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题验收材料7——《生活与哲学》引用语通解_第1页
政治课题验收材料7——《生活与哲学》引用语通解_第2页
政治课题验收材料7——《生活与哲学》引用语通解_第3页
政治课题验收材料7——《生活与哲学》引用语通解_第4页
政治课题验收材料7——《生活与哲学》引用语通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 典故引用典故引用语语通解通解 上篇 中国传统文化部分上篇 中国传统文化部分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P3 杞人忧天 原文 杞国有人 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 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因往晓之曰 天 积气耳 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忧崩坠乎 其 人曰 天果积气 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 11 其人曰 奈地坏何 12 晓者曰 地积块耳 13 充塞四虚 14 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 15 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 然大喜 16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注释 崩坠 倒塌 坠落 身亡所寄 没有地方存身 亡 同 无 寄 依附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晓 开导 亡处亡气 没有一处没有气 若 你 屈伸 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 整天 在天空气体里活动 行止 行动和停留 果 果然 果真 日月星宿 xi 不当坠 耶 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星宿 泛指星辰 只使 即使 11 中伤 打中击伤 12 奈地坏何 那地坏了 又 怎么办呢 13 地积块耳 大地是土 块堆积成的罢了 14 四虚 四方 15 躇 ch 步跐 c 蹈 泛指人的站立行 走 躇 立 步 走 跐 踩 蹈 踏 16 舍然 释然 放心的样子 译文 杞国有一个人 整天吃不好饭 睡不着觉 满脸忧愁的神色 他的一个朋友为他担忧 关切地问 你有什么忧愁的事吗 这个人叹了口气说 唉 我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 地 会突然陷下去 我的身体到哪里去躲藏呢 他的朋友就开导他说 这天 不过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 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 你伸 展身体 俯仰 呼吸 每时每刻都在天中活动 你 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这个人又说 这天如果真的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 那天上的日月星辰 不是都要掉下来了 吗 他的朋友又劝导说 日月星辰 只是那一团气体中有光耀的一部分 即使掉下来 也 不会伤害人的 这个人又追问 那么 地陷了 人又怎么办呢 他的朋友又说 这地 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 它塞满了四面八方所有空虚的地方 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 你跨步 跳跃 每时每 刻都在地上活动 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 下去呢 这个人听后 才长舒了一口气 脸上露出欢喜的神色 他的朋友看到这情形 也放心 地笑了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P11 尚书 洪范 荀子认为 天地之变 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 阴阳接而变化起 原文 荀子 礼论 天地合而万物生 阴阳接而变化起 译文 这是荀况关于万物生成过程的思想 即天地间的万物都是天地结合的产物 并在 阴阳二气的接触推荡中变化 他还具体指出 水火是有气的 而没有生命 草木是有气有 生命的 而没有知觉 禽兽有气有生命有知觉 而没有道德 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又有 道德 所以最有价值 最重要的是人 以上论述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 从万物的共 同性方面抽象出一个万物由以构成的 气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概念 它相当于我们 今日所谓的物质 另一方面 从万物的差异性中提示出生命是气为基础的 这都是唯物主 义的思想因素 荀子关于 形 神 问题的著名论断 形具而神生 就是从这里发展出 来的 原文 王夫之 思问录内篇 气者 理之依也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 此外更无他 物 亦无间隙 天之象 地之形 皆其所范围也 散而归于太虚 复其絪緼之本体 非 消灭也 聚而为庶物之生 自絪緼之常性 非幻成也 张子正蒙注 太和篇 译文 关于对气 质 理的解释 唯心主义者把问题弄得很玄妙 认为物质是第二性的 王夫之非常反对这种说法 他认为理依凭于气 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气是质的客观存在 理 