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化湿药_第1页
第十二章 化湿药_第2页
第十二章 化湿药_第3页
第十二章 化湿药_第4页
第十二章 化湿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芳香化湿药,1、掌握芳香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及注意事项。2、掌握重点药物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的功效、应用及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3、熟悉化湿、燥湿的含义。,概述:一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又称芳香化湿药)湿邪的特点:湿性重浊(湿邪蒙闭清窍-头重如裹;湿邪留滞经脉-肢体重浊)湿性粘腻(口腻、口甜、舌苔厚腻;发病缓慢、缠绵难愈)湿为阴邪,阻碍气机,遏伤阳气(脾阳)湿滞中焦,脾失健运,见恶心、呕吐、脘腹痞满、泄泻,治湿原则:健脾、芳化、温阳、理气、利尿化湿与燥湿的区别:化湿:用芳香化湿的药物祛除湿邪的方法燥湿:用味苦性燥的药物祛除湿邪的方法二功效: 化湿运脾。兼能解暑、行气、解表。 性味:辛香温燥 (脾喜燥而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 归经:脾胃(中焦)辛-能行气 (舒畅气机,湿邪易阻遏气机)温-温燥祛湿,助阳(湿邪易伤脾阳) 走中焦 脾胃 香-化湿醒脾(芳香化湿浊,助脾健运),三适应范围:湿阻中焦证。 1、湿困中焦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 脘腹痞满、食少体倦、恶心呕吐、 口淡不渴、便溏,舌淡苔腻,脉濡缓。 2、暑湿暑湿困阻中焦;暑湿弥漫三焦。 3、湿温。 四配伍:行气药;健脾药;温里药;清热燥湿药。 (1)寒湿者当配温里散寒药(干姜、高良姜),湿热者当配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2)湿阻气滞-脘腹胀满,痞闷甚者,配行气药,行气有助于化湿(木香、陈皮、枳壳)(3)脾虚湿盛-当配伍补脾药,以培其本(脾虚湿盛,脾弱则生湿。治湿不健脾非其治也)如白术、茯苓、党参等。,五注意事项(1)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2)因其芳香,含挥发油,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药效降低。 诸药性能,芳香化湿。 或疏畅气机,或健脾醒胃, 脘腹痞满首选,呕恶泄泻可用。 脾虚气滞当配伍,阴虚化燥应慎用。重点药物: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熟悉药物:佩兰、白豆蔻,藿 香,广藿香 药材藿香,藿香来源:唇形科广藿香、藿香的地上部分。别名:广藿香枝香;藿香野藿香、土藿 香;兜娄婆香;蕙。 炮制:生用。,藿香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解表。 本品微温化湿而不燥,气味芳香而不烈。可以解暑,又善止呕;兼能解表。本草正义:“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应用:1、湿浊中阻。 2、暑湿证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者最佳。 湿温初起。 3、呕吐湿浊呕吐最佳。 用量:510克。,藿香Guanghuoxiang名医别录要点:化湿止呕,治疗脾胃湿浊所致呕吐为优 解暑命名:豆叶曰藿,本品叶似之而气香,故名。别名:广藿香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广霍香的干燥地上部分。产地:主产于广东、海南岛、台湾。采集与炮制:秋季采取,去净杂质和根,晒干,切段生用或鲜用。鲜藿香解暑(夏季泡汤代茶,可作清暑饮料)藿香叶偏于发表藿香梗偏于和中,性味:辛,微温;芳香。 (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烈)归经:脾、胃、肺。功效:化湿,解暑,止呕。分析:芳香化湿浊 化湿醒脾 入脾胃化中焦湿浊性温燥湿助阳 和胃止呕味辛发散 外散风寒性温祛寒 入肺经 发表解暑芳香化湿 内化湿浊,临床应用:1湿滞中焦证。见: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每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藿香10g苍术10g陈皮6g厚朴10g半夏曲10g甘草3g2、呕吐。 (为治呕逆要药)本品既善化湿,又能和中止呕。以治湿浊中阻之呕吐最为适宜,单用即可,如与半夏配伍则效果更佳。湿热呕吐配伍黄连、竹茹寒湿呕吐配伍半夏、陈皮脾胃虚弱呕吐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3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常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为治暑湿证要药)治湿温初起,湿热并重者,又常与黄芩、滑石、茵陈蒿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性能特点:本品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入脾胃肺经,既可化在里之湿浊,又可解在表之暑湿,故有化湿、止呕、解暑之功。