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及三同时报告审查要点_第1页
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及三同时报告审查要点_第2页
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及三同时报告审查要点_第3页
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及三同时报告审查要点_第4页
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及三同时报告审查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及控制三同时报告审查要点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吉林省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陈彬,主要内容,危害因素识别典型行业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控制措施三同时报告审查要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职业病危害识别,按来源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识别,按规范性文件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现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印发给你们,从即日起施行。2002年4月18日原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同时废止。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2013年12月23日,职业病危害识别,十大类132种类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尘肺病(13类)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类)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9类)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类)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4类)化学物质类(60类)物理因素(7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11类)职业性传染病(5类)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1类)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3类),职业病危害识别,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一) 尘肺病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职业病危害识别,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职业病危害识别,(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过敏性肺炎2.棉尘病3.哮喘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硬金属肺病,职业病危害识别,二、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接触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职业病危害识别,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白斑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职业病危害识别,三、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职业病危害识别,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4.爆震聋,职业病危害识别,五、职业性化学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职业病危害识别,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职业病危害识别,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职业病危害识别,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职业病危害识别,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中毒,职业病危害识别,51.氨基甲酸酯类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中毒55.铟及其化合物中毒56.溴丙烷中毒57.碘甲烷中毒58.氯乙酸中毒59.环氧乙烷中毒60.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职业病危害识别,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7.冻伤,职业病危害识别,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职业病危害识别,6.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职业病危害识别,八、职业性传染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鲁氏菌病4.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5.莱姆病,职业病危害识别,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职业病危害识别,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11.-萘胺所致膀胱癌,职业病危害识别,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3.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基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 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存在的部位(环节)、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并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职业病危害识别,识别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职业病危害识别,科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分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存在状态和职业病危害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时必须以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作指导,使之真正揭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职业病危害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方式清楚地表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职业病危害识别,系统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建设项目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识别,全面性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选址、建筑物、总平厩布置、生产原辅材料、中间品、产品、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及拟采取的或者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识别。