是气的内在规律 离开气就没有理 所以 他说 气者理之依也 在理气关系上 王夫之 继承发展了张载的气一元论思想 认为气是宇宙的唯一实体 气是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物 质实体 天地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的 其变化都不过是气的聚散而已 王夫之的气 一元论 否定了理学的理本论和心本论的思想 P12 原文 王守仁 传习录 先生曰 尔看这个天地中间 什么是天地的心 对曰 尝 闻人是天地的心 曰 人又什么叫做心 对曰 只是一个灵明 可知充天塞地 中间只 有这个灵明 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 我的灵明 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地鬼神万物 离却我的灵明 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 我的灵明 离却天地鬼神万物 亦没有我的灵明 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 如何与他间隔得 又问 天地鬼神千古见在 何没了我的灵明 便 具无了 曰 今看死的人 他这些精灵游散了 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第 124 页 译文 由这几段话 我们可以知道王守仁的宇宙的概念 在他的这个概念中 宇宙是一 个精神的整体 其中只有一个世界 就是我们自己经验到的这个具体的实际的世界 这样 当然就没有朱熹着重强调的 抽象的理世界的地位 他强调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间的意向性结构中的互动关系及其主体心灵的主导作用 天 地鬼神万物的意义和生命是我的灵明的投射 是我的灵明的延伸和另一体 同时 作为有 限的生命存在 我的灵明也只能是无限的天地鬼神万物的一部分 与其同体 一气流通 不可间隔 这里 王守仁对审美主体生命意识的感召 就表明其体验美学关涉到人的终极 关怀 作为审美对象的天之高远和地之深广 其自身是无法体认的 只是由审美主体在 仰 高 俯深 等超时空 冥物我的审美活动中 天地才生成了高远深广的审美意象 同时 审 美主体也感到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 宇宙之无限 因此 他感叹 俯仰天地间 触目俱浩浩 第 675 页 但王守仁更要以渺小之灵明去征服 统摄那无限之宇宙 这是多么崇高 伟 大的人类意识 如果没有人的意识 如死的人 天地万物还有何美丑可谈 更无生命意义可 言 世界就永远只在吾心之外 P13 原文 朱熹 理生万物 理主动静 未有此气 先由此理 未有这事 先有这 理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 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所谓理与气 此决是二物 但在物上 看 则二物浑沦 不可分开 若在理上看 则虽未有物 而已有物之理 译文 理生万物 指的是万物的产生都符合理 没有理也就没有万物 就如同我们看到 的万物的产生灭亡都符合一定的规律一样 不符合规律的事物怎么能产生呢 他把理看成是最高的范畴 以 理 为宇宙的根本 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 并断 言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是先有理 明确提出 理在先 气在后 有是理便是有气 但 理是本 但又认为 论万物之一原 则理同而气异 观万物之异体 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 同也 朱熹还建立了 理主动静 和 定位不易 的矛盾思想体系 主张理依气而生物 并从气展开了 一分为二 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 一动一静 互为其根 从一中看出两 从统一中看出对立 从固定不变的外貌中看出消长流行的内在动力 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P31 原文 易 系辞下 憧憧往来 朋从尔思 子曰 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 涂 一致而百虑 天下何思何虑 日往则月来 月往则日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 往则暑来 暑往则寒来 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 屈也 来者 信也 屈信相感而 利生焉 尺蠖之屈 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 精义之神 以致用也 利用安 身 以崇德也 过此以往 未之或知也 穷神如此 德之盛也 译文 憧憧往来 朋从尔思 这是 咸 卦九四爻辞 意思是 心意不定 来来往 往 朋友想你所想 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事何必要思虑呢 往者 屈也 来者 信也 如果把已往的看成是退缩 那么未来的就是进步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衰退与发展互相影响 各种利益由此产生 尺蠖之屈 以求信也 尺蠖把身子弯曲起来 是为了前进 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 龙和蛇的隐伏 是为了保存生命 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 人们研究精微的道理 达到神妙的境界 是为了实践 利用安身 以崇德也 掌握事物的各种功用 安静身心 是为了品德的提高 过此以往 未之或知 除此之外 还有未知的领域 穷神知化 德之盛也 穷尽事物的神妙 认识事物的变化 