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轮 第13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试题.doc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轮 第13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试题.doc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轮 第13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试题.doc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轮 第13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试题.doc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轮 第13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讲功功率机械效率1(2016,十堰)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5 min,汽车的质量为1 500 kg,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2倍,则牵引力为_3103_N,此时汽车的功率为_60_kW,重力做的功为_0_J。(g取10 N/kg)(导学号90982453)2(2015,恩施)小翔已知自身体重是G,要测定自己跑上二楼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完成该实验必须测量的内容是_一级台阶高度h和台阶数n_、_登楼时间t_。3(2016,攀枝花)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图象分别是图乙中的图线和图线,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F1_F2,P1_P2。(均填“”“”或“”)(导学号90982454)4(2016,菏泽)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_甲_的机械效率较高,主要原因是_在做相同的有用功时,乙做的额外功多(或总功多或从比值上说)_。第4题图第5题图5(2016,泉州)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物体重均为10 N,滑轮重均为1 N,不计绳重,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是1和2,则F1_F2,1_2。(均填“”“”或“”)(导学号90982455)6(2016,吉林)有一个箱子需要从地面搬到汽车上。小冰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搬运,小雪想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搬运。两种方法克服箱子的重力做的功是_相同的_,但小雪的方法会_省力_。7(2016,玉林)如图所示,用F50 N的力通过滑轮组水平拉重为80 N的物体,使其向左匀速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40 J,已知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60 N,则物体运动的距离为_0.4_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60%_。(忽略绳子和动滑轮的重力)(导学号90982456)8(2016,杭州)在台球比赛中,选手推动球杆撞击白球,白球发生运动后碰撞其他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导学号90982457)A在水平桌面滚动的球受到了重力,重力对它做了功B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手对球杆做了功C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D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人的手还在对白球做功9(2016,无锡)一位同学用20 s,从一楼走到三楼,他上楼时的功率可能是( C )(导学号90982458)A1.5 WB15 WC150 W D1 500 W10(2015,德阳)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B )(导学号90982459)A做功多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B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慢C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功率一定大D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短11(2016,巴中)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ABs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F所做的功及其功率( C )(导学号90982460)AAB段做功较多BCD段做功较多CAB段与CD段做的功一样多DAB段的功率比CD段的功率大12(2016,绵阳)一辆质量为1.4104 kg的小型压路机,以2 km/h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在施工时可以等效为每次钢轮以2.5105 N的恒力垂直作用在路面上,下压路面的距离为1 mm,钢轮每秒钟压路25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g取10 N/kg)( D )(导学号90982461)A压路机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是1.4104 NB压路机在5 min内通过的路程是200 mC压路机在1 min内对路面做功是3.7103 JD压路机在1 min内对路面做功功率是6.25103 W13(2016,乌鲁木齐)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一个重为G的物块,不计绳重和摩擦,其机械效率为60%。要使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达到90%,则需要提升重力为G的物块的个数为( D )A3个 B4个C5个 D6个(导学号90982462)14(2016,丹东)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600 N的重物在10 s内匀速提升了2 m,动滑轮重为1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是70 W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5.7%C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是400 JD提升的重物变成400 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导学号90982463)第14题图第15题图15(2013,泸州)一定质量的货物在吊车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和钢索重力),货物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2 s时钢索的拉力大小等于8 s时钢索的拉力大小B货物竖直向上运动时,4 s时的速度小于10 s时的速度C06 s内钢索拉力做的功小于6 s12 s内钢索拉力做的功D货物在012 s内的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钢索拉力的功率保持不变(导学号90982464)16(2014,眉山)如图所示,重为50 N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 m/s,下列分析计算正确的是( B )(导学号90982465)A物体所受合力为5 N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2 N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5 WD在10 s内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500 J17(2016,天津)(多选)某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用滑轮组和桶组成的装置将水泥从地面匀速运至楼上,如图所示。若水泥重为G0,桶重为G1,动滑轮重为G2,不计绳重和摩擦,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则工人师傅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 AD )(导学号90982466)A. BFCFG1 DF18(2016,乐山)如图所示,张伟同学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F200 N的推力,将质量为30 kg的物体在5 s时间内匀速推到1 m高的平台上,斜面长s2 m。(g取10 N/kg)则( B )A推力的功率为40 W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C推力做的总功300 J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100 N(导学号90982467)19(2016,襄阳)王波同学帮父母搬家,现有30捆书籍。每捆书籍的质量都为5 kg。王波想尽快将它们搬上10 m高处的新家。如图所示是王波可以提供的用于搬运物体的功率与被搬运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为了尽可能快地将这批书籍搬上新家,他每次应搬_3_捆。若每次下楼时间是上楼时间的一半,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总时间为_450_s。(g取10 N/kg)(导学号90982468)20(2016,绵阳)如图所示,小丽用三个均重10 N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以1 m/s匀速起吊重470 N的物体,物体上升5 m,不计绳的重力及一切摩擦。绳的拉力F_125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94%_。(导学号90982469)第20题图第21题图21(2016,菏泽)组合机械的斜面长4 m,高2 m,将重为100 N的物体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如图所示,需用的拉力为40 N,需要的时间是5 s。那么,将物体从底部拉到顶部所做的有用功是_200_J,拉力做的总功的功率是_64_W。22(2016,广州)(1)图中测力计示数为_1.2_N。(2)小明猜测:“图中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轻,机械效率越高”。设计实验检验其猜测,并填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_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的关系_。实验步骤(若需要可补充器材):_a用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G,按图正确组装滑轮组,将钩码挂在动滑轮下端;b.用弹簧测力计勾绳子末端,匀速竖直向上移动,记下钩码移动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并计下测力计的示数F;c.增加动滑轮下钩码数量,重复上述实验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所测出的物理量表达):_。(导学号90982470)23(2016,聊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导学号90982471)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120.051.00.1566.7%240.051.70.1578.4%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