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地下室钢筋工程技术交底_第1页
人防地下室钢筋工程技术交底_第2页
人防地下室钢筋工程技术交底_第3页
人防地下室钢筋工程技术交底_第4页
人防地下室钢筋工程技术交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地下室钢筋工程 工程编号日期2014 年 11 月 30 日 交底内容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交底钢筋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一 钢筋安装的一般要求一 钢筋安装的一般要求 1 核对半成品钢筋的型号 直径 形状 尺寸和数量是否与半成品标识牌 施工图相符 如有 错漏 马上纠正 2 准备绑扎用的钢丝 绑扎工具 如钢筋钩 带扳口的小撬棍 绑扎架等 钢筋绑扎用的火 烧丝 采用 22 绑丝 直径 12mm 钢筋采用 22 绑丝绑扎 其它钢筋采用 18 20 绑丝绑扎 铁丝的 长度见下表 钢筋直径 mm 6 810 1214 1618 20 2225 6 8 150170190220250270 10 12 190220250270290 14 16 250270290310 18 20 290310330 22330350 3 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 形状尺寸 数量是否正确 4 墙 板钢筋绑扎前 必须将施工缝处凿毛 清理掉浮浆及松动的石子 5 墙 柱 梁 板钢筋上的混凝土浮浆或其他污染必须清理干净 6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 注明水平标高 弹出柱 暗柱 门窗洞口 地梁 墙的外皮尺寸线及 轴线控制线 7 根据弹线 检查钢筋是否有偏位现象 若有偏位现象 将偏位钢筋按1 6调直调整到正确位 置 8 检查墙柱竖向钢筋露出部分接头相错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9 逐个检查钢筋直螺纹的接头质量 若发现有不合格接头 切掉重焊 二 保护层控制二 保护层控制 底板采用砂浆垫块 顶板采用砂浆垫块 体保护层采用双F卡和塑料垫块配合使用 钢筋绑 扎前先准备好垫块 保护层厚度见表 单位 mm 基础底板上 下层外墙迎水面内侧墙体楼板柱梁 505020152525 三 钢筋绑扎 机械连接接头规定三 钢筋绑扎 机械连接接头规定 1 绑扎接头中心相互错开距离不小于1 3L1E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 2 机械连接 1 机械连接接头位置相互错开距离不小于35d且同一连接区段范围内 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 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得超过50 四 底板钢筋绑扎及暗柱墙体插筋绑扎四 底板钢筋绑扎及暗柱墙体插筋绑扎 底板 基础梁钢筋绑扎及墙柱插筋工艺流程 垫层上放线 标出钢筋位置线 放置集水坑钢筋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地下室钢筋工程 工程编号日期2014 年 11 月 30 日 放置南北向底板筋 钢筋连接 绑扎南北向基础梁筋 放置垫块 摆放马凳 放置东西向底板钢 筋 钢筋连接 绑扎东西向基础梁 放置东西向底板筋上铁 钢筋连接 放置南北向钢筋 钢筋连 接 暗柱插筋 墙体插筋 调整固定墙柱插筋 1 底板钢筋 1 待垫层上放线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底板钢筋的施工 底板基础梁钢筋摆放顺序为 南北向 下铁在下 上铁在上 东西向钢筋在南北面钢筋中间 若基础梁上 下铁不只一排 南北面钢筋与 东西面钢筋的交错布置 2 根据图纸标明的尺寸 钢筋间距 在垫层上弹出墙 柱 地梁钢筋的位置线 第一根从模板 边 5cm 开始 并引出墙柱的轴线 外边线 3 先绑集水坑钢筋 再绑底板钢筋下铁钢筋 后绑扎地梁筋 最后绑扎上铁钢筋 绑扎底板筋 时 