就是品德的顶峰 日往月来 形容岁月流逝 原文 坛经 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日风动 一僧日幡动 议论不已 惠能进 曰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译文 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 慧能认为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幡动 是我们的意识在活动 慧能的意思是 由于理智 往往执着于外境 迷恋于幻象 故而就不识真心 自性 无法领悟佛性常清静 万法自如 的圆融实象 换句话说 慧能实际上是在提醒俩和尚 如果把世界看做自己的对立面 苦 苦地执迷于外境 那永远不能开悟见性 只有将自己和世界融为一体 无念 无象 无住 方得彻底解脱 在此 唯物唯心姑且不议 作为禅宗六祖的慧能 给后人在认知的方法论 上打开了一扇 洞天 确是不争的事实 P32 王夫之说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静既含动 动不舍静 译文 表述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者相互包含 不可分离 并进一步提出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的观点 把静视为动的一种存在形式 辩证地解决了动与静的关系 问题 原文 庄子 天下 篇记载了十个论题 后被称为 惠施十事 惠施说 日方中方 睨 物方生方死 译文 惠施把一切事物看作处于变动之中 睨 是侧斜的意思 太阳刚升到正中 同时就开始西斜了 一件东西刚生下来 同时又走向死亡了 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认识 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但是他无条件地承认 亦彼亦此 只讲转化而不讲转化的条 件 这样就否定了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 不免陷入到相对主义的泥坑中去 原文 僧肇 旋岚堰岳而常静 江河竞注而不流 野马飘鼓而不动 日月历天而不周 译文 僧肇是我国佛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高僧 在历史上影响不小 并被后人誉之为我 国的 解空第一人 大意是 常常看到的动的东西其实是不动的 如吹着的风 旋岚 是静的 奔流的江 河是不流动的 出于僧肇的 物不迁论 物不迁 就是根本不动 时间是链状的联系 指这个链子解开 每个时间点上都有相应的东西 而且根本上没有动的 表面上看来 它似乎是先秦辩者 飞鸟之影未尝动 的命题 其实却是一种很典型的大 乘佛教的观物法 认为过去不能延续到今天 今天也不是从过去而来 事物之间不相往来 也没有变迁 世界永恒寂静 僧肇对时间进行技术处理的方法是独特的 即将时间无限分 割 从而使通常经验感觉上 流动 和 飞逝 的时间停顿静止下来 用这种无限分割时 间法 僧肇很容易就证明了无限和永恒的存在和常驻 这种方法被包括庄子 郭象和芝诺 等很多中外哲人都采用过 无限永远是人类终极的和不懈的追求 这种方法也许能够帮助 确立 无限 的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他们的时间观是有用的 虽然在逻辑上可能讲 不通 因为在运动和静止 时间的断裂性和连续性的对立统一中 单单强调其中的任何一 方面都是有失偏颇的 在人们的经验常识中 过去的事物和如今的事物是不一样的 常人 以为这是过去的事物发生了变化 动 其实是过去的事物留在过去 如今的事物留在如今 静 换言之 时间并不是流动的 事物也并不是在流动的时间中发生变化 而是每一时 刻都是一个独立的 平面 事物在每一个平面上都是静止的 这是典型的将时间无限分割 的方法 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P33 原文 荀子 天论 中云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应之以制则吉 应之以 乱则凶 循道而不贰 则天下不能祸 又云 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常 体矣 译文 行 即 道 故 天行有常 即 天道有常 这里的 道 指的就是规律 在 常 表示自然界运行和变化的规律 常道 常数 正表明自然界的运动有其客观必 然性 荀子的话中蕴含着多重意思 首先 自然 天与地 是在不断的运动中的 第二 自然是有不变的道理的 第三 自然的道理不是因人而异的 第四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道 理 可贵的是 他明确指出了自然界财富的有限和不足性 荀子的哲学思想 在这里 体现了二元论哲学的基本观念 P34 原文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颁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 孰与应时而使之 因物而多之 孰与骋能而化之 思物 而物之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愿于物之所以生 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故错人而思天 则 失万物之情 荀子 天论 译文 天的活动有自身规律 不依人的意志为改变 在荀子看来 与其尊崇天而期待它 的恩赐 则不如象畜养万物那样将天驯服 与其顺从天而歌颂它 则不如掌握自然规律而 利用它 与其仰望天时等待自然的恩赐 则不如因时制宜地利用天时 与其消极地听任物 类的自然增多 则不如发挥人的能力促使它们化育 与其空想支配万物 则不如按照万物 的规律去控制它 与其指望物类自然生长 则不如根据它的生长规律去促进它的成长 人 如果不去积极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 