此外,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要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维修、设备遭到破坏、操作失误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情况及后果。,职业病危害识别,预测性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还要分析其突发事故,即预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出现的事故模式。,职业病危害识别,识别方法类比法资料查询法经验法工程分析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职业病危害识别,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采用此法时,首先应确定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之间的相似性。,职业病危害识别,类比内容包括: (1)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生产规模等。 (2)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 (3)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职业病危害识别,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优点是通过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际检测后,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直观定性和定量描述。缺点是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因可能存在的生产规模、工艺路线、生产设备等差别,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的差异,给评价工作带来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类比对象是十分难找的。因此采用类比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应根据生产规模、工程与卫生防护特征、生产管理以及其他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职业病危害识别,对照经验法对照、经验法是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拟评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职业病危害识别,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职业病危害识别,系统工程分析法系统工程分析法是采用工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识别,系统工程分析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广泛应用的方法。分析建设项目概况、选址、建筑物、总平面布置、生产原辅材料、中间品、产品、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其布局和拟 采取的或者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以此为基础对建设项目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职业病危害识别,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必须从系统工程分析的角度全面剖析建设项目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无论是收集资料,还是现场调研必须认真、仔细、全面、到位,否则会因为某些粗心或疏漏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准确性。,职业病危害识别,检测检验法检测、检验法是采用仪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分析的方法。,职业病危害识别,检测、检验法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其优点是应用现代检测、检验技术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类比现场及验收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为职业病危害定性、定量评价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职业病危害识别,缺点是投入的人力、物力大,时间长,测定项目不全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易导致识别结论的错误或遗漏。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应用检测、检验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时,要求检测、检验实验室必须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计量认证,以确保实验室的检测、检验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公正。,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内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具体种类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在项目中分布特点(时间、空间、人群等)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独立或联合的毒性作用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量值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项目中各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是职业卫生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职业病危害识别,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简称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简称PC-STEL)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简称MAC),职业病危害识别,化学有害因素主要是指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化学物质和生物因素制定有PC-TWA或MAC,有一部分还制定有PC-STEL,没有制定PC-STEL的则规定了超限倍数,粉尘都制定有PC-TWA,也规定了超限倍数。