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一(田径)教案_第1页
大学体育一(田径)教案_第2页
大学体育一(田径)教案_第3页
大学体育一(田径)教案_第4页
大学体育一(田径)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师院课程 课时 教学计划南阳师院课程 课时 教学计划 课 程 大学体育一 田径 教 师 院 系 体 育 学 院 学 年 学 期 2017 2018 学年第 1 学期 南南 阳阳 师师 院院 体体 育育 学学 院院 教教 学学 安安 排排 教材名称及使用版本 大学体育教程 洪浩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5 本课程教学计划课时数36 学时 教 学 内 容 及 课 时 分 配 情 况 课时分配情况 每周一次课 2 学时 共计 36 学时 教学内容安排 第 1 次课 田径运动概述 第 2 次课 田径健身理论与方法 第 3 次课 短距离跑 介绍跑的专门性练习 学习直道途中跑技术 第 4 次课 短距离跑 复习跑的专门性练习 学习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第 5 次课 短距离跑 学习终点跑技术 学习弯道跑及弯道蹲踞式起跑技术 第 6 次课 接力跑 学习下压式传 接棒技术 接力跑游戏 第 7 次课 接力跑 复习下压式传 接棒技术 学习上挑式传 接棒技术 第 8 次课 中长跑 简介中长跑的完整技术 复习跑的专门性练习 练习呼吸方法 第 9 次课 中长跑 学习站立式起跑 半蹲式起跑 学习终点跑 第 10 次课 中长跑 复习终点跑技术 掌握全程跑技术 第 11 次课 跳远 简介跳远技术 学习起跳技术和腾空步技术 第 12 次课 跳远 复习助跑和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学习蹲踞式跳远技术及落地动 作 第 13 次课 跳远 复习半程助跑蹲踞式跳远技术 学习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 第 14 次课 实心球 掌握握球 持球的方法 学习前抛实心球 第 15 次课 实心球 复习前抛实心球 学习后抛前抛实心球 第 16 次课 实心球 复习后抛实心球 学习前掷实心球 第 17 次课 实心球 复习前抛和后抛实心球 复习前掷实心球 第 18 次课 考试 备 注 南阳师范学院课时教学计划南阳师范学院课时教学计划 章节第一章课题田径运动概述 计划课时数 2 授课班级公共体育 教 学 目 的 1 通过对田径运动概念 发展概况等基本知识的学习 对田径运动有初 步了解和认识 2 使学生了解怎么样欣赏田径运动 提高学生欣赏田径赛事的水平 教 学 重 点 1 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 田径运动欣赏 教 学 难 点 田径运动的概念 分类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讲授法 提问法 举例法 备 注 教学内容批注 准备部分 1 宣布上课 点名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2 宣布本次课主要讲授内容 田径运动概论及健身锻炼 第一章第一章 田径运动概述田径运动概述 第一节 田径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一 田径运动的定义 田径运动的形成 发展是一个过程 与不同的 地域 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紧密联系 由于各国对田径运动理解和分类 不同 许多国家对田径有不同的命名 田径运动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和径赛 公路赛 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 动项目 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称之为 径赛 以 速度和高度计量成绩的跳跃和投掷项目称之为 田赛 二 田径运动的分类 国内外田径运动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性别 年龄 比赛项目和比赛 场地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的 现代田径运动的分类不同 多数将田径运动分为径赛 田赛和全 能三大类 或分为竞走 跑 跳跃 和全能五大类 第二节 田径运动的价值与特点 一 田径运动的价值 一 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 首先 田径运动能培养人的勇敢顽强 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 其 次 能培养人遵守纪律 增进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 田径运 动有助于个性的形成 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四 田径运动能培 养吃苦耐劳 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 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短距离跑是人体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运动 它能使有氧系统 酶的活性增加 能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 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中枢神 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 从事长距离跑和竞走能增进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工作能力 跳跃是 人体在短时间 高强度神经活动和肌肉用力克服障碍的运动 能使人 的感觉机能得到提高和加强 投掷项目是表现人体力量的运动 能使 人体肌肉发达 力量增强 改善人体灵活性 三 田径运动的竞技价值 在竞技体育中 田径是公认的奖牌最多 素有 得田径者得天 下 之说 通过讲 授法向 同学们 介绍田 径运动 的概念 和相关 描述 田径运 动定义 的三个 关键词 田径运 动 田 赛 竞 赛 针对田 径运动 的健身 价值将 在第二 章详细 介绍 二 田径运动的特点 一 广泛的群众性 二 激烈的竞争性 三 严格的技术性 四 能力的多样性 第三节 田径运动的发展 一 