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i 目 录 1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 1 1 1 自然条件 1 1 1 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1 1 1 2 地形地质及工程地质状况 1 1 1 3 气候概况 2 1 1 4 水系概况及水文特征 2 1 2 社会经济 4 1 2 1 社会概况 4 1 2 2 国民经济概况 4 1 2 3 交通运输 6 1 2 4 主要资源情况 6 1 3 水环境质量现状 7 1 3 1 通扬运河水质状况 7 1 3 2 栟茶运河水质状况 8 1 3 3 新通扬 通榆运河水质状况 9 1 3 4 串场河水质水质状况 9 1 3 5 洋港河水质现状 10 1 3 6 其它河流水质现状 11 1 4 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 11 1 4 1 地表水源 11 1 4 2 地下水源 13 1 6 水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 14 1 6 1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14 1 6 2 城镇污水处理水平相对滞后 15 1 6 3 工业污水未能稳定达标排放 15 1 6 4 底泥季节性悬浮释放 加剧水体污染 15 1 6 5 河流水动力条件不足 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15 1 6 6 其它因素 16 2 规划依据及原则规划依据及原则 17 2 1 规划依据 17 2 2 规划原则 18 2 3 水环境规划的总体目标 18 2 4 规划范围与工作期限 18 3 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点源污染控制措施 19 3 1 重点排污工业污染源及入河污染量分析 19 3 2 海安县生活污染 22 3 2 1 海安人口现状及预测 22 3 2 2 生活污染现状 23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ii 3 2 3 生活污染预测 24 3 3 污水处理现状与规划 25 3 3 1 排水区域划分 25 3 3 2 污水处理厂管网规划与建设 26 3 4 主要问题 27 3 4 1 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率低 27 3 4 2 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滞后 27 3 4 3 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滞后 28 3 4 4 其它公共设施排污量易被忽视 29 3 5 点源污染控制对策措施与重点任务 30 3 5 1 总体思路 30 3 5 2 控制重点工业污染源 30 3 5 3 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32 4 面源污染控制措施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33 4 1 化肥 农药施用情况 33 4 2 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 34 4 2 1 畜禽养殖 35 4 2 2 水产养殖 37 4 3 城区地表径流 38 4 4 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39 4 4 1 总体思路 39 4 4 2 总体目标 39 4 4 3 对策措施与重点任务 40 5 内源污染控制措施内源污染控制措施 43 5 1 内源污染现状 43 5 1 1 航运污染 43 5 1 2 垃圾污染 44 5 1 3 河道底泥释放 45 5 2 内源污染控制 48 5 2 1 清淤污染控制及底泥处置 48 5 2 2 航运污染控制 49 5 2 3 垃圾污染控制 49 5 2 4 水面保洁管理 49 6 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50 6 1 水环境功能区划 50 6 2 排污现状 51 6 2 1 全县范围入河排污量 51 6 2 2 水源地汇水区入河排污量 53 6 2 3 城区 三河 入河排污量 56 6 3 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59 6 3 1 水污染控制规划 59 6 3 2 水源地保护规划 61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iii 6 3 3 清水及尾水通道规划 64 6 3 4 水环境重点工程 64 6 3 5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65 7 河道沿岸带生态系统建设河道沿岸带生态系统建设 69 7 1 河道沿岸生态带建设的要求 69 7 2 河滩湿地保护工程 69 7 3 河道整治段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70 7 4 河道沿岸及滨河道路网绿地建设工程 70 7 5 生物多样性保护 71 7 6 景观建设 71 8 规划实施规划实施 73 8 1 年度计划 73 8 1 1 2007 年计划 73 8 1 2 2008 年计划 74 8 1 3 2009 年计划 75 8 1 4 2010 年计划 75 8 2 政策措施 76 8 2 1 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76 8 2 2 建立相应职能管理部门 77 8 2 3 法制保障 77 8 3 组织与管理 77 8 3 1 入河排污口管理 78 8 3 2 制定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79 8 3 3 管理体制 80 8 3 4 饮用水源地面源管理 81 8 3 5 加强河道的施工过程管理 82 9 环境监管系统建设环境监管系统建设 83 10 投资与效益投资与效益 85 10 1 投资估算 85 10 2 年度建设资金安排 85 10 3 日常运营管理费用预测 85 10 4 资金筹措与运行管理模式 86 10 5 工程产生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87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iv 