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其它病毒_第1页
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其它病毒_第2页
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其它病毒_第3页
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其它病毒_第4页
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其它病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第十讲: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狂犬病毒和朊粒),人疱疹病毒 第一部分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部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部分 人巨细胞病毒第四部分 EB病毒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他病毒和朊粒第一部分 狂犬病毒 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部分 朊粒,目 录,人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科:中等大小,结构相似,有包膜、双股DNA球形,20面体立体对称, 120300 nm,3个亚科-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 宿主范围广 宿主范围较窄 宿主范围最窄(B细胞) 增殖快 生长周期较长 长期潜伏 单纯疱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人疱疹病毒6,7 型 人疱疹病毒8,复制 二倍体细胞,明显CPE,核内包涵体感染类型 显性感染潜伏感染整合感染先天性感染,人疱疹病毒 第一部分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部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部分 人巨细胞病毒第四部分 EB病毒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他病毒和朊粒第一部分 狂犬病毒 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部分 朊粒,目 录,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原发感染 HSV-1 一般通过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飞沫感染 引起龈口炎、角结膜炎、皮肤疱疹、脑炎HSV-2 一般通过性接触传播 引起生殖器疱疹(STD) 潜伏感染和复发HSV-1 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HSV-2 骶神经节 先天性感染 & 新生儿感染HSV-1 宫颈癌HSV-2,HSV-1、HSV-2引起的人类疾病,唇疱疹,疱疹性瘭疽,龈口炎,疱疹性湿疹,生殖器疱疹,人疱疹病毒 第一部分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部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部分 人巨细胞病毒第四部分 EB病毒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他病毒和朊粒第一部分 狂犬病毒 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部分 朊粒,目 录,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儿童初次感染 水痘全身皮肤成年人潜伏感染 & 复发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胸腹面部单侧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眼侧支 角膜溃疡、失明,水痘,带状疱疹,人疱疹病毒 第一部分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部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部分 人巨细胞病毒第四部分 EB病毒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他病毒和朊粒第一部分 狂犬病毒 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部分 朊粒,目 录,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类型先天性感染 宫内感染人群中普遍感染,HCMV IgG 阳性率 6090围生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感染 器官移植、AIDS输血感染接触感染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人疱疹病毒 第一部分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部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部分 人巨细胞病毒第四部分 EB病毒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他病毒和朊粒第一部分 狂犬病毒 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部分 朊粒,目 录,EB 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鼻咽癌,主要侵犯B细胞,也可侵犯腮腺管咽部、宫颈外上皮细胞。,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致病性,致病机理: EBV 呼吸道传播 口咽上皮细胞增殖 局部淋巴组织B细胞 全身EBV感染微生物学检查异嗜性抗体的检测 用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EBV抗体检测 检测EBV抗体有助于EBV感染诊断, EBV DNA检测 原位核酸杂交或PCR法检测标本中的EBV DNA。