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概述: 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 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一、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二、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抗原诱导产生抗体(主要是IgG和IgM) 抗原分两种来源,细胞表面固有抗原,吸附细胞表面的外来抗原,同种异型抗原改变的自身抗原交叉反应性抗原,一、型超敏反应机制,2、抗体介导靶细胞破坏机制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经典途径) 调理吞噬 (通过促进吞噬细胞作用) ADCC作用(通过NK细胞杀伤),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肾小球肾炎,1.输血反应 给予病人误输入异 型血后,因人体血液中 有天然ABO血型抗体, 可激活补体破坏红细 胞,引起溶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3.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可出现 : 溶血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因:药物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苯海拉明 等)与血液中有形成分或血浆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后,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当药物再次进入时发生超敏反应,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与遗传或因病毒、药物等作用于红细胞,使其免疫原性变化,形成新的抗原表位或隐蔽抗原表位暴露,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由此发生自身免疫应答。5.肾小球肾炎 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含有与肾小球基底膜共同抗原成分,发生交叉反应所致。,6.甲状腺功能亢进( Graves 病),甲状腺激素调节性产生,甲状腺激素不受调节地 过度性产生,型超敏反应的特点,由IgG 和IgM类抗体介导;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致病;靶细胞:血细胞和某些组织成分.,第三节 型超敏反应,又称: 免疫复合物型 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概述: 由中等大小可溶性IC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一、 型超敏反应机制二、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抗原诱导抗体产生 抗原 根据来源分为 内源性抗原:如SLE患者的核抗原 外源性抗原:如异种血清、药物等 抗体 主要是IgG和IgM,一、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免疫复合物的致病机制,2、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一)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抗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大分子的免疫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清除,小分子的免疫复合物,不沉淀、易被滤过排出,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存在于循环,易沉积, 免疫复合物的数量 血管壁通透性 局部解剖学特点和血流动力学,(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1.补体的作用:经经典途径产生过敏毒素,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局部水肿。 2.中性粒细胞:局部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蛋白水解酶等物质,使血管基底膜及周围组织损伤。 3.血小板的作用:IC及C3b使血小板活化,产生5-羟色胺等物质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等。,(三)免疫复合物的致病机制,二、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hus反应,临床上给病人多次注射胰岛素、生长激素、狂犬疫苗及类毒素等药物时,也可出现类似反应。,给已免疫的动物皮下再注射相同抗原时,1小时后注射部位即出现红肿,甚至出血和坏死。,类Arthus反应,(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1.血清病,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如TAT)后,经过12周,可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及一过性蛋白尿等。原因是体内产生的抗异种动物血清抗体与残余的动物血清相结合形成IC,随血流沉积在关节滑囊、心、肺等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引起全身疾病。,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发生在链球菌感染后的23周。由链球菌M蛋白与相应抗体形成IC,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所致。此外,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某些病毒或疟原虫等的感染也可引起类似的肾小球肾炎。,3.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很多,其中之一:体内持续出现DNA-抗DNA复合物通过血流反复沉积于肾小球、关节、皮肤等部位血管内壁,表现为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皮肤红斑等症状。,4.类风湿关节炎,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于持续感染, 机体产生变性IgG类抗体,继而产生抗变性IgG的IgM类抗体,即类风湿因子(RF),RF与变性IgG结合成IC,沉积于关节滑囊,引起炎症损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由IgG和IgM类抗体介导;中等大小可溶性IC沉积;C激活,中性粒细胞参与起主要作用.,第四节 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概述: 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一、型超敏反应机制二、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一、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抗原致敏: 抗原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组织抗原等 某些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是最常见引起型超敏反应的抗原 此外,某些真菌、原虫和蠕虫、多数病毒等也可引起此型超敏反应。 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增殖,产生特异性致敏淋巴细胞。,致敏阶段发敏阶段,Th1释放淋巴因子,巨噬细胞活化和释放溶酶体酶,CD8+T细胞的效应,实际上是细胞免疫应答介导的组织损伤和疾病过程,二、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传染性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1.传染性超敏反应,结核菌素试验(临床具有诊断意义)在被试者前臂内侧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后,若被检者曾有结核感染史但已痊愈或接种过卡介苗,则在注射后约4h,中性粒细胞浸润,12h单核细胞浸润,引起红肿和硬结,硬结约18h出现,24-48h达高峰,随后自行消退。,结核菌素皮肤反应是迟发型细胞超敏反应。它是抗原(结核菌或卡介苗)进入机体使机体的免疫T淋巴细胞致敏,并大量分化增殖。 当已致敏的机体再次遭受到抗原入侵时,致敏淋巴细胞就会与之结合,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表现在结核菌素注射部位形成硬结甚至发生水泡、坏死。 结素试验阳性表明机体曾经受到结核菌感染或接种过卡介苗,也表示机体对结核菌有一定免疫力。,2.接触性皮炎,半抗原(如油漆、青霉素、染料、塑料、农药)接触皮肤时,可与角质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使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表现局部红肿或表皮水肿,形成水疱,湿疹样皮炎。,3.移植排斥反应,由HLA引起。异体组织移植后,供体的个体特异HLA就成为受体的抗原,刺激受体产生相应的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郑州空中丝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社会公开招聘6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域名注册代理合同
- 2025年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招聘工作人员20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联邦学习隐私保护在智慧能源领域的应用报告
- 2025年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报告
- 同学聚会代表发言稿
- 密码档案柜买卖合同5篇
- 2025年年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招聘2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航天智能院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寒假周记范文集合六篇
-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生涯拍卖会课件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
- 中医形神兼养
- GB/T 44241-2024虚拟电厂管理规范
- SYT 6680-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钻机和修井机出厂验收规范-PDF解密
- 实用美术基础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 债权债务法律知识讲座
- 个人停车位租赁合同模板
- 食品保质期检测记录表
- 基于教育培训行业的客户关系营销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