附图 附表 目 录 1 区域水系图 城区水系图 2 海安县主要功能区河道水质现状图 3 城区水系优化图 4 河道淤积现状图 5 主要河道断面形式和护坡规划图 6 城区污水处理系统分区图 7 补水活水现状图和规划图 8 补水活水运行成本分析表 9 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1 1 区域概况 1 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1 1 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及行政区划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中南部 属长江三角洲边缘地带 东经 120 12 120 53 北纬 31 21 31 53 东临黄海 南望长江 西通扬泰 北接盐阜 分别与 如东县 如皋市 泰兴市 姜堰市相临 境内海岸线长 8 55km 全县总面积为 1107 95 平方 km 东西最大距离为 71 1km 南北最大距离为 39 35km 总人口 94 7 万人 下辖 14 个乡镇 海安是革命老区 地处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末梢 东部为沿海垦区 西南为高沙土地区 北部为里下河地区 海安是苏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沟通江淮平原 204 国道 328 国道 202 省道在这里交汇 新长铁路 宁启铁路在这里横亘 沿海高速 江海高速 在这里穿行 可便捷抵达南通港 洋口港以及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上海虹桥国 际机场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1 1 2 地形地质及工程地质状况地形地质及工程地质状况 海安县地质结构属大陆型多层结构 境内地势平坦 地貌由平原和圩洼构 成 全境地势南高北低 南部地面高程 4 50 4 80m 中部地面高程 4 00 4 20m 北部地面高程 3 00 3 50m 海安县地质属于扬子台褶带 以浅岩层系为基底 为震旦以来凹陷地带的 边缘 沉积了震旦纪至中生代三迭系海陆相交替沉积地带 自中新生代后 为 持续沉降压 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 土层深厚不见原岩露头 据物探和钻探 资料 第四系及上第三系均为松散堆积层 岩性主要为砂层 粘土 亚粘土层 其中砂层为含水层 由石英 云母等高阻矿物组成 海安地属长江三角洲河口 滨海冲击平原 地表以下 4 米左右土层由淤泥 粉细砂 近期冲击或沉积淤泥质亚粘土和砂土等土层组成 土层较厚 土质肥 沃 本地区地震频度低 强度弱 地震烈度 6 度以下 按 7 度设防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2 1 1 3 气候概况气候概况 海安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 海 洋性气候明显 县内河道成网 物产丰富 有 鱼米之乡 之称 年平均气温 16 1 极端最高气温 7 8 月份 为 39 1 极端最低气温 6 9 全年主导 风向为东风 夏季盛行东南偏东风 冬季盛行西北偏北风 年平均风速 2 9m s 年平均降水量 1017 5mm 年均降水天数 119 8 天 年均有雾日 31 天 年均相对湿度 79 年日照平均时数 2176 4 小时 日照率 41 年均辐射量 113 4 卡 平方厘米 年平均无霜期 208 天 1 1 4 水系概况水系概况及水文特征及水文特征 1 地表水概况 海安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 境内河网密布 水资源较丰富 主要河流有通 扬运河 新通扬 通榆运河 如海运河 栟茶运河 串场河 北凌河 长江水系 淮河水系在这里融合 是全省唯一拥有沿海 沿江 里下河三个农业区的县 海安境内水资源丰富 地表水年总径流量 10 17 亿 m3 其中降水量 2 97 亿 m3 客水流量 7 2 亿 m3 老通扬运河由西往东流经曲塘 胡集 海安 城东 4 个集镇与栟茶运河在 城东镇四叉汇合后向南至如皋市 是海安县长江 淮河两大水系的分界河流 境 内长度 33 85km 老通扬运河海安段河床比降较小 水流缓慢 流向基本上是 自西向东 但因受上 下游闸坝控制 经常会出现滞流或倒流现象 老通扬运 河既是海安水路交通的主要通道之一 又是工业生产 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 新通扬 通榆运河从泰兴经海安县曲塘镇章郭入境 途经胡集镇双楼 至海 安镇 与通榆运河相接 县内长度 20 7km 水流常年流向自西向东 通榆运河 由海安镇向北入盐城东台市 县内长度达 7 8km 水流常年流向由南往北 新 通扬 通榆运河河床比降小 水流缓慢 历年平均流量为 5 10 m3 s 稀释自净 能力较弱 且因受上 下游闸坝控制 经常会出现滞流或倒流现象 新通扬 通 榆运河是海安水路交通的主要通道 又是工农业生产 城镇集中饮用水的重要 水源 栟茶运河由泰州市塔子里入境 由西往东 途经海安县雅周 营溪 仁桥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3 城东 洋蛮河 西场 李堡镇等 8 个乡镇 经如东小洋口入海 栟茶运河是海 安县高沙土片和河东盐碱片地区的主要干河 境内长度 53 64km 栟茶运河海 安段河床比降小 水流较慢 流向基本上是由西向东 但受闸坝控制 也会出 现滞流或倒流现象 栟茶运河是海安县的主要水上交通干河 又是沿岸乡镇农 业及少数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和纳污水体 串场河为里下河水网区的主要干河之一 南接新通扬运河 北至盐城市出 境 境内长度 12 5km 其主要为里下河地区的水上交通和农业灌溉水源 另兼 具引水入里下河腹地河网的功能 然而在引水的同时 使一部分污染较重的新 通扬运河水带入腹地河网 带来了新的水环境问题 焦港运河 如海运河是海安县连接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南北枢纽 县内 长度分别为 22 08km 和 12 95km 主要水域功能为农业灌溉和交通运输 北凌河为海安县境内唯一入海河流 县内长度为 44km 主要功能为排咸 泄洪 农灌 交通运输及河东地区各镇的工业用水 纳污等 2 地下水概况 海安县地下水资源分布均匀 由地表向下依次有潜水 第 第 第 承压水四个主要的含水层 潜水可作为分散居民的饮用水 第 承压水主要作 