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必修必修 1 1 第二课第二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练习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练习 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 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 群雄割据 战火连绵 B 大夫夺权 国君称王 C 社会混乱 历史倒退 D 各国变法 富国强兵 2 西周时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时期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 原因是 A 诸侯国实力超过周王室 B 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C 春秋时井田制已瓦解 D 西周的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3 王夺郑伯政 郑伯不服 秋 王以诸侯伐郑伯 郑伯御之 见 左传 桓公五年 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 分封制的崩溃 B 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 周王室的衰微 D 阶级矛盾尖锐 4 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 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 坏 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 有的诸侯国打着 尊王 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 B C D 5 春秋时期 周王向诸侯 求赙 求车 等现象说明了 A 周天子失去了 天下共主 的地位 B 宗法分封制得到加强 C 诸侯开始自行分封诸侯 D 诸侯展开争霸斗争 6 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局面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国家已经彻底分裂 B 方国联盟瓦解 C 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D 分封制走向衰落 7 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 李悝变法 B 吴起变法 C 邹忌变法 D 商鞅变法 8 秦朝能够 一法度 衡 石 文 尺 车同轨 书同文 其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国家的统一 C 秦推行法治 D 秦推行郡县制 9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 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 B 私田出现 井田制瓦解 C 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 D 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0 之所以说 春秋无义战 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质上是 A 为了满足贵族掠夺土地和人口财富的私欲 用心 爱心 专心2 B 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C 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D 是周王室地位衰微的表现 11 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 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 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 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 统一条件成熟 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2 元元黎民 得免于战国 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 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 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 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D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3 秦统一后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其中在今广东地区设立的是 A 桂林郡B 南郡C 象郡D 南海郡 14 六合之内 皇帝之土 乃今皇帝 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忽必烈一定乾元 二 始皇帝与三公九卿二 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5 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 御史大夫和太尉等官职 组成中央政权机构 其直接意图是 A 确立皇权至上 B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防止大臣专权自恣 16 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举荐 D 皇帝任命 17 秦朝 三公 的权限中 属于御史大夫的是 A 负责管理军事 B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 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D 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18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 D 颁布秦律 严刑峻法 19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修建万里长城 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 整顿各地风 俗 A B C D 用心 爱心 专心3 20 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 B 权力高度集中 C 法律细密 严苛 D 实行三公九卿制 21 只有皇帝一人称 联 皇帝的命令称 制 或 诏 皇帝所有的印称 玺 秦始 皇的这些规定直接目的是 A 便于发布命令 B 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C 便于控制兵权 D 否定周王 的权威 22 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 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 D 三公之间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23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奠定了中国 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适合当 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A B C D 24 秦始皇被称为 千古一帝 我们之所以肯定他 最主要介因为他 A 确立了封建制度 B 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C 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极大 D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5 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适应了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自然经济存在的 需要 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 B C D 26 秦始皇以任命官员制代替世袭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是因为 实现了选贤任能 扩大了统治基础 君主掌握了用人权 平民有了升迁的机会 27 就论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而言 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A 古籍的记载 B 实物史料 C 政府的声明 D 学者的解释 28 秦律的发现 印证了下列哪一句史料的内容 A 商鞅 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 B 史记 明法度 定律令 皆以始皇始 C 诗经 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 十月获稻 D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 伤民必多 民亦如之 29 秦法体现了下列哪家学派的观点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30 秦朝时 军队调动需要通过 A 皇帝 丞相 太尉 B 皇帝丞相 用心 爱心 专心4 C 皇帝 太尉 D 皇帝 太尉 御史大夫 31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 天下之事 无大小 皆决于上 B 节用裕民 以德服人 C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D 尧舜之道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32 图是秦阳陵虎符 铜铸 中分为二 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 右在 左 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 