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电与降解高分子材料导电与降解高分子材料XX3XX3 预习内容4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脱胎换骨4 1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述4 3改变社会的光导纤维材料 P136 3 3奇妙的 人造金属 导电高分子材料3 3奇妙的 人造金属 导电高分子材料 33 33 11 人造金属 及其开发过程 33 33 2 2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与特点 33 33 33高分子材料导电原理简 介 33 33 44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33 33 77电子纸的开发与 应用 33 33 88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进展3 3 1 人造金属 及其开发过程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的外壳 插头 插座等是 用塑料制成的 一般认为高分子材料具良好绝缘性 但高分子的这一特性有时会产生不小的弊端 例如冬天夜晚 当你把腈纶衫从身上脱下来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 黑暗中还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火花 这是因腈纶衫在脱下来过程中 会相互磨擦产生电荷 这些电荷积 聚在一起 一接触皮肤就会放电 其电压可高达几千伏 幸好电流很小 只是让皮肤稍感灼痛 如这种因磨擦产生的静电发生在大工业生产中 将会给生产带来极 大危害 如运送煤炭的塑料传送带因磨擦生电会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 运送 原油的油船因海浪颠簸 塑料泡沫保温层与原油磨擦生电 使泡沫 带电而失火 塑料薄膜在制备过程中 同导辊产生的静电轻则造成 产品变形 撕裂 重则酿成大火 静电给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带来的损失更是巨大 有的工厂因静电 击穿造成集成电路的废品率高达35 据美国20世纪80年代统计资料 由于静电给电子工业带来的损失超 过l l00亿美元 在信息通讯中 普通高分子材料对电磁波的屏蔽作用差 通讯设备 常常会受外部电磁波的入侵而造成误操作 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 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飞机和医院急救室要严禁使用手机通讯 3 3 1 人造金属 及其开发过程 为解决上述静电问题 导电高分 子材料应工业需求迅速发展起来 说起导电高分子 还有一段插曲 1967年 日本东京技术研究所的一位科学家百川英树 当时是研究 生 正在研究用乙炔气体制备聚乙烯塑料 当他听说著名研究聚 乙烯合成的科学家池田回国后 就虚心拜访 池田谈了自己多年心得 并把自己试验中用到的一些试剂的数据随 手写在一张纸条上 后来百川等在用池田方法即用焊接用的电石合成聚乙炔塑料 他们 先在反应器中放入齐格勒 纳塔催化剂 然后把电石放进这个反应器里 奇怪 池田用此法制造出来的聚乙炔是一种黑色粉末 而他这次得 到却是一种具金属光泽的银灰色薄膜 即在 78 的低温下制成的具有高顺式结构的聚乙炔薄膜 他冷静地检查了实验全过程 发现添加的催化剂比规定数量多出100 0倍 不过 测试结果表明 这种银灰色的薄膜 仍是聚乙炔 那么 黑色和银灰色的聚乙炔有没有区别呢 他一直在思考着这个 问题 1975年 百川偶然和来日本访问的美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A A G Macdiarmid麦可弟阿米特教授谈到这种金属样的塑料时 对 导电塑料研究多年的麦克弟阿米特彷佛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1977年 百川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麦可弟阿米 特教授 黑格教授在美国共同发现 用碘 I I22 或AsF55掺杂的聚乙炔塑料的室温电导率一下子提高了12个数 量级 由绝缘体 电导率10 99S cm 11 变成了具有金属导体性质的材料 1033S cm 11 他们从而证实了十九世纪初人们从理论提出的长链聚合物材料可以 转变为金属的预言是正确的 在之后的几年里 他们相继合成了聚对苯撑 聚吡咯等结构 本征 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并且研究了新的物理现象 这一发现不仅改 变了聚合物作为绝缘体的传统概念 而且也开创了一个新型的多学 