为工厂夏季降温用水 第 承压水水量甚微 一般无开采价值 仅可作为分散 居民用水 第 承压水水量较大 一般为淡水 部分地区可开发作为矿泉水 境内地下水开采深度在 50 430m 之间 主要开采第 承压水 单井涌水量多则 2500 m3 d 少则 500 m3 d 按开采能力计算 年开采量可达 1 33 亿 m3 第三 承压水当静水头下降 1m 时 开采水量为 0 15 亿 m3 境内年平均承压层地下水 资源量为 2 6 3 2 亿 m3 海安县水系图请见附图 表 1 1 海安县主要河道基本情况 河名起讫点 长度 km 底高程 m 边坡 底宽 m 栟茶运河姜黄河 滩河口53 642 1 0 1 51 3 5 1 2 5 10 25 焦港运河海安如皋界 新通扬运河22 075 1 51 3 5 1 2 5 12 北凌河贲家集 北凌新闸44 0000 2 01 3 5 1 45 60 新通扬 通榆河姜堰海安界 海安东台界28 485 2 01 320 如海运河如皋海安界 新通扬运河12 951 1 51 410 25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4 通扬运河通扬运河 姜堰白米33 850 1 01 310 江海河如东县界 北凌河3 406 1 01 38 滩 河栟茶运河 北凌河8 453 0 01 3 55 8 沿港河栟茶运河 红星河9 649 0 51 2 5 1 35 7 丁堡河如皋边界 丁堡闸15 370 1 0 1 51 3 5 1 2 5 10 15 新古河友谊河 红星河12 3900 01 35 春风河栟茶运河 北凌河12 9370 01 35 立公河栟茶运河 红星河11 278 0 51 35 8 友谊河通扬运河 丁堡河16 348 0 51 36 红星河通扬运河 角斜大码头37 7250 01 3 1 2 54 10 陈家港河栟茶运河 通扬运河7 815 0 51 2 5 1 3 5 5 曲雅河泰兴界 通扬运河14 150 0 51 3 1 46 姜黄河泰兴界 通扬运河14 400 1 01 310 串场河海安下坝码头 东台边界18 360 1 01 212 1 2 社会社会经济经济 1 2 1 社会概况社会概况 海安县历史悠久 古称宁海县 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 春秋战国时期 称 海阳 公元 78 年始称海安县 解放后隶属南通地区 1983 年地市合并归 南通市管辖 2004 年 7 月 20 日 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 海安乡镇行政 区域实施调整 将隆政镇 洋蛮河镇 古贲乡分别撤并到海安镇 城东镇 大 公镇 将章郭乡 双楼镇撤并到曲塘镇 将吉庆镇 仇湖镇撤并到墩头镇 同 时 将营溪乡 仁桥镇合并为孙庄镇 这样全县乡镇行政区划由原先的 22 个乡 镇调整为 14 个建制镇 2006 年 海安县人口为 94 76 万人 人口继续呈负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 为 0 77 其中 农业人口 56 29 万人 非农业人口 38 47 万人 人口密度为 875 人 km2 1 2 2 国民经济概况国民经济概况 2006 年是海安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时期 也是改革开放进程加快 市场 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的时期 又是海安县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从温饱型向小康型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5 转变的时期 2006 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77 42 亿元 年增长 16 1 三大 产业增加值结构由 2000 年的 26 7 37 7 35 6 变为 14 2 51 8 34 0 1 工业 2006 年 海安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 662 2 亿元 规模工业产 销总量分别 为 307 5 亿元 303 2 亿元 80 家亿元企业呈现出速度 效益同步上升的喜人态 势 80 家亿元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207 2 亿元 15 家龙头企业累计完成现价 产值 91 2 亿元 全县拥有中国名牌产品 3 个 国家免检产品 2 个 新增 13 个 江苏名牌产品 新增 4 件省著名商标 建筑业快速发展 全年实现施工产值 166 6 亿元 利税总额 6 83 亿元 建 筑业增加值 32 4 亿元 2006 年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 72 项 其中鲁班奖 1 项 全国用户满意工程 2 项 2006 年 在全省建筑强县评比中 海安位列第三 被 省政府命名为 建筑强县 2 农业 2006 年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1 63 亿元 其中 农业产值 18 47 亿元 林业产值 0 33 亿元 牧业产值 27 51 亿元 渔业产值 2 92 亿元 农林牧渔服务 业产值 2 39 亿元 海安县建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8 家 其中国家级 1 家 省级 3 家 市级 5 家 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论证 9 个 国家级绿色食品论证 1 个 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论证 6 个 被列入最新确认的国家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 地 国家双低 油菜 生产基地 国家禽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全国闻名的 中国禽蛋之乡 中国蚕丝绸之乡 中国紫菜之乡 中国湖桑之乡 表 1 2 2001 2006 年海安县种植业生产状况 年度 耕地 万亩 粮食产量 万吨 棉花产量 万吨 油料产量 万吨 种植业产值 亿元 200156 3453 480 263 328 5 200256 1454 600 112 098 4 200356 2948 840 122 286 4 200480 451 540 152 798 9 200579 8850 590 112 348 6 200681 9960 410 121 7710 