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2013-2014自动控制原理试卷A_第1页
武汉科技大学2013-2014自动控制原理试卷A_第2页
武汉科技大学2013-2014自动控制原理试卷A_第3页
武汉科技大学2013-2014自动控制原理试卷A_第4页
武汉科技大学2013-2014自动控制原理试卷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 考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 教师只批阅答题册正面部分 1 试 题参考答案 2013 年 2014 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适用专业年级 自动化 2011 级 考生学号 考 生 姓 名 试卷类型 A 卷 B 卷 考试方式 开卷 闭卷 一 15 分 每小题 3 分 简答题 1 简述频率特性的定义 2 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 说说校正分哪几种方式 按照校正原理的不同 串联校正又分为哪几种方式 3 简述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区别 4 简述香农采样定理 5 简述闭环采样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答案 1 频率特性是线性系统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 系统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复数之比 2 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 校正分为 串联校正 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 按 照校正原理的不同 串联校正分为串联超前校正 串联滞后校正和串联滞后 超前校正 3 可以从数学模型 稳定性和运动形式三方面来区别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 数学模型稳定性运动形式 线性系统线性微分方程系统固有特性 与外力无关 稳定 不稳定 临界稳定 非线性系统非线性微分方程与系统固有特性 输入及初始条件 有关 稳定 不稳定 自振 4 香农采样定理 要使采样信号不失真地恢复为原来信号 采样角频率 s 必须满足 s 2max max 连续信号最大频率 5 闭环采样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 闭环采样系统的闭环脉冲传函的全部极点位于 Z 平 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园内 二 10 分 工业上使用的光电纠偏器常用于钢厂 纺纱厂等长距离走料场合 其功能是纠 正长距离物料在走料过程中偏离中心的误差 其原理图如图 1 所示 其中 光电位置传感 器的输出为电压信号 注 考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 教师只批阅答题册正面部分 2 功率放大器控制器 M 设定点 走料 机构 光电位置 传感器 r U e U U f U 图 1 1 3 分 指出该系统的输入量 输出量和反馈量 2 3 分 简述该系统工作原理 3 4 分 绘制系统原理方块图 答案 1 系统的输入量 给定电位器电压 r U 输出量 物料的中心位置 反馈量 光电位置传感器电压 f U 2 回答出偏差控制思想即可 3 给定电位器 控制器功率放大器电机走料机构物料 光电传感器 r U f U e U U 物料中心位置 三 10 分 已知某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 2 所示 1 5 分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r C sR s 2 5 分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n C sR s 1 G s 2 G s r R s C s n R s 图 2 注 考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 教师只批阅答题册正面部分 3 答案 1 系统的传递函数 12 112 1 r G s G s C sR s G sG s G s 2 系统的传递函数 21 112 1 1 n G sG s C sR s G sG s G s 四 10 分 已知单位负反馈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试选择参数和 1 K G s ss K 的值以满足如下指标 1 当输入信号为 时 系统的稳态误差 t0 05 2 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时 超调量 调节时间 25 0 4s 0 02 答案 1 系统为 1 型系统 当输入信号为 时 系统的稳态误差 因此有t 1 ss e K 分 1 0 0520K K 2 与比较 可知 1 K G s ss 2 2 n n G s s s n K 11 2K 分 4 0 02 0 4 s n t 0 05 下面步骤二选一都得 分 而 分 2 1 100 25 e 2 1 39 1 1 1 6 13 42 K 综合 可以选择 分 20K 0 05 13 42 K 0 05 20K 或者选择 验算得此时 计算0 05 20K 1 2 满足要求 分 2 1 100 16 3 25 e 五 a 五 b 任选一题 不重复计分 五 a 15 分 某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7 2 3 K s G s s ss 注 考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 教师只批阅答题册正面部分 4 1 2 分 确定根轨迹的起点 