放弃主观努力 盲目崇拜天而无所作为 那就失去万 物可以为人利用的本性 总之 天 自然 不会满足人 人应该相信自己的力量 发挥主观 能动作用 积极地利用自然规律和各种自然条件 去控制 改造征服自然 向自然界夺取 财富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P41 原文 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 汉书 河间献王传 称赞西汉景帝之子刘德 修学好 古 实事求是 译文 毛泽东在 改造我们的学习 的报告中 对 实事求是 的含义作了科学的阐释 他指出 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 就是我们去研究 唐朝颜师古注为 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也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P45 原文 庄子 齐物论 提出 齐是非 和 是非莫辫 的思想 即使我与若辩矣 若 胜我 我不若胜 若果是也 我果非也邪 我胜若 若不吾胜 我果是也 而果非也邪 其或是也 其或非也邪 其俱是也 其俱非也邪 我与若不能相知也 则人固受黮闇 吾 谁使正之 使同乎若者正之 既与若同矣 恶能正之 使同乎我者正之 既同乎我矣 恶 能正之 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 既异乎我与若矣 恶能正之 使若者正之 既同乎我与若 矣 恶能正之 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 而待彼也邪 译文 齐物论 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 看起 来是千差万别 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 这就是 齐物 所谓 齐论 是指人们对世间万 物的认识貌似各不相同 但世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 人们的认识说到底也应是齐一的 齐物论首先在于 齐是非 齐万物 是 齐是非 的深入 道通为一 是齐物论的根基 上文的意思是 假如我和你辩论 你胜了我 我输给你 果真对的就是你 我胜了你 你输给我 我果真就对么 是我们两人有一人对 有一人错 还是我们两人都对 或者二 人都错 我和你都不可能知道 凡是人都有偏见 我们来请谁来评 如果请的人和你观点 相同 他已经和你意见相同 怎么能评 如果请的人和我观点相同 他已经和我意见相同 怎么能评 如果请的人和你我观点都相同 他已经和你我相同 又怎么能评 既然我和你 以及他人都无法来评 那是非对错哪个能懂 P46 译文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 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子聿 即陆子遹 y 字怀祖 官溧阳令 知严州 是陆游最小的儿子 这首诗 的意思是说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 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 到了老 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 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 要真正理解书 中的深刻道理 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P51 原文 国语 记载 范蠡对越王说 古之善用兵者 因天地之常 与之俱行 译文 范蠡是春秋末期越国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 他帮助越王勾践完成了兴越灭吴的 大业 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个成功的绝处逢生 东山再起 反败为胜的经典案例 天与人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思想史上首先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 其核心是人在天中的地 位与作用问题 对此 范蠡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范蠡认为天与人 天道与人道有着密切 的关系 首先 天道本身的客观存在及其所固有的规律性从根本上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及其 发展 人类不能离开宇宙万物而独立存在 因为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的产物 人类生存所需 要的一切都是从自然界那儿获取的 因此 人类的活动就必须要以天道为基础 要依天道 行事 不仅从事生产如此 而且在战争中也要服从客观规律 范蠡的天人关系论对战国时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原文 论语 记载 子张问 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与夏礼 所损益 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 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 虽百世 可知也 译文 古称三十年为一世 十世就是三百年 典章礼制 代有变更 子张问十世者 世为朝代 意问尔后之十代 其制度变易如何 孔子先征以三代之沿革 后答以未来 因者依也 殷有天下 依于夏朝之礼制 有损有益 原有而不合时宜者 废之 谓之损 其为时需而原无有者 立之 谓之益 周有天下 依 于殷朝之礼制 其所损益亦然 三代以前 文献不足 故不征矣 