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导电高分子材料 intrinsically conductingpolymer 简写为ICP 他们三人也因此获得了2000年度 诺贝尔化学奖 3 3 1 人造金属 及其开发过程 于是 人类在塑料王国里拉开了 导电塑料研究的帷幕 1987年 德国BASF的H Naarmann教授将掺I I22聚乙炔薄膜高度取向 获得其室温电导率高达11 55 1055s cm 这个电导率值已和铜的电导率相当 而重量只有铜的11 12 以后 苏武沛 Schriffer和Heeger提出了弧子理论 SSH理论 来 解释聚乙炔的导电行为 这种实验和理论的相互推动 促进了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发展 在其后的短时间内 相继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导电聚合物材料 如 聚噻吩 聚吡咯 聚苯硫醚 聚噻唑等 如表33 2 11所示 这些聚合物的电导率在11 1022S S cm之间 通过特殊的工艺方法 还可进一步提高其电导率 例如 将吡咯浸 在微孔管内 然后通过渗入氧化剂聚合 由于微孔的约束 聚合物呈高度取向的纤维状 电导率可高达3 2 1033S S cm S S 西门子 电导即表示导电能力的评价 表3 2 1典型导电聚合物 的结构与电导率3 3 1 人造金属 及其开发过程 有报道 聚乙炔 电导率可达22 1066S S cm 即超过了金属铜 电导率为55 55 l055S S cm 而成为真正的导电材料 掺杂 方法的发现是开发高性能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关键性突破 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 掺杂聚乙炔与常见材料的电导率见图3 77 为何经掺杂处理后的塑料就会导电呢 首先让我们搞清导电是怎么 回事 电流是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的 但是 固体物质的电子却只能在物质的能带之内和能带之间运动 导电过程类似于接力赛跑 能带好比跑道 电子沿能带运动 金属的能带没有被电子充满 电子可 接力跑 因而能导电 塑料的的能带充满电子 电子不能运动 所以是绝缘体 塑料进行掺杂处理后 可从能带中除去一部分电子 使它成为不饱 和能带 电子就能 接力跑 了 故也就一改昔日 面孔 导起 电来 当今 导电塑料的研究 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 并成为发达国家 竞争角逐的热点之一 取得了累累硕果 图3 7掺杂聚乙炔与常见材料的电导率比较3 3 1 人造金属 及其 开发过程 我国在导电高分子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 钱人元1978年起就开始从事导电高分子的研究 其中对导电聚吡咯 的研究极为成功 万梅香研究员一直从事导电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致力于解决 导电聚合物的电磁功能化中的磁损耗问题 不仅使导电高分子具有 电性 而且还具磁性 她发明的模板合成方法制备导电聚合物微管 已成功并获国家专利 图 xx 7 10江泽民会见三位诺奖获得者所谓电导率是指物体传导电 子的能力 常用电阻率的倒数表示 单位是S cm 11 S S称西门子 11S 1 11 按照电导率 可将材料分为绝缘体 半导体和导体三类 导电材料的电导率在1022S cm 11以上 铜的电导率可高达1066S cm 11 而大多数有机高分子材料都是绝缘体 它们的电导率都小于10 8S cm 11 半导体的电导率介于两者之间 如下图3 88所示 图3 8各种材料的电导率3 3 2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与特点按结构 和制备方法可将导电高分子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 本征 型导 电高分子 指那些分子结构本身能提供载流子从而显示 固有 导 电性的高分子材料 如聚乙炔 聚苯乙炔 聚苯胺 聚吡咯 聚对 苯硫醚等 它是由那些具备共轭键的高分子经化学或电化学 掺杂 处理后 使之转化为具有高导电特性的高分子材料 典型导电高分子如右表所示 表3 典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另一类是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它是以 通用高分子材料作基体 与导电性物质 如炭黑 金属粉等 通过 各种复合方法而制得的材料 其导电性是靠混合在其中导电性物质 提供的 高分子连续相主要起支撑作用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成本较高 