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32013 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 专题表达技巧 内容 感情 第二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 专题表达技巧 内容 感情 第二 十课时导学案十课时导学案 具体问题阐释与练习 50 怀古咏史诗中表达的多种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 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 川 甲帐 汉武故事 载 武帝 以琉璃 珠玉 明月 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 乙以自居 非甲帐 意指汉武帝已死 丁年 壮年 茂陵 汉武帝的陵墓 封侯 苏武持节归来 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 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 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先是想 到了苏武 魂销汉使前 的故事 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 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 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 尽写入 消魂 二字 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 用工整的句子绘 成了两幅画面 一是望雁思归图 二是荒塞牧归图 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颈联想到苏武归来 宫殿楼台已非 人亦早已衰老 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本诗 见 是发端 而后全是想象 追思历史 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 情 51 送行赠别诗及其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送别诗的常法和 出格 的写法都有名篇的事实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现在考试 考到的 或说是我们现在见到的送别诗 应该是既有常法的作品 也有 出格 的作品 我们在阅读这些送行惜别诗时 首先要知道其中的基本感情 如惜别 宽慰 勉励等等 更为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具体作品作具体分析 52 羁行役旅诗及其常见思想感情有哪些 羁旅行役诗 通常表现行役的艰难 漂泊的辛苦 对家乡亲人 国都皇帝的思念 以 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53 寄赠诗中求荐诗和赠友 或赠亲 诗的常见思想感情有哪些 54 真正的 评价 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高考试题虽然不多 但也考 过 这种 评价 试题有几种类型呢 请举例说明 我们知道 近些年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一考点 基本上 2 只是停留在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的主题 是什么 的层面上 严格意义上的 评价 题 即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 题材 内容 和表达的主题 思想 感情及作者的观点 态 度 怎么样 的考题虽不是很多 但也考过 试题类型主要有如下两种 即选择型的评 价题和探究型的评价题 1 选择型的评价题 我们称之为选择型评价题 要按理说 备选项应该都是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而实际上备选的几项都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是没有的 因 此 我们现在称之为选择型的评价题 只是从备选的几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作品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方面的内容的角度来说的试题 下面 我们来看几道我们所说的 选择型的评价题 例如 199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 11 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 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 赤壁东风 更惊起 南阳卧龙 便成名八陈图中 鼎足三分 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 关于这首元曲 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以设问开卷 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最后以概述作结 全篇 有分有总 首尾相应 B 作者用 惊起 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 的这一转变 C 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 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 意欲建功立业的 宏图伟愿 D 这首元曲风格雄健 高昂 大有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的遗风 而又没有 人生如梦 的悲伤感叹 答案 C 这一题中的 C 项是对上面一首元曲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 作 者在作品中的确是歌颂了古人的英雄业绩 但却并没有咏史抒怀之意 所以 C 项说 表达 了自己追慕古贤 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有些任意拔高的意思 分析显然是不恰当 的 再如 199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 15 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3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 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 僧敲月下门 句以响衬静 与名句 鸟鸣山更幽 有异曲同工之妙 C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 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 感情亦无跌宕 但由于注重炼字 故读来回味无穷 答案 C 这里 C 项涉及对贾岛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我们仔细阅读原诗 便可发现 第四联中确实流露出了作者对李凝幽居生活的向往 但首联只是客观地描写了 李凝居处的环境 并不反映作者的观点 更无所谓的 明确写出 对隐逸生活的 向往 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 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 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 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 心空思想尽 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觉 醒 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用 晨光 与 开门鼓 交待时间之早 B 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 尾联 乡梦不多成 呼应 心空 点明主旨 D 本诗语言浅显平实 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答案 B 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 节奏流畅 欢快 字里行间 融注着诗人对春天 对生活的热爱 颔联中对犬 鸟的传神刻画 在紧扣 早 字主旨的 同时 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所以说 颔联的分析理解是不恰当的 2 探究型的 评价 题 赞同别人看法的 例如 2004 年辽宁卷诗歌鉴赏第二题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4 问题 俞陛云在 宋词选释 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 絮飞花落 每易伤春 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为什么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 同意 起句 花褪残红青杏小 虽写了花之凋零 却又写了青杏新生 显示出 生机与活力 二 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 燕子轻飞 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 而绿 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 这样一来 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 末句虽言萋萋芳草 