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我国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引进和开展的阶段 第二阶段 田径运动迅速普及和提高阶段 第三阶段 是中国田径运动遭受浩动 运动水平显著下降阶段 第四阶段 田径运动迅速恢复发展 开始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的阶段 二 世界田径运动现状 一 许多国家都重视开展群众性田径运动 二 比赛次数增多 比赛项目增加 比赛规模加大 高水平运动员 训练周期中的准备期缩短 比赛期延长 三 田径运动员的职业化 训练更加科学系统化 世界纪录不断更 新 四 重视营养与恢复 加强兴奋剂检查 五 世界田径运动实力新格局的开端 三 田径运动发展趋势 一 田径运动在更多的国家里将更普及 更广泛地运用于健身 二 世界田径运动实力的格局将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 女子争取到和男子比赛项目相同的权利 女子田径运动将进入 崭新的阶段 四 田径运动员职业化 训练科学化将会进一步地发展 五 兴奋剂的检测手段将更加科学 服用兴奋剂的种类还会增加 方法更加隐蔽 兴奋剂的检测工作仍会很艰巨 结束部分 1 小结本次课的主要讲授内容 布置作业 2 宣布下课 由于田 径运动 的特点 参与田 径运动 的人较 多 不 受场地 器材的 限制 竞争激 烈 比 赛结果 较为公 平 南阳师范学院课时教学计划南阳师范学院课时教学计划 章节第二章课题田径运动概述 计划课时数 2 授课班级公共体育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了解田径健身锻炼的基本内容 并能够简单设计锻炼计划 教 学 重 点 1 田径健身锻炼的基本内容 2 田径健身锻炼的设计与指导 教 学 难 点 使学生具备指导田径健身锻炼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讲授法 提问法 举例法 备 注 教学内容批注 准备部分 1 宣布上课 点名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2 宣布本次课主要讲授内容 田径运动概论及健身锻炼 第二章第二章 田径健身锻炼田径健身锻炼 田径运动具有竞技和健身两种属性 田径运动既是竞技比赛项目 也是健身锻炼的手段 以健身为目 标的田径运动锻炼 是指采用走 跑 跳投等多种运动方式进行锻炼 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过程 田径健身运动与田径竞技运动由于其目标 不同 所以各自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田径健身运动的内容既有降低难 度的田径竞技项目 也有由各种走 跑 跳 投等多种运动方式构成 的非竞技的健身练习 田径健身运动由于是以相对简便的走 跑 跳 投为运动方式 本 并能有效地促进健身和增强体质 因此成为我国较为普及的大众 健身运动项目 我国现行的 国家体育锻炼标淮 规定的锻炼和测验 项目 主要是田径运动项目 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还将 经常坚持体育锻炼 自觉地参加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的测验 规定为中学生体育合格的要求之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中明确指出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是青少 年和儿童 因此 作为一名未来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 必须掌握田径 运动锻炼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具备指导青少年进行田径运动锻炼的能 力 第一节 田径健身运动的分类与内容 一 田径健身运动的分类 田径健身运动按照人体自然运动的方式进行分类的方法 分为健 身走 健身跑 健身跳 健身投 4 大类 二 健身运动对人体的作用 健身走 指导 学生 了解 田径 健身 锻炼 的基 本知 识 并具 备相 关能 力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 走为百炼之祖 坚持走步锻炼 就是运 用脚掌与地面的机械接触来刺激脚掌的穴位 激活经络 借以运行血 气 营养全身 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和平衡 达到防病 治病 延年益寿的目的 根据最新的运动医学研究结果 运动强度较小 而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方式 对健身更有效果 健身走就具有这种独 到的锻炼价值 健身走时骨骼 肌肉承受的负荷不大 故可以持续较 长的时间 但由于是为了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 走的速度可比正常走 要快一些 因而能量消耗也就随之加大 从而进一步加强人体能量代 谢 有较好的锻炼效果 二 跑 1 快速跑 短跑 坚持快速跑锻炼 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在缺氧状态下的工作能力 发展无氧代谢能力 使反应速度加快 反应时间缩短 对发展速度 力量 灵敏等素质均有积极的作用 2 耐久跑 坚持耐久跑锻炼大有好处 它能增强心血管 呼吸 神经等系统 的功能 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体疗作用 三 跳跃 经常进行跳跃练习 可以有效地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神经系 统支配肌肉收缩与放松的能力 能改善位觉器官和前庭器官的机能 提高平衡与协调能力 四 投掷 经常参加投掷练习 对发展上肢 躯干和腿部力量有积极的作用 可以有效地发展力量素质 特别是爆发力素质 另外 对青少年骨 骼 韧带的发育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田径健身运动的指导与评价 对田径健身运动的锻炼过程进行有效地指导和科学 合理地评 价 可使田径健身锻炼取得最佳效果 举例 说明 田径 运动 对人 体的 健身 作用 力量 的提 高 身体 素质 的提 高 各器 官系 统技 能的 改善 一 田径健身锻炼的指导 田径运动训练旨在发展人体各项素质的最大潜能 提高专项运动 能力 达到尽可能高的运动水平 而田径健身运动 以培养人的锻炼 习惯 体育意识为目标 在广泛进行全面锻炼的基础上 保持良好的 体能 增进健康 