4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 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 减少农药施用量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6 2005 年农药用量比 2000 年下降 18 8 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面积为 235 万亩 比 九五 期末上升 95 8 2001 2006 年化肥用量略有增长 化肥构成变化明显 氮肥 磷肥 钾肥 施用量逐年下降 复合肥施用量逐年上升 见表 1 3 表 1 3 2001 2006 农药 化肥施用量 单位 吨 农药化肥 年份 合计合计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2001105518153195118586880 200210231711314564789572 20039871553612435891090 20049821465912924095012 20059791536411563694645 2006472 折纯 1 2 3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 海安县地处通 扬 盐三市交界处 既是通 扬 榆干线交叉处 又是通 扬 榆运河主航道汇聚处 交通运输以公路 水路为主 新长 宁启铁路和沿 海高速相继建成通车 建设改造了 328 204 国道和 221 226 省道 新建农村 公路 914km 改建桥梁 495 座 完成公路绿化 188km 率先建成 无渡县 并 被表彰为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 县域等级公路里程从 九五 期末的 308km 增加到 1137km 密度从 0 29km km2提升到 1 08km km2 形成了以公路为主体 公铁水组合发展的现代 交通网络 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 为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 支撑 表 1 4 2001 2006 年海安县交通运输状况 年度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货运量 万吨 880 310591070131816591161 客运量 万人 569538667664698783 港口吞吐量 万吨 451563538576624507 1 2 4 主要资源情况主要资源情况 1 土地资源 海安县地处长江三角洲海积 冲积平原区 境内无山地和丘陵 西北里下河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7 地区河网纵横 湿地资源比较丰富 西南为高沙土地区 县域东端临近黄海 分布有沿海湿地和滩涂 海安全县土地总面积 ha 其中 耕地面积 58422 ha 建设用地面积 20663 ha 水域面积约 11010 ha 尚未利用土地面积 12676 ha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1 左右 2 林业资源 2001 年海安县林木产值为 1426 万元 2004 年为 1850 万元 桑田面积为 10 40 万亩 2004 年为 10 14 万亩 3 水产资源 海安县滩涂地处黄海之滨 南与如东县交界 北与东台市相连 海岸线总 长 8 55km 海域总面积达 30000 ha 左右 滩涂总面积 9113 ha 其中位于潮上 带和潮间带的滩涂面积有 5113 ha 是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 海安县可养殖水面 面积为 9 万多亩 已利用 8 5 万亩 4 文化旅游资源 海安县境内有较为丰富的名胜古迹 是宝贵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主要有 古遗址 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吉家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古建筑 广福禅寺 楠木厅 韩国钧故居 同时县城有保存比较完好历史 街区和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等 纪念地 海安烈士陵园 联抗烈士陵园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西场的刘 景昭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地 休闲区 海陵公园 北海农庄 七星湖 待开发 等 5 石油气资源 据 南通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海安境内苏 88 井月产油 13m3左右 是 有潜力的油气聚集区 1 3 水水环环境境质质量量现现状状 1 3 1 通扬运河水质状况通扬运河水质状况 2006 年 各监测区段水质均超过 GB3838 2002 类 符合 类水质标准 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 石油类 水质与 2005 年相比呈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 2006 年 通扬运河各水期监测结果表明 丰水期 平水水质均为 类水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8 超过 类标准 枯水期水质符合 类水标准 各指标达标率为 100 水质评价结果表明 通扬运河水体污染级别属轻度污染级 溶解氧 高锰 酸盐指数 BOD 氨氮 石油类为主要污染指标 五指标污染负荷分担率分别 为 16 2 18 2 17 9 20 1 和 21 9 占总污染负荷的 94 3 全年枯 平 丰三个水期 其污染级别分别属于尚清洁级 轻污染级和轻污染级 按综 合污染指数排序其污染程度为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对各河段各监测断面均 值进行指数统计 通扬运河的四个监测断面的污染级别均属于轻污染级 按综 合污染指数大小排序为 界墩渡口 西楹桥 余娄渡口 田庄大桥 与 2005 年比较 2006 年通扬运河的总体水质由 类水质变为 类水质 综 合污染指数由 2005 年的 4 32 上涨到 2006 年的 5 48 均值型指数由 2005 年的 0 36 下降到 2006 年的 0 46 降幅为 27 8 