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1)_第1页
直线运动(1)_第2页
直线运动(1)_第3页
直线运动(1)_第4页
直线运动(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图 1 高中物理必修高中物理必修 1 直线运动提高题直线运动提高题 1 一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 落入淤泥 落到淤泥底时速度恰好为零 设小球在淤泥中加速 度恒定 则下列 v t 图中哪个正确反映了小球的运动 以向下方向为正方向 2 2006 广东物理 a 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a b 加速时 物体 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b 的加速度 B 20 秒时 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 C 60 秒时 物体 a 在物体 b 的前方 D 40秒时 a b两物体速度相等 相距200m 3 2005 广东 一杂技演员 用一只手抛球 他每隔 0 40s 抛出一球 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 已知除抛 接球的时刻外 空中总有四个球 将球的运动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 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 高 度从抛球点算起 取 2 10 gm s A 1 6m B 2 4m C 3 2m D 4 0m 4 2000 上海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 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 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 时的位置 如图所示 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由图可知 A 在时刻以及时刻两木块速度相同 2 t 5 t B 在时刻两木块速度相同 1 t C 在时刻和时刻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3 t 4 t D 在时刻和时刻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4 t 5 t 5 2006上海物理 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 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 律 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 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 路程 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 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 如图所示 图中OA表示测 2 得的时 间 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 则图中OD的长度表示 P 为DE的中点 连接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 则AB的长度表示 6 2005上海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搜集证据 评估交流等 一组同学研究 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 的探究过程如下 A 有同学认为 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 他们计划利用一些 小纸杯 作为研究对象 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 小纸杯 在空中直线 下落时的下落距离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以验证假设 C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 小纸杯 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 距离 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图 a 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 然后将不同数量的 小纸杯 叠放在一 起从空中下落 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 如图 b 中图线l 2 3 4 5所示 D 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归纳后 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 与上述过程中A 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2 图 a 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运动 表中X处的值为 3 图 b 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 小纸杯 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运动 最后 小 纸杯 做 运动 4 比较图 b 中的图线l和5 指出在1 0 1 5s时间段内 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 7 2005 上海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得到如图一段纸带 测得 AB 7 65cm BC 9 17cm 已知交流电频率是 50Hz 则打 B 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 s 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 可能的原因是 8 2005 广东物理 如图所示 某同学在做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 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 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 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 0 10s 其中 时间 s 下落距离 m 0 00 000 0 40 036 0 80 469 1 20 957 1 61 447 2 OX 3 S1 7 05cm S2 7 68cm S3 8 33cm S4 8 95cm S5 9 61cm S6 10 26cm 则 A 点处瞬时 速度的大小是 m 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加速度的大小是 