目前尚未商品化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制备较简单 已得广泛应用 与金属相比 其具 有重量轻 易成形 电阻率可调节等优点 项目填充物种类复合物电阻率 cm性质特点碳系填料炭黑处理石 墨碳纤维100 102102 104 10 2成本低 密度小 呈黑色 影响产品外观颜色成本低 但杂质多 电阻率高 呈黑色高强 高模 抗腐蚀 添加量小金属填料金银镍 铜不锈钢10 410 510 310 410 2 102耐腐蚀 导电性好 但成本昂贵 密度大耐腐蚀 导电性优异 但成本高 密度大稳定性 成本和导电性能居中 密度较大导电 性能较好 成本较低 但易氧化主要使用不锈钢丝 导电能力一般 成本较低金属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锡1010稳定性好 颜色浅 电阻 率较高稳定性好 颜色浅 电阻率较高导电聚合物聚吡咯聚噻吩1 1 01 10密度小 相容性好 电阻率较高密度小 形容性好 电阻率较 高表3 5常用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填加材料 3 3 3高分子 材料导电原理简介1 结构型 本征型 导电高分子材料 按其结构特 征主要可分为44类 共轭体系高分子一般整个分子是共轭的体系 如聚乙炔 聚吡咯 聚苯胺等 高分子电荷转移络合物简单地分为掺杂型全共轭高分子和非全共 轭型高分子形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两大类 其可制成薄膜 作为电容 电阻材料使用 如TQ 四氰代二甲基对苯醌 金属络合物等 金属有机高分子将金属引入高分子主链即得金属有机高分子 如 聚酞菁酮等 离子移动型高分子络合物如聚电解质等 电解质的作用是在电池内部正负极间形成良好的离子导电通道 聚电解质 高分子电解质 是指在高分子链上带有可离子化基团的 物质 属于离子导电型高分子材料 按形态聚电解质可分为固体 凝胶和多孔三类 按离子类型则可分为阳离子型 聚甲基丙烯酸酯季铵盐 聚硫盐 聚磷盐等 阴离子型 聚丙烯酸盐 聚磷酸盐等 和两亲型 内 盐聚合物或高分子胺内酯 三类 1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金属导电是由于其含有大量自由电子 在 电场作用下能在电场方向上流动 因而能够导电 有机分子不含自由电子 其电子大都以价电子形式被牢牢地禁锢在 相应原子上 不能移动 因此 绝大多数有机材料不能导电 是优良绝缘体 但并不是所有有机材料的电子都不能移动 例如连接在双键或叁键 上的 电子就能在相邻两个碳原子间形成的杂化轨道上运动 运 动范围比单键要大得多 如在隔一个碳原子的位臵上还有一根双键 那么这两根双键就会形 成共轭 电子运动的范围就更大些 如整个高分子链都是由这样共轭双键组成 形成具有线型或平面型 的大共轭结构 电子就可在整根分子的范围内运动 如图3 9示 在热或光的作用下 电子容易活化而具导电性 但完全由 电子共轭产生的导电性是不高的 因两个自旋方向不 同的电子有成对的要求 原来它们分别占有一个轨道 现在却合占一个轨道 而把另一个轨 道给空了出来 这两个轨道在能量上存在一定差别 而当电子导电时又不得不越过 这个能级差 这就好比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前进一样 使运动受到阻碍 影 响了导电率 因此 这种由 电子共轭制成导电材料只具有半导体的电导率 播放图3 9聚乙炔形成大 导电结构示意图1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 料 解决的办法是要减小这两个轨道的能级差 已找到主要手段是 掺杂 常用的掺杂剂是一类容易供给电子的电子供体物质 如碱金属 或 是一类容易接受电子的电子受体物质 如碘 溴 五氟化砷等 在掺杂过程中 掺杂分子进入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中 通过电子转 移反应 使分子轨道电子的占有情况发生变化 结果使能带间能量 差减小 就好像我们用泥把路面铺平一样 这样电子移动阻力降低了 电导率提高了 目前 导电高分子的电导率已达22 1033s cm 11以上 虽比铜小22到33个数量级 但已具实用价值 具有同聚乙炔类似结构的聚吡咯 聚苯胺 如右图所示 聚噻吩 类高分子也都可通过掺杂制备导电高分子材料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虽然由于成本问题还不能大规模应用 但其优异 的物理化学性质 展现了无比诱人的应用前景 2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通过高分子材料 与各种导电填料分散复合 层积复合 使其表面形成导电膜等方法 制成 它是靠填充在其中的导电粒子或纤维的相互紧密接触形成导 电通路而导电的 如图33 10所示 当导电填料浓度较低时 填料颗粒分散在聚合物 中 相互接触较少 导电性较低 随填料用量增加 颗粒间接触机会增多 电导率逐步上升 当填料浓度增至某临界值时 