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_第1页
泻下药_第2页
泻下药_第3页
泻下药_第4页
泻下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泻下药,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泻下药的定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及注意事项。2、掌握泻下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3、掌握重点药物大黄的功效、应用及相似药物的异同点。4、熟悉攻下药、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有毒,需注意剂量,用法。,概念:凡能引起腹泻,通下大便或攻逐水饮,用治肠内积滞或体内积水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性能特点: 1性味 攻下药:味多为苦,性多为寒 润下药:药性多为平性 峻下逐水药:味多为苦,次为辛,性多寒 2归经:均入大肠经 功效: 通利大便:治肠内积滞或体内积水,【主治】1.胃肠积滞大便秘结;便秘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2.体内积水水肿停饮。,分类: 1.攻下药:苦寒,降泻:治胃肠实热积滞便秘实证。 2.润下药:甘平,多富含油脂,缓泻:治津亏肠燥便秘。 3.峻下逐水药:泻下峻猛,引起水泻:治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喘等。,【配伍】1.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2.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使用注意】1.中病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2.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3. 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一 攻下药,一、 性能:1.性味:苦降泄 ,寒清热 2.归经:主入大肠经 3.作用趋势:沉降二、功用 1.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之证。 2.火热病证 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火热上炎之头痛、目赤、咽痛、牙痛; 血热之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上述病证,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三、使用注意 常配理气药同用若治虫积,需配驱虫药。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以攻下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等,用于治疗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急腹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黄本经,【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归经】 苦,寒。 入大肠、脾、胃、肝、心经。【功效】 泻热攻积, 清热泻火, 凉血散毒, 逐瘀通经, 利胆退黄。,【处方名】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川军、酒军、川军炭。,大黄,应用: 1肠胃积滞(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常配芒硝、厚朴、枳实。 2吐血、衄血、咯血,高热昏谵,火热上炎之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3.热毒疮疡、烧烫伤 4.瘀血证(淤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 5.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用法:煎服,515g。外用适量。攻下者宜生用,且入汤剂应后下,或开水泡服;缓下者可用酒制大黄或大黄久煎,活血祛瘀者也应用酒制;止血者宜用大黄炭。使用注意:大剂量使用(15g以上)泻后出现便秘现象;哺乳期慎用。年老体弱、月经期,孕妇慎用。(其泻下成分可由血液进入乳汁,引起哺乳婴儿腹泻,),生用泻下力猛,主胃肠积滞, 及实热证。 制用 -泻下力缓,清热利湿,大黄 主黄疸。 酒制上行活血,主血瘀及目 赤、咽肿。 炒炭收敛止泻止血,主腹泻 及出血证。 均有清热泻下之功。,芒硝名医别录,【来源】本品为天然产的硫酸钠经精制而成。【性味与归经】 咸、苦,寒。 入胃、大肠经。、,芒硝,功效: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应用: 1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不通。为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之要药,常与大黄相须为用。 2咽喉肿痛、口疮、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3.乳痈(急性乳腺炎)朴硝200g纱布包敷有效。,4.肠痈大黄、芒硝、大蒜捣泥敷阑尾处 用法:不入煎剂,冲入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或慎用。参考:西瓜霜:朴硝装入除去部分瓤的西瓜后,在西瓜外表渗出的霜。西瓜霜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可治疗咽喉肿痛等。,运用,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本品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滤过,放冷析出结晶,通称“朴硝(皮硝)”。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内加水与朴硝共煮,取上层液,放冷析出结晶,即“芒硝”,其中形似马牙者,名“马牙硝”或“牙硝”。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白色粉末称“玄明粉”(元明粉)。,朴硝:杂质较多,泻下力强,多作外用;芒硝:质地较纯,泻下力缓,多作内服;玄明粉:质地最纯,既可内服,也可外用,一般多作眼科、口腔科外用。药理作用:芒硝所含的主要成分硫酸钠,其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存留肠内形成高渗溶液,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使肠内容积增大,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而致泻。,大黄与芒硝功用比较: 大黄泻下力猛,偏凉 血逐瘀利胆,主血瘀阻滞攻下积滞 及黄疸、吐衄等。 芒硝泻中偏润,软坚。长于 外科、眼科、喉科热毒 主疮痈、口疮、目赤、 咽肿等。均能荡涤胃肠积滞实热,主大便燥结等。