m s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S1 S2 S3 S4 S5 S6 A 9 2003 广东 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 一木块放在水 平长木板上 左侧拴有一细软线 跨过固定在木板边 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 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 带相连 在重物牵引下 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 重 物落地后 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 图 2 给出了 重物落地后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 试 根据给出的数据 求木块的加速度 a 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 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打点计时 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 50Hz 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拉力 取重力加速度 g 10m s2 10 2005 江苏物理 A 小球从距地面高为 h 15m 处的同一点抛出 初速度大小为 v0 10 A 2 m s 球竖直向下抛出 空气阻力不计 重力加速度取 g l0 求 A 球经多长时间落地 2 m s 11 2000 全国 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 图中纸面 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 有一台发出 细光束的激光器在小转台 M 上 到轨道的距离 MN 为 d 10m 如图所示 转台匀速转动 使激光束 在水平面内扫描 扫描一周的时间为 T 60s 光束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当光束与 MN 的夹角为 45 时 光束正好射到小车上 如果再经过 t 2 5s 光束又射到小车上 则小车的速度是多少 结果 保留二位数字 12 高速公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 但是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大 雾天往往出现十几 辆车追尾连续相撞的车祸 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正常行驶速率为 120km h 汽车刹车产生的最大加速 度为 8m s2 大雾天关闭高速公路 如果某天有薄雾 能见度约为 37m 为安全行驶 避免追尾连续相 4 撞 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m s 设司机反应时间为 0 6s 13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 离地面 224离开飞机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运动一段时间m 后 立即打开降落伞 展伞后运动员以 12 5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 为了运动员的安全 2 sm 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 5 求 sm 2 10smg 1 运动员展伞时 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2 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14 滑雪运动员依靠手中的撑杆用力往后推地 获得向前的加速度 a 5m s2 力的持续作用时间是 0 4s 两次用力之间间隔时间是 0 2s 不计摩擦阻力 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做上述直线运动 求他 在 6s 内的位移 15 2006 上海物理 辨析题 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 然后驶入一 段半圆形的弯道 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 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 求摩托车在直道上 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 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 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 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 V1 40 m s 然后再减 速到 V2 20 m s 112 12 1212 vvv aa ttttt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 若合理 请完成计算 若不合理 请说明理由 并用你自己的方法 算出正确结果 16 05 全国 原地起跳时 先屈腿下蹲 然后突然蹬地 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 视为匀 加速 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 加速距离 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 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 的最大距离称为 竖直高度 现有下列数据 人原地上跳的 加速距离 竖直高度 md50 0 1 跳蚤原地上跳的 加速距离 竖直高度 假想人具有与mh0 1 1 md00080 0 2 mh10 0 2 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 而 加速距离 仍为 0 50m 则人上跳的 竖直高度 是多少 5 1 CD 2 D 3 D 13 解 设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则应有 v37 2 2 a v vt 即 解得 37 82 6 0 2 v v s m v20 14 解 把 6s 分成 10 份 每个 0 6s 内 都是前 0 4s t1 做匀加速运动 后 0 2s t2 做匀速运 动 s1 at12 2 at1t2 s2 at12 at12 2 2at1t2 3at12 2 2at1t2 sn 2n 1 at12 2 nt1t2 4 分 这是 一个等差数列 s1 0 8m s10 11 6m 公差 d 1 2m 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s 62m 18 解 设自由落体的时间为 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为 则有 1 t 2 th 自由落体的末速度为 运动员落地速度为 h 2 1 2 1 gt 1 v 1 gt 2 v 1 v 2 gt 224 所以 5 