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基承载力埋深修正的再讨论(精)_第1页
对地基承载力埋深修正的再讨论(精)_第2页
对地基承载力埋深修正的再讨论(精)_第3页
对地基承载力埋深修正的再讨论(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编者按 本刊陆续收到探讨地基承载力的埋深修正问题的来稿 从这些来稿来看 目前工程界对该问 题的认识比较混乱 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 编者通过与相关规范编织组专家以及一些一线设计人员的沟 通 从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实质出发 总结出把握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几个关键要素 以期对设计 有所帮助 对地基承载力埋深修正的再讨论 李 静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亚太建设信息研究院 建筑结构 编辑部 北京 1规范相关条文说明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简称规范 第 5 2 4 条指出 通过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结果 经 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需要进行 深度修正 其条文说明中还有一段论述 目前 建筑工程大量存在着主裙楼一体的结构 对于主 体结构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 宜将基础底面以 上范围内的荷载 按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 当超 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两倍时 可将超载折算成土 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 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 取 小值 这两处要求虽然表述不一样 但其实质是一致 的 均与地基破坏机理相关 建筑结构 2007 年 第 11 期刊登的 CFG 桩复合地基在国美家园工程 中的应用 一文及 建筑结构 技术通讯 2007 年 第 11 期刊登的 基于整体剪切破坏分析的地基承 载力深度修正 一文 均从地基破坏机理出发 分析了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实质 目前工程届对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认识还十 分混乱 本文拟进一步对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 实质进行总结 阐述其在常见的几种地基基础形 式中的应用 同时剖析几种工程界中流行的认识 希望对广大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2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实质与要点 2 1 深度修正的实质和要点 文 1 2 指出 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深度 修正 就是为了考虑基础两侧基底标高以上的超 载 q 对基础两侧滑动土体向上滑动的抵抗作用 这个超载可以直观地理解为作用在滑动土体表面 的压重 见图 1 超载 q 可以是土自重 q rd 也 可以是裙房产生的连续均布压力 计算公式可参 考规范式 5 2 2 1 注意 活荷载应按 荷载规 范 第 4 1 2 条要求折减 因此 结合地基破坏机理 以及计算公式建 立的前提 总结出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几个要 素分别如下 1 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 其实都是 超载的压重作用 无论是用土的天然埋深 还是 将裙房等其他连续均匀压重折算为土厚进行地基 承载力的深度修正 其实质都是基础两侧超载对 抗滑动土体向上运动的体现 2 对超载连续 均匀性和满足一定分 布宽度的要求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是以 超载 q 为连续均布荷载 并作用在整个滑动体表 面为前提的 根据规范和文 2 的建议 超载的 分布宽度满足大于 2 4 B B 为基础宽度 的 要求即可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 如果是天 然土层形成的超载 这个荷载基本上是连续均布 的 裙房等压重不一定能形成的连续均布的超载 具体分析见下文 3 取最小值的要求 地基的破坏一般 都发生在最薄弱部位 因此应取基础四周的埋深 或折算埋深 的最小值进行深度修正 理解了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实质 就可以把 图 1 基础两侧基底标高以上的超载作用示意 2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问题转化为考虑基础四周 2 4 倍基础边长范围内 表示为图 2 中反斜线 超载的大小与分布问题 再抓住了上述 3 个要素 基本可以解决一般工程的深度修正取值问题 图 2 超载作用平面示意 2 2 设计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及说明 1 条文说明中 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 是指主楼两侧裙房基础底面标高处的基底压力 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 指的是主楼 两侧在主楼基础底面标高处的基底压力 见图 1 由此错误认识产生的问题是 