,职业病危害识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 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 min)接触的浓度。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在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职业病危害识别,超限倍数(Excursion Limit,简称EL)是指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 h PC-TWA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 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PC-TWA的倍数值。,职业病危害识别,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部分物理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则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间有直接关系,可以理解为是时间加权平均能量值。物理因素主要是指噪声、高温、射频辐射(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工频电场、振动、紫外辐射、激光辐射等。,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的“规范性附录”中,对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作了如下说明:,职业病危害识别,a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人单位监测工作场所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条件以及劳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的重要技术依据,也可评估生产装置泄漏情况,评价防护措施效果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也是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技术法规依据。,职业病危害识别,b在实施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程度时,应正确运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的职业接触限值,并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空气采样、监测,以期正确地评价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污染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识别,cPC-TWA的应用。 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主体性限值。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如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定期危害评价、系统接触评估及因生产工艺、原材料、设备等发生改变需要对工作环境影响重新进行评价时,尤应进行CTWA的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识别,定点检测可按下式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CTAW=(CaTa+CbTb+CnTn)/8式中 CTWA-8 h工作日接触有害化学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 度,mg/m3; 8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h),工作时间不足8h者,仍以8h计; Ca,Cb,Cn-Ta,Tb,T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 Ta,Tb,Tn -Ca,Cb,Cn浓度下的相应接触持续时间。,职业病危害识别,dPC-STEL的应用。 PC-STEL是与PC-TWA相配套的短时间接触限值,可视为对PC-TWA的补充。只用于短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后可导致刺激、窒息、中枢神经系统等极性作用及其慢性不可逆性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该职业接触限值旨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康的影响,要求在监测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同时,对浓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地点,进行监测评价。,职业病危害识别,在遵守PC-TWA的前提下,PC-STEL水平的短时间接触不会引起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性组织损伤、存在剂量一接触次数依赖关系的毒性效应,以及麻醉程度足以导致事故率升高、影响逃生和降低工作效率。,职业病危害识别,即使当日的CTWA符合要求时,CSTrL也不应超过PC-STEL。当CTWA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 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4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 min。对制定有PC-STEL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价时,应了解现场浓度波动情况,在浓度最高的时段按采样规范和标准检测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职业病危害识别,eMAC的应用。最高容许浓度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即任何情况都不能超过的限值。最高容许浓度的检测应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种和工作地点采集化学物质最高瞬间浓度的空气样品进行测定。,职业病危害识别,f超限倍数的应用。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视PC-TWA的大小)是PC-TWA的31.5倍;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超限倍数所对应的浓度是短时间接触浓度,采样和检测方法同CSTEL。,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g对于标以“皮”的化学物质,表示可经完整的皮肤吸收,应积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预防皮肤污染。对于标以“敏”的化学物质,表示为致敏物,应通过就业前体检和定期健康监护,尽早发现特异易感者,及时调离接触。