底板下铁钢筋铺设顺序先铺南北向 后铺东西向 底板上铁相反 4 墙 柱 楼梯间插筋全部插到底板下层网片上固定 5 基础底板钢筋均采用搭接 接头率 50 接头位置相互错开 1 3L1E 5 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 且必须牢固 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扣呈八字形 胡子丝朝向砼体 内部 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进朝向正反交错 钢筋相交点全部扎牢 不得跳扣绑扎 6 人防地下室的底板 顶板及人防出入口的楼梯双层钢筋网之间增设上下拉结筋 当纵筋为 100 200 间距时 用 6 400 400 钢筋拉接 梅花型布置 当纵筋为 150 时 用 6 450 450 钢 筋拉接 梅花型布置 7 基础底板暗梁钢筋的开口位置朝上或者朝下 暗梁箍筋布置为暗梁箍筋在洞口处间距为 100mm 洞口两侧各增加一个箍筋 基础梁箍筋开口朝下 箍筋的接头 弯钩叠合处 沿受力方向错 开设置 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8 基础底板上 下层钢筋保护层 40mm 厚 将预先准备好的砂浆垫块按梅花形布置 间距 600mm 要求垫块要垫在下层钢筋的主筋下 9 在每一施工段的墙 柱定位筋绑扎前应预先在有墙 柱插筋附近的底板上筋施工时每跨留置 一个下人孔 待施工完墙 柱插筋后再将下人孔附近的底板上筋准确就位并且绑扎好 10 待底板筋绑扎完毕后 由放线员将墙体边线及暗柱节点位置用红漆标记于底板上铁上 每 道墙体不少于 3 个点 每个柱的四角均要标记 然后拉线量尺进暗柱钢筋的插设 暗柱在梁底板内 放置不少于两道箍筋 并在底板上铁的上部及内底板向上 500mm 处各固定一道箍筋以使保证暗柱钢 筋位置准确 待暗柱插筋施工完毕后进行墙体插筋施工 根据红漆标记的墙位置拉线 量出保护层 厚度后先在底板上铁上方绑扎一道 16 控制墙立筋位置的措施用筋 措施用筋按位置调直绑好后 便进行墙体插筋的施工 墙立筋紧贴措施用筋绑扎牢固 插筋的墙体钢筋距暗柱 40mm 开始 二 墙柱钢筋 墙体钢筋绑扎顺序 在顶板上弹墙体外皮线和模板外控制线 按 1 6 调正纵向钢筋位置 接长 竖向钢筋并检查接头质量 绑竖向和水平梯子筋 绑扎暗柱及门窗过梁钢筋 绑墙体水平钢筋 设 置拉勾和垫块 墙体钢筋验收 1 在墙体 门窗洞口放线完毕 对于下层甩出的墙体钢筋 有位移现象的先按照 1 6 调正 2 先绑暗柱钢筋 再绑过梁 最后绑墙体顺序进行 3 墙体竖向筋距主筋距离为 5cm 开始排设 暗柱墙体钢筋按照 5 4 3 1 条中的搭接长度和直螺 纹套筒连接绑扎墙体钢筋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地下室钢筋工程 工程编号日期2014 年 11 月 30 日 4 绑扎墙体钢筋时 要求先绑竖向梯子筋 梯子筋 1200 一个 距暗柱边 40mm 起步 梯子筋 间距根据长度可以等距离缩小 地下室外墙顶模棍 梯子筋 穿墙螺栓在中间增加止水钢板 钢板 尺寸为 75 75 5mm 然后在竖向梯子筋 1 2m 处绑扎两根横筋定位 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绑扎其 余竖筋 最后绑扎其余横筋和其它预埋钢筋 水平筋绑扎完后 再绑扎水平筋定距框 墙体筋绑完 后绑扎双 F 卡 控制双层网片的间距 5 固定预埋线盒要加设附加钢筋并与之焊接固定 严禁与主筋电弧焊连接 6 梁 柱钢筋绑扎 绑扎暗柱钢筋时 先将暗柱上层主筋与下层主筋绑扎搭接后 在暗柱竖筋 上画好箍筋间距分档标志 然后再绑扎 箍筋开口呈螺旋形布置 梁钢筋绑扎 除顶层梁锚固长度 之间满布箍筋外 其余梁入柱一个箍筋距柱主筋 5cm 标高位置准确 立面垂直 保证骨架的宽度 高度 7 从顶板上口50mm开始绑扎水平钢筋 水平钢筋搭接长度按照5 4 3 1条中搭接长度 在绑扎 搭接长度范围内 必须有三根水平筋通过 绑扎搭接接头错开500mm 具体见示意图如下 8 HPB23 5级钢筋末端做180 弯钩 弯钩朝向墙体 所有绑丝头及尾丝折入墙内 绑扣节点控制在水平筋与 十字交叉点的上方或下方 不允许绑在正面 以免造成锈点 9 暗柱钢筋采用搭接时 