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 右在 后空缺部分应是 A 皇帝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丞相 三 废分封 置郡县三 废分封 置郡县 33 2004 全国 废除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以后 秦朝 A 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 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 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 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34 我国历史上的郡县制最早出现于 A 商朝时期 B 西周时期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统一全国后 35 2000 上海 秦朝时期 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 A 收取赋税 B 征发兵役 C 管理军事 D 监察郡守 36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 主要特点是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爵位世 袭制 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 B C D 37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 赖宗庙 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 求宁息 采取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修筑长城 C 推行郡县制 D 攻打匈奴 38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说 秦有天下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守宰 宰 县令 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 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 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 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 D 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 39 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地方推行郡县制 B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C 按官职大小排列应是三公 九卿 郡守 D 地方政权分为郡 府 县三级 用心 爱心 专心5 40 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 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 C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 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41 秦朝郡县制度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 最主要在于 A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 官吏不能世 袭 42 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废分封 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废分封 立郡县有 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B C D 43 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 三公九卿制 B 郡县制度 C 监察制度 D 统一货币 44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 在于制 秦之失 在于政 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指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45 西周实行分封制 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共同目的 A 镇压人民的反抗B 控制边疆地区C 防止地方割据D 巩固统治秩序 46 秦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这是因为这一制度 A 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B 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47 秦朝确立的郡县制的特点是 A 地方官员相互牵制相互配合B 皇帝的命令可以直达百姓 C 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D 皇帝总揽军国大权 48 秦朝 废分封 设郡县 的主要目的在于 A 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 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 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 D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9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机构依次是 A 中央 郡 县 乡 里 B 中央 县 郡 乡 里 C 中央 郡 县 里 乡 D 中央 郡 乡 县 里 50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 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 表述不正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6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 秦律的颁行 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 并设置监察官员 D 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51 古人对秦亡的主要原因分析 最接近史实的是 A 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B 四维 礼仪廉耻 不张 故万民叛离 C 所以歼灭而降辱者 六王之后也 D 乃举措暴众而有刑太极故也 52 下图为秦朝时的文物 分别为束颈的铁钳 铁桎 隶书律令竹简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巩固中央集权的手段之一 反映秦朝的法律和刑罚的情况 秦朝灭亡原因之一是由于法律严酷 反映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基本情况 A B C D 53 公元前 214 年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 设置了南海郡 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 四会 龙川 博罗 4 县 郡所设在番禺 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 因南海郡属下县少 是小 郡 故称尉不称守 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 不可以世袭 B 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 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四 非选择题四 非选择题 5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 燕 齐 荆地远 不为置王 毋以填 同镇 之 用心 爱心 专心7 请立诸子 唯上幸许 材料二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 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诸候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 重赏赐之 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候不便 史记 请回答 1 材料 1 中王绾的主张是什么 主张分封诸王 2 材料 2 中李斯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安宁之术 主要指什么 分封诸侯国将重蹈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 推行郡县制度 3 秦始皇最终肯定并采纳谁的建议 对后世有何影响 李斯 郡县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为巩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 发展 55 阅读下列材料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的第一人 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 秦朝时有人称赞说 今陛下兴义兵 诛残贼 平定天下 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 帝不及 晋朝有人指责他 无道 视杀人如狗彘 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 始皇出世 李斯相之 天崩地裂 掀翻一个世界 是圣是魔 未可轻议 请回答 请回答 从秦朝人对秦始皇的称赞中 你能够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表面信息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推行了郡县制 颁布了统一的秦律 为中国历史发展 