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坛奇葩,千艾灸_第1页
医坛奇葩,千艾灸_第2页
医坛奇葩,千艾灸_第3页
医坛奇葩,千艾灸_第4页
医坛奇葩,千艾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坛奇葩,千年艾灸,本学期安排,灸法技术,刮痧技术,拔罐技术,传统手法与常见功能障碍,传统手法的运用练习,“针”和“灸”,“灸法” 与“针刺” 、“汤药” 齐名,为我国三大传统疗法之一。,“灸”“灼”:灼体疗病,古人煨火取暖,发现能解除痛苦,寻找树枝、柴草取火,用熏、烫、灼、熨来消除病痛,艾灸,发现艾草,正所谓“灸材之林,独钟于艾”,疗疾保健寻艾灸,艾的燃烧,温热刺激和艾的药性,体表腧穴,经络传导,激发脏腑功能,调和阴阳,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温阳补虚,回阳救逆,保健美容,防病疗疾,概念,“灸”,灼烧之意指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烧灼或温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温热与药物作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艾灸”之热非一般之热,艾的燃烧,热辐射,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远红外辐射,近红外辐射,艾的药性,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和循环系统,调整机体内环境,保健美容,防治疾病,艾灸,任何光电学领域内的类“灸”法都不能等同与艾灸,不可与艾灸相提并论,本草从新中这样论述艾灸:“艾叶苦辛,性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以之灸火,能通诸经而除百病”,材料-艾,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古时以蕲州为佳,故称蕲艾。作用:温经散寒,祛风解表,行气活血,回阳救逆选艾作为主材的原因?便于搓捏成形芳香易燃,火力温和,穿透力强,可深入脏腑或透达病所价格低廉,便于采集,制作,农历35月采集新鲜肥厚艾叶曝晒干燥,捣碎去杂梗、泥沙晒、捣筛反复多次,形成艾绒,粗艾绒:间接灸细艾绒:直接灸,艾制品,艾柱:为锥形艾团,根据临床需要分大、中、小三种规格,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条:清艾药艾 普通药艾 太乙神针 雷火灸,灯心草、黄蜡、桑枝、桃枝硫磺、药锭、药饼等,火热类,非火热类,毛莨、斑蝥、旱连草大蒜、白芥子等,其它灸材,灸法的分类和应用,常用灸法,艾灸类,非艾灸类,艾柱,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间接灸:隔姜、蒜、盐、药,艾条,悬 灸:温和、回旋、雀啄灸,实按灸:太乙针、雷火针,温针灸,温灸器灸,根据施灸部位有无灼伤化脓分为瘢痕灸(化脓灸)和无瘢痕灸(非化脓灸)两种,艾柱灸,直接灸,壮:单位,每燃完一个艾柱,就称一壮柱大小:大:如半截橄榄中:如半截枣核小:如麦粒大小,艾柱,瘢痕灸(化脓灸),选择体位舒适、平正、宜于持久安放艾炷穴位局部涂以少许葱、蒜的汁液,增加刺激,放置中、小艾炷点火施灸病人感到灼痛,可在施灸处周围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灸完一壮后,用纱布蘸冷开水轻檫灸处,反复灸79壮,灸后处理:敷膏药,灸后护理适应病症:顽固性疾病,无瘢痕灸(非化脓灸),灸处涂少许万花油、凡士林,安放中、小艾炷,点燃灸之灼痛时用镊子夹去艾炷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皮肤轻度红晕为度。,适应病症:一般虚寒性病症,将间隔物置于艾炷与皮肤之间,点燃施灸的方法。根据间隔药物的不同,间接灸又有多种灸法,艾柱灸,间接灸,制作姜片:将鲜姜切片,厚0205cm,直径约2cm,中间用针穿数孔定穴: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灸35壮至皮肤潮红,隔姜灸,作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蒜片:将独头蒜切片厚02 05cm ,中间用针穿数孔定穴:放在穴位皮肤或肿块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烧坏时更换蒜片灸35壮至皮肤潮红,隔蒜灸,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隔蒜灸的另一种形式叫铺灸,又称长蛇灸,隔盐灸,病人仰卧屈膝,肚脐凹陷者,将盐填平脐孔隔以姜片,置艾炷于其上,点燃灸之患者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作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隔附子(饼)灸,附子研粉,以黄酒调成厚0.5cm,直径2cm的 药饼,中间穿数孔将附子饼置于穴位皮表与艾炷之间,点燃施灸患者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灸35壮,以皮肤红晕为度,作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亡阳脱证不拘壮数,灸至病情好转为止,悬起灸:指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方约23 cm的施灸方法。施灸时间1020min,以皮肤温热红晕为度温和灸 回旋灸雀啄灸 实按灸:在施灸部位垫上布或纸,点燃药条一端后,趁热按到施术部位,使热力透达到深部的灸法太乙针雷火针,艾条灸,距离相对固定,23 厘米,灸10 15分钟 ,局部红晕为度适应症:慢性病、虚证,温和灸,距离相对固定,平行移动或左右旋转适应症:筋脉痹阻、风湿痹痛、。,回旋灸,对准穴位,上下移动,如雀啄食适应症:急性病、实证,雀啄灸,实按灸主要有太乙针和雷火针两种,两者掺入的药物不同,操作方法与适应症均相同操作: 置7层棉布(或棉纸)在施术部位,点燃药条按压,使热力透达深部反复数次。每次每穴灸57次适应症:风寒湿痹、痿证、虚寒证等,实按灸,针刺得气后留针,将约2 cm长的艾条套置在针柄上,或将艾绒搓捏于针尾处,点燃施灸至艾段燃尽,若用艾绒,可灸35壮操作时在施灸部位用硬纸片垫衬,以防艾绒脱落烫伤皮肤适于既要留针又施灸的患者,温针灸,温针灸,将艾绒放入特制的温灸器内,点燃后施灸的方法操作方法:将艾绒及药末点燃后,置于温灸器中,待器具烧热后手持长柄在施术部位上方来回熨灸,1530 min,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适应证:痹痛、麻木、痿证妇女、儿童、畏灸者,温灸器灸,常见灸具,非艾灸灸,非艾灸类包括火热类和非火热类两种非火热类是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皮肤发泡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天灸”或“自灸”,火热类,火热类,灯火灸,概念:用灯心草蘸油点燃,焠烫穴位的方法作用:祛风解表、清热解痉、灯火灸痰开窍适应症:惊风、痄腮等,黄蜡灸,概念:将黄蜡烤热熔化治疗疾病的方法,桑枝灸,概念:以桑枝烧燃用作灸材的方法,非火热类,非火热类,毛莨(lang):截疟、平喘、通痹疟疾、哮喘、痹证等斑蝥:破癥散结、攻毒逐瘀神经性皮炎、痹证等旱莲草:截疟疟疾大蒜:通痹喉痹白芥子:通经止痛、利气化痰、痹哮喘、阴疽痰核等,概念:指灸疗时患者的自我感觉一般灸法:局部温热,微微灼痛,可由浅达深,亦可循经传导化脓灸法:灸时灼痛难忍,灸后化脓留瘢,灸感,选在每年的阳气最盛的三伏天进行治疗,所以称为三伏天灸,属于“冬病夏治”的一种疗法灸法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灸之暑伏于内,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祛宿寒,三伏灸,“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至更是补阳的最佳时机乘艾灸神阙:温阳补气、温经散寒关元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冬至灸,适应症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