对于标以“癌”性标志的化学物质,应严格采取技术措施与个人防护,减少接触机会,降低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识别,h对于分别制定了总尘和呼尘PC-TWA的粉尘,应同时测定总尘和呼尘的CTwA。按照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分离曲线要求,呼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应在7.07 m以下,其中5m粉尘的采集率为50%。,职业病危害识别,i当工作场所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的毒理学资料,应分别测定各化学物质的浓度,并按各个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职业病危害识别,j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或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则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C1L1+C2L2+CnLn=1式中 C1,C2,Cn各物质所测得的浓度; Ll,L2,Ln各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据此算出的比值不大于1时,表示未超过限值,符合卫生要求;反之,当比值大于1时,表示超过接触限值,不符合卫生要求。,职业病危害识别,k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应由受过职业卫生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使用,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职业病危害识别,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的“规范性附录”中,对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作了如下说明。,职业病危害识别,a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于监督监测工作场所工作人员接触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状况和生产装置的泄漏情况,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免受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的危害,预防职业病。,职业病危害识别,b在实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评价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职业危害或个人接触状况时,应正确运用职业接触限值,并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2007)进行测量和分析。,职业病危害识别,c本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为上限值。d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用于表示超高频、微波和激光的辐射强度。,职业病危害识别,e超高频辐射:在远区场,功率密度P与电场强度E之间的关系为:P=E2/3770式中 P功率密度,mW/cm2; E电场强度,V/m。 测量时,可选择功率密度或电场强度。,职业病危害识别,f高频电磁场: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接触限值适用于高频电磁辐射的各类作业,但不适用于环境辐射及作为医疗或诊断为目的的照射。频率在3 MHz以下的高频电磁场可选择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职业病危害识别,g工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于交流输电系统中接触电磁场的电力工作人员及带电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工频电磁场地点或延长接触时间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带电作业人员应该处在“全封闭式”的屏蔽装置中操作,或应穿包括面部的屏蔽服。,职业病危害识别,h微波辐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接触微波辐射的各类作业,不包括居民所受的环境辐射和接受微波诊断或治疗辐射。脉冲微波固定辐射和非固定辐射的平均功率密度限值相同。肢体局部辐射不区分连续微波和脉冲微波。短时间暴露功率密度大于1 mW/cm2时,除控制暴露时间(按日剂量接触限值计算)外,还需使用个人防护。,职业病危害识别,i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人工紫外辐射。紫外线混合光源包括各段波长紫外线的光源,如电焊弧光。测量时可选择辐照度或照射量。,职业病危害识别,k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手接触手振工件的作业。在日接触时间不足或超过4h时,要将其换算为相当于接触4h的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可用下式计算: Tahw(4)=- ahw(T) 4式中T一日接触时间,h/a; ahw(T)-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职业病危害识别,机械行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病种类铸造(一)铸造型砂使用混砂设备、检测仪器,将砂、粘土、煤粉、水等配制成造型用砂,并对砂样进行物理、机械性能等试验。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矽尘、噪声。(二)铸造模型使用手工工具或机械设备,将木柴或其他非金属材料按铸件的形状、尺寸要求,加工制成模型。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木尘、噪声。(三)铸造熔炼将铸造原料按配比装入熔炼设备,在高温下熔化成浇注的金属熔融状态。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高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四)铸造造型使用手工工具或机械设备,用配制好的型砂和模型,通过紧砂、起模、修型、合箱等工序,制成所需铸型。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矽尘、噪声。(五)铸造浇铸使用手工工具或机械设备,将熔炼后熔融的金属液体注入铸型中制成所需铸件。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高温。(六)铸造落砂使用手工工具或机械设备,先将铸件;铸型与砂箱分离,然后将型砂与铸件分离。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矽尘、高温、噪声、振动。,典型行业职业危害,(七)铸件清理使用手工工具及机械设备。对落砂后的铸件浇冒口,清除型芯和芯铁,铲除披风、毛刺清除内、外表面的粘砂,并对铸件作打磨、精整和校正。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矽尘、无机粉尘、噪声、振动。(八)铸件初加工使用各类砂轮磨制工具或切削设备,对经过清理的铸件进行初加工,割去毛边,使铸件表面初步光整等,以提高铸件质量。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砂轮磨尘、噪声、振动。