其或继周而有天下者 亦必依于周礼而损益之 如是虽百世亦可知也 礼有需损益者 有不能损益者 需损益者 礼之枝末也 即其形式也 不能损益者 礼之根本也 即五伦十义也 论 语 讲 要 雪公 讲述 徐醒民教授敬记 原文的大意是 子张问孔子 以后十世的事情你能知道么 孔子说 殷商的文化哪里 来得 是继承的夏朝的 那是不是原版继承 不是 是把不好的去掉 好的保留 没用的 去掉 实用的保留 是用这种方法继承的 是批判继承法 这个分析继承的过程是什么 就是 损益 的过程 夏朝灭亡了 殷商后来也灭亡了 周朝对殷商文化又做了筛选 又 加入了符合当时的文化 再往后呢 周朝不灭了么 不是 将来的新的时代 还会对周朝 来个 损益 那这样 别说十世 就是百世也能知道 原文 易传 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与时行也 译文 这句话是对乾卦中 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 一句爻辞的解释 乾乾 就是孜孜以求 的意思 夕惕若 是说到了晚上还心怀忧惧 不敢有一点儿松懈 终日乾乾 为整日勤勉 努力不懈 出自中国的古典名著 周易 乾 文言 全文的意思是说 一天到晚谨慎做事 自强不息 和日月一起运转 永不停止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P54 原文 大学 曰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於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 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 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大学的 大 字 古读 泰 音 认为大学是最高学府 教以穷理 正心 修己 治 人的道理 实际上孔子的学问 主要在人道 大学的最终目的 既在治国 平天下 大学 这一本书 应该是儒家最为重大的人道学问 大学之道 依据孔子 政为大 的原则 便是为政之道 孔子所说的 政 是 正 的意 思 正己正人 前者属于个人的修治 便是修己 后者则是公众事务的治理 即为安人 大学之道 可以说是修己安人的道理 如果扩大范围 从修身到平天下 那就是 管理的总 原则 在明明德 第一个明字 是动词 意思是 发扬光大 第二个明字 是形容词 意思 是 良好的 就个人来说 明德指良好的 德行 就社会而言 明德指良好的 德政 儒 家宣导修己以安人 明明德便是发扬光大修己安人的良好德行和德政 在亲民 亲民列为大学三纲的中位 依照中国人中央为大的习惯 成为政道的重点 现代的话 便是尊重民意 其主要内涵 应该是亲理政事 亲近民众和亲爱民众 在止于至善 止是立的意思 至善便是合理 止于至善 意思是采取适时适切 至为 合理的立场 格物致知 即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为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 现代汉 语词典 解释为 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格 至也 物 犹事也 致 推极也 知 犹识也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 北宋朱熹认为 致知 在格物者 言欲尽吾之知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这是朱子对 格物致知 最概括 精确的 表述 推极吾之知识 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穷至事物之理 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对于朱熹 的的解释 我们的理解是 格物就是即物穷理 凡事都要弄个明白 探个究竟 致知 即 做个真正的明白人 为人行事决不湖涂 释义 格 推究 致 求得 穷究事物原理 从而获得知识 大意是 为政的道理 主要有三大纲领 亲民是重点 尊重民意为其主旨 先修治自 己 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德行 再逐次扩展 做好安人的德政 成为政道的基础 目标则是 采取适时 适切 至为合理的立场 以提升安人的效果 管理的根本原则 依此类推 也 是以修己 明明德的个人良好德行 安人 明明德的良好管理行为 为历程 以众人的需求 亲 民 为导向 并且站在合理的立场 来彼此配合 分工合作以提升安人的效果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 志在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孔子的学问 主要在于人道 人道以政 为大 这一部阐明政道的书 称为大学 大学既不是初学入德之门 也不是古人所说的为 学次第的进度表 孔子说明政为大 而大学的最终目的 也在治国 平天下 所以大学是 儒家最为重大的人道学问 良好的修己 是德行 良好的安人 即为德政 发扬光大修己 安人的道理 便是明明德 有了这样的基础 如果能够充分尊重民意 以公众的需求为导 向 便能够适时采取正确的定位 执其两端 采取最为合理的立场 管理是明明德的历程 采取重视众人意见的导向 求得合理的决策 以上三要目 成为管理的三大纲领 P59 原文 唐 韩愈 进学解 记事者必提其要 篡言者必钩其玄 译文 钩 探索 玄 精微之处 提 举出 要 纲要 提要 指出纲要 钩玄 探索 精微 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P62 原文 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 译文 三国时代 东吴的吕蒙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 也没什么学问 鲁肃见了他总是摇 头 认为他没什么可取之处 可是过了不久 鲁肃再次见到吕蒙的时候 感到十分惊异 