却以 天涯 起笔 意境开阔 总之 词的上片虽写 絮飞花落 的暮春之景 却处处可见旷 达之语 本题可以看成是 评价 题 它让我们对别人的评价谈自己的看法 也就是让我 们对别人的评价进行评价 一般地 对名人的评价 我们是要赞同其看法的 我们只要结 合具体诗句做出分析即可 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 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 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 空泠峡 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王罔运 1832 1916 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 然而屡遭控诉 于是绝意仕进 归而授徒 问题 狄葆贤 平等阁诗话 认为此诗 只二十八字 而做岸之气隘下言表 请结 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 为抒写情怀作 了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 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 其实这 里的 不解 为 不自意 之义 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 第四句中 卧听 瀑布滩雷 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评价时也是结合具体诗句写出赞同意见即可 鹧鸪天 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元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 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 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 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 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 妻子生日 问题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 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 亲切动人 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因为别人的评价是说诗作写得好的 感人的 当然我们要赞同别人的看法了 只 5 要说出理由即可 可以从两个方面作答的 评价 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问题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 怨愤之情 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答 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从 落日心犹壮 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 暮年 仍然壮心不已 因为 落日 比喻 暮年 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 之情 因为 不必取长途 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这一道探究型的 评价 题 可以从两个方面作答 但都需要言之有理 再如 2005 上海卷诗歌鉴赏第三题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 东坡志林 记游庐山 仆初入庐山 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 庐 山记 见寄者 且行且读 见其中云徐凝 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 主僧求诗 因作 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 故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 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 谪仙 李白 问题 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 徐两诗的评价 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同意 要点 李诗更为雄奇瑰丽 想像更为奇特 富有创造力 给读者留下了回 味的余地 不同意 要点 徐诗分别从视觉 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 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法 只要言之成理 自圆其说 也能给分 这是一道对别人的评价进行 评价 的题 属于探究题 有正反两个答法 要有 具体分析 练一练 115 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 1 2 题 7 分 2010 北京卷 6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 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 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 枳棘 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 剑歌 行路难 注 徂辉 落日余晖 枳棘 枝小刺多的灌木 鸳鸾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 非梧桐不止 非练食不食 非醴泉不饮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前四句 写诗人等高望远 看到天高地阔 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 奠定了全诗昂扬 奋发的基调 B 诗中 荣华东流水 与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 古来万事东流水 表达的意 思有相似性 C 七 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 浮云变幻的景象 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 事人生的感受 D 九 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 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 在梧桐之上 结合全诗 简述结尾句 剑歌行路难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分 答 A 项关于开头四句的思想感情的评价是错误的 当然对诗歌的感情基调的把握就不可 能正确了 这主要是对全诗的思想感情理解错误所致 2 解析 这是李白诗 登高望四海 古风 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 行路难 是同时期的作品 诗中借景寓情 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梧 桐巢燕雀 枳棘栖鸳鸾 就是对权贵当道 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这首诗创作时间约为李白 赐金放还 而离开长安之前 这时的他 已在长安生活了 两三年 对朝廷和社会弊端有了不少体验 他从自身的遭遇里 看到了朝廷不合理的用人 现象 愤怒而致产生归隐之念 并发而为诗 开头四句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寒 乃登临所见之秋 景 茫茫天地间 但见严霜覆万物 西风吹荒野 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 这 7 景象 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 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 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寒了 第五 第六句 说明他遭遇的不顺逐 他在 41 岁的时候 受召入长安 供奉翰林 初始心情兴奋 想有一番作为 但值玄宗后期 政治日趋腐败黑暗 贤能之士屡遭排斥 迫害 李白秉性耿直 对黑势力不能阿谀奉承 因而遭谗言诋毁 在长安不满 2 年 即被 迫辞官离京 故发出以上 2 句诗 此 2 句也可看出他不艳羡荣华富贵 第七 第八句 说明他不顺逐的际遇是因 白日掩徂辉 浮云无定端 所致 徂辉 即落日之余辉 这里暗喻朝政不明 浮云 喻谗毁他的恶势力 第九 第十句 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不当的现象 鸳鸯 是传说中高贵的鸟类 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 枳棘 乃两种多刺的恶木 非 鸳鸯 所 能息止 然而 鸳鸯 竟栖身于此 与得意的 燕雀 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此 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 小人得志的社会现象 同时也具体说明了本身所遭遇到的 正是有才而不得善待的情况 第十一 第十二句 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 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只好归 隐 同时自由地吟唱 行路难 