,典型行业职业危害,(九)压铸铸件操作压铸机械,利用较高的机械压力,将液态的金属注入金属模型内,在压力下结晶而获得所需的铸件。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高温、噪声、振动。(十)熔模铸造用易熔材料(蜡料或塑料)制成与铸件形状相同的蜡模,再涂上涂料和石英砂。经干燥、硬化、失蜡、熔烧,得到中空型壳。再将熔融的金属液注入,得到尺寸精确、表面光滑的铸件。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矽尘、氨、酚、醚、甲醛。(十一)锻造使用锻压设备,对锻坯进行剁料、拔长、镦粗、冲孔、成型,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的毛坯半成品。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高温、噪声、振动;,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铸工尘肺。高温中暑。噪声聋、振动病。常见多发病有上呼吸道炎症、手指外伤等。,典型行业职业危害,焊接(一)手工电弧焊利用电弧热,使焊条和基本金属熔化,形成焊接接头,使两金属焊体连接在一起。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电焊尘、锰尘、臭氧、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紫外线。(二)埋弧焊分自动埋弧焊和半自动埋弧焊两种,它是一种电弧在颗粒状焊剂层下燃烧的焊接方法。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典型行业职业危害,(三)气体保护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喷嘴沿焊丝周围喷射出来,在电弧周围造成局部气体保护层,使熔滴或熔池与空气隔离开来,从而保证焊接过程稳定持续进行。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电焊尘、锰尘、臭氧、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紫外线。(四)氩弧焊氩气从焊枪或焊炬的喷嘴喷出,在焊接区形成连续封闭的氩气层,对电极和焊接熔池起着保护作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电焊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紫外线、噪声。,典型行业职业危害,(五)电渣焊利用电流通过液态溶渣所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使电极焊丝或电极和焊体熔化而形成焊缝的一种熔焊方法。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紫外线。(六)碳弧气刨利用碳棒作电极,短弧操作,当电弧柱接触到焊件时,很快就会把焊件金属加热到熔化状态,在液体金属凝固前,用压缩空气流很快把液体金属吹走,在焊件表面留下沟槽,从而达到加工工件的目的。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电焊尘、锰尘、紫外线。,典型行业职业危害,(七)气割利用气体火焰将被切割部分的金属预热到燃烧点,再向该点喷射高压氧气流,使金属剧烈氧化形成氧化物,以达到切割金属的目的。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臭氧、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乙炔、紫外线。(八)气焊利用气焊火焰来熔化焊件和焊丝进行焊接,同时火焰的气流又是融化金属的保护介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电焊尘、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乙炔。(九)等离子弧焊在气体保护状态下,利用压缩电弧(等离子弧)进行焊接。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射频辐射。,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慢性锰中毒。电焊工氟骨症。氩弧焊可发生氮氧化物中毒。,典型行业职业危害,机械加工(一)车削在车床上用车刀切削各类工件。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声。(二)刨削在牛头刨床及龙门刨床上用刨刀切削工作的平面或沟槽,刨削可以加工零件的平面及沟槽。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声。(三)铣削用铣床的铣刀加工工件。铣床有卧式铣床、万能铣床、立式铣床、工具铣床及龙门铣床等。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声。,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四)磨削在磨床上用砂轮进行切削加工。砂轮在高速旋转下切人工件表面,将工件表面的金属层不断切除。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五)钻镗钻削主要用于加工工件上一定直径的孔。先用钻床钻孔,然后用扩孔钻扩孔,再进行铰孔。镗削主要用于大型、中型箱体零件或机架上的大孔、同轴孔、平行孔的加工。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六)钳工主要依靠手工工具对金属进行切削加工。其基本操作有划线、锯割、凿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铰孔、攻丝、套扣等,这些操作大多是在台虎钳夹持下进行的。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常见职业病噪声聋为机加工常见职业病。,典型行业职业危害,涂装(一)静电涂装是以接地的被涂物作为阳极,涂料物化气或电栅作为阴极,接上负高压电,在两极间形成高压静电场,在阴极产生电晕放电,使喷出的漆滴带电,并进一步雾化。带电漆滴受静电场的作用沿电力线方向吸附在被涂物上。产生有的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甲醇、环己酮、乙酸丁酯。(二)电泳涂装是将被涂物浸渍在水溶性涂料中作为阳极(或阴极),另设一个与其对应的阴极(或阳极),在两极间通直流电, 靠电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使涂料涂布在被涂物上的一种涂装方法。产生有的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汽油。,典型行业职业危害,(三)揩涂一种常用的手工操作涂漆法(俗称抛光涂饰),是用手工将蘸有稀漆的棉球揩拭被涂物,进行装饰性涂装。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汽油、酯类、酮类、其它有机溶剂。(四)刮涂刮涂是采用刮刀对粘稠涂料进行厚膜涂装的方法。一般用来涂布腻子和填充剂,涂布油性清漆、硝基清漆等。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酯类、酮类、其它有机溶剂。,典型行业职业危害,(五)转鼓涂装是将被涂物置于鼓形容器中,利用回转的方法来涂装,适用于小件物品的涂装(如螺栓、螺帽等);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酯类、酮类、其它有机溶剂。(六)喷涂喷涂包括空气喷涂、无空气喷涂及自动喷涂等方法。先将涂料雾化成雾状,在气流的带动下,将涂料高速地涂着在被涂物上。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酯类、酮类、其它有机溶剂。(七)刷涂手工采用排刷或滚桶刷涂漆的办法,将液状涂料均匀地涂着在被涂物上。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酯类、酮类、其它有机溶剂。