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二次衬砌QC正文_第1页
隧道二次衬砌QC正文_第2页
隧道二次衬砌QC正文_第3页
隧道二次衬砌QC正文_第4页
隧道二次衬砌QC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云南富广高速项目经理部 1 一 工程概况一 工程概况 水淹坝隧道是一座双洞四车道分离式隧道 位于云南省广南县水 淹坝村以东 左线起讫桩号为 ZK98 545 ZK99 085 长 540 米 右线起讫桩号为 YK98 505 YK99 090 长 585 米 属中隧道 水 淹坝隧道左线富宁端位于直线上 广南端位于 R 540m 左偏 的 曲线上 纵向坡度 1 65 的单向坡 水淹坝隧道右线富宁端位于 R 550m 的曲线上 广南端位于 R 500m 的曲线上 纵向坡度为 1 65 的单向坡 二 二 QC 小组简介小组简介 我们小组成立于 2006 年 3 月 1 日 小组成员情况见下表 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组内职务组内分工 接受 TQC 小组 教育时间 彭鲁华33专科组长组织协调60 课时 王克27本科副组长施工技术60 课时 李辉23本科组员施工技术60 课时 申剑云34本科组员材料48 课时 王世辉30专科组员测量48 课时 李西强28专科组员试验48 课时 林盛豪33高中组员现场施工24 课时 陈荣第46中专组员现场指挥24 课时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云南富广高速项目经理部 2 三 选题理由三 选题理由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普遍采用整体式液压衬砌台车 泵送混凝土 施工工艺 但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产生的施工缝错台和拆模后混凝土表 面的蜂窝 气泡 砂线 分层线影响了美观 还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 患 施工中必须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保证二衬施工的质量 我们成立 QC 小组解决解决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中出现的通病 完善 衬砌台车进行衬砌的施工工艺 提高工效 四 预期目标四 预期目标 预防和治理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中出现的通病 完善衬砌台车进 行衬砌的施工工艺 提高工效 节约成本 20 万元 五 小组活动情况五 小组活动情况 第一次 PDCA 循环 时间 2006 年 4 月 10 日 2006 年 4 月 20 日 参加人员 彭鲁华 王克 李辉 申剑云 王世辉 李西强 陈荣 第 林盛豪 主要任务 调查 整理隧道二次衬砌质量中存在问题 分析问题原 因 制定预防和治理措施 活动内容 1 现状调查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云南富广高速项目经理部 3 在水淹坝隧道左洞 ZK98 600 ZK98 654 二次衬砌施工中我们 经过实测和外观鉴定 发现二次衬砌各项指标综合合格率为 85 与综合合格率为 95 的质量目标相比 合格率偏低 对存在问题的 项目进行整改处理 现对各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见调查表一 隧道二次衬砌问题调查表一 2 原因分析 我们根据调查表 画出了试验梁各种数据排列图 从 排列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隧道二次衬砌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施工 缝错台较大和混凝土颜色不一至 对此我们小组进行了原因分析 见因果图一 总结出施工缝错台 混凝土颜色不均匀的几项主要 原因 模板台车加工尺寸有误差 混凝土施工时台车加固不牢固 台车定位误差较大 混凝土的水灰比不稳定 使用不同的原材料 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3 要因验证 台车定位误差较大 混凝土的水灰比不稳定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云南富广高速项目经理部 4 通过我们在施工中观察 在 19 点不合格点中由于台车定位误差较 大造成的有 8 点 由于混凝土的水灰比不稳定造成的有 8 点 其他 原因造成的有 3 点 所以我们认为造成施工缝错台较大和混凝土颜 色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台车定位误差较大及混凝土的水灰比不稳定 通过浇筑一模混凝土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消除这两个原因 可以缩 小施工接缝错台 使混凝土颜色趋向一致 排列图一 因果图一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云南富广高速项目经理部 5 4 制定对策及对策实施 针对以上原因 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研究制 定了改进方案 见对策表一 对模板台车加工尺寸的误差 首先应校正模板 使模板两端 头弧形一致 浇筑混凝土时应两侧对称布料 并应对衬砌台车进行 支撑加固 必要时可用横撑将衬砌台车大梁支撑起来 防止模板向 隧道中线方向移位 对于混凝土施工时台车端头加固不牢固的问题 增加端头模板的 横纵向背带和径向支撑 保证混凝土浇筑时 与已浇筑混凝土之间 接头不位移 不变形 针对台车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 在衬砌台车定位前进行测量放线 精确对台车进行定位 模板加固完毕 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进行复 核 保证其位置的准确性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 实验人 员现场值班 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使用 同一批混凝土的浇筑 使用的水泥和外 加剂应该是同一厂家 同一标号 同一批号的产品 地材出于同一 产地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脱模剂不可太粘 每层混凝土不可铺设太厚 震动棒的震动间距应当控制在 30cm 