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深层信息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皇帝具有绝对的最高权威 人们只能对其歌功颂德 而不能对他的过失进行丝毫繁荣评价 你怎样看待晋朝之人和明朝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 他们的评价都有偏颇之处 前者主要看到了秦始皇的暴政 后者则主要强调秦始皇的 功绩 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 评价秦始皇 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一方面 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 他推行暴政 导致了阶级矛盾的迅速激化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总之 秦始皇有功有过 但功大于过 5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各地设官职以掌管兵 刑 钱 谷等事 并依靠 地主 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 蔑视人 使人不成其为人 君主政 体 专制制度和暴政 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 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 哪 里就根本没有人了 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 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 始皇为人 天性刚戾自用 起诸侯 并天下 意得恣纵 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 狱吏 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 特备员弗用 丞相皆受成事 倚辩于上 上乐以刑杀 为威 天下畏罪持禄 莫敢尽忠 上下闻过日骄 下慑伏欺以取容 天下之事无小 大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 日夜有呈 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请回答 用心 爱心 专心8 1 阅读材料一 关于毛泽东所叙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 试以秦始皇举措 加以论证之 政治上 确定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中央管制的三公九卿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经济上 实行并保护土地私有制 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2 据材料二 三 结合秦朝史实 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这种制度具有独断性和绝对性 秦始皇依靠手中绝对权力以采用严刑酷法的方式控制 人民 统治时徭役 赋税繁重 加强思想控制 实行愚民政策 使人不堪重负 这种制度 带有浓厚的 人治 色彩 往往会因皇帝的才识和品质的好坏发生大起伏变化 57 图片材料 瓦志上刻有 平阳 赣榆 东武 等地名 根据上面秦始皇陵相关图片 请回答 1 据实测 图一的兵俑平均身高为 1 85 米 为什么要将兵俑塑得如此高大 这是 否可以证明古人的平均身高比今人高 2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 而图一的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陵东侧 而且又面朝 东方 这是为什么 3 图二和图三为我们了解秦始皇陵营造者的情况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 解析 本题关键是读懂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 作答时注意与教材内容联系 做到史论 结合 答案 1 显示秦军的威严 这并不能说明 古人身高于今人 恰恰相反 今人的身高超过 古人 因为秦军主力由北方人组成 身材较高 且作为主力 人员经过挑选 身材更高一 些 2 秦国地处西方 六国在东方 秦灭六国时秦军由西向东进攻 为再现秦军东进雄姿 故兵马俑安排在陵墓东侧 兵马俑面朝东方 3 说明修建者来自全国各地 其中许多人是刑徒 58 阅读下列材料 用心 爱心 专心9 材料一 博士淳于越进曰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 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 海内 而子弟为匹夫 卒有田常 六卿之患 臣无辅拂 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非所闻也 材料二 丞相臣 李 斯昧死言 古者天下散乱 莫之能一 是以诸侯并作 语皆道 古以害今 饰虚言以乱实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 诗 书 百家语者 悉诣守 尉杂烧之 以上材料均摘自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 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 其论据是什么 2 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 答案 1 观点 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统治的稳固 论据 商周时期都因分封而统治长久 分封的诸侯王可以削弱地方特权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李斯认为分封制是造成战乱的原因 59 阅读下列材料 10 分 材料一 选择天下之贤者 立为天子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 高予 之爵 重予之禄 任之以事 故官无常贵 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 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 左右皆曰贤 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 未可也 国人皆曰贤 然后察之 见贤焉 然后用之 孟子 梁惠王 请回答 1 二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 据材料一概括墨子用人主张 分析其主张是对哪种制度的否定 3 据材料二概括孟子规定的贤人标准 这种选人标准最早在中国哪个朝代予以实践 答案 1 用人问题 2 分 2 选举贤能 根据才干来确定爵位 俸禄 任免 2 分 是对君主世袭专制制度的否定 意思相同也可酌情得分 但要抠住 制度 2 分 3 根据国人的评价 并结合考查进行推举 2 分 汉朝 2 分 60 14 分 阅读以下材料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 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 当时的人恐惧地称 秦 为野兽 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 蚕食 到公元前 221 年 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 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 始皇帝就是 第一个皇帝 他的继承人将为 第二个皇帝 这 样一代一代传下去 至千万世 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 建 国家和王国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下令迁徙各 国的旧贵族到首都 以便监视他们 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此外 新皇帝还 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一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 史 回答 1 请根据以上材料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6 分 2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 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 他 将广阔的国土 用心 爱心 专心10 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海南澄迈县就业局招聘见习生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广西防城港市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第2期公开招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春季中国太平社会招聘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六盘水市分公司员工招募14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机械管理员招聘2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福建安全生产培训费用课件
- 2025年农业用地流转协议合同
- 能源化工行业碳中和路径研究
- 社保代缴协议书
- 回收垃圾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钩针系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司法确认调解协议(2025年版)
- 医疗器械直调管理制度
- (高清版)DBJ33∕T 1294-2023 建设工程造价指标采集分析标准
- 2024年酒吧演艺公司与艺人合同
-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 选词填空解题方法及专项训练(解析版)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 《幼儿舞蹈基础》 课件 项目八 蒙古族舞蹈
-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一期)-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