因为吕蒙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跟他谈话时 他总是讲得头头是道 鲁肃就很疑惑地问吕蒙 是什么原因让他改变了 吕蒙回答说 与人别后三天 就应该另眼相待了呀 P65 原文 老子道德经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 下 劝学篇 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周易 系辞下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译文 合抱的大树 生长于细小的萌芽 九层的高台 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千里的远行 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 不干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 人 品行不好的人 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 同时也告诫人们 无论做什么 事情 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 从小事做起 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P68 原文 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 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知其雄 守其雌 知其白 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 战国 郑 列御寇 列子 黄帝 老聃曰 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老子 五十八章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孙子兵法 乱生于治 怯生于勇 孙子 九地 投之亡地而后存 陷之死地然后生 译文 天下人知道了 美 这件事后 那丑也就随着产生了 知道善这件事后 恶也随之 而生 所以有和无是相对而言的 难和易 长和短 高和下 前和后等也都是比较而言的 虽知阳刚的显要 但仍能坚守阴雌的柔静心态 虽知好的名声能让自己显得尊贵荣耀 但仍能坚守平常无奇的位置 虽知荣耀的珍贵 却能怀谦卑 雄 比喻刚劲 躁进 强 大 雌 比喻柔静 软弱 谦下 兵强则灭 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老子还主张用柔弱 退守的原则来保身处世 并要求 圣人 也应以此作为治国安民的 原则 守雌守辱 为谷为溪的思想 自然不能理解为退缩或者逃避 而是含有主宰性在里 面 不仅守雌 而且知雄 这实在是告诫人们要居于最恰切 最妥当的地位 面对社会纷 乱争斗的场面 陈鼓应说 守雌 含有持静 处后 守柔的意思 同时也含有内收 凝敛 含藏的意义 老子还主张用柔弱 退守的原则来保身处世 并要求 圣人 也应以此作为治 国安民的原则 守雌守辱 为谷为溪的思想 自然不能理解为退缩或者逃避 而是含有主 宰性在里面 不仅守雌 而且知雄 这实在是告诫人们要居于最恰切 最妥当的地位 面 对社会纷乱争斗的场面 陈鼓应说 守雌 含有持静 处后 守柔的意思 同时也含有内收 凝敛 含藏的意义 老子主张用柔弱 退守的原则保身处世 守雌 含有持静 处后 守柔的意思 同 时还有内收 凝敛 含藏的意义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祸是造成福的前提 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也就是 说 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 福就会变成祸 祸也能变成福 比 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乱生于治 怯生于勇 指乱治 怯勇 弱强可以转化 投之亡地而后存 陷之死地然后生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 只有战死 的境地 兵士就会奋勇前进 杀敌取胜 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 就能下决心 取得成功 P69 原文 春秋时期史伯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译文 说的是不同成分和因素的和谐配合才能生长万物 一切趋同 没有差别 就趋于 死灭 难以为继 这是对宇宙的一个根本看法 中国古人一个重要思想 晏婴也曾举烹饪和 奏乐为例讲到和与同的问题 他说 比如做汤 要用鱼 肉 还要有酱油 醋 盐 葱 姜 蒜等等 按一定分量配合 用一定量的水和一定的火候 加以烹调 才能做出美味的 汤 又如奏乐 只有多种乐器相配合 声音的高低 强弱 节奏的快慢等多方面都配合协调 才能有美妙的音乐 这样的多种成分 多种因素相配合 达到协调 和谐 才有事物的存 在 相反 若以水济水 谁能食之 若琴瑟之专一 谁能听之 只有水 不断向锅里加 水 没有别的 那就永远只是水 如果只是一只乐器 一个音调 那就只能是噪音 不成其 为音乐 他用这样非常浅显的例子 说明了宇宙万物就是存在于和的状态中 没有和就没有 世界 没有一切事物的存在 说明了 同之不可 一切趋同 就没有美味 没有音乐 没 有一切 古人的这一认识 已经为人类全部经验和科学所证明 现代的科学理论已经证明 整 个宇宙和宇宙间一切事物都不是单一的 都是包含着多种因素的系统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 也可以说 和就是表示了 系统 是对 系统 的描述和把握 宇宙万物的 和 的内部 也是包含冲突和斗争的 事物发展总是包含和谐与斗争两 个方面 两个方面各有其意义和作用 事物内部的斗争促使事物变化 发展 旧事物灭亡 新事物产生 