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山西省农大附中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卷(一)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炒菜时,满屋飘香C扫地时灰尘四起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2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甲带正电,乙不带电会出现的情形是下列图中的()ABCD3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B玻璃杯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其内能变为零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D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4在常温下将下面几种物质接到图中A、B两点间,能使灯泡发光的是()A铅笔芯B塑料直尺C玻璃棒D干木筷子5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6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7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压缩冲程是()ABCD8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C用电熨斗烫衣服,电熨斗发热D被点燃的冲天炮腾空而起9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10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二、填空题11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12如图所示,先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然后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棉花燃烧起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使空气的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就燃烧起来了13如图所示,灭火器放在烈日下温度会(选填“升高”或“降低”),这是通过的方法使其内能增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灭火器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14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依据上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请计算:把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J15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A到B”或“由B到A”)三、作图与简答题(34题4分,35题2分,共6分)16(4分)如图是某种手电筒的剖面图请按照实物剖面图,在虚线框中画出这种手电筒的电路图并说明手电筒里的相关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干电池作用:;小灯泡作用:;开关作用:17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奇特现象,请加以解释四、实验与探究题(36题10分,37题8分,38题6分,共24分)18(10分)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使用了如图所示装置(1)在设计实验时,除图示器材外,还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目的是(2)实验时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某同学观察到:“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沙子升高的温度高一些,即认为沙子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3)该小组同学测得物质升高一定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多一些质量/g升温10所需时间/s升温20所需时间/s升温30所需时间/s沙子306489124水3096163220(4)由如表数据还可以分析得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升高得多一些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19(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粗略测量蜡烛的热值q,图中A为穿有小木棍的容器(内装有水),B为下部开了许多通气孔的罩子(1)观察实验装置可知,实验小组同学是通过测量容器中水升高的温度和水的质量间接测量;(2)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还必需的测量工具是和;(3)某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则粗略测得这支蜡烛的热值q=J/kg物理量测量值容器中水的质量m/g150容器中水的初温t1/25容器中水的末温t2/40燃烧前蜡烛的质量m1/g20.6燃烧后蜡烛的质量m2/g20(4)本实验测出的热值会比真实值更,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写一条即可)20(6分)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概括有关实验结论烧杯号液体质量/m初温/C末温/C加热时间/min1水300203012.32水15020306.23煤油30020306.14煤油30020253.1(1)比较1号烧杯和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比较1号烧杯和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3)比较3号烧杯和4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五、计算题(39题5分,40题5分,共10分)21(5分)某学校每天需要将1000kg、20的水烧开供师生饮用(1)请计算学校每天烧开水所需要的热量是多少?(当地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2)如果无烟煤的热值约为3.4107J/kg,假设煤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学校每天烧水需要多少kg的无烟煤?(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2(5分)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m3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煤气的热值为3.9107J/m3,求:(1)0.5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水吸收的热量;(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2016-2017学年山西省农大附中九年级(上)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炒菜时,满屋飘香C扫地时灰尘四起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考点】分子的运动【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是小雨滴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炒菜时,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由于炒菜时温度很高,所以分子的扩散速度加快满屋飘香,故B符合题意;C扫地时灰尘四起是灰尘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是粉笔灰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实质,要注意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的掌握2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甲带正电,乙不带电会出现的情形是下列图中的()ABCD【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分析】(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2)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解:由图知,A、两个小球相互排斥,应该带同种电不符合题意;B、两个小球相互吸引,是因为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符合题意;C、乙靠近甲,是甲吸引的结果;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也会吸引甲,但甲的位置不变不符合题意;D、乙不带电,不会吸引甲所以甲不可能主动靠近乙,而乙的位置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应用,注意: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但相互吸引的不一定是异种电荷3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B玻璃杯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其内能变为零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D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考点】内能的概念;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分析】(1)要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并且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解答】解:A、不同的物体,温度高内能不一定大,选项说法错误B、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选项说法错误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部分子运动剧烈,内能一定增加,选项说法正确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知道温度是影响物体内能变化的因素,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