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不老家山情范文_第1页
丹青不老家山情范文_第2页
丹青不老家山情范文_第3页
丹青不老家山情范文_第4页
丹青不老家山情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丹青不老家山情范文丹青不老家山情范文 丹青不老家山情范文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然而画坛上却是 流派纷呈 风格各异 相继涌现出 松江派 新安派 四王吴 恽 四大画僧 金陵八家 等一批彪炳史册的名家高手 江宁 今江苏南京 画家樊沂 生卒年不详 明末万历年间至清初 康熙年间在世 作为 金陵八家 之一樊圻 1616年生 卒年不 详 的胞兄 在当时亦名享一时 一 画家樊沂的生平事迹樊沂字浴沂 明代灭亡后遁居金陵城南的 东园 今白鹭洲公园 回光寺一带 过着十分简朴的隐逸生活 樊氏兄弟性情简淡 特立独行 不愿仕服满清王朝 平日主要依靠 鬻画卖艺为生 身份属于布衣画家 故而与当朝推崇的 四王 等 名家的影响力无法相比 因此史上关于其生平事迹记载很少 明末清初文人 书画鉴藏家周亮工 1612 1672年 寓居金陵期间 与樊沂 樊圻兄弟有过一些交往 他在 读画录 卷三 樊会公 圻 中记有一些简略介绍 对其 评价较高樊氏兄弟传统笔墨功底深厚 在当时 有双丁 二陆之名 堪与三国魏时的文学家丁仪 丁廙兄弟 以及晋代名书家陆机 陆云兄弟相媲美 关于樊氏兄弟的生活状况 周亮工尝有诗云 兄弟东园户自封 不 教世人见全龙 疏灯梦稳长桥雨 破砚鼓磨近寺钟 白堕荒唐胸五岳 青来迢递笔三峰 北山云树萧条尽 老去朝朝拜废松 字里行间透析出樊沂兄弟生活于东园一带的疏篱 板屋之间 平日 寡交他人 寒暑朝夕与寺庙山林相伴 闭门笔耕不辍 表达自己的 心灵逸气 诗尾则反映了他们心中强烈的遗民气节 清初文学大家孔尚任在樊圻的题画诗中 深情吟道 内府收藏君总 在 标题半是 天 启 崇 祯年 参见清人杜瑞联 古芬阁书画记 这或许也能从另一侧面 想 见其兄樊沂的当时心境 由于樊氏兄弟刻苦研艺 画名日渐隆起 樊沂的丹青艺术及思想情操等 皆与堪称画坛 多面手 的胞弟樊 圻相近 他广涉南北诸家的笔墨意蕴 绍承宋元以降大师的绘画精髓 山水 花鸟 人物画皆能 所作技法多变 水墨 浅绛 青绿等画法不 拘一格 由于社会动荡 时代变迁等多种缘故 樊沂的许多画作都已散佚 主要代表作有 雪景溪山图 现藏于安徽博物院 山阁读书 图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松泉对酌图 现藏于南京市博物 馆 高松峭壁图 现藏于北京市文物商店 等 关于樊沂的艺术风格 我们尚可从其存世的画作中得以窥见一斑 二 图像背景与画艺品览樊沂与樊圻一样 十分眷爱六朝古都南京 雄奇秀美的金陵山水 底蕴丰厚的人文历史 皆给其带来不少创作 上的滋润与蒙养 樊沂笔下的实景山水画 金陵五景图 绢本设色页装 每幅画面 纵30 1厘米 横6喱米不等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就是一件纵情讴 歌家乡山川形胜的心仪佳作 展现在人们眼前的 金陵五景图 第一幅画面上的题款名为 燕 矶晓望 图1 三面临水的燕子矶 巍然屹立在南京城北郊的长江之滨 是万里长 江上的著名 三矶 之一 远眺江畔突兀而起的嶙峋巨岩 宛若飞燕临空展翅 画面中燕子矶临江而立 形势险要 气象不凡 苍松傲立 绿荫丛 丛 数条渔舟或乘风起航或落帆泊岸 人们登高望远 大江空寂辽阔 风光秀美宜人 樊沂以饱蘸深情的生花妙笔 由衷地再现了古都金陵的这一胜境 画面左侧所对应的行书 系时人樊新 生卒年不详 有日为樊沂兄 弟 题写同乡画家张风 1662年 的诗咏 海燕何年化石矶 等闲犹是意飞飞 新愁对水话难尽 旧事营莫星欲稀 春社再成吾已老 秋风才入子先归 独怜卧向空江里 