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论第一章 解表药,学习要求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2、熟悉使用解表药时发汗太过、煎煮时间不宜过长,注意因时因地而异,以及病证禁忌等注意事项。3、掌握解表药的分类,一概念:,解除 表邪 (风、寒、暑、湿、燥、火)解 发散 表 疏散 表证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二、 性能特点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1味多辛(桑叶、蝉蜕除外),能发散 2 多归肺(主皮毛)、膀胱经(主表) 3. 质轻善走表 4. 多升浮;个别有毒性,三.功用与分类:,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部分还治痹证、喘咳、水肿、 发散表邪疮疡初起兼有风寒表证者发散风热治风热表证.治疗表证 部分还可治风热所致目赤多 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及风热咳嗽(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苔薄白、脉浮。),四、 配伍原则,春季:风热、风温发散风热药 +清热泻火、解毒 阳暑,发散风热药+解暑药1根据四时 夏季伤暑 阴暑,发散风寒药+化湿药 感邪的不 秋季 凉燥,发散风寒药+润燥药 同,进行 温燥,发散风热药+润燥药 选药配伍 冬季:风寒,发散风寒药+温里药,2体虚外感,应扶正祛邪。气虚配补气药血虚配补血药阴虚配养阴药阳虚配补阳药,五、使用注意,1但热不寒,病不在表而在里,不宜使用。2取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以免伤阴亡阳。3 虚汗、疮疡日久、淋病、失血者当慎用。4因时、因地、因人而权衡用量的轻重。5味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六、 汗法的作用机理,1促进汗腺分泌和血管舒张反应,以利于祛除病邪,其中可能包括排泄毒素、中和毒素、抑制细菌和病毒,以及加强吞噬细胞的防御能力等。2通过发汗和扩张周围血管,以发散体温而起退热作用。3改善全身和局部的循环功能,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和局部炎症的吸收。4通过发汗和全身循环的加强,增加肾小球过滤等作用,以排除体内潴留的水分等。,七、适应范围:,感冒、流感、麻疹、腮腺炎、流脑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以及急性肾炎、急性风湿热、急性结膜炎、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产褥热等临床各科的疾患。,学习要求1、掌握发散风寒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应用2、掌握麻黄、桂枝、紫苏、防风、荆芥、 羌活、白芷、香薷、细辛、生姜等的功效及临床应用。3、掌握麻黄与桂枝,紫苏与生姜,荆芥与防风,羌活、白芷与细辛,麻黄与香薷在性能、功效和应用方面的异同。,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一、性能特点1性味:兼苦味麻黄、羌活、苍耳子多为辛、温 兼甘味桂枝、防风2归经:多入肺、膀胱经3毒性:细辛、苍耳子有小毒二、功用: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其症状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汗出不畅、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1、麻黄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麻黄科小灌木草麻黄、木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生用、蜜炙或捣用。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用:(1)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 每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自本草经集注起即称誉为“伤寒发表之第一药”“夏月不用麻黄”、明 李士材“麻黄,夏秋不可轻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歌诀:麻黄辛温解表强,风寒表实最宜尝。宣肺平喘实喘良,利尿消肿风水疗。,风寒实喘2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喘咳证 外寒内饮者(每与杏仁配伍,宣降结合以顺肺气) 邪热郁肺者 前人素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之说 3利水消肿治水肿初起有表证者(风水证)此外,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是取其散寒通滞之功。用法用量:310g。 生用发汗力强 炙用润肺止咳平喘力佳。使用注意:发散力强,虚汗、虚喘者均当慎用。 注意与麻黄根区别。,。,2桂枝 本经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温经止痛,通阳化气。,歌诀 桂枝发汗解表弱,表虚表实均可服。 温经散寒止痛速,通阳化气效力雄,功用: 表实证 助麻黄以发汗; 1.发汗解肌治风寒表证 表虚证 与白芍同用, 调和营卫,发汗解肌调和营卫是纠正营卫失和( “卫强营弱” ),解除风邪的方法。如桂枝(辛散)解肌发表,祛邪从卫外泄 祛邪不伤营白芍(酸收)敛阴和营,以治营弱 敛阴不留邪 解肌即解除肌表之邪。