224 h 2 221 2 1 gttv 1 gt 2 gth 1 gt 2 t 2 2 2 1 gt 解方程得 5s 3 6s 运动员展伞时 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 1 t 2 tmh125 224 224 125 99mh 相当于从高处自由落下 m g v H25 1 20 5 2 22 2 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 5s 3 6s 8 6s 21min ttt 解析 A 球竖直向下抛出 做初速度不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运动学规律很容易求解下落时 间 B 球水平抛出 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 依据 A球的下落 时间 可以分别求出 B 球的水平和竖直位移 最后根据简单的几何关系可以求得 A B 球位移大小 答案 1 A 球做竖直下抛运动 2 0 1 2 hv tgt 将 代入 可得 15hm 0 10 vm s 1ts 解析 v t 图中曲线为平行横轴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除此外的其它直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 动 v t 图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为正数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 斜率为负数表示匀减速直线运 动 另外曲线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如该面积位于时间轴下方则取负数 答案 比较两曲线加速阶段的斜率 直线 b 要陡一些 所以 a b 加速时 物体 a 的加速度小于 物体 b 的加速度 答案 A 错 题目所给的时间区域 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即 40 秒时 答案 B 错 计算 60 秒时面积大小 a 的大过 b 所以答案 C 对 40 秒时 计算面积差 答案 D 错 11 40 4040 2020 3090 22 S 6 点评 本题要求考生熟练掌握 v t 图的知识考察点 对考生的要求较高 如考生根据图像代入数 值到运动规律中求解 既费时又易出错 本题考察了 v t 图中曲线和匀速 匀变速的对应关系 图像 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曲线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等 解析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初速度为 0 时 位移 路程 与时间的关系为 对照题中所给图像 即可看出它其实就是 v t 图像 从而可以 2 011 222 t v satat tvtt 得到答案 答案 平均速度 物体滑到斜面底端的末速度 点评 本题出的相当灵活 考生咋一看 会觉得无从着手 其实题目已经交代研究的是匀加速直线运 动的规律 不妨从已知公式逆向推理 对照所给图像 即可发现其为 v t 图像 从而给出正确答案 解析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某一段时间的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所以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连续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增加量相等 即 由 34 2 A ss v T 2 SaT 于此处给足了 6 段连续位移值 故应使用逐差法 答案 0 86 0 64 2 123654 9T SSSSSS a 点评 本题考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实验原理 要求考生对此应有清晰的理解和 灵活运用能力 这两个实验原理在探究自由落体 探究动能定理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实验中也会 用到 解析 依题目中解法 1 1 1 10 v a ts 12 2 2 2 5 vv a ts 汽车前进位移为 2 11 1 1 200 2 satm 2 21 22 2 1 75 2 svta tm 所以这位同学的解法不合理 12 275218sssmm 由以上分析 汽车的加速时最大速度是不可以达到 V1 40 m s 的 设最大速度为 v 则有 联立求解 可得出正确答案 2 12 1212 v v v aa ttttt 12 218sssm 答案 这位同学的解法不合理 原因见解析 设汽车加速的最大速度为 v 则有 2 12 12 v v v aa tt 222 2 12 12 22 vvv ss aa 12 218sssm 联立求解 得 v 36 m s 2 12 12 9 2 v v v aa ts ts 所以 12 11ttts 点评 这是一道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题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要求考生能熟练运用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物理知识点的考察与生活实际 高新技术结合是今年来命题的热点 这种题目 7 一般表达文字较多 学生似乎无从下手 但其实所用到的物理原理 规律却都是学生相当熟悉的 所 以要求学生一定要静下心来 认真审题 建立物理模型 用已知的知识解决问题 2 16 分 用 a 表示跳蚤起跳的加速度 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 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v2 2ad2 v2 2gh2 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 a 令 V 表示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 H 表示与此相应 的竖直高度 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V2 2ad1 V2 2gH 由以上各式可得 H h2d1 d2 代人数值 得 H 63m 18 7分 1 作出假设 搜集证据 2 匀速运动 1 937 3 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匀速运动 4 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 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 图线5 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14 2 10 下落过程中有存在阻力等 12 由给出的数据可知 重物落地后 木块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分别是 cm31 4 cm81 4 cm29 5 cm76 5 cm25 7 cm71 6 cm21 7 cm72 7 8765 4321 ssss ssss 以 a 表示加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有 2 2 48372615 0 30 