,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八)浸涂将被涂物浸入涂料中吊起后滴尽多余的涂料,适合于形状复杂的被涂物;小件被涂物如钮扣、小零件等,可装入金属网篮中浸入涂料,提起后经高速离心机甩掉多余的涂料。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酯类、酮类、其它有机溶剂。(九)淋涂涂料呈连续的雾状落下,使在雾幕下通过的被涂物涂上漆,适合于胶合板等流水涂装;也可用喷嘴将涂料淋在被涂物上,适用于漂浮而不能浸涂的中空容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酯类、酮类、其它有机溶剂。(十)其他涂装不同的被涂物可采用不同的涂装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辊涂、气溶胶涂装、抽漆等方法,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酯类、酮类、其它有机溶剂。,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皮肤损害 接触多种脂溶性物质,可引起皮肤干燥、角化、皲裂、皮疹、水泡等皮肤损害。,典型行业职业危害,金属表面处理(一)溶剂除油利用有机溶剂溶解油脂的作用,除去工件上的油污。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汽油、煤油、四氯甲烷、三氯乙烯、乙醇。(二)化学除油利用碱溶液对油脂的皂化作用,除去工件表面的皂化油(动植物油);或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除去工件上的非皂化油(如矿物油)。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氢氧化钠、硫酸。(三)电解除油在碱性溶液中通人直流电,把工件作为阴极或阳极,阴极上析出的氢气或阳极上析出的氧气对工件表面的溶液起机械搅拌作用,对工件表面的油污起剥离作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氢氧化钠。,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四)镀件浸蚀把工件浸入酸或碱液中,以除去工件表面的氧化皮、不良的表层结构,或粗化金属工件表面。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硫酸、氟化氢及氢氟化物、氯化氢或盐酸、硝酸。(五)镀件磨光借助磨光轮上的磨料抛磨工件表面。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砂轮磨尘、噪声。(六)镀件抛光用较软材料制成的抛光轮与抛光膏,对工件表面进行平整的机械加工。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抛光尘、噪声。,典型行业职业危害,(七)镀件喷砂用净化的压缩空气,将干砂流强烈地喷射到金属工件表面,从而打掉工件表面的毛刺、锈斑、高温氧化皮及熔渣等杂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矽尘、噪声。(八)镀件刷光采用金属丝材料作刷光轮,靠金属丝的端面棱锋切刮金属表面的锈皮、污垢等。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声。(九)镀件滚光在滚桶机或钟形机中,利用工件与磨料之间的摩擦作用进行磨削、整平,以除去工件表面的毛刺和污垢。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噪声。,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十)镀锌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锌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锌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广泛应用于防止黑色金属的锈蚀。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氧化锌、氯化锌、锌化合物、氢氧化钠、氯化铵、氰化氢及氢氰酸、氰化物。(十一)镀镉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镉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镉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镉及其化合物、镍的化合物、氯化铵、氰化氢或氢氰酸;氰化物。(十二)镀锡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锡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锡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氢氧化钠、硫酸。,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十三)镀银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银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银层,以防止金属表面锈蚀。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氢氧化钾、硫酸、盐酸、氰化物。(十四)镀铜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铜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铜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氢氧化钠、硫酸、氰化物。(十五)镀镍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镍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镍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镀镍工艺主要有镀暗镍、光亮镍、黑镍之分。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镍的化合物、锌化合物、硫酸;氯化氢或盐酸。,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十六)镀铬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铬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铬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铬及其化合物、硫酸、氟及其化合物。(十七)镀青铜将金属工件浸人镀青铜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青铜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镀青铜工艺主要分低锡、中锡、高锡青铜镀层三类。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氢氧化钠、氰化物。(十八)镀黄铜将金属工件浸入镀黄铜槽中,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黄铜层,以防止金属表面的锈蚀。镀黄铜工艺主要是铜锌合金镀层。产生的有害因素是氰化物。,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十九)镀件驱氢将工件在烘箱或油槽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将氢从工件内驱除。