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论_第1页
疾病概论_第2页
疾病概论_第3页
疾病概论_第4页
疾病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疾 病 概 论,(General concept of disease),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 发病学 疾病的转归,一、健康、疾病的概念1、健康:WHO没有疾病和病痛。躯体、心理、社会均处于良好状态。这个定义于1946年WHO成立时提出,1948年正式通过。60年来,一个字都没有改动,充分说明这个定义的经典性和权威性。躯体上的完好状态指躯体结构、功能和代谢的正常,采用当今的科技手段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精神上的完好状态指人的情绪、心理、学习、记忆及思维等处于正常状态,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向上、愉快地从事工作和学习,能应对紧急的事件,处理复杂的问题。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指人的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吻合,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社会中承担合适的角色。,这个定义也隐含了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就是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它强调健康不单是躯体上没有疾病,而且在精神上、社会功能上必须完好。,亚健康 (sub-health):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亚健康的表现形式,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孤独感。,亚健康的可能原因 工作学习负荷过重 心理应激 环境污染 生活习惯不良,亚健康的防治, 加强自我保健开展体育锻炼 提高免疫功能 心理调节,2、疾病:在一定病因损害作用下,由于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从而引起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自稳:在多种调节机制作用下,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各组织细胞及整体的功能与代谢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二、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一)疾病发生的原因1、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这类病因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其致病性取决于数量、毒力及侵袭力,亦与机体本身的防御及抵抗力大小有关。特点(1)有侵入门户(2)需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发病(3)作用于机体后,改变机体也改变自身,2、理化因素(1)物理因素:温度、噪音、辐射,等。,特点(1)只引起疾病的发生(2)潜伏期短、无(3)对器官无选择性,(2)化学因素:强酸、碱,药物、毒物。,特点(1)对器官有选择性(2)在整个发病过程中起作用(3)与量、作用部位、机体功能状态有关(4)潜伏期短(除慢性中毒),3、营养因素:指各类必须物质或营养物质等的缺乏或过多。体重超重30的人比体重正常人患糖尿病的几率要高3倍。若体重超过正常体重15以上,可减寿11年左右。腰带长、寿命短, 一胖百病缠,营养不良,营养过剩,4、遗传因素:指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等遗传物质缺陷。遗传易感性:某些家族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如精神病、糖尿病、结肠癌,等。,5、先天因素:指在妊娠期能损害胎儿发育的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导致各种畸形和发育缺陷,如唇裂、腭裂、无脑儿等。风疹病毒的感染易致先心病。,“反应停”儿童(海豹肢),唇裂,无脑儿,6、免疫因素: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如青霉素、血清制品的过敏。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自身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7、心理、社会因素:指紧张的工作,不良人际关系,恐惧、焦虑及愤怒等不良情绪反应。它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紧张的工作,不良人际关系,情绪反应,(二)疾病发生的条件指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促进或抑制)。包括性别、年龄、营养状况、气候、生活环境等。男性易患冠心病、胃癌。女性易患胆石病、癔病。小儿呼吸道、消化道防御功能不全易患两种系统疾病。老人免疫功能下降,病情较重、发展较快。营养状况差易患肺结核。,条件可以做病因,三、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机制(一)疾病发生发展一般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它贯穿疾病始终,其双方力量对比决定了疾病的发展方向和预后。损伤抗损伤,病情恶化;损伤抗损伤,病情好转。抗损伤可转变成损伤。,烧伤,组织坏死、大量液体渗出,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白细胞增高,微动脉收缩 、 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保持血压,损伤反应,抗损伤反应,2、因果交替:指原因与结果不断转化,推动疾病不断发展,形成恶性循环。以失血性休克为例,3、局部与整体: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疾病可表现为局部变化,全身变化,或二者兼有。局部的病变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全身性疾病可表现为局部变化。如疖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全身反应为发热、寒战。糖尿病可仅表现为不易治愈的局部疖。善于认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处理方法 。,疖、痈,(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神经机制:生物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特别是神经反射),而许多病因也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而致病,称为神经机制。例:乙型脑炎、狂犬病。 2. 体液机制: 体液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许多病因通过影响体液的质、量或其调节而致病,称为体液机制。,神经-体液机制,血压,体液因子通常通过三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的受体而发挥作用。,3、细胞机制 :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细胞的功能、代谢障碍,从而引起细胞自稳调节紊乱。(1)病因直接损伤细胞:外力、高温(2)病因损伤细胞膜(离子泵) 细胞器(线粒体),4、分子机制:细胞内大分子物质蛋白质与核酸,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出现异常,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导致分子病。 (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 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1)酶缺陷所致的疾病(2)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3)受体病(4)膜转运障碍所致的疾病,四、疾病的转归1、康复(1)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已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但疾病基本病理改变并未完全恢复,有些可留有后遗症(如心肌梗死后留下的疤痕)。2、完全康复: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已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完全恢复正常。,生理性死亡,无疾而死,衰老而死,超级老寿星 弗姆卡恩 (英国 ) 207岁 李清远 (中国) 256岁,2、死亡,脑死亡(1)概念: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及机体做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2)诊断标准 1) 不可逆性昏迷,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2)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3)自主呼吸停止,需靠人工呼吸维持 4) 脑电波消失 5)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病理性死亡,(3)以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志的意义:1)有利于准确判断死亡时间,节约医药资源;2)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多更好的供体。必须将脑死亡与“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区别开来。植物状态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有自主呼吸、心跳、脑干反射。,植物人(植物状态): 因颅脑外伤或大脑缺血缺氧等导致的长期意识障碍。有自主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可正常,能吞咽食物、入睡和觉醒,保留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躯体生存的基本功能,但无任何言语、意识、思维,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持续达3个月以上甚至12个月以上。,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美国女植物人特里夏沃,目前,法、美、英、瑞典,荷兰等国家已先后制定脑死亡法。我国在1988年即有学者提出脑死亡的问题,1999年在武汉召开了专家研讨会,近几年来,卫生部正组织专家对脑死亡判定标准进行审定,最近将正式公布脑死亡判定标准管理办法,但尚未立法。宣布死亡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工作,必须慎之又慎。,临终关怀: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全方位服务及照顾。临终关怀医院英国女博士桑德丝于1967年创办了圣克里斯多弗安息所,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生命关怀机构。20世纪末叶,生命关怀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在欧洲成立,英国出现200多家,德国出现180多家,仅柏林就有5家。,美国第一家生命关怀医院建立于1974年,到1995年已有2500多家.1982年,国会颁布法令在医疗保险计划(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计划)中加入临终关怀内容,为病人提供了享受临终关怀服务的财政支持.1994年约有34万人入住生命关怀医院。中国第一家松堂关怀医院于1991年建立.生命的起点应该像朝霞一样绚烂,而生命的终点应该像晚霞一样瑰丽,前者和后者都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首座临终关怀大楼(广州),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