是治疗外感证初起有汗的方法。,2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 胸痹心痛寒凝血滞诸痛证 中寒腹痛 闭经、痛经 风湿痹痛 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痰饮证 温阳化气以行水 小便不利、水肿3助阳化气 温阳通脉以复脉心动悸、脉结代 心肾阳虚,寒水上逆之奔豚气 用法用量:310g,使用注意:辛温助阳,伤阴动血,故热证、阴虚、血热证忌用;月经过多、孕妇慎用。,发汗(力强)表实证辛、温 麻黄辛散苦泄,善宣 平喘肺气壅遏之咳喘发汗解表 (微苦) 散肺郁而能 利水风水证(通调水道) 味甘,发汗力不及麻黄,表实、表虚均宜风寒表证 桂枝 善温通经脉而治寒凝血滞诸痛证。 温阳化气以行水湿而治痰饮、水肿、 奔豚气。,麻黄、桂枝的比较:,紫 苏 生姜,性味辛,温。共 1. 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轻证。 每相性 功用 2. 止 咳治风寒咳嗽痰多证。 须为用 3. 止 呕治呕吐证。 4. 解鱼蟹毒治食鱼蟹中毒、腹痛吐泻。,个性:紫苏:1. 发汗力不及麻、桂,多用治外感风寒轻证及老年、儿童患者,因其兼宣肺止咳之功,故兼有咳嗽气喘者尤为适宜。 表寒气滞胸闷者2. 行气宽中 偏寒 (行气止呕) 脾胃气滞 偏热 胸闷呕吐 气滞痰结(梅核气)3. 行气安胎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4. 入煎剂不宜久煎。 苏叶长于发散风寒; 苏梗功偏宽胸利膈、顺气安胎。,生姜:1发汗解表作用较弱,治外感风寒轻证,为民间常用,加红糖煎汤,乘热服;或辛温解表剂中作辅药用。2功擅温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呕,为“呕家圣药”,适用于各种呕吐证,尤宜于胃寒呕吐。 3温肺化痰止咳力大于紫苏,每治风寒客肺、痰多咳嗽。4尚能解药毒,解生半夏、生天南星毒,单用有效。附:生姜皮,生姜汁。,歌诀 紫苏发汗解表寒,宣肺止咳又化痰。 行气和胃手拈来,解毒安胎记周全,歌诀 生姜发汗又止咳,止呕解毒不多得。,荆 芥 防风,性味: 辛、微温。 风寒共性 发表散风治外感表证 风热 功用 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消散疮疡 治风疹瘙痒,外感风湿头痛 胜湿止痛 风湿痹痛 祛风止痉破伤风防风 止泻(炒)肝木乘脾,腹痛泄泻 解药毒 解乌头、芫花、野菌毒 解砷毒,配绿豆、红糖、甘草 味兼甘,其微温不燥,甘缓不峻,发汗力 不如麻、桂,辛燥性不及羌活,药力和 缓,为“风药中的润剂”。 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透疹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荆芥 止血(炒炭)治吐衄下血 入汤剂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歌诀 荆芥祛风解表药,风寒风热均可服。 透疹止痒疗疮速,炒炭止血配它药。,歌诀 防风解表同荆芥,表寒表热均可煎。 胜湿止痛风湿餐,止痉解毒记心间。,羌 活药性论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羌活的根及根茎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肾、膀胱经。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歌诀:羌活发汗解表弱,表寒夹湿首选服。 胜湿止痛风湿除,上半身痛疗效速。 要点 羌活为太阳经引经药,善祛在上在表之游风及寒湿之邪,宜太阳头痛(后枕部疼痛)及上半身风寒湿痹。注意点:本品气雄升散,燥性亦强,故血虚痹痛、阴虚外感、表虚汗出均忌用。,白 芷本经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白芷的根茎性味归经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功效 祛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歌诀:白芷散寒通鼻窍,祛风止痛功效妙 燥湿止带配方效,消肿排脓别忘掉。要点 白芷辛温芳香,辛温祛风解表,芳香上达,通窍止痛,主入阳明经,所以善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及阳明头痛、牙痛、鼻渊等证,为阳明经之引经药。此外又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寒湿带下及疮疡肿痛。用量及用法:310克,水煎服。,细 辛本经 性味归经 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肾经功效 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歌诀 细辛解表同麻黄,阳虚感寒最宜尝。 祛风止痛效力强,温肺化饮通鼻良。用量用法 1 3克,(历代有“细辛不过钱”之说,指单用细辛末,而入汤剂则不受此限)用量不宜过大,反藜芦。 要点 本品辛、温,归肺、肾经,既能发散表寒,又散少阴经风寒,治风寒表证及阳虚外感:其善治头痛、牙痛、痹痛、鼻渊及肺寒痰饮喘咳。注意点:本品气雄升散,辛燥性强,故血虚、阴虚、表虚汗出者均宜忌用,藁本 善达巅顶,为治巅顶痛之要药。,辛夷 苍耳子 善通鼻窍:治鼻渊之鼻塞、不闻香臭、时流浊涕或外感风寒鼻塞。苍耳子还能祛风湿,治风湿痹痛。,细辛、白芷、羌活、藁本:共性:辛温香燥,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其中:散寒之力较强,又能温肺化饮,表、里寒证均可使用 细辛善治阳明经头面诸痛,还可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作用较强。