水质污染级别由尚清洁级下降为 2006 年的轻污染级 1 3 2 栟茶运河水质状况栟茶运河水质状况 2006 年 栟茶运河海安段总体水质均超过 类 符合 类水质标准 溶解 氧 高锰酸盐指数 BOD 氨氮 石油类是该河段的主要污染物 其年均值分 别为 5 9mg L 6 2mg L 3 8mg L 1 07mg L 和 0 02mg L 溶解氧高出 类标 准 0 9mg L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年平均值分别超出 类标准 0 03 和 0 07 倍 2006 年 各个水期监测结果表明 枯水期水质达到 GB3838 2002 类水质 标准 平水期 丰水期超过了 GB3838 2002 类水质标准 符合 类水质标准 平水期 BOD 和石油类超标率分别为 66 7 和 33 3 溶解氧 氨氮超标率均 为 66 7 丰水期 石油类超标率为 100 超标率为 33 3 高锰酸盐指数 BOD 氨氮分别超过标准 0 43 0 15 和 0 14 倍 超标率分别为 100 100 和 66 7 水质评价结果表明 2006 年栟茶运河水体污染属尚清洁级 在参与评价的 十二项指标中 氨氮 高锰酸盐指数 BOD 及溶解氧四指标的污染负荷分担率 分别为 23 7 22 8 21 1 和 17 7 占总污染负荷的 85 3 水体呈明显 的有机污染特征 枯水期属于尚清洁级 平 丰二期属轻污染级 按综合污染 指数由小到大排序 污染程度为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对河段两监测断面均值型污染指数统计表明 入境断面张跺大桥属于轻污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9 染级 控制断面五七大桥属尚清洁级 按综合污染指数大小排序 张跺大桥 五 七大桥 与 2005 年相比 2006 年栟茶河总体水质呈下降趋势 1 3 3 新通扬新通扬 通榆运河水质状况通榆运河水质状况 新通扬运河为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 通榆运河为调水清水通道 2006 年 水质类别均超过 类 符合 类水质标准 主要污染指标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 数 BOD 氨氮 石油类年均浓度分别为 5 6mg L 6 1mg L 3 9mg L 1 14mg L 0 05mg L 2006 年 各水期监测结果表明 枯水期水质达到 GB3838 2002 类水质标 准 平 丰水期均标 符合 类水标准 平水期氨氮年平均值超过 类水质标 准 0 13 倍 丰水期溶解氧年平均值低于 类水质标准 0 5mg L 高锰酸盐指数 BOD 氨氮 石油类四项指标年均值分别超过 类水质标准 0 35 0 18 0 50 和 0 40 倍 水质评价结果表明 新通扬 通榆河水体污染级别属于轻污染级 在参与评 价的 12 项指标中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BOD 氨氮 石油类的污染负荷分担 率分别为 16 3 19 1 18 3 21 3 和 18 7 占总污染负荷的 93 7 枯 平 丰三水期中 丰水期 平水期水体污染略为严重 污染级别属于 轻污染级 枯水期水体污染相对较轻 属于尚清洁级 按综合污染指数由大到 小排序 污染程度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对河段各断面均值型污染指数统计表明 入境断面章郭大桥污染较重 污 染指数 0 56 属轻污染级 王庄桥污染程度较轻 污染指数 0 36 属尚清洁级 按综合污染指数由大至小排序 章郭桥 明道桥 古贲大桥 闸西桥 王庄桥 与 2005 年相比 新通扬 通榆运河总体水质 2005 年为 类水质 2006 年为 类水质 就均值型指数而言 2005 年和 2006 年分别为 0 40 和 0 46 涨幅为 15 0 表明水体总体水质下降 水质污染级别均为轻污染 各水期比较 丰水 期涨幅最大 为 57 5 平水期次之 涨幅为 10 0 1 3 4 串场河水质水质状况串场河水质水质状况 2006 年串场河海安段水质超过 类 符合 类水标准 氨氮 BOD 高锰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10 酸盐指数是主要污染物 年平均指标分别为 1 32mg L 4 1mg L 6 2mg L 分 别超出 类标准 0 32 0 02 0 03 倍 溶解氧高于 类水质标准 1 1mg L 石油 类为 类水质标准的 0 60 倍 2006 年 各水期水质监测结果表示 枯水期水质达到 类 平水期为 类 水质 丰水期为劣 类水质 平水期 氨氮年均值超出 类水质标准的 0 20 倍 丰水期 高锰酸盐指数 BOD 氨氮年均值分别超出 类标准的 0 65 倍 0 50 倍 1 09 倍 溶解氧低于 类水质标准 1 3mg L 对串场河进水断面海隆桥和出水断面仇湖桥两监测断面主要污染指标比较 分析显示 氨氮 BOD 均有所增加 分别由 1 00mg L 增为 1 65mg L 4 0mg L 增为 4 2mg L 增幅分别为 65 0 5 0 溶解氧由 6 5mg L 降为 5 6mg L 降 幅为 13 8 水质评价结果表明 2006 年串场河水体污染属轻污染级 在参与评价的十 二项指标中 高锰酸盐指数 BOD 氨氮 溶解氧 石油类等指标的污染负荷 分担率分别为 19 1 18 9 24 5 13 7 11 1 占总污染负荷的 87 4 水体表现为有机污染特征 枯 平 丰三水期中 平水期水质较好 属尚清洁级 枯水期次之 属轻 污染级 丰水期水质较差 属中污染级 按综合污染指数由大到小排序 丰水 期 枯水期 平水期 对河段两监测断面均值型污染指数统计表明 海隆桥与仇湖大桥均属轻污 染级 水体均以营养盐污染为特征 两断面氨氮指标污染负荷分担率分别达到 29 3 和 19 2 按综合污染指数大小排序 仇湖大桥 海隆桥 与 2005 年比较 2006 年串场河总体水质的污染程度有恶化的趋势 其污染 程度为轻污染级 就均值型指数而言 由 2005 年的 0 38 上升至 2006 年的 0 45 增幅为 18 4 全年的三个水期 丰水期 枯水期有所上升 均值型指数 分别由 0 36 上升至 0 72 0 38 上升至 0 41 增幅分别为 100 7 9 1 3 5 洋港河水质现状洋港河水质现状 2006 年洋港河城区段总体水质为地表水 类 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 6 1mg L 超过 类标准 0 02 倍 石油类年均值 0 06mg L 超过 类标准 0 40 倍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11 水质评价结果 2006 年海安县城镇地表水属轻污染级 