体系内的颗粒相互接触 形成无限网 链 它就像一金属网贯穿于聚合物中 形成导电通道 电导率急剧 上升 使聚合物变成了导体 再增加填料的用量 对高分子的导电性就不会有多大贡献了 所以 电导率趋于平缓 图3 10高分子导电率与导电填料量关系3 3 3高分子材料导电原理简 介3 3 4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1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表3 6复合 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材料种类电导率S cm 1高分子树脂导电填料应用举例半导体材料10 10 10 7塑料 橡 胶金属氧化物粒子 抗静电剂复印用电极板 静电记录纸 感光纸 纺织材料 家用电器外壳 矿用电气用品 仪器外壳等防静电材 料10 7 10 4塑料 弹性体抗静电剂 炭黑集成电路用搬运箱 托盘 包装袋等 传送带及软管 导电轮胎 防爆电缆等弱导电材 料10 4 10 2塑料 硅橡胶炭黑发热器件 高压电缆的过渡层 导电薄膜 弹性电极 导线接点等导电性材料10 2 103塑料树脂 硅橡胶金属纤维 银 铜 炭黑 石墨电磁屏蔽材料 导电涂料 导电胶 接线柱垫圈等2 结构 本征 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其成本 较高 故应用受限 但其具许多独特光电性能 适用于许多独特应 用领域 11 金属防腐蚀导电聚苯胺可防止钢的腐蚀 如火箭发射塔在发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盐酸雾 普通防腐涂料难以 有效防止发射塔内壁在高温酸雾下的严重腐蚀 将聚苯胺涂在火箭发射塔内壁 可起到防腐作用 22 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中 需在绝缘基底上镀铜 普通镀铜 法不仅过程复杂 且由于使用铅等贵金属及甲醛 导致成本高 存 在环境污染 将导电高分子如聚苯胺 聚吡咯通过聚合方法沉积在绝缘的尼龙聚 酯薄膜上 继而通过电化学法将铜镀到导电高分子层上 初步解决 了印刷线路电镀难题 如能进一步改善导电高分子层与金属层 绝缘层的粘结性 将有可 能引起印刷电路板工业革命 33 导电高分子传感器通过建立某种气体与聚苯胺或者聚吡咯膜 作用引起的电导率变化规律 可用于检测空气中NH 33 H H22S S SO22等有害气体 以及战场上的毒气和战车尾气等 44 导电高分子电池 掺杂聚乙炔蓄电池具有高导电率 重量轻 体积小 重量仅为普通铅蓄电池的11 10 体积仅11 33 容量 大 能量密度高 不需维修 加工简便等优点 比传统铅酸电池轻 放电速度快 其最大功率密度为铅酸电池的l l00 30倍 对电动自行车和汽车来说 如此快的电能释放速度可大 大提高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 研究表明高分子蓄电池经过1500次充放电循环后 容量损耗只有总 容量的百分之几 而铅酸蓄电池一般只能充放电1000次 因此高分 子蓄电池可用作汽车或其它装臵的备用电池 由于高分子蓄电池储存容量为铅蓄电池44倍 能量密度为其22倍以 上 最大功率密度为其30倍 且质量轻 容量大 可做成需要的任 何形状 使用方便 目前汽车上一般采用蓄电池质量在15kg以上 而采用高分子电池仅2 2kg 因此在交通工具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又如 在传统纺织物上涂上聚吡咯 就可使其变成导电体 用导电高分子做成的二次电池具易生产加工成膜 可绕曲 小型轻 便 能量高等特点 如解决了有机物的耐久性和高压下的稳定性问 题 以导电高分子为基础的二次电池就可能实现商品化 55 吸波材料与颜色变化的应用作为微波吸收材料 它可对导电 高分子的厚度 密度和导电性进行调整 从而可调整材料的微波反 射系数和吸收系数 吸收系数可达1055cm 11 导电高分子薄膜重量轻 柔性好 可作为包括飞机在内之任何设备 的蒙皮 导电高分子通过电化学掺杂常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因而可制造电致变色器 用于军事伪装和节能玻璃窗的涂料 光记 录材料 广告显示器 仪器 仪表显示器及复印机的敏感成像物等 聚苯并噻吩为透明导电高分子材料 可用做透明导电高分子膜 当 与透明性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碳酸酯复合 可制成高强度的 透明导电膜 据报道 一种研制的导电高分子涂料在导电态对可见光透明 对红 外光全反射 这在炎热的夏天可阻止太阳光的热辐射 而其非导电态是浅蓝色的 在冬天可以透过阳光 从而降低了空调 的费用 66 电子电器方面的应用 虽然导电高分子材料还不能作为民用材 料大量使用 但它在飞机 航天器和无线电收发报机天线等特殊场 合中已有应用 另外可用于轻质电线 抗静电材料和各向异性导电 材料等 7 