以内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云南富广高速项目经理部 6 并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对策表一 序号影响因素对应措施负责人完成期限 1 模板台车加工尺寸 有误差 对台车进行复核 并整修和矫正 彭鲁华 李辉2006 04 11 2台车加固不牢固增加背带和支撑王克 陈荣第2006 04 13 3台车定位误差较大进行测量复核王克 王世辉2006 04 15 4 混凝土的水灰比不 稳定 现场值班严格控制 配合比 李西强 李辉2006 04 16 5使用不同的原材料控制原材料的进场彭鲁华 申剑云2006 04 11 6 混凝土施工连续性 对工人进行培训并 做好施工准备 李辉 林盛豪2006 04 13 5 实施效果 通过隧道左洞 ZK98 654 ZK98 699 二次衬砌施工 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施工接缝错台明显缩小 混凝 土颜色基本一致 改进措施效果明显 第二次 PDCA 循环 时间 2006 年 4 月 21 日 2006 年 4 月 30 日 参加人员 彭鲁华 王克 李辉 申剑云 王世辉 李西强 陈荣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云南富广高速项目经理部 7 第 林盛豪 主要任务 按照第一循环制定的对策 组织 ZK98 654 ZK98 699 二次衬砌的施工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每道工序层层把关 对采取 措施 后的各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对照以前的情况 找出现存的主要问 题 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制定相应措施 进一步改进 活动内容 1 现状调查 根据第一次循环制定的措施和方案 按照组内 分工进行具体实施 对各项工序进行过程控制 现对隧道左洞 ZK98 654 ZK98 699 段二次衬砌质量进行调查分析 见调查表二及 对应的排列表二 综合合格率达到 93 隧道二次衬砌问题调查表二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云南富广高速项目经理部 8 2 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表二及对应的排列表二 我们发现存在主要 问题是衬砌墙面的平整度超标和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够 对此我们小 组进行了原因分析 见因果图二 归纳总结出二次衬砌质量合格率 低的几项主要原因 模板的钢度不够 面板不平整 部分面板接缝缝隙过大 错台严重 模板清理不干净 脱模剂效果不理想 混凝土浇筑分层过厚 振捣有过振和漏振现象 3 要因验证 通过施工中观察 对比和分析 在所检查的几点有 9 点是由于 面板间错台严重及分层厚度过厚和振捣不符合要求所致 所以造成 序号项目不合格频数 点 频率 累计频率 1混凝土强度000 2衬砌厚度144 3强面平整度114448 4表面密实度1352100 5 混凝土裂缝00100 总计25100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云南富广高速项目经理部 9 此项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加工面板间错台过大 分层厚度过厚和振 捣不符合要求引起的 4 制定对策及对策实施 针对以上原因 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 对策 见对策表二 针对模板的局部钢度不够 面板不平整 对模板增加横纵向背带 和径向支撑 增加模板钢度 对面板不平整的部分进行整修处理 保证平顺 对面板的接缝和错台处理 接缝部分进行焊接 焊接的接缝和错 台用磨光机打磨平整 模板的清理和脱模 每次脱模后用电动钢丝刷把模板表面的残渣 和浮锈清除 并用海绵擦拭干净 均匀的涂刷一层脱模剂 且脱模剂不 可太粘 针对混凝土浇筑分层过厚 振捣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我们小组专门召 开工班会议 对各施工工序进行技术交底 特别是对振捣工人进行技术 要点培训 每层的分层厚度控制在 30 40cm 振动棒的移动间距控制 在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1 5 倍以内 前后两次振动棒的作用范围应当 有重叠 振动棒应快速插入混凝土的底部 并插入下层混凝土 10cm 振动密实后慢慢拔起 拔起速度不可太快 约为 8cm s 拔出后的空穴 应立即被混凝土回填 振动棒不能接触模板 振动时可以用扁铲在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云南富广高速项目经理部 10 混凝土与模板之间插捣 上下抽动帮助气泡逸出 同时在振动过程 中专人用槌敲击模板 此外混凝土含砂率不可太大 含砂量过多的 混凝土气泡很难上升逸出 明确责任 制定奖惩制度 排列图二 因果图二 对策表二 序号影响因素对应措施负责人完成期限 1 模板的钢度不够 面板不平整 增加背带和支撑 整修 和矫正 彭鲁华2006 05 02 2部分面板接缝缝隙焊接堵缝 模板错台打王克2006 05 06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一公司云南富广高速项目经理部 11 过大 错台严重磨平整 3 模板清理不干净 脱模剂效果不理想 用电动钢丝刷把模板清 理干净 李辉2005 05 07 4 混凝土浇筑分层过 厚 振捣有过振和 漏振现象 严格控制加强工人培训 制定奖惩制度 彭鲁华 陈荣第 2006 05 10 第三次 PDCA 循环 时间 2006 年 5 月 1 日 2006 年 5 月 15 日 参加人员 彭鲁华 王克 李辉 申剑云 王世辉 李西强 陈荣 第 林盛豪 主要任务 按照第二次循环制定的措施组织施工 严把各道工序质 量关 进行剩余隧道二次衬砌施工 活动内容及效果 通过对剩余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质量进行数据统 计分析发现 经过了三次循环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质量已经达到预 期效果 六 活动效果六 活动效果 通过我们小组成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协作和努力 使模板台车 施工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得到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