在参与评价的 12 项 指标中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石油类 BOD 溶解氧五污染负荷分担率分别 为 19 9 19 7 19 3 19 3 15 5 占总负荷的 93 9 呈有机型污染 枯水期属于尚清洁级 平 丰二水期属与轻污染级 按综合污染指数大小 排序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与 2005 年相比 2006 年污染级别由尚清洁级上升为轻污染级 就均值型指 数而言 由 2005 年的 0 39 上升为 2006 年的 0 43 涨幅为 10 3 对各水期年 际比较 枯水期 均值型指数由 0 41 降至 0 34 降幅为 17 1 平水期 由 0 39 上升为 0 42 涨幅为 7 7 丰水期 由 0 35 上升为 0 59 涨幅为 68 6 1 3 6 其它河流水质现状其它河流水质现状 焦港运河 如海运河主要水域功能为农灌和交通运输 沿河有少量工厂污 水直接排入水体 北凌河主要功能为排咸 泄洪 交通运输及河东地区各镇工 业用水 纳污等 2006 年 焦港河高锰酸盐指数 溶解氧 BOD 氨氮超过 类的超标率分 别为 16 7 33 3 33 3 16 7 其中 丰水期高锰酸盐指数 溶解氧 BOD 超标率均为 50 如海河高锰酸盐指数 溶解氧 BOD 氨氮超过 类的超标率分别为 33 3 33 3 66 7 66 7 其中 丰水期高锰酸盐指数 BOD 氨氮超标 率均为 100 平水期溶解氧 BOD 超标率均为 100 北凌河 高锰酸盐指数 BOD 氨氮超过 类的超标率分别为 66 7 66 7 33 3 其中 枯 平水期全部达标 而丰水期三指标超标率 均为 100 由三条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可知 焦港河 如海河 北凌河污染属尚清洁级 按综合污染指数大小排序为 北凌河 如海河 焦港河 2005 年与 2006 年比较表明 焦港河 北凌河 如海河总体水质没有明显变 化 与 2005 年相比污染程度 焦港河没有增加 仍然为 0 35 如海河略有增加 增幅为 2 9 北凌河有所下降 降幅为 5 1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12 1 4 饮饮用水源地水用水源地水质现质现状状 1 4 1 地表水源地表水源 海安县城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 主要以地表水为供水水源 部分水源 为深层地下水 地表水饮用水源位于新通扬运河海安县城上游 2 54m 处 监测 断面位于水源水一级保护区取水口处 2006 年每月监测 1 次 其中 1 7 月进 行含特征项目的全分析 其余月份进行常规项目的分析 白甸镇 墩头镇 南莫镇 曲塘镇 雅周镇 胡集镇 海安镇 海安县 城东镇 大公镇 西场镇 李堡镇 角斜镇 老坝港镇 孙庄镇 河 海 江 河 星红 河 堡 丁 河 港 沿 河 滩 河 港 家 陈 河 黄 姜 港 焦 河 雅 曲 河 公 立 河 谊 友 河 古 新 河 风 春 河 运 海 如 河 运 茶栟 河 运 扬 通 河 运 扬 通 新 河 凌 北 河 场 串 河 榆 通 章 海 河 戚 湾 河 胡 墩 河 西 塘 河 类水体 类水体 图 例 类水体 1km2km0 图 1 1 海安县主要功能区河道水质现状 1 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2006 年 海安县城饮用水源水水质监测结果 表 1 5 表明 饮用水源总体水 质超过 GB3838 2002 类 符合 类水质标准 主要指标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 数年均值分别为 5 7mg L 5 5mg L 超标率分别为 33 3 8 3 BOD 氨 氮年均值分别超过 III 类标准 0 10 倍和 0 11 倍 超标率分别为 50 0 8 3 表1 5 2006年地表水源水各水期水质统计表 单位 mg L pH 除外 粪大肠菌群为个 L 枯水期 平水期 丰水期 全年水质项 目年均值 mg L 超标 率 年均值 mg L 超标 率 年均值 mg L 超标 率 年均值 mg L 超标 率 pH7 69 8 2707 52 8 0107 65 8 1007 52 8 270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13 DO8 305 250 04 333 35 733 3 CODMn5 105 106 833 35 58 3 CN 00020 0 00200 0020 BOD52 30 6 61004 450 氨氮0 7400 9001 9033 31 118 3 石油类0 0300 0300 0200 030 挥发酚0 00100 00100 00100 0010 粪大肠 菌群 15670218305033027420 2 水质评价 2006 年 海安县地面水厂饮用水源水评价结果表明 表 1 6 饮用水源水中 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BOD 氨氮 石油类 五项指标污 染负荷分担率分别为 15 7 17 0 20 3 20 5 11 1 全年县城集中饮 用水源各水期的污染程度按综合污染指数排序为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表 1 6 海安县新通扬运河水源区水质评价 监测 时间 监测断面 现状 水质 水质 目标 断面达标 情况 主要超标项目 超标倍数 06 1 未达标 氨氮 1 7 总磷 0 3 06 2 未达标 氨氮 0 01 06 3 未达标 氨氮 1 9 溶解氧 0 4 总磷 1 0 06 4 未达标 氨氮 0 9 化学需氧量 0 2 总磷 0 7 06 5 未达标 挥发酚 0 6 总磷 0 1 五日生化需氧量 0 02 06 6 未达标 溶解氧 0 7 五日生化需氧量 0 1 06 7 未达标 氨氮 0 9 化学需氧量 0 2 06 8 三里闸取水口 上游 1km 未达标 溶解氧 1 6 氨氮 0 3 五日生化需氧量 0 02 3 水质年际变化 2006 年与 2005 年对比分析 2006 年城镇饮用水源水的评价指标与上一年 相比对 就均值型指数而言 由 2005 年的 0 31 上升为 2006 年的 0 39 涨幅为 25 8 总体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究其原因 主要由于 7 月份的大量降水 导致新通扬运河两岸的农业污染和畜禽污水溢流所致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14 1 4 2 地下水源地下水源 2006 