高分子发光二极管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 有机发光二极 管是由一层或多层半导体有机膜 加上两头电极封装而成 在发光二极管的两端加上3 5伏电压 负极上的电子向有机膜移动 相反 与有机膜相连的正极上的电子向负极移动 这样产生了相反 运动方向的正负电荷载体 两对电荷载体相遇 形成了 电子 空穴对 并以发光形式将能量释放 由于它发光强度高 色彩亮丽 光线角几乎达180度 可用于制造新 一代薄壁显示器 应用在手机 掌上电脑等低压电器上 使图像生 动形象 并可图文通显 不久的将来 大型彩电 电脑显示器可卷起塞在房间某个角落 当 塑料军用地图打开后 已不再是静态图纸一张 而是活生生的战场 实况 而士兵穿的电脑迷彩服像变色龙一样 随藏身处所不同配臵 与周围环境相同的图案 甚至把电脑在手腕或缝在衣服上也不会令 人生出奇怪的感觉 3 3 4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总之 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有吸引力和 取代传统材料的新概念产品 由于其独特的组合加工性 稳定性 可控电导率 光学和机械性能 使其能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得以广泛 应用 11 包装行业注塑成型产品 防静电膜 22 电子领域防静电包装的组件 印刷电路板 33 开窗电致变色灵巧窗 电致变色汽车后视系统 44 纺织业导电布 55 汽车行业抗静电电荷消散 油漆底漆 电致变色后视系统 66 建筑防静电地板 防静电工作面 77 矿业导电管爆炸物 防静电包装 3 3 7电子纸的开发与应用 1 何谓 电子纸 2 电子纸所使用的 基本材料及特点 3 电子纸的基本工作原理 4 电子纸显示技术 5 电 子纸的应用 6 电子纸的发展前景 参见教材P112 116 1 何谓 电 子纸 电子纸是一种在保持纸张优点 像纸一样薄 像印刷品一 样的可阅读性等 的同时可保存或者消除电子信息的显示系统 电子纸 electronic paper或e e Paper 又称数码纸 类纸显示器 电子纸完全打破了原有植物纤维纸的结构 又具有与传统纸张相似 特点 电子纸显示技术是具有与纸张一样轻薄 又可擦写的电子显示技术 具有双稳态特点 图像保持时并不需耗电 能大大节省能源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 电子纸是古代的纸形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的 延伸 进步和发展 也是现代电子化社会的一种新型纸张 2 电子纸所使用的基本材料及特点电子纸是内部装有芯片线路的显 示屏 类似一种IC 集成电路 芯的结构 它采用的基本材料主要是聚酯类化合物 纸面上印有硅胶电路 以 便能够控制好表面电荷的变化 与纸质印刷品 电子显示器相比较 电子纸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11 可反复重写 22 视读状况良好 其对比度比电脑屏还高 避免了如看电视 视力疲劳感 33 耗电量小 其耗电量大约仅液晶显示器的1 10甚至1 100 44 方便携带 它能制成类似书 报形式 可分可合 与电脑相连后可即时下载各种信息 不会使人感 份量很重 也不需充足电源支撑 故颇为简便 55 环保 减少纸张使用 66 具备低成本潜力 77 基板灵活 可以是玻璃 也可是塑料 金属等物质的表面 88 视角广 是微球体结构 反射面广 视角达180 3 电子纸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3 12所示 电子纸主要是由电子墨及 上下两片透明极板组成 总体厚度控制在2mm以下 电子墨是一种加工成薄膜状的专用材料 与电子显示设备结合在一 起使用 它由数百万个尺寸极小微胶囊构成 因这些微胶囊内含液 体 所以称 墨 这些能感应电荷的微胶囊直径与头发丝相当 1 00 m 每一微胶囊中含有白色和黑色颗粒 分别带有正 负电荷 它们悬 浮在清洁液体中 电子墨薄膜顶部是一层透明材料 作为电极端使用 底部是电子墨 另一电极 微胶囊夹在这两电极间 微胶囊受负电场作用时 白色颗粒带正电荷而移动到微胶囊顶部 相应位臵显示白色 黑色颗粒由于带负电荷而在电场力作用下达微 胶囊底部 使用者不能看到黑色 若电场作用方向相反 则显示效果亦反 即黑色显示 白色隐藏 可见 只要改变电场作用方向就能在显示黑和白色间切换 这些黑白小点聚合起来组成了电子纸上文字和图案 白色部位对应 纸张的未着墨部分 而黑色则对应纸张上的印刷图文部分 图3 12E Ink公司电子纸工作原理示意4 电子纸显示技术 11 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E E Ink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最早研发此技术 其显示器件由微胶囊电泳 显示材料和带有驱动电路的底板及透明电极顶层构成 在底板电路 驱动下 显示材料显示相应图像 如图3 12所示 电泳显示技术将黑 