,番泻叶饮片新参,【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大肠经。,番泻叶,功效:泻热行滞,通便,利水。应用: 1热结积滞。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及老人便秘,多单味泡服。 2水肿胀满可单用或与牵牛子、大腹皮同用。用法:入煎剂后下,或泡服。【使用注意】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剂量过大易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芦荟药性论,【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或其同属他种植物叶茎切断后流出的汁液,经浓缩的制成品。【性味归经】 苦,寒。 归大肠、肝、胃经。,芦荟,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应用: 1肠胃燥热之便秘、心烦易怒、失眠者,与朱砂同用。如更衣丸。 2用治肝火炽盛之癫狂或狂燥易怒伴大便秘结者。如当归芦荟丸。 3.用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4.用于惊风,外治疮癣。用法用量: 25g。入丸散服。不宜入汤煎服(味极苦)。外用适量。,番泻叶与芦荟功用比较: 番泻叶泻下力缓和,又能消 积,利尿,主食积,水肿攻下积滞 膨胀(开水泡服) 芦荟泻下力稍缓,又能清肝杀 虫,除烦主心烦不眠。 均主大便燥结证。,二 润下药,一、药性:甘平,质润多脂二、功用 润肠通便:用治年老津枯,热病伤津,产后血虚,失血之肠燥津枯便秘 。,火麻仁,来源:为桑科一年生草本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实。主产于东北及山东、河北、江苏等地。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药材,火麻仁,【性能】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 润肠通便。【应用】 治肠燥便秘证,体虚津枯、肠燥便秘者多用,常与郁李仁相须为用。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亏虚的肠燥便秘,用之最宜。【用法】 915g。打碎煎服。入丸剂,其润肠之力较佳,每次36g。,郁 子 仁,来源: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种子。前二种习称“小李仁”,主产于东北、华东及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后一种习称“大李仁”,主产于内蒙古。,药材,郁李仁,【性能】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功效】 润燥滑肠,下气,利水。【应用】 1肠燥便秘。通便力强于火麻仁,肠燥兼积滞便秘者尤宜,如五仁丸 。 2用治水肿胀满,脚气浮肿。【用法】煎服,6 12g。打碎入煎。【注意】 孕妇慎用。,火麻仁与郁李仁,三 峻下逐水药,一、药性:1.性味:多为苦寒药(巴豆性热) 2.均有毒(醋制或制霜降低毒性和峻猛之性) 3.作用剧烈,峻下。 二、功用: 峻下逐水:用治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正气未衰之实证 。,三、注意炮制、服法、剂量、禁忌 一般均须炮制 一般入丸散剂 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体虚及孕妇忌用 本类药物能引起整个胃肠运动增加,分泌亢进,导致水泻,影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较大剂量时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甘遂 本经,【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块根。【性能】 苦、辛,寒。 有毒。 入大肠、肺、肾经。【功效】 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应用】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本品泻下逐饮力猛,用药后可致峻泻,使体内潴留的水饮得以迅速排泄体外。 2. 疮痈肿毒。甘遂研末水调外敷,能消肿破结,故可用于因湿热壅滞而结成的肿毒,但主要宜用于初起之时,并须配合清热解毒药内服。【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5-1g。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故不入煎剂。内服宜醋制,以减低其毒性。【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大 戟,来源: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大戟的干燥根。主产于江苏、四川、江西、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晒干。生用或醋煮后用,京大戟,【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性能和功用与甘遂相似而力稍逊。 2痈疽肿毒,瘰疬痰核。内服外用均可。【用法】 1.53g 。多入丸散,生品外用适量。 醋制可减低毒性。【注意】 虚证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配伍。,甘遂与大戟,牵牛子,来源:为旋花科一年生缠绕性草质藤本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辽宁。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牵牛子:本品有黑白两种。其中黑者(因牛属丑)名“黑丑”,白者名“白丑”。二者同用,名“黑白丑”或“二丑”。又名“丑牵牛”,简称“牵牛”。,牵牛子,【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功效】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应用】 1、水肿胀满,二便不通。 2、痰饮积聚,气逆咳喘。 3、肠胃积滞(热结便秘或胃肠实热)。 4、虫积腹痛。善于驱杀蛔虫、绦虫,但作用不强,借其通便之功排出虫卵。【用法】36g。多入丸散剂,每次服061g。 【注意】孕妇及虚证忌用。不宜与巴豆配伍。,巴 豆,来源:为大戟科乔木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四川、广西、云南、广东、福建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去皮取净仁,研末外用或捣烂。或制成“巴豆霜”,入丸、散用。,药材,巴豆,【性能】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功效】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应用】1. 寒积便秘。本品荡涤肠胃,温通寒积,推陈出新,作用峻猛,有“斩关夺门之功”。为温通峻下药。 2. 臌胀腹水 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治臌胀腹水难消者,有泻水治标之效。 3.喉痹痰阻 能祛痰涎,利咽喉以使呼吸通畅。 巴豆外用蚀腐肉,疗疮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