年海安县潜水层和承压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潜水层水质与承 压层水质均为 类水质 2006 年 在承压层水井各监测点中 海安水厂 曲塘 水厂 仇湖水厂 角斜水厂四个测点的总体水质符合 类水质要求 2006 年 在潜水层水井各监测点中 各项指标年均值均符合 类水标准 其总体水质符合地下水 类水标准 综合评价结果 F 值为 4 32 水质属较差 级 2006 年与 2005 年相比较 承压层总体水质变化不大 均属较差水质 曲 塘水厂和仇湖水厂水质级别由良好降为较差 潜水层总体水质 F 值由 2005 年的 2 19 升为 2006 年的 4 32 水质级别由良好降为较差 主要污染指标年际间变化 不明显 总体水质受氨氮指标控制 表 1 7 2006 年地下水水质及评价 曲塘水厂海安水厂仇湖水厂角斜水厂平均 承压水 潜水层井水 年均值 mg L 超标 率 年均值 mg L 超标 率 年均值 mg L 超标 率 年均值 mg L 超标 率 年均值 mg L 超标 率 年均值 mg L 超标 率 pH 8 04 8 10 0 7 35 7 910 8 24 8 390 7 82 7 970 7 35 8 39 0 7 75 7 95 0 总硬度130 80250 00168 20200 10187 30301 50 CODMn1 201 400 901 001 101 40 氨氮0 3750 00 3125 00 3650 00 4750 00 3333 30 250 NO2 N0 03400 00400 06050 00 00200 0255 50 0100 NO3 N0 0500 0700 1000 0700 0703 860 CN 0 00200 00200 00200 00200 00200 0020 As0 001300 003200 03400 006200 03500 0120 Hg0 00 00 00 00 00 0 氯化物15 00109 6022 6022 0042 30122 40 六价铬0 00200 00200 00200 00200 00200 0020 总铁0 0200 0700 0200 0200 0300 020 氟化物0 3300 2900 3200 2900 3100 330 挥发酚0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0010 总大肠 菌群 30 30 30 30 3012 时的控制指标 括号内数值为水温 12 时的控制指标 3 4 3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滞后建设相对滞后 城区污水厂出水执行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 2002 一级 B 现状出水 COD 稳定在 40 mg L 左右 污水处理厂总体建设进度相对 滞后 工业集中区 各镇区尚未建设污水处理厂 城区污水收集率偏低 图 3 2 为海安县已建污水截流管道覆盖范围示意图 污水厂 黄海路 东海路 紫石路 例例例 例例例例例6 5km 例 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5km 例 例例例例例18km 例 2 2 2 图 3 2 海安县已建污水截流管道覆盖范围示意图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30 3 4 4 其它公共设施排污量易被忽视其它公共设施排污量易被忽视 其它公共设施包括餐饮旅馆 洗浴中心 公共洗衣房 医院学校 商业等 因缺少现状年 2006 年 的统计资料 以 2002 年排污情况看 表 3 15 排水 量占总量比例不大 洗浴业占 0 39 餐饮旅馆占 0 62 医院占 0 31 但 COD 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大 洗浴业占 2 61 餐饮旅馆占 2 34 医院占 3 27 根据海安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趋势 以服务业为主的 三产 增速较快 因此 公共设施排污量和所占比例也会相应增长 在城区生活污染源中份额也 会增大 类比江苏省县城区 三产 排污资料 洗浴业 餐饮旅馆排水量分别 占总排量的 1 2 但 COD 分别占总排污量的 3 6 表 3 15 公共设施排污情况 项目数量 废水量 万 m3 d 占总量比例 COD 排放量 t d 占总量 比例 洗浴业海安宾馆等 45 家7 070 39 46 32 61 餐饮旅馆曲塘浴室等 29 家11 190 62 41 52 34 医院海安县人民医院等 6 家5 520 31 583 27 可见 如果忽视控制这些污染源的排污 则不利于水环境总体质量的改善 在城区排水系统中 应优先考虑将这部分污染源接管 送入城区污水厂进行集 中处理 3 5 点源点源污污染控制染控制对对策措施与重点任策措施与重点任务务 3 5 1 总体思路总体思路 限期整治重点工业点源污染 加快重点治理区域的污水处理管网建设 严 格实施招商引资环保制度 辅以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 大幅度削减排污量 控制污染源直接进入内河水体 改善海安水环境质量 总体思路如下 重点污染企业限期整治 严格引资环保制度严格引资环保制度严格引资环保制度 严格引资环保制度 确保工业污水达标排放 确保污水收集率与处理率杜绝违规建设 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 削减污染物量 改善环境 重点区域污水管网建设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31 3 5 2 控制重点控制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 对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整治 整治目标全部工业水污染源达标排放 乡镇 工业以曲塘 李堡 大公 老坝港四大工业集中区为重点 角斜 西场 孙庄 雅周 南莫 白甸 墩头七个一般工业集中区为基础的梯次型布局 海安综合工业园区着力打造全县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和重加工产业基地 曲 塘 大公民营工业集中区建设以食品 纺织 服装等为主体的轻加工产业基地 老坝港民营工业集中区以滩涂综合开发利用为方向 发展临港产业 表 3 16 为 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及废水治理规划与目标 完成 50 家企业清洁生产审计 表 3 16 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及废水治理实施计划与目标 