04s 4 4 1 smaT aTsssssssss 解得又知 重物落地后木块只受摩擦力的作用 以表示木块的质量 根据牛顿定律 有m 30 0 解得mamg 19 参考题答 在 t 内 光束转过角度 15360 T t 由图可知 30tan45 tan 1 dL 由 两式并代入数值 得 m s7 1 1 2 光束照到小车时 小车正在远离 N 点 t 内光束与 MN 的夹角从 45 变为 60 小车走 8 过 速度为 2 L t L 2 2 由图可知 45tan60 tan 1 dL 由 两式并代入数值 得 m s9 2 2 评分标准 本题 13 分 重点难点解析重点难点解析 1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 这一章要求学生确实理解几个重要概念 认清概念背后的物理 意义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它的运算并不是简单的代数加减 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只有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 才能简化为代数加减关系 加速度 a 不同于速度 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而不是描述速度变 0t VVV a tt 化的大小 或者说 加速度是描述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2 用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时 观察图像的坐标特别是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 分清 v t 图 和 x t 图 要理解静止 匀速 匀加速 匀减速在 v t 图中如何表达 如图像为与横轴重叠的线段表示 物体静止 为平行横轴的线段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与横轴平行的其它线段为匀变速直线运 动 v t 图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为正意味匀加速直线运动 斜率为负意味匀减速直线运 动 曲线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如该面积位于时间轴下方则取负数 理解静止 正方向匀速 负方向 匀速在 x t 图中如何表达 平行横轴的线段为静止状态 其它线段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x t 图图像的斜 率表示速度 3 在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时 有些同学觉得公式太多无从选择 其实几乎所有匀 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包括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下抛 都可以从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出发来解决问题 即 这两个公式是其它推导公式和一些比值关系的基础 汽车刹车问atvvt 0 2 0 2 1 xattv 题中所给时间不要随便代入公式 有可能汽车之前已经停下 应先计算汽车停下所需时间 判断到底 用哪个时间 汽车追及问题中关键要会判断临界条件 如位移相等情况下的速度关系或速度相等情况 下的位移关系等 4 竖直上抛经常被考察 竖直上抛要注意上升和下降的对称性 会推导上升 下落时间及最大 高度 位移和速度什么时候取负值学生容易搞错 一般取初速度方向为正 2 00 12 2 VV ttH gg 9 运动方向向上速度取正数 运动方向向下速度取负数 物体位于抛出点上方位移为正数 位于抛出点 下方位移为负数 5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高考试题中经过变化后多次出现 要求学生有一定 的灵活迁移能力 特别要理解两个实验原理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连续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的 增加量相等 即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某一段时间的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时 2 SaT 间的平均速度 即 另外注意的是题目中的计数点不一定是每 5 个实际点 位移的测量不一 2 t VV 定是相邻计数点间距离 也不一定要使用打点计时器 比如使用频闪光源或同一底片多次曝光等 高中物理必修高中物理必修 1 直线运动提高题答案直线运动提高题答案 1 D 2 答案 答案 C 解析 解析 v t 图中曲线为平行横轴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除此外的其它直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图中曲线为平行横轴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除此外的其它直线则为匀变速直线运 动 动 v t 图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为正数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 斜率为负数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图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为正数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 斜率为负数表示匀减速直线运 动 另外曲线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如该面积位于时间轴下方则取负数 动 另外曲线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如该面积位于时间轴下方则取负数 比较两曲线加速阶段的斜率 直线比较两曲线加速阶段的斜率 直线 b 要陡一些 所以要陡一些 所以 a b 加速时 物体加速时 物体 a 的加速度小于物体的加速度小于物体 b 的加速度 答案的加速度 答案 A 错 题目所给的时间区域 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即错 题目所给的时间区域 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即 40 秒时 答案秒时 答案 B 错 计算错 计算 60 秒时面积大小 秒时面积大小 a 的大过的大过 b 所以答案 所以答案 C 对 对 40 秒时 计算面积差 秒时 计算面积差 答案 答案 D 错 错 11 40 4040 2020 3090 22 S 点点评评 本 本题题要求考生熟要求考生熟练练掌握掌握 v t 图图的知的知识识考察点 考察点 对对考生的要求考生的要求较较高 如考生根据高 如考生根据图图像代入数像代入数值值 到运到运动规动规律中求解 既律中求解 既费时费时又易出又易出错错 本 本题题考察了考察了 v t 图图中曲中曲线线和匀速 匀和匀速 匀变变速的速的对应对应关系 关系 图图像的斜像的斜 率表示加速度 曲率表示加速度 曲线线所所围围的面的面积积表示位移等 表示位移等 10 3 