搭接区段内的箍筋间距见下表 钢筋直径 mm 箍筋间距 mm 12100 14100 五 顶板钢筋绑扎五 顶板钢筋绑扎 顶板钢筋绑扎顺序 墙体混凝土上部接搓部位凿毛处理 人工配合清理杂物 弹放钢筋位置及 预留孔线 摆放绑扎钢筋 绑扎铁马凳及顶板扣铁钢筋 支放垫块 后浇带封挡 顶板钢筋验收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地下室钢筋工程 工程编号日期2014 年 11 月 30 日 1 顶板钢筋绑扎前 在模板上弹好钢筋位置线 距墙边或梁边 50mm 起 双向板先摆放长向受 力筋 具体按图纸要求 然后放短向受力筋 单向板先放短向受力筋 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 电线 管 预留孔洞等要及时配合安装 2 在顶板上 下两层钢筋之间必须放置马凳 以保证钢筋的位置 马凳大样同底板用的形式 3 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塑料垫块 间距 800mm 梅花形布置 垫块与板底筋绑牢 4 钢筋交叉点全部八字扣绑扎 绑丝头均折入板内 下筋绑丝头向上折 上筋绑丝头向下折 钢筋网 绑扣 板 墙双向钢筋网绑扣方向布置图 5 通长板上铁在跨中采用搭接 机械连接 下铁钢筋在墙中锚固 即过墙中并不小于5d 通 长板上铁在墙根部锚固 锚固长度见下图所示 其他顶板下铁钢筋过墙中并大于15d 通长板上铁钢筋 满足此长度即可 板下皮保护层 6 施工时要在已绑好的钢筋网片上铺设马道 不得踩踏钢筋导致其变形 7 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隐检 经有关部门员验收合格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六 楼梯筋钢绑扎六 楼梯筋钢绑扎 绑扎顺序 划位置线 绑主筋 绑分布筋 绑踏步筋 1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2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 分布筋方向 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 每个交点均要绑扎 如有楼 梯梁时 先绑梁筋后绑板筋 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3 底板筋绑完 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 再绑扎踏步钢筋 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 规范的规定 4 技术要点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地下室钢筋工程 工程编号日期2014 年 11 月 30 日 1 要求休息平台处的钢筋必须先预埋在墙内 后剔凿开后进行调直 2 楼梯梁钢筋必须入墙支座内 七 地下室 地上 钢筋绑扎七 地下室 地上 钢筋绑扎 柱 墙 搭设柱筋支撑脚手架 套柱箍筋 竖向受力筋接头连接 画箍筋间距线 绑箍筋 梁 画主 次梁箍筋间距 放主 次梁箍筋 穿主梁底层纵向筋并与箍筋固定 穿次梁底 层纵向筋并与箍筋固定 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及弯起钢筋 按箍筋间距绑扎 绑主梁底层纵向筋 穿次梁上层纵向筋 按箍筋间距绑扎 技术要点 1 地下室框架柱纵向受力筋采用直螺纹连接 绑扎工艺 套柱箍筋之前 要按图纸要求间距 计算每根柱箍筋数量 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 的搭接筋上 然后立柱子钢筋并连接 再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划好箍筋间距 线 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 由上往下绑扎 采用缠扣绑扎 2 严格按箍筋钢筋下料及加工尺寸 加工时保证弯钩平行 平直长度不小于10d 弯折135 3 在立好的柱子主筋上 