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 鉴于二者的区别 在对田径 健身锻炼过程的指导中 应当与田径运动训练有所区别 1 明确锻炼目标 2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 合理控制锻炼负荷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 以有氧阂心率 120 次 min 140 次 min 控制练习负荷 对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效果最佳 在控制健身锻 炼负荷时 还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应使练习者感到难度不大 稍加 努力便可达到练习要求 这样 使练习者始终对所练内容充满兴趣与 信心 从而有助于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采用观察法 可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观察的内容包括面色 排汗量 呼吸频率 动作质量 表情等 不同运动疲劳程度的人体外部表现 观察指标 轻度疲劳 中度疲劳 非常疲劳 面色 稍红 相当红 十分红或苍白 汗量 不多 较多 大量出汗 呼吸 中速稍快 显著加快 呼吸急促节律紊乱 动作 动作准确步态轻稳 步子不稳身体格晃 动作失调 步态不 稳 表情 情绪愉快 略有倦意 精神疲乏 结束部分 1 小结本次课的主要讲授内容 布置作业 2 宣布下课 南南 阳阳 师师 院院 体体 育育 学学 院院 课课 时时 计计 划划 周次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教 材 内 容 1 介绍跑的专门性练习 2 学习直道途中跑技术 3 素质练习 发展学生的快速跑能力 教 学 目 标 测验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便于做好医务监督 为以后的体育课教学服务 发展学生速度 协调等素质 培养学生敏捷 果断的意志品质 重点 难点 重点 途中跑技术 难点 不断完善 巩固和提高跑的能力 场地 器材 田径场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 备 部 分 一 课堂常规 1 集合点名 师生问好 2 宣布课的内容要求 3 检查服装 安排见习 二 准备活动 1 绕操场慢跑两圈 2 行进间徒手操 30m 2 组 1 扩胸运动 2 振臂运动 3 体转运动 4 腹背运动 5 正踢腿 6 侧踢腿 三 游戏 喊号追人 目的 发展速度及反应能力 方法 空地上 划一直径为 10 米 的圆圈 学生站成圆圈 从排头开 始向后 1 4 报数 每人记住自己的 号数 开始 按规定方向沿圆圈慢 跑 在跑步中听到 某 号时 该 号数的人立即离队从队外沿圆圈向 前疾跑去追赶前边的同号人 在跑 回原位之前以手触及前面同号者得 1 分 如追不上 跑至自己原位时 归队 重新开始 一 课堂常规 1 值日生点名 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2 讲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队列队形 二 准备活动 1 慢跑两圈 2 行进间徒手操 要求 动作认真规范 队列队形 三 游戏 规 则 追逐者必须从圈外跑 其他人不得阻挡 要求 注意安全 25 2 中 基 本 部 分 一 讲解与示范 跑的专门性练习 1 小步跑 身体稍前倾 大腿抬起 与水平线约成 35 45 度角 膝关节放 松 然后大腿下压小腿顺下压的惯性 前伸 并很快以前脚掌积极着地 脚 趾完成最后 扒地 动作 2 高抬腿 标准动作是在保持上身挺直的情况下 两腿交替抬至水平 3 后蹬跑 二 学习短跑直道途中跑技术 1 学习摆臂技术 原地成弓步前 后摆臂练习 2 用前脚掌着地的富有弹性的慢 跑 40 60 米 三 素质练习 快速跑练习 30m 2 4 组 一 跑的专门性练习 组织 成上课队形 教法 讲解法 要求 学生注意力集中 认真听讲 练习方式 以原地技术为 主 注意 1 小步跑需要注意学生 踝关节的放松 以及扒地动 作的完成 2 高抬腿需要注意学生动作 的协调一致 3 后蹬跑需要注意学生在跑 得过程中不要出现跨步跳的 动作现象 应格外强调协调 发力 二 学习短跑直道途中跑技 术 1 学习摆臂技术 组织 左右间隔一臂 要求 以肩为轴 前摆肘 关节角度渐小 后摆则相反 两手半握拳或伸直手掌姿势 2 慢跑 40 60 米 组织 成两路纵队 要求 逐渐加大大腿摆动 幅度并要求大小腿折叠前摆 三 素质练习 结合刚刚学习的蹲踞式起跑 听各种信号的快跑练习 10 10 10 20 10 4 2 4 中 高 结 束 部 分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放松练习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课下作业 四 师生再见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组织学生放松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作业 四 师生再见 5低 课 后 小 结 南南 阳阳 师师 院院 体体 育育 学学 院院 课课 时时 计计 划划 周次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教 材 内 容 1 复习跑的专门性练习 2 学习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3 素质练习 发展学生的快速跑能力 教 学 目 标 测验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便于做好医务监督 为以后的体育课教学服务 发展学生速度 协调等素质 培养学生敏捷 果断的意志品质 重点 难点 重点 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 难点 蹲踞式起跑各个环节的动作要领 场地 器材 田径场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 备 部 分 一 课堂常规 1 集合点名 师生问好 2 宣布课的内容要求 3 检查服装 安排见习 二 准备活动 1 绕操场慢跑两圈 2 行进间徒手操 30m 2 组 1 扩胸运动 2 振臂运动 3 体转运动 4 腹背运动 5 正踢腿 6 侧踢腿 三 游戏 贴烧饼 目的 发展速度及反应能力 方法 选出两个学生首先进行追逐 抓人 一个抓 一个跑 其它学生 每两个一组前后站立 面向中心点 站成圆圈 开始 逃跑的学生可以 跑至任何一组学生的面前 喊一声 贴 则逃跑的学生不能够再作 为抓人者的追逐对象 应该将抓的 目标转移至这一组的最后一人 如 果抓到目标 