,多融合巨细胞,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Burkitts lymphoma ),艾滋病病人舌毛状白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舌和上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结膜出血,人疱疹病毒 第一部分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部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部分 人巨细胞病毒第四部分 EB病毒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他病毒和朊粒第一部分 狂犬病毒 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部分 朊粒,目 录,3个亚科RNA肿瘤病毒亚科HTLV-I、II、IV型泡沫病毒亚科慢病毒亚科HIV,特性有包膜球状病毒双股正链RNA有反转录酶和整合酶基因复制时通过DNA中间体,与细胞染色体整合gag, pol, env基因细胞受体决定病毒的组织嗜性,成熟病毒以芽生方式释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该疾病于1981年被CDC命名,病毒于1983年分离美国100万人感染HIV(1/250),全球2000万人传播途径: 性接触、输血、注射、母婴传播,2003,世界艾滋病日:十二月一日 主题(2004) Women, Girls, HIV and AIDSEmpowering women in this struggle must be our strategy for the future. It is among them that the real heroes of this war are to be found. It is our job to furnish them with hope. Secretary-General Kofi Annan妇女、女童与艾滋病毒/艾滋病“我们必须以增强妇女在这一斗争中的能力作为我们的未来战略。只有在她们中间才能找到这场战争的真正英雄。让她们充满希望是我们的责任。”秘书长-科菲安南,一、形 态 结 构,中等球形颗粒,9.7KB 2条 +ssRNA,含3个结构基因,6个调节基因,有包膜包膜表面含有gp 120 糖蛋白 gp 41 糖蛋白,二、基因组,长末端重复序列, LTR (5, 3- end)3 结构基因gag P55 P24, P17, P15( P7,P9)pol RTase, p32 and protease p10env glycoprotein (gp120 and gp41)6 regulator genes tat, rev ,nef, vif, vpu, vpr其中 nef 为AIDS发生的必需蛋白,TAT: 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REV: Regulator of Virion protein expressionNEF: Negative Regulatory FactorVIF: 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VPU: Viral Protein UVPR: Viral Protein R,三、复制周期,Electron micrograph showing HIV budding from the cell surface before release. (Courtesy of D Hockley.),传染源:病人或无症状携带者传播方式:性接触、输血、器官移植、注射嗜细胞性:T辅助细胞 & 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受体CD4 - gp120 CXCR4 /CCR5 辅助受体致病机理 CD4+ T cell,四、致病性,急性感染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12周)临床潜伏期10年AIDS 相关综合征发热、疲劳、腹泻 AIDS期/免疫缺损期机会感染、恶性肿瘤,五、临床表现,血清学筛选: ELISA确诊: Western blot (p24, gp120, gp41, gp160)病毒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 检测病毒核酸或抗原RT-PCR, 血浆P24 (ELISA),六、微生物学检查,宣教疫苗抗病毒药物RTase inhibitorprotease inhibitortriple-drug therapy,七、防治原则,“鸡尾酒”疗法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1996年发明同时使用两种核苷类药和一种非核苷类药可以控制病人体内的HIV病毒,使得病人的免疫系统有机会修复,恢复功能,但不能清除或治愈疾病,人疱疹病毒 第一部分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部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部分 人巨细胞病毒第四部分 EB病毒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他病毒和朊粒第一部分 狂犬病毒 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部分 朊粒,目 录,外形似弹状,大小75nm180nm衣壳为螺旋对称,有包膜核心为ssRNA感染细胞内形成内基小体,狂犬病毒(Rabies Virus),一、生物学性状,Negri body in infected neuron,二、致病,传染源: 狂犬等带毒动物,所致疾病: 狂犬病(恐水病),传播途径:,被患病动物咬伤,经伤口进入,病毒抗原(IF) 病毒RNA (PCR法),三、微生物学检查,狂犬: 内基小体,病毒抗原,病人:,内基小体,四、防治原则:,控制犬类,处理伤口 20%皂水70%酒精,被动免疫 高效价狂犬病毒血清,自动免疫 灭活疫苗,人疱疹病毒 第一部分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部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部分 人巨细胞病毒第四部分 EB病毒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他病毒和朊粒第一部分 狂犬病毒 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部分 朊粒,目 录,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双链环状DNA病毒无包膜疾病皮肤: 疣 生殖器疣: HPV 6, 11 宫颈癌: HPV 16, 18,人疱疹病毒 第一部分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部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部分 人巨细胞病毒第四部分 EB病毒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他病毒和朊粒第一部分 狂犬病毒 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部分 朊粒,目 录,朊粒/朊病毒:传染性蛋白粒子/蛋白侵染颗粒(Prion: 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1982年作为羊瘙痒病病原体提出是一种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结构异常的朊蛋白至今未发现核酸成分是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TSE)的病原体,PrPc (cellular prion protein;细胞朊蛋白)正常及感染人或动物神经元表达 螺旋为主(42%) ,折叠(3)对蛋白酶K敏感调节和维持神经元功能PrPsc (scrapie prion protein)在感染动物的(脑)组织中表达螺旋(30%),折叠(43%)对蛋白酶K抵抗具致病性和传染性,一、致病性: PrPc PrPsc,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长潜伏期一旦发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以死亡告终病理学特性:脑皮质神经元空泡变性、死亡、缺失,星形胶质细胞高度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