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基础点:考试说明列举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项重要能力。重难点:1.正确识别各种特殊句式。2准确翻译特殊句式。考法综述近些年的高考中,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很少单独命题,往往结合文言句翻译进行落实。命题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论)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李将军列传)(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3)用“者”或“也”表判断。孔子贤者。(孔子世家)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魏公子列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赤壁之战)(5)用“乃”“诚”“即”“则”“本”“亦”“皆”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魏公子列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臣本布衣。(出师表)此非儿女子所知也。(高祖本纪)(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作出判断。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的情况才多了起来。2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魏公子列传)(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是以见放。(屈原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5)无标志被动句。这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为意念上的被动。屈原放逐,著离骚。(太史公自序)洎牧以谗诛。(六国论)3倒装句(1)主谓倒装句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其形式有: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如: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数量词作定语的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定语)”的形式。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3)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翻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乎”作介词时相当于“于”,与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后置。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4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形:(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作宾语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孰、奚、曷、胡、恶、安、焉”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4)方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5省略句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在文言文中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呼应下文省、对话省。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这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样,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静女)爱而不见,(静女的男友)搔首踟蹰。(静女)(2)省略谓语。谓语一般不能省略。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4)省略介词。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如: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鸿门宴)(5)省略中心词。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或状语修饰的词,一般是不能由定语或状语来替代省略的。读文言文时,应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如: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出师表)6常见固定句式类型结构翻译陈述语气有以、无以、有所、无所、比及、为所、以为、以为有用来、没有用来、有的、没有的、等到的时候、被、把当作疑问语气奈何、何如、如(奈)何、得无乎、孰与、孰若怎么办、怎么样、把怎么样、大概吧(恐怕吧)、跟相比,哪一个续表类型结构翻译感叹语气何其、一何、何之多么、何等、怎么这样啊反问语气无乃乎、不亦乎、得无乎、何为恐怕(只怕)、不是(吧)吗、难道吗、为什么呢 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选自汉书,有删改)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子何欲?译文:_(2)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译文:_答案(1)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呢?(2)固定结构。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明确句式特点,落实实词虚词,遵循文言句子翻译“六字法”,努力做到“信”“达”“雅”。(1)句重点落实的知识点是“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句,(2)句重点落实的是“无以”“赡”等。参考译文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我有何冤事啊?”