则角色进行互换 一 课堂常规 1 值日生点名 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2 讲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队列队形 二 准备活动 1 慢跑两圈 2 行进间徒手操 要求 动作认真规范 队列队形 三 游戏 规 则 逃跑的学生必须跑到 某组学生的前面喊 贴 才 表示自己安全 如在后面喊 贴无效 要求 注意安全 20 2 中 基 本 部 分 一 复习跑的专门性练习 小步跑 高抬腿 二 学习短跑直道途中跑技术 1 学习摆臂技术 原地成弓步前 后摆臂练习 2 用前脚掌着地的富有弹性的慢 跑 40 60 米 二 学习 蹲踞式 起跑和起跑后 的加速跑技术 各就位 预备 鸣枪 起跑后的加速跑动作要领 三个积极 一个前倾 四个逐渐 积极摆臂 积极摆腿 积极蹬地 身体适度前倾 步长逐步增加 上 体逐渐抬起 步频逐步加快 足迹 逐渐形成一条直线 三 素质练习 平板支撑 1 分钟 2 组 组织 成上课队形 教法 讲解法 要求 学生注意力集中 认真听讲 后蹬跑 组织 左右间隔一臂 要求 以肩为轴 前摆肘 关节角度渐小 后摆则相反 两手半握拳或伸直手掌姿势 组织 成两路纵队 要求 逐渐加大大腿摆动 幅度并要求大小腿折叠前摆 组织 成一路纵队 教法 教师在起跑线左前 方 10 米处观察 指导 纠正 错误动作 注意 直体前倾 重心离 开支撑点后加速跑出 针对男女生的不同可以调整 平板支撑的时间 10 5 10 20 5 4 2 中 中 结 束 部 分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放松练习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课下作业 四 师生再见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组织学生放松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作业 四 师生再见 5低 课 后 小 结 南南 阳阳 师师 院院 体体 育育 学学 院院 课课 时时 计计 划划 周次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教 材 内 容 1 学习终点跑技术 2 学习弯道跑及弯道蹲踞式起跑技术 3 素质练习 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 教 学 目 标 发展人们的肌肉爆发力和动作速度 发展学生速度 协调 灵敏等素质 培养学生敏捷 果断的意志品质 重点 难点 重点 快速跑的过程中的蹬 摆协调配合 弯道跑动作姿态的控制 难点 自然协调放松能力 场地 器材 田径场 起跑器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 备 部 分 一 课堂常规 2 1 集合点名 师生问好 2 宣布课的内容要求 3 安排见习 检查服装 二 准备活动 20 1 绕操场慢跑两圈 2 游戏 抢球追人 方法 全体学生面向外站成圆圈 每人用单手托一球 选一学生沿圈 外逆时针方向奔跑 奔跑者可随时 在持球人不备 从其手上抢球后继 续奔跑 被抢人立即追赶 在到原 位之前追上跑者 则跑者被惩罚 未追上 跑者 抢球人 占据追者 失球人 空位 追者改为抢球人 再去抢别人手中之球 三 专门性练习 8 1 高抬腿 30M 2 组 2 后蹬跑 30M 2 组 一 课堂常规 1 值日生点名 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2 讲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 准备活动 1 慢跑两圈 2 游戏 规 则 不论是跑者或追者 都必须沿逆时针方向奔跑 不得离开圆圈 1 米以外 惩罚 俯卧撑 20 个 三 跑的专门性练习 注意 动作协调 有力 要求 加大幅度 30 2 2 低 中 中 运动负荷 课的 部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基 本 部 分 一 学习终点跑技术 1 用快速跑 40 50 米 跑过终 点 不做撞线动作 在离终点前 20 米处加快步频和增大身体前倾 程度同时加快摆臂 迅速跑过终 点 2 用快速跑 40 50 米 在接近 终点线一米处 做胸部撞线动作 迅速跑过终点 二 学习弯道蹲踞式起跑及起跑 后加速跑技术 讲解 为了使弯道起跑后 能有一 段直线加速度 应将起跑器安装 在弯道分道线内的中 右侧 并 使起跑器对准弯道的切点 各就 位 时左手撑在距起跑先后 5 10 厘米处 使身体对着弯道的切点 其他同直道 起跑器的安装原则 1 蹬地时 能发挥肌肉的最大力量 获得向 前的加速度 2 保持起跑后能够 有比较理想的前倾角度 3 应适 合个人特点 使运动员感到舒适 放松 三 学习弯道途中跑技术 讲解 摆臂右大于左 前摆时稍向 左 后摆时稍向右 左脚掌外侧 着地 右脚掌内侧着地 身体左 倾 动作要领 外侧 摆臂和摆腿比 内侧的要大 一 学习终点跑技术 1 用快速跑 40 50 米 跑 过终点 不做撞线动作 在 离终点前 20 米处加快步频 和增大身体前倾程度同时加 快摆臂 迅速跑过终点 2 用快速跑 40 50 米 在 接近终点线一米处 做胸部 撞线动作 迅速跑过终点 二 学习弯道蹲踞式起跑及 起跑后加速跑技术 组织 成两列横队 相向站立 教法 1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弯道 起跑器安装方法 请一位起 跑技术好的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示范弯道蹲踞式起跑及起 跑后加速跑的技术 30 米 2 学生自由练习弯道蹲踞 式起跑 教师纠正 三 学习弯道途中跑技术 组织 成一路纵队 教法 1 沿 6 8 道弯道加速跑 2 沿第 2 道做弯道加速跑 3 由弯道进入直道跑 要求 1 练习者跑弯道时应使整 个身体内倾 加大向心力 克服离心力 以最高速度的 70 80 跑进 2 弯道进入直道时 应使 身体由内倾逐渐到正直 并 在不减速又十分放松的情况 下顺惯性自然跑进 2 3 步 10 15 15 2 4 3 5 2 4 2 4 2 4 1 2 中 中 中 基 本 部 分 四 复习全程跑技术 技术要点 倾 高 摆 大 沿 方法 教师统一发令 听口令后 每一路的第一名同学沿逆时针方 向跑一周 以此类推 直至本组 的同学跑完为止 先做完者为胜 三 素质练习 高姿蛙跳 50M 2 组 然后加速完规定的距离 四 复习全程跑技术 组织 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法 先进行 60 米完整技 术练习 再进行 100 米完整 技术练习 要求 1 见习生或组织学生担任发 令 计时及终点裁判工作 教师在旁观察 指导 纠正 错误动作 2 全体学生应认真练习 主 动 积极 快速 有秩序的 接替裁判工作 