而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是 和 和的破坏 是旧事物死亡的标志 一旦和被 破坏 事物也就死亡 P69 原文 论语 子路篇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所谓 和 说文解字 认为其本意是 相应也 从口 禾声 即对一句话 一声 歌响应的回应 由这个本意 又引伸出 和 的各种名词性与动词性含义 皇侃 疏 解为 和 谓心不平也 所谓 同 说文 认为其本意是 合会也 从 口 段玉裁解释为 口皆在所覆之下 是 同之意也 即口里说的都是 重复 的话 或 重复 的意思 不同 当然就是不一样了 何晏 集解 就认为 孔子这句话是说 君子心和 然其所见各异 故曰不同 小人所 嗜好者则同 然各争利 故曰不和 基本上从为人操守着眼 陈立夫 四书道贯 解释为 君子和人相处 心地是和平的 而意见不一定相同 小人和人相处 常常随声赞同 可是 利之所在 心地是不和的 仍然看的是为人与操守 总之 无论就孔子自己的言论看 还是就孔门后学的解释看 和而不同 讲的都是君子 的修养境界 为人准则 而不是一种看待世界的基本观点 一种对待人生的基本方法 则 是不争的事实 和 与 同 差别在哪儿 和是不同质的东西合理配合 是多样的统一 同是相同质 的东西简单重复与重合 是单调的同一 和而不同 思想有三条原则 一是自己要有独立 思考 不能随波逐流 更不应与坏人同流合污 二是允许别人有自主权 不能强迫别人服 从自己 不能推行 顺我者生 逆我者亡 的霸道主义 三是要善于与别人友好合作 善 于协调关系 特别是要保护弱者 帮助弱者 使不能劳动又失去依靠的鳏 寡 孤 独以 及残疾者都能享受人间的幸福 这一原则 是组成和睦家庭 构建和谐社会 建立和平世 界所必须的 人类与万物 和而不同 给当今世界提供一种保护环境的合理思路 可持续 发展的正确观念 汉语词典 对 君子 的解释是 古时指地位较高的人 反义为平民 布衣 从朱熹及 汉语词典 给出的解释 孔子当时所说的 君子 是指具有中等以上文化 知识的阶层 他们社会地位高 这些大人们可能是奴隶主 庄园主 氏族长老 可能是供 职在国家各部门的士大夫 卿大夫 管理者 但是 他们退可以修身齐家 成为老百姓 老百姓也可互称 君 如 诸君 妻子可称丈夫为 郎君 论语 中所说的 君子 当然是指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知识的阶层人士 孔子所说的 小人 是相对于大人和君子而言的平民 布衣阶层人士 这一阶层受奴 隶制度压迫和剥削 生活困难 社会地位低下 他们有的失去土地 沦为奴隶 他们享受 不到文化教育 文化程度低 大多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 在劳动 生活 和社会交往中他 们尊称这些有文化知识的 君子 为大人 谦称自已为 小人 我们可以从古典戏剧舞台 上看到这些场面 这样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孔子当时所说的 小人 即指老百姓 普通 劳动者 并不是指的那种受人鄙视 自私自利 卑鄙无耻 低三下四的佞人 P69 原文 墨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 我毋俞于人乎 子墨子曰 我将上大 行 驾骥与羊 我将谁驱 耕柱子曰 将驱骥也 子墨子曰 何故驱骥也 耕柱子曰 骥足以责 子墨子曰 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译文 耕柱 至 公输 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 体例与 论语 近 乃墨子弟子所辑录 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 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 不过 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 有一 次 墨子又责备了耕柱 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 耕柱子对墨子说 难道我就没有胜 过旁人的地方吗 墨子问 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 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 你预备 驱策那一乘呢 耕柱子答道 那我当然用良马了 墨子问 为什么要良马呢 耕柱子 说 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 墨子说 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 值得我一再地教 导与匡正你 这个故事 现在常被用来说明人才使用与管理的道理 P70 原文 正蒙 太和 两不立 则一不可见 一不可见 则两之用息 张载 朱熹 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 节节如此 以至于无穷 皆是一生两尔 方以智 东西均 合二为一 有一必有二 二本于一 交也者 合二而一也 译文 张载把各种个别的对立 概括为 两 把各种个别的统一 概括为 一 两不立 则一不可见 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是说 若无两个对立面 就无一个统一体 若无一个统 一体 两个对立面的斗争也就停息了 把事物看成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统一体 并靠对立 面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这是张载对辩证法的概括 两之用 就是矛盾斗争推动事物发展前进 这也是说 每一个东西都有它的对立面 都是和它的对立面互相感动 互相反应而成长发 展起来的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 