其治痹痛,尤宜于上半身风寒湿痛 羌活尤善治外感风寒,巅顶头痛甚者 藁本,通鼻窍,胜湿,香 薷别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香薷的全草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寒。归肺、脾、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歌诀:香薷发汗解表强,祛暑化湿是特长。 利尿消肿配方良,煎汤冷服要记牢。要点: 香薷外能发汗祛暑而解表,内能化湿浊而和中,用治外感于寒,内伤于湿的阴暑证,为“夏月之麻黄”,此外,有利水消肿的作用。用量及用法:31克,水煎服。利尿消肿宜浓煎注意点:(1)表虚有汗者忌用,暑天感冒有汗者慎用。(2)暑天感受暑热所致阳暑证禁用。,麻黄-力强(表实无汗证);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风水水肿)桂枝-力弱(表实证/表虚有汗证);温经通阳(温中散寒/温通血脉/温通经络/温阳利水)紫苏-行气宽中,理气安胎,解(鱼蟹)毒防风 祛风止痉, (炒用)止泻(肝郁侮脾) 胜湿止痛羌活 上半身之痹痛;太阳头痛辛温解表药荆芥-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生姜-温中止呕(呕家圣药),温肺止咳,解毒 (天南星/半夏/鱼蟹)毒。香薷-化湿和中,(浓煎)利水消肿.(夏月麻黄;阴署证/署湿;水肿脚气)(冷服凉服)。白芷 阳明头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通窍止痛细辛 少阴头痛,温肺化饮(入汤3g以下,入散g以下)藁 本颠顶头痛 除湿止痛(风湿弊痛)苍耳子 通窍止痛(鼻渊头痛)辛 夷,辛温解表药,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学习要求 1掌握发散风热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应用。 2掌握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的功效、临床应用。 3掌握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葛根、升麻三组药物在性能、功效和应用方面的异同点。,二、性能特点 兼苦味:牛蒡子、蔓荆子、柴胡、1性味:多属辛, 菊花 凉(微寒) 兼甘味:菊花、葛根、升麻、淡 豆豉 部分甘、寒(质轻)蝉衣、桑叶2归经:多归肺经;次入肝经。二、功用 发散风热治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一、含义:多性味辛凉,发散解表作用较和缓,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的一类药物,1、薄荷新修本草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凉,气味芳香,质轻上浮,疏泄清利。入肺肝既善散上焦风热而清利头目与咽喉,又能发疹毒和疏肝。 歌诀薄荷辛凉散风热,清利头目咽喉疾。 透疹止痒功效奇,疏肝解郁透郁结。,善凉散上焦风热而清利头目,每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之证。 利咽喉以止痛。 疏肝解郁以治肝气郁结证。 芳香避秽,以治感受暑湿秽浊之痧胀腹痛 吐泻。 祛风止痒力胜,为治风疹瘙痒之常品。,功效,用量用法1 36g。不宜久煎。宜后下。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耗气,表虚自汗者不宜用。,2、牛 蒡 子别录 来源 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苦性寒, 疏散清宣滑利。外散风热、内解热毒, 上宜肺气,下利二便,虽发汗不如薄荷, 但长于清解热毒。 歌诀 牛蒡也能疏风热,解毒利咽消肿结。 透疹止痒配方奇,还具祛痰止咳力。,善宣肺祛痰利咽以消肿,故痰热壅盛之咽喉肿痛尤宜。功效 善清热解毒散肿,故麻疹热毒炽盛 期及痈疮肿毒,痄腮喉痹均每 用本品。现代用于抗肿瘤。 又性偏滑利,通利二便,故上述诸证见二便不通者尤宜。,用量用法 310g。煎服或入散剂。入煎剂宜打碎,炒用寒性减。使用注意 本品能滑肠,脾虚便溏者忌服。,薄荷、牛蒡子均能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适及风疹瘙痒。其中,薄荷辛凉,芳香轻清,主散上焦风热,发汗力较强,上述诸证无汗者用之为宜;又善清利头目、利咽,治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兼疏肝解郁,治肝郁气滞胸闷胁胀。牛蒡子辛苦性寒,宣透清降,发汗力虽较薄荷弱,但长于清泄热邪,兼利二便,上述诸证热毒重或兼二便不利者用之为宜;又能宜肺利咽,治风热咳嗽咯痰不畅及咽喉肿痛;解毒消肿,治热毒疮肿、痄腮。,3、桑 叶本经 来源桑科植物桑树的叶。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质轻疏散,苦寒清泄,味甘兼润。入肺能疏散清润,入肝能清火益阴,并兼凉血止血。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上血。 歌诀 桑叶疏风清热强,清肺止咳是特长 风热燥热咳嗽尝,清肝养肝明目良。 用量用法 510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润肺止咳宜蜜炙用。,4、菊 花本经来源 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黄者名黄菊花,白者名白菊花。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性能特点 本品辛香轻散,甘寒清润,苦寒清解,能升能降,泻中有补。入肺经,疏散风热而清利头目;入肝经,泻热益阴而平肝明目;兼清解热毒而治疮肿。 功效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消热解毒。 