严格执行竞 赛规则规定 三 素质练习 组织 四路纵队 左右间隔 1 道 要求 成两组练习 两膝呈 半蹲姿势 连续进行跳跃 15 5 1 2 高 中 结 束 部 分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放松练习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课下作业 四 师生再见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组织学生放松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作业 四 师生再见 5低 课 后 小 结 南南 阳阳 师师 院院 体体 育育 学学 院院 课课 时时 计计 划划 周次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教 材 内 容 1 学习下压式传 接棒技术 2 接力跑游戏 3 素质练习 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 教 学 目 标 使速度 灵敏 柔韧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各肌群的调控和支配能力 提高呼吸和心血管功能 培养勇敢 顽强 坚定果断的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下压式传 接棒的方法 难点 下压式传 接棒的时机 场地 器材 田径场 接力棒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 备 部 分 一 课堂常规 2 1 集合 师生问好 2 宣布课的内容要求 3 安排见习 检查服装 二 准备活动 13 1 绕操场慢跑三圈 2 行进间徒手操 30M 1 组 1 扩胸运动 2 振臂运动 3 体侧运动 4 体转运动 5 腹背运动 6 正踢腿 7 侧踢腿 三 跑的专门性练习 10 1 小步跑 30M 2 2 高抬腿 30M 2 3 后踢腿跑 30M 2 一 课堂常规 1 值日生点名 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2 讲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 准备活动 1 慢跑三圈 2 徒手操 要求 动作认真规范 队列队形 三 专门性练习 要求 1 前摆腿放松积极 摆动 前脚掌富有弹性扒地 2 高重心 高抬腿 高频率 3 上体前倾 膝关节前顶 蹬地腿髋 膝 踝快速有力 蹬伸 25 1 2 2 2 低 中 中 运动负荷 课的 部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基 本 部 分 一 简介接力跑技术 特点 集体项目 强调传 接 棒技术的熟练程度 集体的协作 精神和战术的运用 二 学习传 接棒技术 传接棒方法 下压式 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 手腕内旋 掌心向上 拇指与其 他四指自然张开 虎口朝后 传 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直传给接 棒人的手中 如图 下压式传接棒的优点是每一棒次 的接棒 都能握住棒的一端 便 于持棒快跑 缺点是接棒时 接 棒人的手臂紧张 不自然 一 介绍接力跑技术 方法 讲解接力跑的技术 要点和规则 二 学习传 接棒技术 方法 1 教师示范下压式传 接棒 的技术 2 学生成两排横队 徒手原 地摆臂 集体按口令做下压 式接棒练习 3 学生成两排横队 前后两 人一组 前排同学听后排同 学信号 下压式接棒练习 要求相互轮换并进行相互纠 错 4 根据接力棒的数量和学生 人数进行分组 每组学生成 纵队站立 听后面同学信号 完成下压式传接棒 在整个 练习过程中要求互相纠错 5 按照之前的分组 每组成 纵队在慢跑中完成下压式的 传接棒练习 要求同上 5 25 低 低 运动负荷 课的 部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基 本 部 分 三 游戏 往返接力 方法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 两队 排头持接力棒站在起跑线 后 听到口令后 迅速跑出 到 达终点后折返原路线跑回 并将 接力棒递交给本队的第二人后 站到队尾 以此类推 知道所有 人完成游戏 四 素质练习 站立式起跑 120m 2 三 游戏 往返接力 场地器材 30 米跑道 2 条 接力棒 2 根 要求 1 起跑和交接棒不许越线和 抢跑 2 掉棒由掉棒者自己捡起再 完成交接棒 3 不准抛接 四 素质练习 要求 上体前倾 摆臂有 力 上下肢协调 不要出现 坐着跑等错误姿势 结 束 部 分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放松练习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课下作业 四 师生再见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组织学生放松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作业 四 师生再见 5 低 课 后 小 结 南南 阳阳 师师 院院 体体 育育 学学 院院 课课 时时 计计 划划 周次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教 材 内 容 1 复习下压式传 接棒技术 2 学习上挑式传 接棒技术 教 学 目 标 使速度 灵敏 柔韧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各肌群的调控和支配能力 提高呼吸和心血管功能 培养勇敢 顽强 坚定果断的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下压式传 接棒的方法 难点 下压式传 接棒的时机 场地 器材 田径场 接力棒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 备 部 分 一 课堂常规 2 1 集合 师生问好 2 宣布课的内容要求 3 安排见习 检查服装 二 准备活动 13 1 绕操场慢跑三圈 2 行进间徒手操 30M 1 组 1 扩胸运动 2 振臂运动 3 体侧运动 4 体转运动 5 腹背运动 6 正踢腿 7 侧踢腿 三 跑的专门性练习 10 1 小步跑 30M 2 2 高抬腿 30M 2 3 后踢腿跑 30M 2 一 课堂常规 1 值日生点名 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3 讲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 准备活动 