而治湿阻中焦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及暑湿侵袭,恶寒、发热、身重头痛、吐恶泄泻等;为夏令常用之品,呕逆之要药。,药理作用本品水煎液有抗真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作用。水提物有钙拮抗作用。挥发油能刺激胃粘膜,促进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功能,对胃肠有解痉作用。广藿香酮有防腐和广谱抗菌作用。临床报道现代以本品配葫芦茶、矮地茶,提取浓缩制成胶囊剂,睡前将药置入阴道,治念珠菌性阴道炎,有较好效果。,佩 兰,佩兰,药材佩兰,佩兰来源:菊科佩兰(兰草)的地上部分。别名:兰草、女兰、千金草、孩儿菊、省头草。 炮制:生用。,佩兰性能: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应用:1、湿浊中阻。 2、脾经湿热,口中甜腻不爽、吐涎沫的脾瘅。 附: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3、暑湿外感、湿温初起。,佩兰Peilan神农本草经要点:为治湿热困脾之口中甜腻、口臭、苔厚多涎之良药。鉴别比较:藿香 化湿,解暑,治湿滞中焦及暑湿证常相 佩兰 须为用,为夏月常用之品。但藿香化湿止呕力强,故湿浊内阻恶心、呕吐多用。然佩兰化里湿辟秽浊作用强,故湿浊内蕴,口甜口腻、苔厚多涎多用。,苍术,北苍术,药材北苍术,苍术来源:菊科茅苍术、北苍术的根茎。别名:赤术、山姜、仙术、香术。 炮制:米泔水润透晾干,生用。,苍术Cangzhu神农本草经要点:燥湿健脾要药,祛风湿,明目命名:术者山之精,服之避死长生,故有山精、仙术之名。陶宏景指出:术有白术、赤术(赤术即苍术)白术:断面淡黄白色,气清香,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苍术:断面黄白色,有明显的棕红色油腺散在,习称朱砂点,浓郁的特异香气。别名:仙术、矛苍术、茅术、赤术、油术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产地:山野自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江苏省句容县茅山出产最佳(茅苍术)采集炮制:春秋季采挖,用时水浸切片,或用米泔水闷透,切片晒干,炒至微黄。,性味:辛、苦,温。(芳香气味浓郁)归经:脾、胃。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分析:苦能燥湿 湿去温能助阳 入脾胃 燥湿健脾芳香化湿 脾健辛能散风苦能燥湿 入脾经 祛风除湿散寒温能胜寒,临床应用:1湿滞中焦证。本品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之功。治寒湿阻滞中焦、脾失健运之脘腹痞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及舌苔白腻等症最为适宜,并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如平胃散。 2风湿痹痛。本品功能祛风除湿。尤其对寒湿胜者为宜,常配用羌活、独活、威灵仙等。湿热下注,足膝肿痛,湿疮湿疹、及脚气肿痛等,常配黄柏、牛膝、薏苡仁,如四妙散。,3风寒夹湿表证。本品味辛又兼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夹湿者,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配伍,如九味羌活汤。风热表证夹湿者,常与荆芥、防风、金银花等配伍。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治夜盲症及眼目昏涩(如角膜软化症),可单用,或与羊肝、猪肝蒸煮同食。(现代药理研究,含有多种多量维生素,对夜盲症,角膜软化症皆有治疗作用)。苍术15g石决明30g夜明砂15g猪肝一具,水煎食肝饮汤,治夜盲症(长期腹泻,食欲不振所致),服26付见效。,用法用量:煎服,510g。生用燥性强,炒用燥性稍减。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性能特点:本品辛苦性温燥散,入脾胃经,内化脾胃湿浊之邪,外散风寒湿之邪,故有燥湿健脾、祛风湿和发表之功。凡湿邪为病,尤其湿阻中焦证为主治。并疗风湿痹痛、表证夹湿等,还能明目,治夜盲症及眼目昏涩等。,苍术性能: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 本品苦温而燥,辛香而散。既化脾胃内湿而健脾,又散肌肉、肌表之外湿;尚可发汗、明目。 应用:1、湿阻中焦。 2、风湿痹痛肌肉酸痛之湿痹为宜。 3、风寒夹湿之表证。 其他:湿热下注的痿证; 带下黄稠; 皮肤湿疹、湿疮; 夜盲、角膜软化、软骨病、皮肤角化等; 燃烧烟熏以空间消毒。,茅苍术,药材茅苍术,药理作用本品能抗实验性胃溃疡及胃炎,对胃肠运动有调节作用。能保肝、降血糖及显著增加尿中的钠钾排泄。临床报道现代以本品煎服,治胃下垂、痛风病;以本品挥发油制成软胶囊口服,治佝偻病;以苍术注射液肌注,治窦性心动过速等疾患。均有较好疗效。,厚 朴,厚朴 凹叶厚朴,药材厚朴(干皮),药材厚朴(根皮 ) 药材厚朴(枝皮 ),厚朴来源:木兰科乔木厚朴、凹叶厚朴的树干、根、枝 皮。根朴为佳;别名:紫油厚朴、温朴。 炮制:姜汤煮用姜厚朴。,厚朴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行气燥湿,消积除满,止咳平喘。 