白两色带电颗粒封装于微胞化液滴结构中 由 外加电场控制不同电荷黑白颗粒的升降移动 以呈现黑白单色显示 效果 由于电泳显示技术可呈现高反射率 高对比的黑白显示效果 因此 十分适合做电子纸 微胶囊电泳显示具双稳性 图像形成后 撤去电场 图像仍可长时 间保持 故微胶囊电泳显示器只在改变图像时消耗能量 这使得其能耗很低 显示器件的低能耗还能降低电池重量 提高设备便携性 微胶囊电泳显示器件属反射型平板显示器 具宽视角 高亮度和高 对比度 能耗低 可读性强 超薄 超轻等优点 且不受环境光照 条件影响 具备类似印刷纸张显示性能 5 电子纸的应用 11 显示器一般显示器都可应用电子纸和电子油墨技术 该显示器的外形像印刷品一样 它有能耗少 重量轻等优点 当电源关掉后仍保留图像 现有的显示器 如LED等 因亮度不足 不便阅读 或角度一变 就 看不到了 而且笨重不便携带 又费电 电子纸改善了一般显示器的不足 在易读性 便携性及人体工学等 方面都具有优势 此外 电子纸还可用于电视机 据报道 英国剑桥显示科技实验室经改良 已制造出一种发光塑胶 化合物 利用这种材料可制造出和纸一样薄 且可卷曲的电视机 这种化合物材料可印制在很薄塑胶上 可以推测未来的电视机将是 印刷出来的 由于材料可卷曲 因此这种电视机不用时就可和投影机屏幕一样卷 起来存放 预测今后55年内 人们就可在市场上看到这种高新技术电视机 此外 该材料还可用于各种便携式显示设备 如制造手表型电视机 及显示器等 22 无线电接收器由于这种纸仅需微量能源控制电子墨颗粒 因 此有一枚太阳能电池就够了 如在这种纸上印刷更多晶体管 便能集成一部无线电接收器 用它制作报纸 可利用房内灯光作能源 接收多种新闻等无线电信 号 可随时更新这些内容 等待人们随时前来翻阅 这将是一份永远不会过时的无线电通讯报纸 电纸书视频5 电子纸的应用 33 电子书阅读器它是一种轻便 应用最广泛的电子显示器 尽 管其具备了许多纸质图书没有的优点 但用户概念中的书籍要有柔 软的纸张 不然就只不过是个钢铁怪物 如今 电子书以它特有的优势开始占据书刊市场 但它还存在诸如 显示阅读等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 与传统的普通书还有差异 而用电子纸构成的万能书 这本书的每一页纸上都覆有微囊包封颗 粒 电极可安装在书中 无论外观还是手感 都与普通书籍无异 区别主要是当阅读完以后 人们可以下载新的内容到页面上 甚至 在你阅读过程中也能这样做 44 电子壁纸 广 公 告牌与标签它可根据人们的喜好 季节 时辰和活动内容 设定并改变画面 使壁纸面貌常新 目前电子纸将主要用于显示电池工作的电子显示板 广告牌 公告 牌 标签以及无线通信用途等领域 其产品主要提供给超市 百货商店 批发店等零售店 用于吸引顾 客 该产品可用于在店铺内显示商品陈列 促销标语及广告等 此外 也可作为数字出版及便携式设备的显示器使用 该产品不仅 可显示和文本及图形 还可反复使用几千次 5 电子纸的应用 55 书写用电笔使用这种电笔 就可在电子纸上书写 这在今后 教学上将有极大用处 可以想象 当用电子纸做成教室内的黑板 再配上这种书写的电笔 则这块黑板就不仅是可随意书写的对象 而且包含着诸如辞典 网络上的许多资料 信息等 并且显示的并非不动的粉笔字符 而 是色彩绚丽 生动活泼且活灵活现的动画图像 可以预料 电子纸在将来的教育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66 电子笔记本在当今网络时代 这种电子纸做成的电子笔记本 与普通纸张几乎有同等质感 在打印机上可重覆多次打印 由于与现硬拷贝以同样形式来使用 所以容易被使用者接受 而且 电子纸集合而成的电子笔记本又能供数码数据的存取 并可 借助记录来存储情报等 3 3 8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电子 电气 通讯产业的迅速崛起 推动了导电材料的快速发展 随着导电材料使用环境的变化 对导电材料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 求 总体来说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1 开展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新品种导电材料 尤其是 高导电性导电聚合物 高强度导电高分子材料 可溶性导电高分子 材料和分子导电材料 以便能够制成 分子导线 分子电路 和 分子器件 22 研究设计和合成结构高度稳定 具有高荧光量子效率和高电 荷载流子迁移率的共轭高分子材料制备出结构有序的导电聚合物薄 膜材料 33 导电材料多功能化除具有导电性能外 还应具有优良的阻燃 性 阻隔性 耐高温 耐腐蚀 耐摩擦等性能 并在加大导电填料 用量以提高导电性能的前提下 如何保持或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 工性能 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向预示着一个新的塑料电子学时代即将到 来 3 