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 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 这便是一气 分做二气 动的是阳 静的是阴 又分做五气 金 木 水 火 土 散为万物 一分为 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 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 而使事物变化无穷 方以智的思想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矛盾思想 交 即矛盾双方的相互交感而相互联 结 对立面双方结合在一起 相互转化 王夫之在总结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关系时 进一步阐发了 一 与 二 的关系 肯定 一分为二 是 合二为一 的基础 把两个命题结合起来 第十课 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 P77 原文 朱熹 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 有疑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 著名学者陆九渊 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明人陈献章 格言联壁 学问类 前辈谓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 觉 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 译文 意思是 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 有小疑问得到解决 总能有小进步 有大疑问 得到解决 就能有大进步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P81 原文 老子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译文 老子认为 既然人是禀受阴阳和气所生 就要遵照阴阳变化的规律 而这个规律 就是道 人生活在大地上 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老子通过其大智慧看到大地上道的运行规 律 阴阳不断消长转化 从而化育万物 自身内部运行规律也密切符合这个规律 所以老 子说 人法地 而大地上的阴阳变化是由于天上的太阳引起的 这可以用滋润万物的雨 来说明 水由于太阳的热量作用蒸发上升 阳升 至一定高度后变冷凝结成水滴 阳极转 阴 下降至地面 阴降 接着进行下一个循环 还有一年的四季 一天的子午卯酉也都是 由于太阳运行规律引起的 地上万物都因此而得以生长 所以老子进一步说 地法天 然而天是如何运行的呢 老子认为 天的运行是其内部的道即规律性使然 因此老子说 天法道 这种内部的规律性老子归纳为两个字 自然 也就是说道就是自然 自然就 是道 二者是一致的 正因为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所以老子认为人应该 顺应自然 不可违逆自然的道 否则会带来危险 老子所说的自然是万物演化发展的内在 的规律性 不是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 人效法地 地效法天 天效法道 道效法自然 P81 原文 西晋郭象 庄子注 万物独化 物各自生 独生而无所资借 突然自生 忽然自死 译文 郭象玄学思想的核心是 万物独化 学说 所谓 独化 就是指事物自己变化 不 借外力 物各自生 是说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彼此独立的 互不相关的 独生而无所资借 是说天地万物的生成 变化都是没有任何原因和根据的 他认为 如果事事物物都要寻求其原因或根据 这样寻求起来就没有个边际了 因此 只有断然肯定一切事物都是 无待 无所资借 的 才能使 独化 的道理明白透彻 这就是 他说的 若责其所待 而寻其所由 则寻责无极 率至于无待 而独化之理明矣 齐 物论注 列宁曾经说过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 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 真理便会 变成错误 列宁选集 第四卷第二五七页 郭象的 独化 说正是从反对宗教神学的 造 物主 反对天地万物依赖于 造物主 而生成 变化这一点上往前多走了一步 从而得出天 地万物的生成 变化不需要任何条件 没有任何原因或根据的错误结论 庄子原文中并没有 独化 的说法 只有一次 自生 的说法 但意义与郭象所说完全不 同 庄子所说的自生是万物本根之自然而然的功能 郭象的自生则是有意的 系统的否定 道或天之类的任何外在本根的概念 P81 原文 韩非子 五蠹 古今异俗 新故异备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译文 指世界变化了 事情也就不同了 事情不同了 自己就要准备变通变化 P81 原文 董仲舒代表作 贤良对策 又称 天人三策 和 春秋繁露 夫古之天下亦 今之天下 今之天下 亦古之天下 译文 道不变 天亦不变 这是中国古代道家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道是一种脱离人存 在的 精神 把道作为世界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 道 决定的 如果道不变 一切都不会变 古之天下 亦今之天下 形而上学的观点 结合下一句 今之天下 亦古之天下 就更好 理解 意思是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是发展变化的 古时和今时都一样 第十一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