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那么多年语文 你该了解下这位先生是谁.doc_第1页
学了那么多年语文 你该了解下这位先生是谁.doc_第2页
学了那么多年语文 你该了解下这位先生是谁.doc_第3页
学了那么多年语文 你该了解下这位先生是谁.doc_第4页
学了那么多年语文 你该了解下这位先生是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了那么多年语文 你该了解下这位先生是谁5月3日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在北京逝世三十周年的纪念日。从初中的推荐读物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到高中必备工具书古汉语词典,再到大学教材古代汉语、诗词格律,他的名字始终赫然在目。然而,学了这么多年语文,你了解他是谁吗?勤奋天才,名师高徒按照如今的标准来看,王力先生也算是罕有的“学霸”了,他只有高小学历,凭着十年自修考上大学,仅隔两年,又跻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民国年间大师辈出,可是看其基础学历则令人深思,陈寅恪、梁漱溟都只算中学文凭,钱穆中学没念完,而金克木、沈从文都只是小学毕业。一方面大师多是天赋异禀,有没有高等教育的经历没那么重要,另一方面天才刻苦起来也让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王力先生是二十世纪的同龄人,1900年他出生在广西博白县岐山坡村,父亲虽是晚清秀才,但其时已家道中落,14岁高小毕业后只得辍学。王力从17岁开始教书,先是私塾,后又成为高小教员。旺盛的求知欲和书香门第的修养让少年王力得到不少资助,给大户子弟当私塾老师,得以饱览其14 箱古籍,打下深厚的国学底子,后又得到高小校长的资助赴外地进修,1924年考上了南方大学国学专修班。两年之后,王力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考进清华国学研究院。1926年的清华园大师云集,王力受教于至今仍为人称道的“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教授中国通史,陈寅恪教授佛教文学,王国维主讲诗经、尚书和训诂学,赵元任主讲音韵学。硕师名人与游,王力不仅精深了国学功底,更是习得了那一代学人的治学风气,陈寅恪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少年王力影响深远。对王力影响最大的还是赵元任,这位语言学界旷世奇才精通多国语言,会讲33种方言,既精通西方语言学理论,又有乾嘉学派的国学功底,博闻强识,知识渊博,王力曾说:“赵先生是由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文学家、音乐家作底子,根基深广。”在赵元任的影响下,王力确定了自己的学术道路,成了清华国学研究院一、二两届研究班中唯一专攻语言学的学生,赵元任对王力寄予厚望,对其毕业论文更是要求严格:“删附言,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在赵元任的鼓励下,王力1927 年自费去巴黎大学留学,专攻实验语音学,深受其师房德里耶斯和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的影响。1931年以博白方音实验录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王力先生在法国由于经济困难,留学和归国早期,王力不得不靠翻译法国文学来偿还学费和债务。他翻译、出版过法国作家纪德、小仲马、左拉、波德莱尔、莫里哀的小说、剧本、诗歌共二十余种,成为了当时有名的翻译家。叶圣陶评价王力的翻译“雅之一字,实无遗憾”。后来出于学术研究的时间需要,才不得不停止翻译工作。王力译文集筚路蓝缕,一代宗师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合建为西南联合大学,迁往北平,王力在联大中文系教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语法、诗律学等课程,他自陈“在长沙买得一部红楼梦,寝馈其中,才看见了许多从未看见的语法事实。于是开始写一部中国现代语法,凡三易其稿。二十七年秋 始将此稿印为讲义”。这部课程讲义中国现代语法后来又分为两部书,一部专谈规律,一部专谈理论,1943年至1945年间,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由商务印书馆分上下册出版。通过积极将课堂教授与研究成果结合,王力身体力行促进现代汉语语法的革新,“不仅是吹响文法革新号角的号手,也是实践文法革新取得突出成绩的第一人”。2011年新版的中国现代语法2015年中华书局版中国语法理论1946年5月,西南联大北迁,6月,王力途经广州时接受中山大学的邀请,出任中大文学院院长,着手建立我国第一个语言学系,邀请来方光焘、杨树达、商承祚、岑祺祥等名家加盟。直到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才离开广东。广州八年,王力勤于研究,著述颇丰,他为语言学分支学科投入了大量精力,在诗律学、训诂学(语义学)、方言、汉越语、汉字改革等具有重要研究成果发表,成为了当时中国语言学界的一杆大旗。“文革”年间,王力同样没能幸免,审查、批斗、抄家、劳改、牛棚,他一样也没躲过,68岁时还得挑煤、搬石头,弯腰90度背上压两块砖,站着被批判2个多小时,日记中他写道:“不容于世”,“不见谅于骨肉”,“变化如此大,殊为痛苦不堪”。好在家中图书没有被悉数抄走,挨完批斗还可以回家偷偷研究。而他当年的老师陈寅恪便没有这般“幸运”了,罹患眼疾,受尽折磨,在悲苦与不甘中离世。回顾王力先生的人生经历,广州的确是绕不开的一座城。“文革”结束后,王力四回广州,1984年11月中山大学60周年校庆,王力应邀在中山纪念堂举行了一次讲座,内容为“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虽然演讲是学术性质的,但还是吸引了一万两千名观众,中山纪念堂一时盛况空前,这位时年84岁的语言学泰斗在兴奋和欣慰中结束了自己最后一次公开讲课。在北大,王力先生将几乎全部精力献给了汉语研究,主攻对象转到了汉语史方面,并先后出版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1956)、汉语史稿(1957)、汉语诗律学(1958)、古代汉语(1964)、汉语浅谈(1964)、诗词格律(1977)、楚辞韵读(1980)、诗经韵读(1980)、汉语音韵(1980)、龙虫并雕斋文集(1980)、龙虫并雕斋诗集(1984)等学术专著和文集。84岁时将汉语史稿扩充和修订成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完整呈现了汉语发展历史。他还应中华书局之约,编写一部“理想的词典”,后来由其学生最终完成,这便是我们今日见到的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西融会,龙虫并雕季羡林在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的序言中用这八个字评价王力先生的风范,所谓“中西融会”是指王力深得中外语言学研究的精粹,能够站在乾嘉以降大师的肩膀上,吸收西方语言学界汉语研究的成果,弥补传统研究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审析方法上的不足,“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特别是乾嘉大师的衣钵,另一方面又精通西方学者的近代的科学方法,因而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中走出了一条新路。”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而所谓“龙虫并雕”则指既雕龙,又雕虫,既写学术专著,又写通俗文章。大学者不写“小文章”有可能是不屑,但也有可能是不擅长,而王力先生则能兼此二者之长。他抗战期间在报上写散文,谈及古今中外,饮食男女、琴棋书画、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皆可入目,古典清丽,雅趣独具,后来这些文章结集出版成龙虫并雕斋琐语。1955年出版的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在香港回归后还曾重印,仍然是学习普通话的香港民众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1986年5月3日,王力在北京辞世。耄耋之年,他如往日一样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用毛笔撰写两三千字。他在遗嘱中写道:“我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我对我的一生是满意的”,并嘱咐子女“要把为人类造福当作最大的乐事,最大的幸福”。王力与妻子及子女,摄于1977年在那篇深情的回忆文章中,季羡林先生表达了他对王力先生这一类中国杰出知识分子的敬仰:中国知识分子实在是一群很特殊的人物,待遇并不优厚,生活并不丰足。在过去几十年中磕磕碰碰,受到了不公正的冲撞。但时过境迁后依然是任劳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