1 慢跑三圈 2 徒手操 要求 动作认真规范 队列队形 三 专门性练习 要求 1 前摆腿放松积极 摆动 前脚掌富有弹性扒地 2 高重心 高抬腿 高频率 3 上体前倾 膝关节前顶 蹬地腿髋 膝 踝快速有力 蹬伸 25 1 2 2 2 低 中 中 课的 部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运动负荷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基 本 部 分 一 复习下压式传 接棒技术 下压式 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 手腕内旋 掌心向上 拇指与其 他四指自然张开 虎口朝后 传 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直传给接 棒人的手中 二 学习上挑式传 接棒技术 上挑式 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 伸出 掌心向后 拇指与其他四 指自然张开 虎口朝下 传棒人 员将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 的手中 上挑式传接棒的优点是接棒人向 后伸手的动作比较自然 容易掌 握 缺点是接棒后 手已握在接 力棒的中部等第三棒传给第四棒 时 只能握住棒的前部 容易造 成掉棒和影响持棒快跑 三 4X100 米练习 一 复习下压式传 接棒技 术 1 学生成两排横队 前后两 人一组 前排同学听后排同 学信号 下压式接棒练习 要求相互轮换并进行相互纠 错 2 将学生分组 每组成纵队 绕田径场在慢跑中完成下压 式的传接棒练习 二 学习上挑式传 接棒技 术 1 学生成两排横队 徒手原 地摆臂 集体按口令做上挑 式接棒练习 2 学生成两排横队 前后两 人一组 前排同学听后排同 学信号 上挑式传接棒练习 要求相互轮换并进行相互纠 错 3 将学生分组 每组成纵队 在田径场慢跑中完成下压式 的传接棒练习 三 将学生分组 完成 4X100 米练习 10 35 151 2 低 低 低 低 中 高 结 束 部 分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放松练习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课下作业 四 师生再见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组织学生放松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作业 四 师生再见 5低 课 后 小 结 南南 阳阳 师师 院院 体体 育育 系系 课课 时时 计计 划划 周次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教 材 内 容 1 简介中长跑的完整技术 2 复习跑的专门性练习 3 练习呼吸方法 4 采用间歇跑 教 学 目 标 提高呼吸 循环系统的机能 发展耐力素质 培养坚毅 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延年益寿 重点 难点 呼吸要有明显的节奏 要按节奏规定速度跑 场地 器材 田径场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 备 部 分 一 课堂常规 2 1 集合 师生问好 2 宣布课的内容要求 3 安排见习 检查服装 二 准备活动 13 1 绕操场慢跑两圈 2 行进间徒手操 30M 1 组 1 扩胸运动 2 振臂运动 3 体侧运动 4 体转运动 5 腹背运动 6 正踢腿 7 侧踢腿 三 跑的专门性练习 10 1 原地曲肘摆臂 20 次 4 2 高抬腿 30M 2 3 后踢腿跑 30M 2 一 课堂常规 1 值日生点名 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4 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 准备活动 1 慢跑三圈 2 徒手操 要求 动作认真规范 队列队形 三 专门性练习 要求 活动充分 防止受伤 25 4 2 2 中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基 本 部 分 一 简介中长跑的完整技术 1 起跑 站立式 和起跑后的 加速跑 2 途中跑 上体姿势上体姿势 正确的上体姿势是正 直或稍前倾 头部自然 眼平视 面部和颈部的肌肉要放松 后蹬与前摆后蹬与前摆 在一个跑的周期中 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后 开始 后蹬与前摆的动作 髋 膝 踝 依次伸展 腾空 腾空 脚的着地与缓冲 脚的着地与缓冲 摆臂动作 摆臂动作 3 终点跑 二 复习跑的专门性练习 三 练习呼吸方法 四 采用间歇跑 一 简介中长跑的完整技术 教师结合示范或把优秀运动员 的技术图片 技术影片等直观 教具给学生看 使学生建立正 确的技术概念 二 复习跑的专门性练习 30m 三 练习呼吸方法 刚开始跑时可在自然的情况下 加深呼吸 呼吸的节奏和跑的 节奏要相配 一般是跑 2 3 步 一呼气 2 3 步一吸气 并有 适宜的呼吸深度 随着疲劳的 出现 呼吸的频率有所增快 应着重将气呼出 四 教学方法与步骤 1 师范中长跑技术 1 匀速跑 2 加速跑 3 加速跑后的惯性跑 4 中速反复跑 5 变速跑 6 学生体会动作要领 男生中 速跑 150m 300m 2 3 次 女 生中速跑 110m 200m 2 3 次 7 男子 1500 女子 800 体会 中长跑技术 体力分配 呼吸 和意志作用 5 20 15 20 2 4 4 4 4 4 1 低 高 中 高 结 束 部 分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放松练习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课下作业 四 师生再见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组织学生放松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作业 四 师生再见 5低 课 后 小 结 南南 阳阳 师师 院院 体体 育育 系系 课课 时时 计计 划划 周次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教 材 内 容 1 学习站立式起跑 半蹲式起跑 2 学习终点跑 教 学 目 标 提高呼吸 循环系统的机能 发展耐力素质 培养坚毅 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延年益寿 重点 难点 任意变换速度成组带跑 场地 器材 田径场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 