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 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 由上往下采用 缠扣绑扎 4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 箍筋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 5 箍筋弯钩叠合处要沿柱子主筋交错布置绑扎 如图所示 柱箍筋接头错开位置 6 柱箍筋加密区如下图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地下室钢筋工程 工程编号日期2014 年 11 月 30 日 抗震KZ QZ LZ箍筋加密区范围 基础顶面 嵌固部位 梁顶面 梁顶面 梁顶面 加密加密 加密 柱长边尺寸 圆柱直径 Hn 6 500 取其最大值 箍筋加密区范围 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 HnHn Hn 底层柱根加密 Hn 3 7 在梁底模板上画箍筋间距后摆放箍筋 8 穿梁的上下部纵向受力筋 先绑上部纵筋 再绑下部纵筋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贯穿中间接 点 梁下部纵筋伸入中间节点要保证锚固长度 9 梁钢筋的锚固 梁锚入支座时 要上部钢筋下锚 下部钢筋上锚 严禁钢筋水平弯起 框梁 下铁钢筋大于两排时 从第二排起钢筋伸入柱子轴线即可 不必再做弯钩 10 纵向受力钢筋多层排列时 两排钢筋之间应垫 25 的短钢筋 保证钢筋净距 11 板 次梁 主梁相交时 板的钢筋在上 次梁的钢筋居中 主梁的钢筋在下 12 框架梁 柱节点处理 梁顶面主筋之间的净距要有1 2档大于50mm 以便于浇筑混凝土 主 次梁等高时 次梁筋位于主梁筋之上 如图示 当梁与柱边平时 梁的外侧钢筋之砼保护层增大 梁筋位置于柱筋内侧 13 绑扎箍筋 梁端第一个箍筋在距离柱边 50mm 梁端箍筋加密区按图纸要求 箍筋用套扣法 绑扎 箍筋要垂直主筋 间距要均匀 绑扎要牢固 梁主筋要贴箍筋角 且箍筋接头应相互错开 如图所示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地下室钢筋工程 工程编号日期2014 年 11 月 30 日 梁箍筋接头错开位置 八 二次结构钢筋八 二次结构钢筋 1 楼层阳台 空调板 洗手间砍台钢筋同楼层板钢筋一起绑扎 一起浇筑 2 飘窗 空调板钢筋在墙体上预埋插筋 必须保证其位置的准确性 3 二次结构构造柱钢筋或者陶粒砌块水平拉结筋及连梁的钢筋 与墙体 顶板 地面的连接采用 4 个 M12 的膨胀螺栓固定 10 mm 厚钢板 固定墙体拉结筋钢板尺寸为墙 厚 10mm 固定构造柱的钢板尺寸为构造柱宽度 墙厚 固定连梁的钢板尺寸为墙厚 连梁的高度 将钢筋焊接在钢板上 焊接长度为单面焊 10d 九 质量保证措施九 质量保证措施 1 严格控制钢筋半成品加工质量 并做好成品保护和标识 2 每一个钢筋分项完成后 需要进行标识 3 把好原材料试验关 确保钢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不合格者一律清退 所有钢筋原材使用前 必须复试合格 所有钢筋连接 直螺纹 必须试验合格方可隐蔽 4 钢筋品种 规格 型号和搭接长度 锚固长度 接头位置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5 防止钢筋位移 确保保护层厚度 墙体上口和竖向焊梯子型钢筋固定架 确保水平筋和立筋 的间距 顶板上层筋焊马凳 防止踩踏现象 6 混凝土浇筑前重新对钢筋进行复查 浇筑期间设专人监督 防止下灰和振捣破坏钢筋 并在 混凝土初凝前进行调整复位 7 钢筋垫块必须保证保护层准确 采用砂浆垫块 8 浇筑混凝土时 不能污染钢筋 应采取措施 在竖向 级钢筋上用软塑料管套上 级钢筋 在打混凝土后及时用湿棉砂擦净灰浆 9 钢筋不得被油类物污染 以防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能粘结 10 顶板钢筋绑扎完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