使者说:“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卜式又拿出了20万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穿着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他损害群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齐国国相。解题法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方法(1)借助典型例句,分类辨识。结合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类辨识各类文言特殊句式。如掌握宾语前置句只要记住“古之人不余欺也”“惟兄嫂是依”“何厌之有”三个句子就可以对所考查句子作出判断。(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有些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无太大差别,如“为所”“于”表被动,在今天仍在使用;而大多数特殊句式的用法和意义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那么,我们应着眼于二者之间的不同点,从而明确其意义。(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4)寻找特殊标志,准确判断。文言特殊句式大都有一些较为固定的标志,它们是我们确定句式的重要参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窅(yo):怅惘。汩没:沦落。欧:通“瓯”。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译文:_(2)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译文:_答案(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解析(1)若:你,你们。奈何:为什么。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呢。(2)性:生性,本性。诱进:引导人进取。推拔:推举选拔。于寒素中:介宾结构后置句,翻译时应调整到动词前。参考译文欧阳君出生在闽地乡下。还是幼童时,就不跟其他小孩子亲近玩耍,行走坐立常常自己独处。十多岁时,在乡里没有关系好的朋友。每当看见河边山畔有一点点风景可以观赏,内心就独自欢喜,常常手拿一本书,流连于风景而忘了回家。遇到月明风清之景,有时很晚了还会留在那里,内心怅惘不能释怀,自己却不知道原因,大概他的本性就喜欢山水吧。不怎么懂文章时,跟随别人去问文章字句,忽然有一句话非常合乎他的内心,很长时间内心感到很得意,长吟高啸,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停下来。他的父母不了解他的内心,常常对乡里人说:“这儿子不知道他心志怎样,怕不会成为沦落的饥民吧。不知道他这样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乡人中有知道事情多见闻广的人,都来祝贺他们说:“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欧阳行周从此就天天读书,叹服仰慕圣人平易近人的教化,通晓君臣父子之间的礼节,对于忠于君主孝敬长辈这些事情,唯恐达不到圣人的要求。提笔写文章,言辞秀美,才思敏捷,一般人们说不出来的,他写起来却很容易,从此名声在乡里显扬。建中、贞元年间,他的文章兴起,名声更加显扬,瓯闽一带,人们不知道还有别的文人。恰逢原来的丞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在文章方面名望很高,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常公到福建之后,把欧阳行周比作芝英。每逢他有文章问世,就屡次加以赞赏激励。游玩宴饮,一定会招来欧阳行周同席。欧阳行周更加谦让有礼,一举一动绝不会失礼。常公对他的了解,随着时间更深入了。欧阳行周的名声逐渐在江淮一带响亮起来,并且都传到京城去了。当时的人认为常公善于识别真正的人才。不久,宰相陆贽主管科举考试,搜罗天下文章,录取士人之多,之前没有人能跟他相比,所以欧阳君的名字自然也在榜中。经常跟欧阳君文道相同、才能不相上下的,有侍郎韩愈、校书李观,等到把欧阳君并入几百年来的杰出人物中,人们到现在才信服。欧阳君的文章新奇,没有什么沿袭的东西,才能不曾乏困过。他精于事理,所以文章大多周密详尽;切合于感情,所以叙述事情非常详尽:应当让他职掌当下的文坛,来改变文风。他忽然去世了,上天多么无情啊!欧阳君对我说过亲朋故旧的情分,首推我的外祖父一家。所以他写的文章之中,为我的伯舅所写的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从文集里得到验证。所以我在幼年时,就在外祖父家拜见过欧阳君。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欧阳价从南安来到福州,献上欧阳君的旧文一共十编,从头到尾有很多篇,哭泣叩拜请求我为他写一篇序言。我已经答应他的要求了,但文章终究没写完。欧阳价没有文名,又早就死去。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人查访他的后人,于是找到了他的孙子欧阳澥。不能让欧阳君的文章就断绝在他的传人身上,于是为他的文集题写序言,也用来完成他后人的心愿。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鹘说(节选)柳宗元有鸷曰鹘者,穴于长安荐福浮图有年矣。浮图之人,室宇于其下者,伺之甚熟,为余说之曰:“冬日之夕,是鹘也,必取鸟之盈握者完而致之,以燠其掌,左右而易之。旦则执而上浮图之跂焉,纵之,延其首以望,极其所如往,必背而去焉。苟东矣,则是日也不东逐,南北西亦然。”是不亦卓然有立者乎?用其力而爱其死,以忘其饥,又远而违之,非仁义之道耶?恒其道,一其志,不欺其心,斯固世之所难得也。余又疾夫今之说曰:“以煦煦而嘿,徐徐而俯者,善之徒;以翘翘而厉,炳炳而白者,暴之徒。”今夫枭鸺,晦于昼而神于夜。鼠不穴寝庙,循墙而走,是不近于煦煦者耶?今夫鹘,其立趯然,其动砉然,其视的然,其鸣革然,是不亦近于翘翘者耶?由是而观其所为,则今之说为未得也。孰若鹘者,吾愿从之。毛耶翮耶,胡不我施?寂寥太清,乐以忘饥。(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注本文通过写鹘取小鸟暖爪而又放走小鸟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凭外貌观人。浮图:指佛塔。下文的“浮图之人”指僧人。燠:温暖,暖和。浮图之跂:佛塔的最高处。翘翘而厉:张扬而刚烈。炳炳而白:明亮而热烈。的然:看东西特别清楚。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浮图之人,室宇于其下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