4改善生态环境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3 4 1概述3 4 2降解高分子材 料的概念3 4 3环境降解高分子材料发展简史3 4 4环境降解高分子 材料的分类与用途3 4 5CO22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3 4 1概 述 随着高分子材料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其用途已深透到国民经济 各部门以及人民生活的各领域 然而在高分子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引起 了人们对聚合物废料处理的关注 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塑料约11 44亿吨 用后废弃的大约占生产量 的50 60 由于高分子材料的不可降解性 大量废弃高分子材料是城市垃圾的 主要之一 白色污染 物严重污染环境 已成为固体废弃物处理 中的一个世界性棘手难题 它们对环境的污染 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塑料废弃物虽可采取回收再生办法 但在很多情况下 废旧高分子 材料的回收十分困难 有些高分子的回收再生成本甚至大大高于高分子材料的制造成本 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开发一种新型的绿色高分子材料 即改善生态环 境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日本组织了60多家大公司 成立 生物降解性塑料研究会 美国 也以几家大公司为主体 成立了 可降解塑料协会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开发可降解塑料 现在已建成各种 降解塑料母料和专用料的生产线约90条 生产厂家数十家 生产能 力10万吨 年 已有光降解农用地膜 生物降解农用地膜 可控光 降解与微生物降解农用地膜 可降解餐具等商品面世 最近 政府有关部门已要求一次性餐具要使用可降解塑料 减少 白色污染 3 4 2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概念 降解塑料是指一类其制品的各项性能 可满足使用要求 在保存和使用期内性能不变 但在使用期后 却 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物质的塑料 高分子的降解是指因化学和物理因素引起聚合物大分子链断裂的过 程 聚合物的环境降解是指高分子暴露于大气环境中 因接触氧气 水 热 光 射线 化学品 污染物质 尤指工业废气 机械力 风 沙 雨 波 车辆交通等 昆虫 以及微生物等环境条件而 发生大分子链断裂的降解过程 降解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降 材料的物性降低 最后丧失可 使用性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高分子材料的老化降解 该过程包括多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协同作用 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有44种主要方式 微生物降解 在有氧 无氧条件下 通过微生物使聚合物转变成二氧化碳 甲烷 及各种副产品 大型生物降解 高分子被昆虫 动物或其他生物摄取 在它们的咀嚼和消化活动中 降解 光降解 化学降解 根据其降解机理大致可将材料的环境降解分为光降解和生物降解 以及光 生物共降解等 3 4 3环境降解高分子材料发展简史 由于老化降解作用 使高分子 材料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为此 自聚合物问世以来 科学家就致力于对这类材料的防老化 即稳定化的研究 以制得高稳定性的聚合物材料 但是对于一次性使用的高分子材料或一些不需要长期使用的材料 人们则希望它们在使用后 通过上述的环境降解过程尽快地降解 这种环境降解的树脂正是目前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和开发的热门课 题 无论是天然高分子 还是合成高分子材料暴露于自然界环境条件下 都会降解 天然高分子的降解主要通过生物降解的过程 而合成高分子主要通 过热或光氧化过程产生降解的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各种高分子材料 尤其是合成高分子的降解 敏感性是非常不同的 它们的可降解性也各不相同 例如 聚丙烯在光氧化环境中易于降解 而聚苯乙烯在同样的环境 条件下却难于降解 聚乙烯醇在某些微生物存在的条件下较易于降解 而聚乙烯 聚丙 烯 聚苯乙烯在同样环境条件下难于降解 