答案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出至少有如图所示一状态 则有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出至少有如图所示一状态 则有 所以所以 C 正确 正确 mmgtH2 38 010 2 1 2 1 22 4 答案 答案 C 5 答案 平均速度 物体滑到斜面底端的末速度 答案 平均速度 物体滑到斜面底端的末速度 解析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初速度为解析 由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初速度为 0 时 位移 路程 与时间的关系为时 位移 路程 与时间的关系为 对照题中所给图像 即可看出它其实就是 对照题中所给图像 即可看出它其实就是 v t 图像 从而可以图像 从而可以 2 011 222 t v satat tvtt 得到答案 得到答案 点点评评 本 本题题出的相当灵活 考生咋一看 会出的相当灵活 考生咋一看 会觉觉得无从着手 其得无从着手 其实题实题目已目已经经交代研究的是匀加速直交代研究的是匀加速直线线运运 动动的的规规律 不妨从已知公式逆向推理 律 不妨从已知公式逆向推理 对对照所照所给图给图像 即可像 即可发现发现其其为为 v t 图图像 从而像 从而给给出正确答案 出正确答案 6 1 作出假设 搜集证据作出假设 搜集证据 2 匀速运动 匀速运动 1 937 3 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匀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匀速运动 4 图线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图线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 或图线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 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 图线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7 2 10 下落过程中有存在阻力等 下落过程中有存在阻力等 8 答案 答案 0 86 0 64 2 123654 9T SSSSSS a 11 解析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某一段时间的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所解析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某一段时间的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所 以以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连续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增加量相等 即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连续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增加量相等 即 34 2 A ss v T 2 SaT 由于此处给足了由于此处给足了 6 段连续位移值 故应使用逐差法 段连续位移值 故应使用逐差法 点点评评 本 本题题考察用打点考察用打点计时计时器研究匀器研究匀变变速直速直线线运运动动的两个的两个实验实验原理 要求考生原理 要求考生对对此此应应有清晰的理解有清晰的理解 和灵活运用能力 和灵活运用能力 这这两个两个实验实验原理在探究自由落体 探究原理在探究自由落体 探究动动能定理和能定理和验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实验实验中也中也 会用到 会用到 9 答案 答案 a 3 0m s2 由给出的数据可知 重物落地后 木块在连续相等的时间由给出的数据可知 重物落地后 木块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分别是 内的位移分别是 cm31 4 cm81 4 cm29 5 cm76 5 cm25 7 cm71 6 cm21 7 cm72 7 8765 4321 ssss ssss 以以 a 表示加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有表示加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有 2 2 48372615 0 30 04s 4 4 1 smaT aTsssssssss 解得又知 10 A 球竖直向下抛出 做初速度不为球竖直向下抛出 做初速度不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运动学规律很容易求解下落时间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运动学规律很容易求解下落时间 答案 答案 1 A 球做竖直下抛运动 球做竖直下抛运动 将将 代入 可得 代入 可得 2 0 1 2 hv tgt 15hm 0 10 vm s 1ts 11 在在 t 内 光束转过角度内 光束转过角度 15360 T t 由图可知由图可知 30tan45 tan 1 dL 由由 两式并代入数值 得两式并代入数值 得 m s7 1 1 2 光束照到小车时 小车正在远离 光束照到小车时 小车正在远离 N 点 点 t 内光束与内光束与 MN 的夹角从的夹角从 45 变为变为 60 小车 小车 走过走过 速度为 速度为 2 L t L 2 2 由图可知由图可知 45tan60 tan 1 dL 由由 两式并代入数值 得两式并代入数值 得 m s9 2 2 12 12 解 设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解 设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则应有 则应有 v37 2 2 a v vt 即 即 解得 解得 37 82 6 0 2 v v s m v20 13 解 设自由落体的时间为 解 设自由落体的时间为 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为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为 则有 则有 1 t 2 th h 2 1 2 1 gt 自由落体的末速度为自由落体的末速度为 1 v 1 gt 运动员落地速度为运动员落地速度为 2 v 1 v 2 gt 224 所以 所以 5 224 h 2 221 2 1 gttv 1 gt 2 gth 1 gt 2 t 2 2 2 1 gt 解方程得 解方程得 5s 3 6s 1 t 2 tmh125 运动员展伞时 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运动员展伞时 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 224 224 125 99mh 相当于从相当于从高处自由落下 高处自由落下 m g v H25 1 20 5 2 22 2 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 5s 3 6s 8 6s 21min ttt 14 解 把 解 把 6s 分成分成 10 份 每个份 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