本品辛苦温香,苦燥除湿,辛散可行气散满消胀;苦泄入肺可下气止咳平喘。既消有形之积,又散无形气滞。 应用:1、为腹胀要药湿阻、食积、便秘、气滞之脘腹 胀满。尚可用之寒凝气滞、肝胃 气滞、痰阻气滞等。 2、痰饮喘咳。 注意:气虚津亏慎用;孕妇慎用。,厚朴Houpo神农本草经命名:本品木质朴而皮厚,故名。要点:行气除胀,为除胀满要药。来源:为木兰科落叶乔木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别名:川朴(四川产)紫油朴(质量最好)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贵州、湖南采集炮制:立夏夏至,采取树皮,堆存使其发汗,阴干。用法:生用-降逆平喘力胜,用于咳逆气喘。制用-行气燥湿散满力强,用于脘腹胀满。,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燥湿,行气,消积,平喘。分析:味辛行气 入脾经燥湿化痰 味苦燥湿 降逆平喘味苦降逆 入肺经降泄肺气性温入脾胃助脾阳健脾胃 消积味苦入胃肠泄胃肠中之积滞,临床应用:1脘腹胀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脘腹胀满均可应用。本品功善燥湿、行气、消积,为散满除胀之要药湿阻常配燥湿药(苍术、陈皮),如平胃散。食积配消食药(山楂、莱菔子)气滞配行气药(木香、枳壳)2肠胃积滞。(见腹部胀满,大便秘结)本品能下气宽中、消积导滞,为治食滞胀满所常用。治肠胃积滞之大便秘结,常与枳实、大黄配用,即厚朴二物汤。若治热结肠胃之大便燥坚难下者,又常配大黄、芒硝、枳实等(大承气汤),3痰饮喘咳。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体虚及孕妇慎用。性能特点:本品苦能下气,辛以散结,温可燥湿,主入脾胃、大肠、肺经,功善燥湿、行气、消积,平喘,散满除胀。既可泻有形之实满(食、湿、痰),又可散无形之滞满(气、寒),凡食积、湿阻、痰壅、寒凝、气滞所致诸病证,无论是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所致的脘痞纳呆,还是肠胃积滞之大便秘结,抑或痰饮阻肺、肺气不降之咳喘气逆等证,皆可投用。,药理作用本品煎剂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及施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常见的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支气管亦有兴奋作用。挥发油有驱风健胃作用。厚朴酚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并对组织胺所致的十二指肠痉挛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胃酸分泌。厚朴的乙醚浸膏及厚朴酚、异厚朴酚均有中枢抑制作用。厚朴酚及和厚朴碱有抗肿瘤作用。附药:厚朴花为厚朴的花蕾。味辛、苦,性微温。归脾、胃经。功能芳香化湿,行气宽胸。适用于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用量36g。,鉴别比较:苍术 辛苦温燥,芳香化湿,治湿阻中焦证厚朴 脘腹胀满,呕恶泄泻常相须为用苍术芳香燥烈,偏于燥湿健脾,为温化中焦湿浊之要药;又能祛风湿、发表、明目,故治湿盛脾虚、风湿痹痛、表证夹湿、夜盲及目昏眼涩等。厚朴苦燥辛散,长于行气,消积,为散满除胀之要药,兼降气平喘,治食积胀满或大便秘结,咳喘痰多。,阳春砂,海南砂,药材砂仁,砂仁来源:姜科阳春砂、海南砂、缩砂的果实。别名:缩砂蔤、壳砂、砂仁。 炮制:生用。或盐炙、姜汁炒。,砂仁Sharen药性本草要点:化湿和胃、温脾止泻、行气安胎,为醒脾和胃之良药。临床多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胃纳不佳,呕吐泄泻等,并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来源;为姜科多年生草本阳春砂、海南砂或绿壳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入药。产地:阳春砂主产我国广东(阳春)、广西等地。海南砂主产于广东、海南岛及湛江地区。绿壳砂产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以阳春砂质量为优 。,白豆蔻,药材白豆蔻,白豆蔻,白豆蔻来源: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别名:白蔻、壳蔻、紫豆蔻、白叩、紫叩、叩仁等。 炮制:生用。,白豆蔻性能:辛,温。归肺、胃、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本品辛温芳香,既可化湿,又可行气,温中偏于温胃而止呕,尚可开宣肺气。本草求真:“本与缩砂蔤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一种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 应用:1、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湿温初起。 2、呕吐宜于胃寒及湿阻呕吐。 其他:赤眼暴发;酒积;口臭。 用量用法:36克;后下。,草豆蔻,草豆蔻,药材草豆蔻,草豆蔻来源:姜科草豆蔻的种子。别名:草蔻、草叩等。 炮制:生用。 功用疏要:本品辛温芳香而燥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