终点及实轴上的根轨迹分布 2 2 分 计算根轨迹的渐近线 3 2 分 根据根轨迹的走向法则 判断根轨迹分离点的大致位置 4 4 分 计算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并确定要求系统稳定时 的取值范围 K 5 2 分 确定系统临界稳定时的开环放大系数 6 3 分 绘制根轨迹 答案 1 根轨迹的起点 终点及两个无穷远点 实轴上的根轨迹分布0 2 3p 7z 2 分 2 0 7 3 2 根轨迹的渐近线 2 分 0 90 1 k 3 根轨迹分离点的大致位置 1 0 2 分 4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并确定要求系统稳定时 的取值范围 K 32 5 6 70ssK sK 利用劳斯判据或代如特征方程均可 得到 2 分 sj 21sj 15K 系统稳定时 的取值范围为 2 分 K015K 5 系统临界稳定时的开环放大系数为 2 分 7 15 17 5 6 6 绘制根轨迹 分 0 2 3 7 五 b 15 分 1 2 分 设多项式的系数满足如下条件 nn nn asasasasa 1 1 10 和给定 根据 Kharitonov 定理 判断该区间多项式稳定 iii aaa i a i a 1ni 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判断有限个确定多项式的稳定性 这几个确定多项式的系数仅与 和有关 问需判断多少个确定的多项式 i a i a 注 考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 教师只批阅答题册正面部分 5 2 7 分 如图 3 所示反馈系统 设 设计比例积分 PI 控制器 1 1 s sG 使得闭环系统的极点为 2 5 1 1 sT KsC i 图 3 3 6 分 如图五 b 所示反馈系统 设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且 设计比例控 tr s sG 1 制器 C s K 使得代价函数最小 给出 K 和最小的 J 值 dttudtteJ 0 2 0 2 2 六 15 分 判断稳定性 1 5 分 某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 试用劳斯判据分别判定其03435 234 ssss 稳定性 并说明特征根在复平面上的分布 2 5 分 已知某线性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图 4 所示 已知系统开环稳定且为 III 型系 统 即 试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3v 0 1 j Re Im 0 图 4 3 5 分 在某非线性系统中 已知负倒描述函数与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如 1 XN G j 图 5 所示 试判断曲线与曲线的交点 哪个为稳定的自振点 1 XN G j MN tr sC sG ty teu t 注 考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 教师只批阅答题册正面部分 6 Re Im 0 G j 1 XN M o N 图 5 答案 1 5 分 4 3 2 1 0 133 54 11 3 5 31 11 3 s s s s s 系统不稳定 有两个根在 s 右半平面 2 5 分 系统不稳定0 0 1 2 P PNN 3 5 分 N 点为稳定的自振点 七 15 分 已知单位负反馈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 6 所示 db decdB 20 decdB 40 0 1050 图 6 1 2 分 求系统的型次和开环增益 2 3 分 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k G s 3 3 分 求相位裕量 c 注 考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 教师只批阅答题册正面部分 7 4 2 分 根据相位裕量判定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5 5 分 假设系统输入为 确定系统的稳态输出 2sin10r tt 答案 1 系统的型次 I 型 开环增益为 50 分 2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分 50 1 2 k G s s s 3 相位裕量 分 000 10 18090arctan11 3 2 c 4 其闭环系统稳定 2 分 0 c 5 5 分 假设系统输入为 确定系统的稳态输出 2sin10r tt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2 分 2 100 2100 s ss 2 100 2100 j j 2 分 222 10 100 10 5 2 100 j 0 10 90j 所以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分 00 2 5sin 1090 10sin 1090 10cos10c tttt 八 10 分 已知某采样系统结构图如图 7 所示 采样周期 1Ts 1 5 分 求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2 5 分 求闭环系统的稳定域 K R s C s 4 K s s T 图 7 答案 1 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分 4 11 4 4441 k T KKKzz GzZZ s ssszze 由计算 4 0 018 T e 分 2 0 2455 1 0180 018 k Kz Gz zz 注 考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 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