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高温。(二十)镀件钝化对锌、镉、铜、银等金属镀层,在含有强氧化剂的溶液中进行化学或电化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组织致密的薄膜。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铬及其化合物、镍的化合物、氧化锌、氢氧化钠、硫酸钡、硫酸、硝酸。(二十一)镀件干燥工件在电镀后,进行干燥处理,防止镀层腐蚀产生水迹。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高温。,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职业中毒 汽油中毒、四氯化碳中毒、三氯乙烯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急性氟化氢中毒。矽肺。牙齿酸蚀症。职业性铬鼻病。化学灼伤 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氰酸均可引起。噪声聋。职业性哮喘。,典型行业职业危害,热处理(一)退火根据不同的钢种,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低温退火、再结晶退火等。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高温。(二)正火把钢加热到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 ,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一般用于低碳钢。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高温。(三)淬火用煤气、煤或油等燃烧,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放入不同的淬火介质(水、油、盐碱等)中急冷,从而得到马氏体组织。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氢氧化钠、氯气、氯化氢或盐酸、一氧化碳。,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四)回火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上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高温。(五)渗碳将钢件置于富碳介质中加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以提高表层碳浓度。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一氧化碳、苯、甲苯、甲醇、丙酮。(六)渗氮利用含氮的物质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的表面,获得比渗碳更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能及疲劳强度,并具有渗碳得不到的耐腐蚀性能。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氨。,典型行业职业危害,(七)碳氮共渗将碳和氮同时渗入钢件表层。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一氧化碳、苯、甲苯、甲醇、丙酮、氨。(八)工件喷砂用 3-6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将砂粒通过喷嘴喷射到工件表面上,打掉工件表面上的氧化皮和不洁物。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矽尘。(九)工件酸洗用酸清除工件表面的氧化皮,以保证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硫酸、氯化氢或盐酸。,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十)抛丸除锈用高速运转的叶轮将铁(钢丸抛到工件表面上,对工件表层进行清理。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无机粉尘、噪声。(十一)发蓝将金属工件放在含浓碱和氧化剂的沸腾溶液中加热,使其表面生成一层厚微米且与金属结合牢固的四氧化三铁薄膜。由于发蓝的本质是氧化过程,且常得到蓝黑色氧化膜,故又称为氧化处理或发黑处理。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氢氧化钠。(十二)磷化将钢铁零件放在磷酸溶液中浸泡,使表面生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薄膜,以增加表面的装饰和保护作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锰化合物,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十三)铅浴将工件加热到 900-930,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在融化的铅介质中等温冷却,使金属内部产生索氏体。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铅:咽、高温。,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一)职业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苯中毒、甲苯中毒、甲醇中毒。慢性铅中毒、慢性锰中毒、慢性苯中毒。(二)高温中暑。(三)矽肺。(四)化学灼伤酸性化学灼伤 由硫酸、盐酸引起。碱性化学灼伤 由氢氧化钠、氨引起。,典型行业职业危害,乌洛托品,英文名称为Methenamine,CAS号为100-97-0,分子式为C6H16N4,也称作六亚甲基四胺、六次甲基四胺,是一个与金刚烷结构类似的多环杂环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2N4。乌洛托品是白色的晶体,可由甲醛与氨反应制备,分子中含有四个相互稠合的三氮杂环己烷环。有限可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乌洛托品有很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原料、分析化学试剂、抗生素、燃料,在化工生产中也有很多用途。乌洛托品与发烟硝酸反应生成爆炸性很强的“旋风炸药”RDX。,典型行业职业危害,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色有光泽的晶体。几乎无臭。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相对Density1.27(25)。在约263升华并部分分解。用作树脂和塑料的固化剂、橡胶的硫化促进剂(促进剂H)、纺织品的防缩剂,并用于制杀菌剂、等。药用时,内服后遇酸性尿分解产生甲醛而起杀菌作用,用于轻度尿路感染;外用于治癣、止汗、治腋臭。与烧碱和苯酚钠混合,用于防毒面具作光气吸收剂。,典型行业职业危害,典型行业职业危害,水泥生产,水泥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还有特殊用途水泥。品种不同,原料也有所差别。主要有石灰石英钟、粘土、火山泥、页岩、铁粉、煤炭、矿渣、石膏、硅藻土等。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主要是粉尘,从原料粉碎、细磨、烧成、成品水泥细磨,直到水泥成品包装,运输等所有有设备和运输系统都产生粉尘。高温和辐射热主要存在于烧成车间。噪声和振动则存在于整个生产过程中。,木材加工的职业病危害分析,木材加工,拼接、压边、封边、修边工序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由胶黏剂引起。