镇日关河送落晖 张风诗 随后钤有樊新的两枚印鉴 第二幅画面款名为 钟阜晴云 图2 钟山位于南京东郊 昔称金陵山 蒋山 神烈山等 因为山上有紫 色页岩层 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故亦名紫金山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流连南京 观览当地险要地势后 曾经发出 钟山龙蟠 石头虎踞 此乃帝王之宅也 的由衷喟叹 唐时的钟山曾与衡山 茅山 庐山并称为 江南四大名山 参见 唐代 地理志 明初昆山 今属江苏 文人史谨还将 钟阜晴 云 列为 金陵八景 之一 该山自然风光优美 人文遗迹较多 尤以明太祖孝陵最负盛名 樊沂以身居东园之畔 眺览东北方的钟山视野 精心构图布局 近 景绘有明代南京城墙及朝阳门 城外山野幽寂 溪水静流 民居散 落 中景乃明孝陵入口城门及红垣 陵区内的方城 明楼等建筑 皆掩 映于苍松翠柏的环抱之中 远处的巍巍钟山 大气磅礴 悠悠白云 缥缈起伏 不禁让人心生 思古幽情 画面左侧所对应的楷书 为樊新挥笔题写元末明初文人杨维桢 129 6 1370年 的诗咏 钟山突兀楚天西 玉柱曾经御笔题 日照金陵龙虎踞 月明珠树凤凰栖 气吞江海三山小 势压乾坤五岳低 百世升平人乐业 万年帝寿与天齐 杨维桢诗 秣陵 今南京别称 樊新书 随后钤有樊新二枚印鉴 因此堪称诗画合璧 第三幅画面款名为 秦淮渔唱 图3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 也是孕育金陵古老文明的摇篮 千百年来 历代先民就在秦淮河流域繁衍生息 种植捕捞 画家截取的是 十里秦淮 河畔景色 两岸河房河厅鳞次栉比 古 朴典雅的文德桥横跨淮水 几条画舫黯然停泊在泮池旁 北岸就是闻名遐迩的夫子庙与学宫 广场上的文庙正门以及东西牌 坊 一一耸立其间 侧旁还有墨香飘逸的聚星亭 与画面相对应 的左侧篆书 乃樊新书写晚明文人杨希淳 生卒年不详 的诗咏 楼阁谁家隐修篁 门对清溪一水长 细雨卷帘还日暮 数声款乃送渔郎 杨希淳诗 随后钤有樊新二枚印鉴 第四幅画面款名为 乌衣夕照 图4 乌衣巷是驰名华夏的千古名巷 早在三国东吴开都金陵时期 就是 吴军乌衣营的驻地 东晋名相王导 谢安等高门大族 后来寓居于此 隋军踏平江南后 金陵的都城地位一落千丈 伴随着时光流转 六朝金粉繁华不再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代刘禹锡的一曲 乌衣巷 让此地蜚声天下 后世文人骚客寻踪怀古 咏叹不绝 然而 到如今 惟有蒋山青 秦淮碧 画面中所现的古塔 民居等 沉浸在一片清寂落寞中 惟有淮水尚 在流淌不息 人们不禁要问昔日的乌衣巷在哪里 画家樊沂所表 现的就是这一幽迷情景 画面左侧所对应的草书 为樊新题写昔人罗元 生卒年不详 的诗 咏 乌衣池馆一时新 晋宋齐梁旧主人 无处可寻王谢宅 落花啼鸟秣陵深 罗元诗 随后钤有樊新二枚印鉴 第五幅画面为 清凉环翠 图5 清凉山位于金陵城西 东吴时期称为石头山 虎踞石城 也成了 金陵雄险要势的代名词 南唐时期因为山间有清凉大道场 故易今名 但见该画面中 山寂水静 苍树遍野 鸟迹人踪 杳然难觅 庄重典雅的清凉寺 默默地伫立在山坳中 画家在该画面右上侧 行笔题款 清凉环翠 戊申 即清代康熙七年 1668年 春月写成 樊沂 随后另钤二枚白文印鉴 若按其弟樊圻出生于1616年推算 那么樊沂此时肯定已逾53岁了 与画面相对应的左侧隶书 乃樊新执笔题写晚明文士王思任 1574 1646年 的诗咏 古寺白门边 寒风逗石烟 松篁无俗迳 钟磬有诸蓖 岁晚难为客 官闲易入禅 灯残僧别去 清梦草相怜 王思任诗 随后钤有樊新二枚印鉴 另外 该画卷引首的 秣陵烟树 图6 乃清末民国书法家张伯 英 1871 1949年 在壬午九秋即1942年深秋题写的行笔书法 卷尾另有明末清初卞时紭 生卒年不详 等文人题跋 图 7 图8 其中卞时紭在戊午年 