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 归去来 指陶渊明的 归去 来辞 剑歌 指孟尝君食客冯欢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 它们已成为封建 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 诗人李白即以此为武器 准备拂袖而去了 古风 其三十九 与 行路难 是李白的同期之作 但风格迥异 行路难 直率 激越 愤不遇 则高喊 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有信心 则狂歌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气质和李诗的主要风格 古风 其三十九 则显 得含蓄婉曲 感情和缓 与此诗风格及内容最为相近的是 古风 其五十四 皆为 愤 不遇 练一练 11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 伯时 增前坡牧儿骑牛 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 小峥嵘 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 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 勿遣牛砺角 年砺角犹可 牛斗残我竹 注 伯时 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野次 郊野 棰 鞭子 1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 你认为这幅 竹石牧牛 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 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 厚于竹而薄于石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说明 这道题是让我们对别人的观点态度进 8 行评价的 要结合着对诗歌的主旨的理解进行分析 答 1 2 55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高考题有出得非常好的吗 有 请看 2011 北京卷诗歌鉴赏第 13 题 示秬秸 1 张耒 北邻卖饼儿 每五鼓未旦 即绕街呼卖 虽大寒烈风不废 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 诗 且有所警 示秬 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 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 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 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 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 1 秬秸 张耒二子张秬 张秸 张耒 北宋著名文学家 曾官太常寺少卿 13 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 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 以概括 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 200 字 10 分 参考答案 第一问 教育内容 要点一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都要意志坚定 不畏 艰辛 要点二 要有追求 持之以恒 勤勉而不懈怠 第二问 要点一 艺术性 以诗诫子 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 形象性 以卖饼儿 为榜样 激励自己的孩子 这一道题既要考生概括出张耒对孩子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 即它考查考 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理解 又要考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即又考查考生对作者在诗 中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 应该说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高考题中出得较好的一道题 56 如何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呢 1 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 结合诗的内容 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 活的写照 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 差异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看法 对生活中的某人 某事或某 种现象的或褒或贬 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 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 因此 分析诗中 9 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 结合诗的内容作 细致全面的分析 如 伤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 只照逃亡屋 问 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与态度 唐末 农民颠沛流离 无以生存 这首诗反映的正是当时唐末农村的状况 诗中开篇 就描写了封建社会农村出现的一种典型怪事 寅吃卯粮 卖青 即把尚未产出的 农产品低价抵押 挖肉补疮 这是何等惨痛的现象 血淋淋的现实既深刻又典型地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结尾两句作者又用 绮罗筵 与 逃亡屋 构成鲜明对比 反映出 尖锐的两极分化 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具有很强的批判性 鉴赏这首诗时 我们若能根 据题意从把握背景信息着手 结合全诗内容去分析 就能比较正确地把握作者的态度与思 想感情了 对农民的同情 对君王的讽刺 对现实的不满 再如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 杜甫入居成都西郊草堂 历经离乱之后 开始有了安身之处 诗人为此感到欣 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 独自散步在江边 情随景生 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 此为其一 问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正确地把握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露的对生活的态度 即思想感情 我们只要读一读 诗的注释 就不难把握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 思想感情是欣喜的 因为诗的注释给 我们提供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的特定背景 诗人 历经离乱之后 开始有了安身之处 联系这一背景 再结合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创设的意境 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 2 把握诗的情感 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感 或愉悦欢快 或沉痛哀伤 或赞美仰慕 或豪迈闲适 但不管 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 对社会 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 因此 读诗要把握诗 情 把握了诗情 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 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怀古咏史诗 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 大致上就有两种 一是对历史作冷静 理性的思考 表达诗人 仰慕或惋惜之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 题乌江亭 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 身的处境出发 因此 对历史的思考 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 杜牧为项羽自刎 10 而惋惜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表达了对生活的百折不挠的态度 而王安 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表达了客观 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 或是感慨个人遭遇 或是抨击社 会现实 对这样的诗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 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 的感情切入点 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观点与态度 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 