当裙房基础底 面标高在主楼基础底面标高之上时 如图 3 少 考虑了 H h 厚土形成的超载作用 这种情况用于 深度修正的计算埋深 d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时 裙房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平均竖向压力 和裙房基础自重折算成的土厚 d1 H h 图 3 裙房基底标高在主楼基底标高之上时计算埋 深 2 超载 是指基底压力 超出 埋深土层 自重应力的部分 从前面分析可知 超载 不是附加应力 3 用基底标高处实际反力确定基础的等效埋 深 根据规范公式 5 2 2 1 基础底面反力值 p 见图 1 与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以 及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有关 与基础两侧的 超载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 这样做是没有什么道 理的 4 将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原理与地基承载 力的长期压密提高作用混为一谈 地基承载力与上部结构的承载力不同 其与 地基变形密切有关 在地基上部荷载的长期作用 下 地基变形沉降趋于稳定 因此可以适当提高 地基承载力 可见 地基承载力的压密提高机理 与超载的压重作用是不同的 5 当地基承载力按深层载荷试验确定时 还 进行深度修正 按深层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 两侧的超载已经存在 所以规范规定不用进行深 度修正 6 用于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超载折算厚度 不应该大于基础天然埋深 只要满足上述 3 个要素的超载 就应该可以用 于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 不应该受到天然埋深 的限制 7 取基础两边的埋深 或折算埋深 的平均 或者加权平均来进行承载力的深度修正 从破坏模式来看 基础两边的压重不一样时 破坏的滑裂面自然在压重轻的一边先发生 规范 条文说明 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 取小值 就是 这种概念的体现 在没有充分地论证之前 取小 值偏于安全 8 只考虑沿基础短边方向的修正 不考虑长 边方向 当结构四周的超载相差不多 且其长宽相差较 大时 破坏一般不会沿着长边发生 此时取短边 B 方向 进行考虑是可以的 但当结构的长宽比较 接近时 取四周的埋深 折算埋深 的最小值进 行深度修正是较安全的 3对裙楼边长小于 2 倍主楼边长时的考虑及建 议 如图 4 所示 裙楼边长小于 2 倍主楼边长 分 两种情况考虑 1 当裙楼处的折算深度大于天然埋深时 按 照规范要求 取天然埋深进行深度修正是没有问 题的 但作者认为 当裙楼可以形成较为连续均 布的超载时 可以适当考虑裙楼的压重作用 取 计算埋深处于裙楼折算埋深和天然埋深之间 因 为这方面没有 权威资料 因此具体取值应该慎重 或者参考 3 工程经验 2 当裙楼处的折算埋深不大于天然埋深时 规范没有明确说明 这个时候 取折算埋深 取 小值从小考虑应该是合理 且偏安全的 当然如 上所述 从压重机理来说也可以适当考虑天然埋 深的较大压重 同样应该慎重 图 4 裙楼边长小于 2 倍主楼边长的情况 4各种基础类型的计算埋深取值举例 4 1 条形或独立基础见图 5 a b 4 2 箱基或筏基等整体基础见图 5 c 4 3 独立基础 防水板见图 5 d 该基础防水板的基底反力的大小与其构造密 切相关 3 防水板下设置软垫层 起到确保防水 板不承担或承担最少量的地基反力时 软垫层下 的地基反力q可以考虑防水板自重 地下室地面 建筑做法重等 如果防水板下采用的是一般垫层 防水板与基础将共同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力 其 地基反力由分析计算得到 图 5 各种情况的计算埋深取值示意 图中d表示计算埋深 对于 6 8m 的柱距以及板厚加素混凝土垫层为 500mm 左右时 防水板的基底反力也不能形成均布 荷载 也就不能将基底平均压力 q 全额作为超载 对独立基础下的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 不少设计 人员将基底压力平均值折减后作为超载 即 1 me qd 式中 为折减系数 折减系数取多少取决于柱跨 板厚及土的性状 柱距越小 筏板越厚 地基土 越好 折减越少 但由于这方面的资料较少 承 载力修正的量值具有很大的经验性 相关讨论见 文 1 但折减系数不能取得太小 否则计算得到 得折算深度de小于裙房室内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 离d1 就没有意义了 计算埋深取室外埋深和折算埋深的小值 5带裙房的主楼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举例 为了突出问题 仅对结构短边方向 基础两 边天然埋深一样 裙房边长大于主楼边长 2 倍 主楼基础为整体性较好的箱形或筏板基础的情况 进行说明 5 1 主裙楼一体 计算埋深取左右两边折算埋深的最小值 见图 6 a 5 2 主裙楼间设缝 之间填粗砂充实值地面的情 况 由于粗砂可以传递水平方向的受力 因此对主 楼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可以参考主裙楼一体时 的情况 见图 6 b 4 5 3 裙房为独立基础 因为 裙房的独立基础不能形成连续均匀的分 布荷载 因此 不能考虑裙房荷载对超载的贡献 其计算埋深应为从裙房室内地面算起的天然埋深 见图 6 c 5 4 裙房为独立柱基础 防水板 如 4 3 的分析 防水板不能形成均布荷载 宜通过防水板下反力测试 积累一定实测资料后 按式 1 对其基底反力进行折减后作为超载 见 图 6 d 图 6 带裙房的主楼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示意 图中 d 表示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