时间整治对象 预期 目标 备注 2007 年 10 月 1 重点整治水源保护区和中心城区内 20 30 个工业企业 2 完成对通扬运河沿岸的化工企业的 整治 3 保持巩固 2006 年已完成整治成果 4 加强新建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 一级 标准 采用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整治的企业名单由环保部 门根据上一年的企业排污 情况拟定 2008 年 10 月 1 全县范围内整治重点工业企业 20 30 个 2 完成对通扬运河沿岸的化工企业的 搬迁 3 保持巩固 2007 年已完成整治成果 二级 标准 采用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整治的企业名单由环保部 门根据上一年的企业排污 情况拟定 2009 年 10 月 1 全县范围内整治重点工业企业 30 40 个 2 确保水源保护区和中心城区上一年 度整治的工业企业继续达标 3 制定水污染治理规划 抓好面上工 业项目的达标工作 一级 标准 采用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通过 3 年整治使水源保护 区内所有工业企业达一级 排放标准 2010 年 10 月 1 全县范围内整治 30 40 个工业企业 2 保持巩固上一年度整治的工业企业 继续达标 3 巩固面上工业项目的达标管理 一级 标准 通过 3 年整治使中心城区 的所有重点工业企业达到 一级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 COD 100 稳定 达标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32 4 控制新建项目全部达标排放 2011 年 2015 年 10 月 1 全县范围内整治 60 80 个工业企业 2 工业企业废水 COD 污染物 100 稳 定达标 3 控制新建项目全部达标排放 一级 标准 完成工业企业布局调整 全县工业企业稳定达标 表 3 17 清洁生产实施规划与目标 时间实 施 计 划备 注 2007 年 水源保护区和中心城区内选取 2 10 个企 业 2008 年 1 水源保护区选 9 个企业 2 中心城区中选 6 个企业 选取企业达到一级排放标 准 2009 年 1 水源保护区选 10 个企业 2 中心城区中选 15 个企业 水源保护区内所有工业企 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 2010 年 1 继续实施中心城区企业的清洁生产 2 其它镇企业中陆续开展清洁生产审计 4 年累计完成 50 家企业 清洁生产审计 3 5 3 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现状城镇污水量 5 54 万 m3 d 县城区 2 75 万 m3 d 现状污水处理量 1 6 1 8 万 m3 d 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65 全县生活污水处理率 32 水源区 生活污水处理率为 0 在规划期 应逐年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具体规划目标 见表 3 18 表 3 18 规划生活污水处理率 年份水源保护区中心城区全县备 注 现状065 32 200765 75 40 200875 80 45 200980 85 65 2010稳定在 90 以上90 以上75 海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33 4 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近年来海安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为海安人民农产品的基本保障和生活 水平的提高及促进海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但农业布局欠合 理和农田耕作不科学等问题仍存在 如畜禽养殖业有机废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置 农药 化肥施用量偏高 水产投饵养殖面积较大等 在全面了解和分析海安农 业污染现状问题基础上 按照水环境治理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实 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4 1 化肥 化肥 农药农药施用情况施用情况 农药 化肥等化学物质的大量输入 乡镇工业及民营经济所带来的 三废 排放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001 2006 年海安县化肥施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建设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合同
- 2025公务员铁警面试题目及答案
- 危险废物运输与环保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
- 期门穴穴位注射睡眠效果-洞察及研究
- 保定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专业分流面试题目及答案
- 暖通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河北计算机专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额贷款考试题及答案
- 消防安全活动培训反思课件
- GB/T 5563-201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
- GB/T 3600-2000肥料中氨态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 GB 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
- OA流程表单案例
- 医师多点执业注册申请表
- 《边坡稳定性分析》课件
- 刮板输送机-课件
- 深信服防火墙技术方案
- 福建省福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 车辆交接协议书(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