备 部 分 一 课堂常规 2 1 集合 师生问好 2 宣布课的内容要求 3 安排见习 检查服装 二 准备活动 13 1 绕操场慢跑两圈 2 行进间徒手操 30M 1 组 1 扩胸运动 2 振臂运动 3 体侧运动 4 体转运动 5 腹背运动 6 正踢腿 7 侧踢腿 三 跑的专门性练习 10 1 小步跑 30M 2 2 高抬腿 30M 2 3 后踢腿跑 30M 2 一 课堂常规 1 值日生点名 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5 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 准备活动 1 慢跑三圈 2 徒手操 要求 动作认真规范 队列队形 三 专门性练习 要求 1 前摆腿放松积极 摆动 前脚掌富有弹性扒地 2 高重心 高抬腿 高频率 3 上体前倾 膝关节前顶 蹬地腿髋 膝 踝快速有力 蹬伸 25 2 2 2 中 课 的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运动负荷 部 分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基 本 部 分 一 学习站立式 半蹲式起跑 站立式起跑 听到 各就位 口 令后 先做一 两次深呼吸 然 后走或慢跑到起跑线后 两腿前 后开立 有力腿在前 紧靠起跑 线的后沿 前脚跟和后脚尖之间 距离约一脚长 两脚左右间隔约 半脚 体重大部分落在前脚上 后脚用前脚掌支撑站立 眼向前 看 3 5 米处 身体保持稳定姿势 集中注意力听枪声或 跑 的口 令 半蹲式起跑 两臂一前一后 一 手的拇指与其他四指成八字形撑 于起跑线后 另一臂在体侧 体 重主要落在前腿和支撑臂上 听到枪声或 跑 的口令时 两 腿用力蹬地 后腿蹬地后迅速前 摆 前腿迅速蹬直 两臂配合两 腿动作快而有力的摆动 使身体 快速向前冲出 在短时间内获得 较快的跑速 二 学习终点跑 终点跑是临终点点的一段加速跑 进入最后的直道时 要竭尽全力 进行冲刺跑 什么时间加速跑 要根据比赛的距离 个人训练水 平和战术决定 一 学习站立式 半蹲式起跑 1 站立式起跑 4 1 教师讲解师范 2 学生成 4 路纵队进行站立 式起跑练习 要求跑进距离为 30 米 3 挑选学生做示范 其它学 生要求注意观察其动作 由学 生进行点评动作的优缺点 教 师最后集中讲评 2 半蹲式起跑 4 1 教师讲解师范 2 学生成 4 路纵队进行站立 式起跑练习 要求跑进距离为 30 米 3 挑选学生做示范 其它学 生要求注意观察其动作 由学 生进行点评动作的优缺点 教 师最后集中讲评 二 学习终点跑 1 教师讲解师范 2 学生成 4 路纵队进行重点 跑练习 3 挑选学生做示范 其它学 生要求注意观察其动作 由学 生进行点评动作的优缺点 教 师最后集中讲评 15 25 20 4 4 4 6 中 中 高 结 束 部 分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放松练习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课下作业 四 师生再见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组织学生放松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作业 四 师生再见 5低 课 后 小 结 南南 阳阳 师师 院院 体体 育育 学学 院院 课课 时时 计计 划划 周次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教 材 内 容 1 复习终点跑技术 2 掌握全程跑技术 3 素质练习 发展学生的腰腹力量 教 学 目 标 使速度 灵敏 柔韧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各肌群的调控和支配能力 提高呼吸和心血管功能 培养勇敢 顽强 坚定果断的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途中跑技术 难点 蹬与摆的配合 中长跑的呼吸 场地 器材 田径场 接力棒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 备 部 分 一 课堂常规 2 1 集合 师生问好 2 宣布课的内容要求 3 安排见习 检查服装 二 准备活动 13 1 绕操场慢跑三圈 2 行进间徒手操 30M 1 组 1 扩胸运动 2 振臂运动 3 体侧运动 4 体转运动 5 腹背运动 6 正踢腿 7 侧踢腿 三 跑的专门性练习 10 1 小步跑 30M 2 2 高抬腿 30M 2 3 后踢腿跑 30M 2 一 课堂常规 1 值日生点名 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6 讲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 准备活动 1 慢跑三圈 2 徒手操 要求 动作认真规范 队列队形 三 专门性练习 要求 1 前摆腿放松积极 摆动 前脚掌富有弹性扒地 2 高重心 高抬腿 高频率 3 上体前倾 膝关节前顶 蹬地腿髋 膝 踝快速有力 蹬伸 25 1 2 2 2 低 中 中 课的 部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运动负荷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基 本 部 分 一 复习终点跑 1 终点跑是临近终点的一段加速 跑 其任务是获得好的名次和成 绩 2 加速冲刺的距离 时机 要根 据比赛的项目 距离 个人训练 水平 对手特点和战术决定 3 800 米一般在最后 250 150 米 左右开始加速 1500 米一般在最 后 400 300 米左右开始加速 二 掌握全程跑技术 1 起跑 站立式 2 起跑后的加速跑 3 途中跑 4 终点跑 三 素质练习 仰卧两头起 20 个 2 组 一 复习终点跑 组织 学生成 4 路纵队 进行终点跑的冲刺撞线动作 练习 要求 1 冲刺应当全力以赴 2 冲刺撞线后应顺惯性放松 跑进 20 米左右 3 注意安全 二 掌握全程跑技术 注意 1 要求技术动作的正确性 2 要跑的放松平稳和有节奏 3 注意全程分配体力 起跑 后的加速跑及途中跑的领先 跑 跟随跑 超越对手和终 点冲刺的时机等 组织 1 将学生分组 匀速跑 600 1200 米 2 按个人计划的体力分配方 案跑 男生 1200 1500 米 女生 600 800 米 三 素质练习 仰卧两头起 20 个 2 组 15 40 5 2 4 1 2 2 中 高 结 束 部 分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放松练习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课下作业 四 