同时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4在常温下将下面几种物质接到图中A、B两点间,能使灯泡发光的是()A铅笔芯B塑料直尺C玻璃棒D干木筷子【考点】导体【分析】(1)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解答】解:塑料直尺、玻璃棒、干木筷子是绝缘体,不能使灯泡亮起来,铅笔芯是导体,能使灯泡亮起来;故选:A【点评】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5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据此分析【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不符合题意D、而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故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所以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以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理解并用好:相同的m、t,c大的Q多,可以通过Q=cmt帮助记忆6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木塞冲出过程也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的过程,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解答】解: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B、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说明内能减小,不符合题意;C、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类似,不符合题意;D、当加热试管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的内能足够大会将塞子冲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此实验也是内燃机做功冲程的模型7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压缩冲程是()ABCD【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分析】本题应抓住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如图所示的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判断冲程名称可用口诀:“先看气门开关情,再看活塞上下行;开下吸气开上排,关上压缩关下功;”进行分析;其中在做功冲程中,是内燃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解答】解:A、进气门开启,气体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故A错误;B、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C、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即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排气门开启,气体流出汽缸,是排气冲程;故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判断,解决此题需要结合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工作特点进行分析解答8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B锯木头时,锯条发热C用电熨斗烫衣服,电熨斗发热D被点燃的冲天炮腾空而起【考点】能量转化的现象【分析】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主要表现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上,内能增大的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减少的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内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温度的变化上【解答】解:A、筒壁发热,就是内能增加的具体表现内能的增加表示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了内能,而打气时克服筒壁之间的摩擦做功,所以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锯木头时克服木头与锯条之间的摩擦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用电熨斗烫衣服要消耗电能,电熨斗发热说明电熨斗的内能增加,所以是电能转化为内能D、被点燃的冲天炮燃烧火药产生大量的热,腾空而起是燃烧火药产生的推动力,所以是火药的内能转化成了冲天炮的机械能故选D【点评】在做能量的转化这种题时,我们要注意分析哪种能量增加了,哪种能量减少,因为总是减少的这种能量转化为增加的那种能量9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考点】电路的三种状态【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电源短路是指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通的电路,当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很大,可能会烧坏电源【解答】解:A、要连通电路应将电源的正、负极接入电路中,故A错误;B、普通纸是绝缘体,所以此实验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不能燃烧,故B错误;C、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误;D、铝箔纸是导体,用它把电源正负极连接,由于电流热效应而发热短路由于电流过大也会产生过多热,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导体与绝缘体和电流热效应及短路的认识和理解,属于一道基础题10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考点】比热容的概念【分析】甲、乙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里吸收的热量相等,质量也相同根据公式Q吸=cmt,结合图象可以对每一个选项作出判断【解答】解: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由公式c=知,甲液体比热较小,故A错误;B、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温度时,甲需要的时间较短,也就是甲需要的热量少,故B错误;C、加热时间相同,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正确;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1)知道公式Q吸=cmt,找出两种液体的相同量和不同量,再进行有关量的比较(2)看懂图象的含义,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找出解题需要的量二、填空题11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温度(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热量(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内能【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分析】根据三个物理量的概念进行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是指在热传递或做功的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解答】解:这盆水很热是反映水的冷热程度,所以这个“热”指温度;物体吸热升温是指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故这里的“热”指热量;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所以这里的“热”指内能故答案为:温度,热量,内能【点评】虽然同样是”热“,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却不一样本题要求学生知道温度、热量和内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能够区分温度、热量和内能12如图所示,先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然后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棉花燃烧起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就燃烧起来了【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析】做功可以使内能与机械能之间进行转化: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解答】解: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使其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时,筒内棉花燃烧起来故答案为:做功;内能【点评】此题结合实际情况考查对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理解与应用情况13如图所示,灭火器放在烈日下温度会升高(选填“升高”或“降低”),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使其内能增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灭火器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析】本题抓住热传递物体内能改变,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解答】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灭火器放在烈日下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使其内能增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灭火器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故答案为:升高;热传递【点评】本题考查了内能改变的途径、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