 颈后大筋处 颈前正中处 2 刮法 用瓷匙 瓷碗或铜钱的光滑边缘 蘸香油或水轻刮病者皮肤 至局部皮肤 呈紫红色为度 常用部位有颈项后 背脊及前臂内侧 自上而下顺刮 两肩部位 则呈扇形 两侧前胸及胁肋部 则应偱肋缘自后上向前下刮 3 擒拿法 常用于急性咽喉疾病 有咽喉肿胀 疼痛剧烈 吞咽困难 汤水难下 痰 涎壅盛 口噤难开等症状者 可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 减轻症状 以便进食汤药或稀饭 常 用单侧或双侧擒拿法 单侧法 患者正坐 单手侧平举 拇指在上 小指在下 术者站于患 者手之正侧面 用与患者同侧手的食指 中指 无名指 紧按患者鱼际背部 小指扣于腕部 拇指与患者拇指螺纹相对 并用力向前压紧 另一手拇指按住患者术侧锁骨上缘肩关节处 食指 中指 无名指紧握腋窝处 并用力向外拉开 双侧法 患者坐在没有靠背的凳上 术 者站在患者背后 用两手从患者腋下伸向胸前 并以食指 中指 无名指按住锁骨上缘 两 肘臂压住患者胁肋 术者胸部紧贴患者背部 位置固定好后 两手用力向两侧拉开 两肘臂 和胸部将患者胁肋及背部压紧 三方面同时用力 以使患者咽喉部松动 四 针灸疗法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 1 体针 可取合谷 内庭 曲池为主穴 天突 少泽 鱼际为配穴 每次选 3 4 穴 强 刺激泻法 每天可针 1 2 次 2 放血疗法 在耳轮 1 2 3 上用三棱针 粗针 针刺 1 2 分深 放血 1 5 滴 或在 耳背找出明显的小静脉 用三棱针刺破 放血 2 5 滴 亦可针刺少商 商阳 老商等穴 放 血 1 2 滴 3 耳针 取咽喉 声带 肺 大肠 神门 内分泌 皮质下 平喘等穴 脾虚者加取脾 胃 肾虚者加取肾 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 4 穴位注射 取脾腧 曲池 每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 1 2ml 可连续注射 3 5 天 5 激光 红外线 微波等穴位照射 取喉周穴位 如人迎 水突 廉泉等穴 五 预防与调护 1 戒除烟酒 避免辛辣饮食 2 保证充足睡眠 8 3 注意声带休息 避免用声过度 三 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 1994 年 1 治愈 咽痛 发热等症状消失 咽部检查恢复正常 2 好转 咽痛及咽部肿胀明显减轻 3 未愈 咽部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9 附件 1 编号 中医临床路径 含诊疗方案 费用评估表 病种名称 科室名称 医院名称 病例数 填表人 日期 序号评估指标结 果 1单病种次均费用 总费用 2单病种日均费用 总费用 3单病种治疗费用比例 4单病种药物费用比例 5单病种中药费用占药物费用比例 6单病种中医特色疗法费用比例 7单病种耗材费用比例 8单病种检查费用比例 注 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 填表者不需要填写 该项 2 中药包括中药饮片 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 院内中药制剂 3 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 推拿 刮痧 拔罐 熏蒸 药浴 中医 诊疗设备等 4 项目 3 8 指单病种次均费用所占比例 10 附件 2 编号 中医临床路径 含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评估表 病种名称 科室名称 医院名称 病例数 填表人 日期 序号 评估 指标 1 2 3 4 5 治 疗 方 法 结果 6症状改善 7体征改善 8 治 疗 效 果理化指标 9平均住院日 天 10 治疗 周期 平均门诊治疗日 天 11临床痊愈率 12好转率 13无效率 14恶化率 15 实施 路径 后疗 效 死亡率 注 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 填表者不需要填写 该项 2 本表治疗方法指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方 法 如中药汤剂 中成药 针灸 推拿等 11 3 治疗效果中三项指标依据各病种临床路径中出院标准 出路径标 准进行具体填写 附件 3 编号 中医临床路径 含诊疗方案 中医特色评估表 病种名称 科室名称 医院名称 病例数 填表人 日期 序号评估指标结 果 1中药饮片使用率 2中成药使用率 3特色疗法使用率 4辨证施治率 5中医药治疗的比例提高情况 注 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 填表者不需要填写 该项 2 中医药治疗比例提高情况是指和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情况比较 12 附件 4 编号 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 病种名称 科室名称 医院名称 病例数 填表人 日期 序号评估指标结 果 本病种住院或门诊患者总人 数 进入路径的患者人数 出现变异的患者人数 1 执行 情况 完成路径的患者人数 2路径的规范性 规范 不规范 3路径的可操作性 可操作 不可操作 注 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 填表者不需要填写 该项 2 路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如认为不规范或不可操作请说明具体情况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