师生再见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组织学生放松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作业 四 师生再见 5低 课 后 小 结 南南 阳阳 师师 院院 体体 育育 学学 院院 课课 时时 计计 划划 周次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教 材 内 容 1 简介跳远技术 2 学习起跳技术和腾空步技术 3 素质练习 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教 学 目 标 发展学生速度 下肢力量 灵敏等素质 提高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 培养学生勇敢 顽强 果断等优良品质 重点 难点 重点 起跳腿的蹬伸技术 难点 起跳腿的着地缓冲技术 场地 器材 田径场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 备 部 分 一 课堂常规 2 1 集合 师生问好 2 宣布课的内容要求 3 安排见习 检查服装 二 准备活动 13 1 绕操场慢跑三圈 2 行进间徒手操 30M 1 组 1 扩胸运动 2 振臂运动 3 体侧运动 4 体转运动 5 腹背运动 6 正踢腿 7 侧踢腿 三 专门性练习 10 1 两腿交换前后跳 20 次 2 跨步跳 30M 2 3 立定跳远 10 次 一 课堂常规 1 值日生点名 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7 讲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 准备活动 1 慢跑三圈 2 徒手操 要求 动作认真规范 队列队形 三 专门性练习 要求 动作规范 练习认 真 在跨步跳中要求尽可能 的向前上跳 发展弹跳能力 25 1 20 2 10 低 中 中 课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运动负荷 的 部 分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基 本 部 分 一 简介跳远技术 分为助跑 起跳 腾空和落地 四部分 二 学习起跳技术和腾空步技术 1 起跳技术 着地 着地 下落快速积极 着地柔和 着地前 脚掌运动的方向是向下 向后 起跳脚先以脚跟触及地面 并迅速转为全脚掌支撑 缓冲 缓冲 从起跳脚着板 到膝关节 最大弯曲这一阶段 技术上叫缓 冲 主要作用是 减缓起跳的制 动 减少速度的损失 积极移动 身体 为爆发式的蹬伸创造条件 蹬伸 蹬伸 起跳腿膝关节角度由最大 弯曲时开始到起跳脚离开地面为 止 技术上叫蹬伸 要求整个身 体的向上伸展 并与摆腿 摆臂 和提肩 提腰等动作协调配合 2 腾空步 腾空初期 身体保持 跨步 姿 势 这一姿势称为 腾空步 三 游戏 跳跃躲杆 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分组 15 人 一组比较合适 学生面向中心 成圆形站立 中间站立的老师或 学生手持前端绑有绳子或皮套的 竹竿 在学生脚前转动 学生要 跳起躲避 碰到绳子则游戏失败 一 简介跳远技术 方法 简介跳远技术理论与 技术特点 注意事项 1 讲解内容不益 过多过细 以动作外形为主 讲清技术结构 2 师范动作要 正确 注意学生站的队形和位 置 二 学习起跳技术和腾空步技 术 1 原地起跳练习 2 做上三步起跳练习 3 行进间的上三步起跳练习 30M 4 三步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练习 5 找个别学生做师范 其余学 生注意观察其动作的优缺点 6 改正错误动作 建立正确动 作的概念 易犯错误 起跳腿蹬不直 错误原因 1 起跳时髋没有 积极前 送 2 蹬伸用力开始 太早或太晚起跳腿落地太重 或落地时身体重心下降 3 动 作不协调和力量素质差等 纠正方法 1 积极送髋 2 正确时机做蹬伸 3 控制好重 心的位置 4 协调用力 多做 力量练习 三 以游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 跳跃能力 失败的学生要安排 惩罚 10 40 10 10 6 8 4 6 4 6 低 高 中 结 束 部 分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放松练习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课下作业 四 师生再见 一 整队集合 归还器材 二 组织学生放松 三 点评本次课 布置作业 四 师生再见 5低 课 后 小 结 南南 阳阳 师师 院院 体体 育育 学学 院院 课课 时时 计计 划划 周次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教 材 内 容 1 复习助跑和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2 学习蹲踞式跳远技术及落地动作 3 素质练习 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提高灵敏素质 教 学 目 标 发展学生速度 下肢力量 灵敏等素质 提高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 培养学生勇敢 顽强 果断等优良品质 重点 难点 重点 蹲踞式腾空步 落地技术是两腿前伸技术 难点 蹲踞式并腿团身落地 落地技术是缓冲引体移过落点 场地 器材 田径场 沙坑 沙耙 铁锹 踏板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准 备 部 分 一 课堂常规 2 1 集合 师生问好 2 宣布课的内容要求 3 安排见习 检查服装 二 准备活动 13 1 绕操场慢跑三圈 2 肋木操 4 8 拍 1 压肩 2 展腰 3 臀部后坐向前跪膝挺髋 4 弓步压腿 5 连续下蹲起立 6 半蹲跳 三 专门性练习 10 1 两腿交换前后跳 20 次 2 跨步跳 30M 2 3 后蹬跑 30M 2 一 课堂常规 1 值日生点名 报告人数 师生问好 8 讲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 准备活动 1 慢跑三圈 2 肋木操 要求 动作认真规范 队列队形 三 专门性练习 要求 动作规范 协调 练习认真 有力 25 4 8 拍 20 2 2 低 中 中 运动负荷 课 的 部 分 内 容 组织教法与 教学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基 本 部 分 一 复习助跑和助跑与起跳相结 合技术 助跑是为获得较高的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