14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0.88103J依据上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请计算:把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3.52105J【考点】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分析】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回答物理意义;据此计算5kg铝温度升高(10020)吸收的热量【解答】解: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铝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0.88103J;铝块吸收的热量:Q吸=cmt=0.88103J/(kg)5kg(10020)=3.52105J故答案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0.88103J;3.52105【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15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B到A(“由A到B”或“由B到A”)【考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分析】人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所以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解答】解:连接的瞬间,A带的负电减少,说明电子从A到B移动,而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BA故答案为:由B到A【点评】本题的目的是考查对验电器使用原理、电流方向的掌握情况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负电荷(自由电子),所以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始终与自由电荷的运动方向相反三、作图与简答题(34题4分,35题2分,共6分)16如图是某种手电筒的剖面图请按照实物剖面图,在虚线框中画出这种手电筒的电路图并说明手电筒里的相关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干电池作用:提供电能;小灯泡作用:消耗电能;开关作用:控制电路通断【考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电路的组成【分析】手电筒电路为基本电路,即用导线将电源、开关以及灯泡顺次连接起来即可电池作用是提供电能;小灯泡作用是消耗电能;开关作用是控制电路通断【解答】解:用导线将电源、开关以及灯泡顺次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干电池作用是提供电能;小灯泡作用是消耗电能;开关作用是控制电路通断故答案为:提供电能;消耗电能;控制电路通断【点评】会识别串并联电路,会根据实物图画出正确的电路图17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奇特现象,请加以解释【考点】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热和放热本领也大【解答】解:沙石的比热较小,在同样受热(冷却)的情况下,温度变化较大故答: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奇特现象,这是因为沙漠地区多砂石,砂石比热容小,夜间砂石散热,温度降低较多,因而出现早晨气温较低午间在阳光照射下,砂石吸热后温度升高较快,气温迅速上升,因而出现早、午气温差别较大的奇特现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四、实验与探究题(36题10分,37题8分,38题6分,共24分)18(10分)(2016秋山西月考)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使用了如图所示装置(1)在设计实验时,除图示器材外,还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天平,目的是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2)实验时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某同学观察到:“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沙子升高的温度高一些,即认为沙子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不正确,理由是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相等(3)该小组同学测得物质升高一定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多一些质量/g升温10所需时间/s升温20所需时间/s升温30所需时间/s沙子306489124水3096163220(4)由如表数据还可以分析得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沙子温度升高得多一些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A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考点】探究比热容的实验【分析】(1)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大小,需要控制物质的质量相等,据此确定实验器材(2)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在相等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据此分析答题(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4)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应用实验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答】解:(1)实验需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因此实验需要用天平测水和煤油的质量(2)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长,由此可知水吸热多一些(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水升高的温度低,沙子温度升高得多一些,水的吸热能力强,吸收或放出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故A正确故答案为:(1)天平;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2)不正确;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相等;(3)水;(4)沙子;A【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19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粗略测量蜡烛的热值q,图中A为穿有小木棍的容器(内装有水),B为下部开了许多通气孔的罩子(1)观察实验装置可知,实验小组同学是通过测量容器中水升高的温度和水的质量间接测量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2)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还必需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天平;(3)某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则粗略测得这支蜡烛的热值q=1.575107J/kg物理量测量值容器中水的质量m/g150容器中水的初温t1/25容器中水的末温t2/40燃烧前蜡烛的质量m1/g20.6燃烧后蜡烛的质量m2/g20(4)本实验测出的热值会比真实值更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没有被水完全吸收(写一条即可)【考点】燃料的热值【分析】(1)根据图示实验装置分析答题(2)实验过程中需要测水的温度、水的质量、蜡烛的质量,据此选择实验器材(3)蜡烛释放的热量等于水所吸收的热量,由热量公式与燃烧值公式可以求出蜡烛的燃烧值(4)蜡烛燃烧释放的热量没有被水完全吸收,蜡烛可能没有完全燃烧,据此分析燃烧值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解答】解:(1)由实验装置可知,蜡烛燃烧给水加热,通过测量A容器中水升高的温度和水的质量可以间接测量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2)要完成本实验,需要测量水的温度与水和蜡烛的质量,因此还需要温度计与天平;(3)这支蜡烛的热值q=1.575107J/kg(4)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没有全部被水吸收,因此实验测出的热值比真实值小故答案为:(1)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2)温度计;天平;(3)1.575107;(4)小;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没有被水完全吸收【点评】分析清楚图示情景,确定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即可正确解题20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概括有关实验结论烧杯号液体质量/m初温/C末温/C加热时间/min1水300203012.32水15020306.23煤油30020306.14煤油30020253.1(1)比较1号烧杯和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液体种类有关;(2)比较1号烧杯和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液体的质量有关;(3)比较3号烧杯和4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液体升高的温度有关【考点】探究比热容的实验【分析】(1)本题考查温度升高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2)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要抓住相同量和不同量,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1)1、3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液体的种类不同,加热时间不同,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相同(2)比较1、2记录,液体的种类和升高的温度相同,1的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