歌诀 菊花疏散风热药,清肝养肝明目雄。 平肝潜阳降压速,清热解毒用野菊。 用量用法 1015g。煎服或入丸散。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桑 叶 菊花,性味:苦、甘,寒。共性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不同点,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菊花强。还具有清肺润燥,凉血止血之功,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桑叶强。再具清热解毒之功,黄菊(杭菊)善疏散风热。 白菊(滁、怀、祁、川菊)善平肝明目,解毒,6、柴 胡本经 来源 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全草或根。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辛微寒,芳香疏泄升散,主入肝胆经,功善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及升阳举陷,为治肝胆疾患之要药。 歌诀 柴胡和解退热强,表热疟热少阳尝。 疏肝解郁肝郁疗,升阳举陷气陷良。,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1疏散退热 外感发热 柴葛解肌汤。 主治 疟疾 小柴胡汤加常山、青蒿。 胸胁疼痛 柴胡疏肝散2疏肝解郁肝气郁滞证 月经不调、痛经 肝胃不和,胃脘胀痛 3升阳举陷中气下陷证。 补中益气汤用量用法 3l0g。和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鳖血拌炒可退骨蒸使用注意 本品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升之证忌用。,5、葛 根本经来源 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性味归经 甘、辛,凉。归脾、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甘性凉,性善升散,功在脾胃。既长于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而解肌发表退热,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又善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具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及透发疹毒.。 歌诀 葛根解表善解肌,表证项强首选之。 生津止渴透麻疹,升阳止泻效用真。,功用: 外感表证见发热 风寒者,葛根汤1解肌退热 项背强痛者尤宜 风热者,柴葛解 落枕 肌汤 热病津伤口渴 2生津止渴- 消渴证 3透疹麻疹不透 湿热泻痢(生用) 4升阳止泻 脾虚泄泻(煨用),用量用法 l0-20g。煎服或入丸散。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宜生用。,葛花未开放之花蕾。性味甘平,功善解酒毒,醒脾和胃,用治酒伤胃气之证。(如唐代以鲜葛根捣汁、宋代以葛根取粉以酒醉不醒),7、升 麻本经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瑞制药企业简称2022-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构建健康工作环境与安全保障
- 2023年度贝斯医疗ESG绩效报告:学术机构分析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
- 新媒体设计制作合同范本
- 农村民居风貌保护协议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康复护理学-儿童发展理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保育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中国税制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小学语文教学论-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小学班主任-企业管理概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装配钳工高级试题(附答案)
-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甘肃省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
- GB/T 44739-2024枸杞及其制品中枸杞多糖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13J927-3 机械式停车库设计图册
- DB41T 1176-201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导则
- 论文不涉密证明模板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分享课件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计算书范本
- 国际宫颈病理与阴道镜联盟(IFCPC) 阴道镜新术语
- 2024-2030年中国定向钻井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动态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