不同种类的胶黏剂成分不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就不同。涂胶、擦色、调漆、喷漆、凉漆工序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由油漆和胶黏剂引起。不同种类的油漆和胶黏剂成分不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就不同。组装工序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由油漆和胶黏剂引起。,冶金行业,冶金行业,冶金行业,井工矿山,井工矿山,电力行业,炼铁业,炼铁业,炼铁业,炼钢业,铸造,(一)钻井用钻井设备钻破覆盖在石油层上的不适油岩石,排除这些岩石,形成油井,在钻井过程中,当钻穿高压油、气、水等复杂地形时,要用一定比重的泥浆压住 以防并喷。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硫化氢、石油气、甲硫醇、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二)泥浆配制将水、化学处理剂及一些惰性物质等配制成泥浆。化学处理剂分为无机处理剂和有机处理剂两种。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矽尘、重晶石粉尘、无机粉尘、有叽粉尘、硫化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三)采油采油分为自喷采油和机械采油。自喷采油是当油层压力增高时,石油和油气直接从油管自动喷出井口;机械采油可分为抽油机抽油、潜油电泵采油、气举采油等。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硫化氢、石油气、噪声、振动。(四)转油采出的石油及油田气经油管输送到转油泵站,在转油泵站,油、气经分离器分离后,经输油管或输气管分送各自的净化系统。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硫化氢、石油气、噪声、振动。,(五)气体净化采出的石油及油田气,经油、气分离器分离后,油田气经输气管线送到气压站加压后进入气体净化装置,用氨和三甘醇脱去油田气内所含的轻质油和水。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硫化氢、氨、石油气、噪声、振动。(六)井下维修在生产井出现故障时,需做形态、补贴处理;电泵、电缆等杂物落入井底时,需打捞;当油井产量下降时,需压裂或酸化,以提高地层渗透率。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氟化氢、氢氟化物、氯化氢或盐酸、硝酸、石油气、高温、低温。,(七)井架安装在油田地面上安装、拆卸、吊运、调试、维修用于钻井的各类型井架及水泥基础设施。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石油气、高温、低温。(八)测井根据要求对每口油井进行放射性测井作业。为保护测量仪器和保证测量精度,在测井前后都要装标定源进行仪器标定。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电离辐射。(九)油层物性分析包括油层岩心的制取、准备、处理和物性参数的测试。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甲苯、四氯化碳、乙二胺。,(十)压汞试验将水银用高压压入岩心,检测岩心孔隙结构。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汞。(十一)重残矿鉴定用三溴甲烷将轻重矿物分离,把得到的重矿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鉴定。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二甲苯。(十二)地质磨片在一定温度下用高压将偶氮二异丁腈、苯乙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铸入岩石孔隙中,然后用切片机把岩石切开,进行磨片。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矽尘、二甲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偶氮二异丁腈。,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开采含芳香烃组分高的石油采油工可发生慢性芳香烃中毒:长期接触石油蒸气和硫化氢的采油工可发生感觉型多发性神经炎;经常接触原油者,油疹的发病率可达25%-30%或更高;,开采含硫量高于2%的高含硫石油时,可发生硫化氢眼炎甚至角膜溃疡;修井工可发生酸性化学灼伤;处理井喷事故时,可发生天然气窒息、急性烃类化合物和硫化氢中毒;因露天作业,夏季可发生中暑,冬季可发生冻伤;慢性胃炎也有一定的发病率,还可引起噪声聋。,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选用原则,依照优先顺序实施综合治理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应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标准和设计规定,综合治理应遵循的优先顺序-毒物粉尘,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高毒物质改善有害的生产工艺与作业方法防止有害物扩散将产生有害因素的设备密闭化、自动化采取隔离或远距离操作采取局部通风、吹吸式通风、全面通风待工程防护设施实施个体防护,综合治理应遵循的优先顺序-噪声振动,采用不产生有害能量或产生较少的机械设备变更工艺、材料以及作业方法,降低有害能量水平利用吸收材料遮蔽有害能量发生源将劳动者与有害能量发生源隔离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缩短作业时间等,粉尘控制措施应遵循的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革,对原辅材料或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大颗粒粉尘替代小颗粒粉尘干法改湿法改变工艺无人操作,水,用湿式作业避免或减少粉尘通过喷雾降尘、煤层注水、湿式凿岩等方式控制粉尘的发生和扩散,密,通过密闭隔离的方式将粉尘发生源进行隔离密闭,通常采用密闭罩等职业病防护设施,也有通过水幕或气幕的方式将尘源进行隔离。,风,通过通风的方式将作业场所的粉尘有效捕集,并通过除尘器等对尾气进行净化,最常用的是局部排风系统。,化学毒物主要的防护措施,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物料改革工艺生产过程密闭化,包括设备本身的密闭以及投料、出料、物料运输、粉碎、包装等过程的密闭和毒物的不散逸隔离操作采取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等工程防护措施,噪声控制,治理声源切断噪声传播途径对工人进行个体防护,声源控制,噪声源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消除噪声污染的根本途径是减少机器设备本身的振动和噪声,主要主法包括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产生噪声的设备安装时设置减震基础、噪声较大的设备设置消音装置等,传播途径控制,合理布局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上的土坡、树丛和草坪等声障,个体防护,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体防护用品耳塞、耳罩、防声头盔、防声棉等,主要职业病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工程措施粉尘的主要工程控制措施有毒气体的主要工程控制措施物理因素的主要工程控制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