因此对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应当采用不同的降解方法 3 4 3环境降解高分子材料发展简史 国外开发可环境降解的塑料始 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的重点是开发光降解塑料 以解决塑料废弃 物 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至80年代 开发研究转向以生物降解塑料为主 出现了不用石油 而用可再生资源 如植物淀粉 纤维素和动物甲壳质等为原料生产 的生物降解塑料 另外 也开发了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生物降解塑料 我国对降解塑料的开发研究基本与世界同步 但最早的研究对象是 可降解农用地膜 中国是一农业大国 地膜消费量占世界第一位 为解决累积在农田的残留地膜对植物根系发育造成的危害 及残膜 对农机机耕操作所造成的妨碍 在70年代开始了光降解塑料地膜的 研制 1990年前后 出现了将淀粉填充于通用塑料中制成的生物降解塑料 有人将淀粉填充在光降解塑料中 制备开发了兼有光降解和生物降 解功能的地膜 由于性能 价格方面原因 这些研究成果尚处于应用示范推广阶段 另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塑料包装制品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日趋严重 为此 也正在积极开发用于包装材料 特别是一次性包 装材料的环境降解制品 如垃圾袋 购物袋 餐盒等 垃圾袋3 4 4环境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与用途 高分子材料的自然 降解包括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大类 非生物降解又包括光降解 热降解 氧化降解 水解等 11 按降解机理分类 11 光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在光照下受到光氧作用吸收光能 主要是 紫外光 发生断链反应而降解成为对环境安全的低相对分子化合 物 这类对光敏感的高分子 称为光降解高分子材料 22 生物降解型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很快降 解的高分子材料 33 光 生物降解型这是一类结合光和生物的降解作用 达到较完全降解的 高分子材料 是当前世界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开发方向 可分为 淀粉型和非淀粉型两种 目前 采用天然高分子淀粉作为生物降解助剂的技术较为普遍 我国在采用复合光敏剂和添加改性淀粉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鹤岗市萝北县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平移和旋转课件设计说明
- 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中的供应链金融跨境风险管理工具实践报告
- 农发行常德市武陵区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夜间防汛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新能源行业节能照明技术创新与环保责任报告
- 2025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
- 山西普高单招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试题
- 农发行临沂市郯城县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管理患者期望
- 节前安全教育交底
- 研究开发项目(项目计划书、立项决议、项目结题书)模板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阅读理解 20篇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教师任现职以来主要工作业绩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 有债务男方愿意承担一切债务离婚协议书范文
- DB51∕2672-2020 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高清版)DB43∕T 2557-2023 160km h短定子磁浮交通设计技术要求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2024年湖北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