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问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咏周瑜年轻有为及其卓异不凡的业绩与自己 早生华发 作比 将 历史与现实巧妙地扭结在一起 透露了他有志报国 壮志难酬的感慨 从而表达自己对朝 廷的不满及希望自己能有为于朝廷的政治态度 因此 从把握诗作的情感着手 去把握诗 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可以作为解答此类题目的一种途径 3 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 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 而是通过写景或写 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 对生活 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 对这样的诗 鉴赏时要注 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 把握其含蓄义 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如 双调 折桂令 荆溪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 为甚人家 不种梅花 老树支门 荒蒲绕岸 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 样瓦 官无事乌鼠当衙 白水黄沙 倚遍阑干 数尽啼鸦 问 这首曲子全篇有景有情 试分析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 分析这首元小令 我们可以看到 它在结构上很有艺术 开篇以问陡起 而后通过 老树 荒蒲 苦竹 狐狸 乌鼠 等多个意象描绘了一派荒凉破败的景象 展现了 一幅死寂沉沉的人间破落图 最后又通过描写小结 小令的主体 是景物描写 从选景所 构成的意境来看 留给读者的是一种凄凉 死寂 残败的气象 这里很含蓄地寄托了作者 的一种情绪 这种情绪显然是绝望而又无奈的 从这种情绪中 我们又不难分析出作者对 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厌世态度 因此 据此可知 该题的答案是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 厌世态度以及一种绝望情绪 11 古诗词中除了抒情诗和叙事诗外 还有一部分是说理诗 这些诗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 物来说理的 诗中常常会现出一些含有理趣义的诗句 对这些诗句要注意分析它的意义指 向 因为这些诗句是解读作者隐含在诗作中的观点与态度的关键句 如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问 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表达出什么样的主张 这首诗中的李杜当然是指 诗仙 李白和 诗圣 杜甫 作者用简略的文字 万口传 来描述了李杜诗作的魅力及影响 然后又通过后面的两句诗表达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愿望与 主张 文学创作应该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是两个理趣句 它隐含的 意义是深刻的 理解了这一层 那么对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愿望与主张也就明确了 即 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应超越前人的愿望 表达出文学创作要创新发展的主张 4 从辨析用典入手 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用典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 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 含蓄性 增强作 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 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辨析所用典故有 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 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 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 有引用神话传说的 有引用历史故事的 等等 如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 中就提到了孙权 刘裕 刘义隆 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 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 对时事的看法 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 又如辛弃疾的 南乡子 就借 用了杜甫 登高 诗中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诗句而化出了 千古兴 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借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喻千古兴亡悠远难追的历史事 件 借以抒发词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 5 从涵咏诗的意境着手 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 因此 体味涵咏诗的意境 有助于我们把握 诗作的观点与态度 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 色彩组合等来表现 如 丰乐亭游春 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景 前两句写景 后 12 两句抒情而又含意深厚 红树 青山 绿草 落花 构成暮春既缠绵又酣畅的意境 通过这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眷恋春景的情感 从这组意象中可以看出作者热爱生活的态度 再如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白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 写景通过对秋夜里的绿竹 庭院 野月 重露 稀 星 暗飞的萤 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 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 勾画出一幅清 凉月夜意境图 透过这幅图 我们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 突出了诗题 倦夜 意 那么 诗人为什么 倦夜 呢 诗的尾联告诉我们 原因是 万事干戈里 使得诗人 空悲清 夜徂 诗构造的意境和抒发的议论相结合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 对国家 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上面说的是鉴赏古诗词时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一些常用方法 要注意的是 在 分析某一首诗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 孤立的 而往往是多方 面的综合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整 准确地把握诗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57 怎样才能做好试卷上的古诗鉴赏题呢 请详细说明 要做好试卷上的古诗鉴赏题 首先要有自信心 要相信自己能做好这道题 当然 信 心源自于有实力 那我们又要先增强自己的实力了 增强自己的实力 无非是从这几个方 面入手 一是熟悉高考 考纲 和考点 高考考古诗鉴赏题 肯定是 考纲 上规定的考 点 即鉴赏古诗的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场地平整项目实施方案与报告范文
- 幼儿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与方案
- 工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整改方案
- 专栏推广营销方案
- 美发新年活动策划方案
- 龙门宣传活动策划方案
- 酒店惊喜活动方案策划
- 水钻破洞施工方案
- 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方案与实施计划
- 早餐营销引流方案
- 化验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融媒体运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工厂设备围栏安装方案(3篇)
- 2025年北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水务基本常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工行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
- 租赁公司员工绩效规范规定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公路隧道火灾:成因、危害分析与科学救灾预案构建
- 摩托车研发项目管理办法
- 安全检查检查制度
- 电气线路的安全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