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教案_第1页
《饮酒(其五)》教案_第2页
《饮酒(其五)》教案_第3页
《饮酒(其五)》教案_第4页
《饮酒(其五)》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7 饮酒饮酒 其五其五 参考教案参考教案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 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 研读品味 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 反复阅读 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 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法指导教法指导 欣赏 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 其次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句所要描 述的画面或形象 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 同时从内容 表达方式 写作 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 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一 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 从 诗经 算起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 诗歌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 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 些诗人 对现实不满 退居山野 避入乡村 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 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 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 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 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 陶谢 听人说美味 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 饮酒 诗之美味吧 1 陶渊明生平 陶潜 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 字元亮 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 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 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 家境衰 落 在家族中 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 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 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 41 岁以前 他渴望进取 渴望干一番事业 做过江州祭酒 刘裕幕下镇军参军 彭泽令 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 但由 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 又时官时隐 举棋不定 后期 41 岁以后 陶渊明因 时局动荡 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治腐败 门阀制度森严 庶族寒门出身的人 2 7 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 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 取巧的一套 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终于辞官归田园 躬耕陇亩 不再出仕 回家乡当隐士去了 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 诗一组二十首 就是 归隐之初写的 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 首 2 解释下列词语 喧 吵闹的声音 君 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心远地自偏 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 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 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辨 说明 忘言 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二 解题二 解题 据说 饮酒 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 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 酒的事情有关 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 年 417 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 说明 心远地自偏 的哲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 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三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 听 饮酒 一遍 听清字的读音 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 然后学 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 再听第二遍录音 学生默默地跟读 2 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 饮酒 两遍 3 散读课文 这是一首田园诗 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 宁静淡泊的心境 所以 语调 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这是五言诗 朗读时按二 三结构 结庐 在人境 而无 车马喧 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 却洁身自好不受尘俗的烦扰 起句应读 的平静些 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 但体现出得意感 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 自 偏 3 7 何能尔 设问 尔 代前句 写出了反常 与众不同 故应读重音 心远地自偏 此句为全篇之骨 要读出一份自豪 体现出淡然而全足的 精神状态 采菊 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在读这两句之前 应有个停顿 因为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 前四句为一 层 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 不与统治者同流合 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 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这两句是颇有意境的诗句 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 要读出 见 字的 悠然 怡然自得来 山气 日夕佳 飞鸟 相与还 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 飞鸟结伴飞返山林 万物自由自在 适性而 动 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 悠然自在 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 想象相与归 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 此中有真意 欲辨 已 忘 言 结句应一字一顿 而且要有余音 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物我两 忘 4 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全诗有两个层次 开头四句为一层 是说作者 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 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 如何能做到这样呢 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 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 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 承接 心远地自偏 而写下来 是 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 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 就 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四 课文研讨四 课文研讨 1 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 为何 而无车马喧 呢 明确 这里的 车马喧 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 闹声 而应指 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 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 4 7 俗世的车马客 看淡了权力 地位 财富 荣誉之类了 悠然见南山 的 见 有的版本作 望 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 见 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 而 望 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 这就是说 望 是有意识的注视 见 是无意识的瞥见 用 见 正符合作者 悠然 的情趣 用 望 就缺乏 悠然 之情味了 所以苏东坡也说 如果是 望 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如何理解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 这两句显 然是全诗的总结 在这当中 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 可是想要把它 说出采 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实际是说 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 不足以体现的 2 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 总体上说 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 结构上是精妙的 意境是高远的 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 欣赏品味 1 名句品味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 时俯时仰 采菊东篱下 是一俯 悠然 见南山 是一仰 在 采菊东篱下 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 目光恰与南山 庐山 相会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 合成物我两 忘的 无我之境 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 淡泊 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 意境 宁静清远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 若有若无 缭绕于峰际 成群的鸟儿 相伴飞返回巢 归隐山林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 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 样焦虑不安 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 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 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 意境体宁静恬淡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这四句是写景名句 王士稹在 古学千金谱 中说 山花人鸟 偶然相 对 二片化机 天真自然 既无名象 不落言筌 其谁辨之 人和自然融为 5 7 一体 相得益彰 构成了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2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悟到此中的真意是什么呢 为什么作者说没有什么 可辨呢 明确 因为作者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要远离名利纷争 自得其乐 洁身自 好 这些是需要有心的人去感悟的 不需要用语言去辨 问 在这里作者达到了一种什么心态境界呢 达到了物我两忘 悠然自得的境界 3 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 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 它既提示了整首诗 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 值得体会 咀 嚼 五 学生质疑讨论 教师小结五 学生质疑讨论 教师小结 从 饮酒 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 诗的开头四句是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 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这在当时确实是不 易做到的 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 权力 地位 财富 荣誉 常常是人们所追 求的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这已成了普遍现象 惟 独作者却是个例外 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 问君何能尔 这实在是个令 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 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 心远地自偏 我的心灵 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 超脱了世俗 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 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 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 他为自己的正 确选择而自我欣慰 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六 艺术特色鉴赏六 艺术特色鉴赏 说理 抒情 写景交融一体 一 二句叙事 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 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 极少的例外 所以用一 而 字作坚决地转折 自然引出后面两句 三 四两 句议论 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 人境 中独享安闲的缘 6 7 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 透露出诗人恬淡的心境 五至八句细致的描写 采菊的过程 并以所见写心境 景中寓情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两句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将诗人淡泊的心 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 历来被评为 静穆 淡远 为后世所称道 山 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是写景 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 情怀 将情融于景中 诗的最后两句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是直接抒情 忘言 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 情中见理 余音绕梁 回味悠长 七 课堂小结七 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他离开了污浊的 官场 心里觉得十分清静 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 他自由地种种花采 采菊 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 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 充分表达出 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 诗人是随心而写的 是触景而生的情 人在景中 景在人的活动 中 人与景融为一体 悠闲的生活与优美的自然相得益彰 观景有感 悟出了 人生的真谛 学习这首诗 我们不但要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还要学习作者那种远离名利纷争 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 非常现代化的 非常喧闹的社会当中 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 到山林里面去 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 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 了一些名利 一些物质的追求 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 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 会变得偏僻起来 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 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 绪 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 这个对于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