即康熙十七年 1678年 六月书写的尾跋中 感叹此图 烘染生动 颇得元代名画家钱选 盛懋之笔意 毋 谓今人不及古人也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焉尔独是 读来意味深长 三 创作特点及文化意涵樊沂在 金陵五景图 的创作中 主要以 三远 法构图 远近虚实得当 繁简疏密有致 水墨勾勒皴擦 笔法自然流畅 墨色清润秀雅 细腻写实又不拘泥于真境 可谓得 心应手 画面中的山峦丘壑描绘 既有荆浩 关仝 李成 范宽等前贤的雄 壮气派 也不乏赵孟頫 黄公望等名家的秀雅韵致 斧劈 披麻 雨点等皴法巧妙运用 复以水墨 浅绛 青绿 朱砂等叠加晕染 画家貌写家山 寓情于景 竭力营造出魅力诱人的生动气韵 该画作不仅艺术地展现出恬淡清秀的逸品格调 遐思翩然的审美意 蕴 而且也客观地反映了画家对不同流派的技法掌握及娴熟运用程 度 堪称具有比较成熟的实景山水画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 明代京师与留都 后来一度又成为南明小朝廷的南 京 入清后寓居着不少遗老遗少和文人遗民 由于朝代更迭所带来 的痛楚 感伤 忧虑 惆怅 彷徨 避世等诸多复杂矛盾心绪 一 起都交织于他们的心中 樊沂作为一位典型的遗民画家 尽管在创作 金陵五景图 的时候 明清易帜已经20多年了 不过内心深处的那份怀恋故国情缘 依 然存在 睇观五景 宛身在秣陵山水间矣 这五幅画面所对应的昔人诗词五体书法 似乎仍在重新唤起人们的 怀旧感思 现以 金陵五景图 中的 钟阜晴云 为例 樊沂竟然将明孝陵构 置于画面的突出位置 莫非就是昔日金陵王气的一个图像诠释 这 一具有视觉张力的象外之象 确实较易引起观者的心灵感旧 而在另一幅 清凉环翠 中 清凉寺门 围垣 钟鼓楼乃至宝殿墙 壁 都被敷染成红色 通常佛寺墙壁多为黄色 笔者也有必要提及一下 一些明代遗民画家往往在个人的作品中 通过施以红 朱 色的图像符号来深沉地暗喻朱明江山 藉以表达 恋恋不忘的故国情愫 其弟樊圻 清凉僧舍 册页 图9 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中的清凉寺门墙以及同代画家龚贤 摄山栖霞图 画卷 图10 现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的屋宇墙壁等 皆被染为朱砂色 便可略 知一二了 若从明代遗民画家的一些心绪变化来看 此举恐怕也就是不难理解 的 再审视一下他的 秦淮渔唱 画面 初看起来同样存有令人不解之 处 十里秦淮 河畔原先颇为繁盛 现在画家的笔下却变得如此冷 寂凄迷 河畔弥漫着阴沉的烟水气 两岸青柳独自低垂 咋不见人 踪呢 其实樊沂对朝夕相处的秦淮河实在太熟悉不过了 这一带曾 经是多么热闹 风流 迷人 但在画家的眸中似乎都已成为了往昔 尽管其中可能还与满清南下血洗金陵 问鼎后严施暴政等客观原因 不无关系 然而再仔细品览 金陵五景图 中 几乎都鲜有人迹 这不禁让我 联想起另一位年岁稍长的遗民画家邹典 生卒年不详 大约生活于 明末万历年间至清初康熙年间 亦隐居于南京东园一带 他在明亡 前的崇祯七年 1634年 创作的将近13米的长卷 金陵胜景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 同样也是这样表现的 因此对比分析推测来看 这或许与作者遁世隐逸的人生状态有着比 较大的关系 金陵五景图 从精神和情感层面传递出了画家心中一些比较含蓄 隐晦的缅怀故国思绪 樊沂在创作此画时 康熙皇帝登基后尚未来过江南 直至1684年才 浩浩荡荡地首次南巡 在清初文字狱盛行的酷政专制年代 不少秉持节操的文人墨客 只 能采取类似的仅可意会而难以言表的倾诉方式 委婉蕴藉地表达自 己面对沧桑变迁的肺腑情感与文化人格 面对南方民众的不断反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